01杭州市市政工程集团-紫金港路-提高水泥搅拌桩成桩合格率QC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杭州市市政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紫金港路二标工程项目部领越QC小组发布人:沈春荣时间:07.06.课题概况领越QC小组简介P-D-C-A循环巩固措施体会及今后打算QC课题概况杭州市紫金港路工程二标位于杭州市西湖区蒋村乡,全长1170米,路幅宽度42米,施工范围内有多处明塘、河浜、低洼地段,在施工前需进行清淤填方、水泥搅拌桩加固处理。桩体采用32.5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掺入量12%,桩径D=500mm,桩间距1.2m,成方形布置,有效桩长10m和15m,分别约为12000根、18000根。QC课题荣誉1、荣获2007年度浙江省市政行业优秀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成果一等奖。2、荣获2007年度本集团公司QC成果发布会一等奖。QC小组简介本QC小组成立于2005年8月,注册号为:HZSZ05-08。小组成员6人,担任不同的业务岗位,均受过TQC学习培训,有参加过多次QC成果活动的经历,并获得过“省、市优秀质量管理成果”称号。QC小组成员表小组名称领越QC小组注册号HZSZ05-08课题提高水泥搅拌桩成桩合格率课题注册号HZSZ05-08活动期限2005.8.10——2006.8.30课题类型现场型小组注册变化记录领越QC小组自注册成立成立以来,根据所选课题及工程项目的进程变化,小组成员已做适当的调整。成员姓名QC小组任职学历项目岗位职称TQC时间QC活动时间:2005.8.10-2006.8.30贺秋良组长专科项目总工工程师85俞文坚副组长专科现场负责工程师82沈春荣组员本科质检员工程师80活动次数:11次王海组员专科施工员助工79赵琳组员本科资料员工程师72出勤率:100%李宾组员中专桩机工长助工68制表:赵琳审核:贺秋良日期:2005年8月20日P-D-C-A循环P阶段—计划阶段D阶段—组织实施C阶段—效果检查A阶段—总结阶段P阶段—计划阶段选题理由现状调查确定目标及可行性论证原因分析要因确认对策措施提高水泥搅拌桩成桩质量3.本工程的软土地基处理共有水泥搅拌桩3万余根,总长约40万延米,属全路幅地基加固,工程量大,而水泥搅拌桩施工工艺复杂,可变因素多,由此引起桩体质量也较复杂,控制难度较大,对工程质量和经济效益有很大影响。2.软地基工程是道路工程中重要的分部工程,而水泥搅拌桩的质量又是基础工程质量的关键。1.该工程规模大,质量目标为“西湖杯”,公司要求创优质工程,树企业形象。制图:赵琳审核:俞文坚日期:2005年8月20日选题理由现状调查我们QC小组对本项目部在城西已施工的文二路、古墩路、文三路等已建道路的软土地基处理工程中有关水泥搅拌桩的质量检验记录进行调查统计,统计结果汇总如下。已建工程水泥搅拌桩质量不合格点统计表制表:沈春荣审核:贺秋良日期:2005年8月30日序号质量问题种类频数频率(%)累计频率(%)1强度不足5281.381.32局部松散、整体性差812.593.83垂直度差23.196.94桩径不均匀23.1100合计64100小组共抽查统计了430个点,出现有质量问题的点为64个,水泥搅拌桩合格率(430-64)/430=85.1%。按上表的数据,绘制出已建工程水泥搅拌桩质量情况排列图。1009080706050403020100强度不足桩体不完整垂直度差桩径不均匀81.3%93.8%96.9%0816243240485664A类B类C类排列图强度不足制图:沈春荣审核:贺秋良日期:2005年8月30日频数(次)N=64累计频率%确定目标质量合格率85.1%→95%85.1%95%0%50%80%100%活动前水平活动目标值活动前水平与目标值对比制图:沈春荣审核:贺秋良日期:2005年9月10日排列图影响水泥搅拌桩成桩质量的因素很多,质量控制较难。操作工人的技术素质参差不齐,对水泥搅拌桩施工工艺细节把握不足。课题难点小组成员对提高水泥搅拌桩质量充满信心,一致认为,发挥优势,攻克难关,加强对施工过程中各环节的控制,本小组所制定的目标值是可行的。可行性数据论证:由排列图可知,桩体强度不足占不合格项目的81.3%。经计算,如完全解决这个问题,将能达到合格率97.2%;如解决该问题的90%设为小组本次活动目标,则设定合格率为f,显然有f=(1-85.1%)×81.3%×90%+85.1%=96.1%,易知96.1%95%(目标值),从数值论证目标的可行性!目标可行原因分析我们QC小组召开了原因分析会,结合本工程实际讨论分析了水泥搅拌桩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并绘制了鱼刺图。因果分析图人材料环境未按配合比计量配料水泥质量不符合要求土基中含有大量腐蚀质用量偏大导致桩体强度不足责任心不强偷工减料水泥受潮结块强度降低木质素掺料地下水PH值酸性偏大水质不符潮湿成团人员配置不符水PH值酸性偏大压浆机压力不稳定压浆量不够钻头刀片磨损速度控制不当工艺不匹配切土搅拌不均匀钻进速度快慢不均钻进、搅拌速度不当浆量与钻进速度不匹配喷浆频率搅拌速度不匹配机械方法制图:沈春荣审核:贺秋良日期:2005年9月10日要因确认由鱼刺图可知影响水泥搅拌桩成桩质量的末端因素有13条,小组成员召开要因分析会,进行要因确认。要因确认表序号因素确认方法验证分析验证人结论1未按配合比计量配料现场试验强度不稳定沈春荣、王海×2操作人员配置不符要求现场试验操作不当,偷工减料俞文坚、李宾×3水泥受潮结块、强度降低分析试验水泥浆达不到凝结设计强度俞文坚、沈春荣×4搅拌用水PH值酸性偏大分析试验不利水泥充分凝结沈春荣、赵琳×5木质素掺料潮湿、成团现场确认桩体形成团块、松散贺秋良、沈春荣×6木质素掺料配比用量偏大现场试验水泥浆含量少,强度偏低沈春荣、李宾×7土基中含有大量腐殖质现场确认水泥土不凝结不充分俞文坚、沈春荣×8地下水PH值酸性偏大分析试验不利水泥充分凝结沈春荣、赵琳×9钻头磨损切土、搅拌不匀现场确认水泥土不均匀,断桩、松散王海、李宾×10压浆机压力不稳定现场试验压浆量不稳定,强度不匀王海、李宾√11钻进速度快慢不匀现场确认桩体不均匀赵琳、李宾×12钻进、搅拌速度控制不当现场论证搅拌不充分,桩体不均匀贺秋良、沈春荣√13搅拌、喷浆工艺不匹配现场论证送浆量不均衡,计量不准确贺秋良、李宾√制表:沈春荣审核:贺秋良日期:2005年9月10日经分析确定以下三个主因1、压浆机压力不稳定2、钻进、搅拌速度控制不当3、搅拌、喷浆工艺不匹配对策措施针对影响水泥搅拌桩质量及桩体完整性的3个主要因素,小组成员研究对策,制定目标,采取措施,专人负责,采取一下对策措施。制表:沈春荣审核:俞文坚日期:2005年9月30日序号要因对策目标措施标准要求责任人完成期限完成地点1压浆机压力不稳定对机械进行每周检修达到喷浆压力稳定维修、保养更换零部件喷浆压力0.4Mpa李宾2005-10-15现场2钻进、搅拌速度控制不当通过试桩各阶段施工技术参数提高桩体强度的均匀、完整性按照钻进工艺控制速度成桩时间不少于40分钟沈春荣2005-10-20现场3搅拌、喷浆工艺不匹配通过试桩各阶段施工技术参数确保准确输浆量控制工艺配制流量计电脑计量自动计量二喷四搅贺秋良2005-10-30现场D阶段—组织实施实施一:确保压浆机喷浆压力正常(由李宾负责实施、俞文坚负责检查)1、定期(每周)检查压浆机工作性能,检查其喷浆工作压力,保证稳定的工作压力,压力要求0.4Mpa。2、对压浆机进行日常机械维护、保养,确保正常运转。3、压浆机零部件磨损、破坏的,应及时进行更换,确保运行。4、做好机械检查、登记检修台账,有据可查。实施二:钻进、搅拌速度的控制(由沈春荣负责实施,俞文坚负责检查)1、由贺秋良负责对桩机操作人员进行详细的工艺技术培训,做到操作工人人心里有底。2、借鉴试桩各阶段记录的施工技术参数,确保钻进速度、搅拌速度、提升速度的协调性。3、第一次下钻和搅拌时应采用低档操作运行,慢进缓出;复搅时可提高一个运行档位。4、第一次提钻喷浆时应在桩基底部停留30秒,进行磨桩端,余浆上提过程中全部喷入桩体;在桩顶部位进行磨桩头,停留时间为30秒。5、每根桩的正常施工成桩时间应控制在40分钟左右。实施二:钻进、搅拌速度的控制(由沈春荣负责实施,俞文坚负责检查)实施三:搅拌速度、喷浆频率的控制(由贺秋良负责实施,俞文坚负责检查)1、由贺秋良负责对桩机操作人员进行详细的工艺技术培训,做到操作工人人心里有底。2、借鉴试桩各阶段记录的施工技术参数,保证搅拌速度与喷浆频率的匹配。3、控制输浆泵,调节每次喷浆量,保证有足够的压力和持久稳定的输浆能力。配置自动流量计,电脑控制喷浆频率,达到二喷四搅要求。统计:赵琳审核:贺秋良日期:2005年12月30日水泥搅拌桩施工结束后,我们小组对搅拌桩成桩质量进行检查、汇总、评定。共检查点数650点,其中合格点数629点。629/650=96.8%>95.0%C阶段—效果检查完成目标!序号检查项目不合格点数不合格率%检查点数1强度111.76502桩身整体性60.93垂直度20.34桩径20.3合计213.2统计:赵琳审核:贺秋良日期:2005年12月30日水泥搅拌桩成桩质量统计评定表活动设定目标活动前活动后96.895.085.1合格率%柱状图比较0制图:沈春荣审核:贺秋良日期:2005年12月30日A阶段—总结阶段质量情况经统计汇总,活动前水泥搅拌桩成桩质量合格率为85.1%。活动设定质量目标合格率为95.0%,活动后质量合格率为96.8%,实现了课题目标。经济效益本工程进行QC小组活动后,不仅质量管理得到有效提高,对施工材料也有了浪费限制,为搅拌桩施工降低了施工成本。无形效益小组组长带领小组成员对整个活动前后进行了自我评价,使我们QC小组又得到了一次全新的锻炼和提高。035质量意识个人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团队精神QC知识活动前活动后通过面积计算对活动前后QC小组水平进行比较:活动前:18.2(绿线所围面积)活动后:45(红线所围面积)可以看出:活动前的QC小组总体水平约是活动后的2.5倍无形效益雷达分析图制图:沈春荣审核:俞文坚日期:2006年8月30日巩固措施通过本次QC活动,我们提高了水泥搅拌桩的成桩质量,得到了很好的效果。同时也获得了有关部门的一致好评,上述的钻进、搅拌、喷浆工艺控制要求被公司用于推广,并纳入企业标准。体会及今后打算通过本次QC活动,达到了我们小组的预期目标,不仅提高了小组的团队精神,而且锻炼了人才。本次活动在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小组将继续运用现代的管理手段,解决施工质量中的难点问题,使小组成员在技术、业务方面跃上一个新台阶。小组今后打算将提高砼钻孔灌注桩的桩身质量作为下次QC活动课题,使公司承建施工的工程创造新技术、运用新技术、提高工程质量,创造品牌效应,服务于社会。

1 / 3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