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哲学对建筑发展的影响中国古代建筑是先人在长期营造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发展的成果,它不可避免的受到传统哲学思想的支配和影响。因此对中国古代的发展建筑进行探索,必须先从中国传统哲学的发展进行分析和研究。建筑,不仅要满足人的物质活动需求,也必然要满足精神活动的要求。建筑作为人实践的产物,一方面是主体客体化,即人们按照自己的目的和需求建造建筑,另一方面,建成的建筑又会客体主体化,即建成的建筑作为客观事物,又会反过来影响我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建筑不仅仅是时代的物质文化载体,同时也是精神文化的载体。那么,传统哲学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核心,必然在建筑上得到体现。传统哲学文化的发展,也必定会影响建筑的发展。儒家重视等级观念,这一点也对建筑的发展起到很大的影响。各个朝代都对不同等级建筑的形式、屋顶的式样、面阔、色彩装饰、群体组合、方位朝向、建筑用材,有着明确的规定,以区分等级[1]。比如隋唐的典制规定:王公以下屋舍,不得施重藻井。三品以下堂舍,不得过五间九架。五品以下堂舍,不得过五间七架。六品、七品以下堂舍,不得过三间五架。庶人所造房舍,不得过三间四架,不得辄施装饰。道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之一,其思想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也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在建筑形式与空间关系问题上,老子的以空间为主,形式为辅的思想,是中国建筑理论的瑰宝。老子在强调空间的情况下,更强调人的主体性在其中起着重大的作用。老子最先提出人在自然界中的优越位置: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人作为客观世界的主体,这种精神贯注于中国居住文化的始终。因此在传统建筑中,每一栋住房,都有院落或者天井,房屋多成组布置,不直接对外开门、窗。只有深入才能了解其大概,适应人的生活方式和心理安全、自在感的需要[2]。佛教作为外来宗教,在中国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与儒家、道家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中国的佛家文化。对于建筑来说,佛家文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佛教建筑的发展上,对世俗建筑的影响实际上很小。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之后,最直接的影响是在中国出现了佛教建筑,如石窟、寺庙等等。在其后的发展中,佛教建筑在中国的形态与世俗建筑产生了融合,典型的如塔,虽然塔应该说是佛教传来的建筑类型,但是塔的形式、构件等等却逐渐与中国传统木构建筑靠近。而寺庙的布局、建筑、院落等等都与中国的世俗建筑相差无几。总的说来,中国传统哲学流派中,儒家和道家对建筑的影响是最大的,在两千多年的漫长岁月里,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一起建构了整个中华民族的性格和心理,成为一种强大的力量,从而在中国古代建筑及其发展中产生了深远影响。今天,传统文化仍然对我们有着极大的影响,如何在现在的社会条件现重新认识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文化的核心——哲学思想,对我们今天的建设有重要意义,对于我们认识建筑、进行建筑创作和推动中国建筑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参考文献:[1]秦红岭.简论儒家伦理对传统建筑文化的影响.华夏文化,2003(4):26-28.[2]郭谦.湘赣民系民居建筑与文化研究.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