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小班额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的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农村小学小班额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的研究课题方案瓜州县布隆吉乡九下小学李晓平一、课题的提出1、研究的背景近年来,由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教学结构的调整等原因,我校一部分学生流向城镇学校,因此班级人数减少,班级自然成小班。在面对学生人数减少而教师偏多的教学环境下,学校提出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学习新的教学思想,运用新的教学模式,在小班额情况下实施探究性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教会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进一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在小班额情况下,运用探究性教学模式,不仅解决教师超编问题;更重要的是使教师与每一位学生有更多的交流、合作、帮助的机会,使教育面向每一位学生,让学生的想象力、动手动脑能力、表达表演能力及团队意识大大增强;更进一步推进了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对于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大意义。农村小班额情况下实施探究性教育教学,是让每一个学生享受到高质量的义务教育,让每一个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今年我校只有4个班级数,其中一年级仅6人,二年级8人,三年级8人,四年级5人。这样,场地、教室也宽裕了,小班化教育也就顺应生源锐减而自然形成了。传统的班级授课中,普遍存在同内容、同进度、同目标、同评价标准等做法,很难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教学,致使学生(无论是优生还是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挫伤,因而感到课堂是那么地乏味,导致课堂效率低下的严重后果。与此相对,小班化的分层教学能因材施教,在教学目标、内容、方式作业布置等方面进行综合设计,旨在使每一位学生在自己的起点上得到发展,从而让学生健康快乐幸福地成长。2、存在的问题目前,我们的课堂教学大多数仍然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我们的教育沉囿于“应试教育”的阴影中,局限在学校、课堂单一狭小的空间里,习惯于灌输接受的学习方式中,那种只求学生眼前考得好而忽视学生整个人生发展的短视行为,抑制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剥夺了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创造性,使学生知识掌握较多,解题能力也较强,而态度、价值取向、动手操作、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等方面相对薄弱。因此,很多学者认为,就我国的中学生而言,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是开发创新潜能的核心。在传统的教学中,语文课堂死扣一本教材,课外阅读缺失,知识面狭窄,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低下;数学课堂也是如此,很少将数学运用到生活中来解决问题。而班级中学生成绩参差不齐,有的在幼儿园得到了很好的教育,识字量较多,学习习惯好,有的则处于懵懂阶段,因此很难达到课堂有效教学的最优化。二、课题研究的界定(一)研究的意义因此,我们在小班额情况下,试图以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教育理论为依据,研究如何把探究性学习和实践活动有机整合,如何实现活动主题的问题化和生活化,如何在关注农村中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的同时,突出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创造性人格和社会责任感,从而验证农村小班额情况下开展探究性活动的可行性和现实意义。课题通过对自然小班化分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研究,将会使优生更有发挥潜力的空间,中下生则能稳固知识,提高学习的兴趣,并试图以此为突破口努力推进我校教学质量,探索一条全面提高农村小学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在一定意义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教育的需求。1、实施探究性教学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和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未来的社会需要会学习、能创新、具有个性特征的人才。随着全球化、网络化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的裂变效应和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导致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因此“学会学习”势必成为未来人类生存的重要方式,是走向二十一世纪的人的通行证,教育担负着重任。所以我们必须作出顺应时代的调整。2、实施探究性教学是对我国传统教学进行反思的结果。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模式,像一条解不开的绳索,在束缚我们的教师,在摧残我们的学生。传统教学中教师方面的控制力过强,而学生方面的自主力太弱,以致压抑了他们的独立意识、主体精神和积极性。在这种背景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传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的一面上,从而导致人的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的不断销蚀,使学生的学习变成了一种在外力强制下的被动行为。阻碍了他们的人格发展乃至学习潜力的进发,阻碍了学生全面发展,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近几年,素质教育的理论已逐步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接受,许多教师进行了大胆的实践和探索,切实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真正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形成一种让学生主动探求知识,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的学习方式。反思当前的各科教学,仍存在着高耗低效的问题。具体表现在:师授生从的双边关系、分析式的教学结构、问答式的教学方法捆绑了学生的思维;课外大量机械重复的抄写捆绑了学生的手脚;课内课外一本教材捆绑了他们的智慧;考试评估仅凭一张试卷、一个标准捆绑了他们的个性和信心。因此,在学习中,很多学生不爱学习,也不会学习,学习效率较低,这种教学所造就的单一化、模式化的人才显然不符合21世纪对人才个性化、多样化、全民化的需求。因此,要转变这种局面,要调整这种教学模式迫在眉睫。3、实施探究性教学是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成为本次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而其中自主探究学习又处于核心地位。因为没有自主探究学习就失去了学生学习的根基,探究也没有了活力。所以,在农村小班额情况下提高教学质量,转变学习方式,稳定生源,关键要在自主学习上狠下功夫。4、实施探究性教学是各学科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有效体现。新的教育理念、新的课程标准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教育观念——教育教学应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事。因此,在学科教学中,我们应该采用新的教学策略。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插秧式”的,强调整齐划一,它以“教师权威、知识本位、精英主义”为价值取向,新课标提倡“牧羊式”教学,它倡导“师生平等、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一体”的价值取向。对于学生而言,学习方式也必须由“接受式”走向“探究性”,让学生从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变。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提出《探究性课堂教学的研究》这一课题,对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法提出了疑问。通过该项课题的研究,旨在用新课程的理念武装教师,端正教学观念,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达到使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的目的,使学生的素质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可以说意义重大。我们要以培养学生基本素养为宗旨,其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过程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从为“掌握”而“教”走向为“发展”而“学”,为学生发展提供尽可能大的空间。让学生做真正的学习主人是课程改革的主旋律。(二)研究的内容1、班级课程授教相关原因的探究(1)教学气氛的营造。教学气氛的营造除设计部署各种适合儿童发展的班级环境,使教室部署更趋现代化、动态化、家庭化,挂上部分学生的作品外,还要常常更换符合学生心理需求的教学新用语,运用老师丰富的教学体态语言,创设(创造条件)方便于人际交往的教学时空。(2)组织形式的探索。从组织安顿的角度,对时间、空间和人数等进行可行的控制和应用,力争实现全班教学、分组教学和个别化教学的最佳组合,大胆采用五官体验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尝试教学法、激发勉励教学法、老师和学生交融教学法、活用资源教学法、动手操纵教学法、留有余地教学法等全面实施(实际的行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3)班级课程授教的高效。根据小班化的特征,做到备课(备课是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法和顺序,以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备到每个学生,实行全班、分组、个别化教学相联合,充实变更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增加学生实践和施展脑、五官、手、足和身体功能的机会,把课堂的时空交还给学生;作业实行面改、经过多媒体教学系统进行集体反馈、个别指导修正、无书面家庭作业,追求作业的时效性;注重学生的各个方面进行发展,不但强调学科学习,也强保养成教育,强调健康的情感和发挥潜在能力,做到多和孩子们在一起,使教学相长的原则落到实处,尽最大限度地获取课堂效果与利益。(4)教学艺术的展现。在课堂中,加快老师和学生交流频率,老师和学生心灵的互相碰撞增多,极易刺激引发出老师的灵感和机智,促使得老师们去钻研、探索一套符合小班教育的教学艺术,使得老师可以大胆地去尝试诸如书画特色课、语数联合课、说话活动课、音乐活动课、游戏美术课、综合活动课、唱游与体育活动联合课等。(5)教学策略的运用。主要有参与合作教学策略、多层次教学策略、兴趣教学策略、自主教学策略、交互教学策略、创意教学策略、评价教学策略、多媒体教学策略。2、小班化班级课程授教相关方式的探究主要有探究式、自主自学式、讨论(就某一问题交换意见或进行辩论)合作式、老师讲解、练习拓展式等。(三)实施探究性教学研究的预期结果。本课题实验研究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转变教学方式,从过去主要研究“如何教”到现在研究“如何学”,以学论教,实施“主体性教学——探究性学习”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同时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成长。三、研究步骤及人员分工(一)本课题的研究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12.3---2012.5做好课题实验的各项准备,创设小班化教育环境氛围,因材施教,发挥小班化教育的优势。第二阶段:2012.6---2012.12启动课题研究,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课题研究。定期组织座谈,总结交流,进行阶段成果展示,形成课题研究经验和成果。第三阶段:2012.1---2013.3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论文,收集整理各类课题研究资料、个案分析、论文、活动方案、影像资料等。(二)课题组成员及分工组长:李晓平,校长,全面负责课题的研究、实施过程。成员:杨建,教导主任,三年及班主任,海生鑫,一年级班主任,李菊兰,二年级班主任,李静,三年及班主任,负责具体的课题实施,如:课堂教学的教案、反思、总结、资料的收集等。四、研究方法的主要特色与创新及研究的突破性进展(一)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1、文献研究法:实验中,实验教师认真学习研究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主体性教学思想,认真学习解读各学科课程标准,研究“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案例等等。2、调查研究法:对小班化教育的环境因素、教师因素、学生因素和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管理模式进行调查;3、行动研究法:在实验过程中,实验教师认真研究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备课关注学生的需要——预设,上课关注师生合作——预设与生成和谐,课后关注反思——学生的表现,致力于改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研究。课题组实验教师认真履行实验教师的权利与义务:积极参加实验培训,主动对实验提出合理的建议,制定并履行实验计划,每学期至少做1-2节教学观摩课,每学期至少写一篇实验论文或经验材料,定期交流。(二)本课题研究的预期突破性进展:通过实验教学要跳出了原有的思维局限,从过去“填鸭式”、“满堂灌”“一言堂”等旧的教学模式之中走出来,探索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知识上的指导者、教学过程的参与者、教学思路的设计者的有效途径。让学生“读而生疑”、“疑而能问”、“交流协作”、“尝试解答”,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让学生多想、多思,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适当拓宽延伸,可以让学生自由提出新的问题,进行新的创造和提升,使之“入乎其内”、“化乎其中”、“延伸于外”,进而避免“死读书”和“读死书”。1、是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学观念上,坚持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是学习实践的主体,由“学”定“教”,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