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工业文明时代的东西方世界第7讲鸦片战争后的中国(1840~1894)——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通史三维坐标时段特征概览总述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1840~1894年),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初步形成时期,中国在屈辱中逐渐向近代化迈进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一方面,西方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另一方面,太平天国运动兴起,中国人民开始了反侵略求民主的伟大历程。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加剧,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并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洋务运动中创办了大量近代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中国向近代化迈进清朝统治者“天朝上国”的愚昧思想受到冲击;面对民族危机,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以新的眼光审视世界,向西方学习的要求逐渐成为主流思想之一随着中西交往的增多,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中国的物质生活和礼仪习俗受到冲击,向近代社会迈进考点一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政治上)一、鸦片战争(1840~1842年)1.原因考点一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前(政治上)2.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近代中国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南京条约》及附件的内容:广州、厦门、宁波、福州、上海五口通商;割让香港岛;赔款2100万银元;关税协定;列强取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居住及租地等特权。3.影响(1)根本原因是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以英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蓄意打开中国国门,使中国沦为其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2)直接原因:中国的禁烟运动。(1)中国的国门被迫打开,主权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革命任务改变。(3)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商品输出为主)。(4)西方思想文化传播,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2.过程(1)1856年,英法联合发动战争。(2)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洗劫并火烧圆明园,中国战败求和。3.结果:1858年签订《天津条约》,1860年10月签订《北京条约》。条约内容《天津条约》①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沿海沿江十处通商口岸;②赔偿英法巨额白银;③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④外国军舰、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通航等《北京条约》①承认《天津条约》有效;②增开天津为商埠;③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④对英、法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1.原因:根本原因:英法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利益。直接原因:英法“修约”要求被拒4.影响: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外国侵略势力深入内地;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一部分官绅主张学习西方“长技”,自强求富,兴起了洋务运动。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提示:(1)1840~1894年:军事上以赤裸裸的武力侵华为主,经济上以商品输出为主,英国在侵华过程中占据着明显优势地位。(2)1894~1931年:在军事上和政治上,以“以华治华”为主,以武力侵华为辅;在经济上以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3)1931~1945年:以日本武力侵华为主,日本妄图独霸中国。(4)1945~1949年:以美国政治侵略为主,美国干涉中国内战,奉行扶蒋反共政策;经济上,美国商品独占中国市场。三、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1、起因:2、过程3、失败的原因①主要原因: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的阶级矛盾。②直接原因:连年自然灾害;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1)前期1851年金田起义,太平天国运动开始,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1853年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广大农民的愿望和要求,但其绝对平均主义具有空想性。(2)后期①1856年,天京变乱是太平天国的转折点。②1859年,颁布《资政新篇》,是在中国最早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但没有反映农民的要求和愿望。③1864年,太平天国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①根本原因:农民阶级因经济地位而产生的局限性。②客观原因(主要原因):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反映了广大农民的愿望和要求,但其强化自然经济的主张,却和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背道而驰。《资政新篇》是中国最早的资本主义改革方案,但没有反映农民的要求和愿望,加之中国缺乏发展资本主义的土壤,没有真正实行。考向一从近代化角度考查列强侵华的影响【典例1】(2013·课标全国Ⅱ,29)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这反映了清政府()A.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B.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C.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D.国际地位得到提高关键信息清政府在新加坡、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等地设立领事馆。__迁移知识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与近代化。解析材料表明,清政府从1877年在新加坡设领事馆,此后又在美国、日本等多地设领事馆,这一变化体现出清政府在形式上已经向近代外交转变,但不足以说明出现制度性变化。故C项符合题意。变式训练(2017·江苏苏北四市高三期中·5)《南京条约》第十一条规定:议定英国住中国之总管大员,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英国属员,用申陈字样,大臣批复,用札行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若两国商贾上达官宪,不在议内,仍用禀明字样为着。该条款反映()A.英国尚未扭转官方交往劣势B.清廷完全放弃闭关锁国政策C.中英条约签订以平等为前提D.中国传统华夷观念有所改变【解析】从材料中“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可知中国与英国在官方交往上是平等的,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对中英两国外交往来的规定,没有体现出清政府完全放弃闭关锁国政策,故B项错误;南京条约是在中国战败的情况下,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故C项错误;从材料中“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可知,中国对待英国不再保持天朝上国鄙视外邦的华夷观念,故D项正确。变式训练(2017·吉林长春一模·7)有人在评价领事裁判权时说:“它直接触发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制的改革,也促使西方的各种部门法传入中国,从而开阔了中国人的法律视野,导致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律观念和思想的深刻变化。”对领事裁判权理解正确的是()A.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司法与国际接轨B.是一项符合时代需要的法律规定C.实现了中国由人治走向法治的进程D.直接引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解析】由“直接触发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制的改革,也促使西方的各种部门法传入中国”和“导致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律观念和思想的深刻变化”可知,通过引进西方的法律制度使中国开始了解西方,引起了中国法制的近代化,故A项正确;领事裁判权是在不平等条约的背景下对中国的一种侵略,故B项错误;领事裁判权的丧失是中国近代开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故C项错误;直接促使人们开始向西方学习的因素是鸦片战争的失败和坚船利炮的威胁,故D项错误。1.朝贡体系:立足点是“华夷观”思想,体现了古代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定位。在该体系下,“朝贡——册封”是其基本外交模式,实质上是宗主认同外交。在朝贡体系影响下,东亚地区逐渐形成一个以汉字、儒家、佛教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2.不平等条约体系:在中国近代史上由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所确立的西方列强在华特权制度的总称。其法律依据是1842年《南京条约》以来的所有不平等条约。这个不平等条约体系的本质特征是西方列强通过战争手段凭借不平等条约,在中国享有各种特权,使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3.不平等条约体系的另一面,将中国推入近代化的进程中具有客观上的积极作用。首先,列强强迫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迫使中国融入全球化的进程,中国经济开始了与世界经济的接轨;其次,使中国外交从朝贡外交转向近代外交,须遵循互派外交使节、递交国书等国际惯例;再次,不平等条约体系使中国政府有了谈判意识和条约意识。中国近代外交:从“朝贡体系”到“不平等条约体系”考向二从社会史观审视太平天国运动[典例2](2015·江苏高考)某学者说:“农民造反者……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则是他们的悲剧。”“他们”从“喜剧”走向“悲剧”的根本原因是()A.定都天京的战略失误B.“人间小天堂”的腐朽享乐C.绝对平均的社会纲领D.“农民造反者”的社会角色找关键点“从农民涌入金陵”到“天京陷落”即可判断材料探讨的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调动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源是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性,比较备选项,农民的社会角色与此最相近,故选D。2.近代前期农民阶级在革命中的局限性(1)阶级局限性:①从经济上看,农民是分散的个体小生产者,目光短浅。②从政治上看,农民阶级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和义和团的“扶清灭洋”口号都有致命的缺陷。③从思想上看,农民阶级缺乏科学的世界观,不能用科学的言论作指导,多是用迷信思想来组织群众。④从组织上看,农民阶级具有严重的自私性、分散性等特点,很难形成统一的、坚强的革命领导核心,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内讧和义和团的分散性都说明了这一点。(2)时代局限性:①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的力量过于强大,是以往农民战争所没有遇到过的情况。②由于民族资本主义产生较晚,发展不充分,当时的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都未成熟到领导农民革命的程度,没有先进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必然会失败。一、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考点二经济结构的变动与社会生活的变迁①洋纱取代土纱,家庭棉纺织业的“纺”与“织”分离。②洋布取代土布,中国农家的“织”与“耕”分离。③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经济作物推广。1.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逐渐解体(1)原因①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入侵。②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的农副土特产品。(4)影响: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条件(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中国逐步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2)标志:中国传统手工_________的衰败(主要在东南沿海地区)(3)表现棉纺织业2.洋务运动(1)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2)指导思想:“中体西用”。(3)措施①军事工业:带有资本主义因素的封建性企业。②民用工业:带有极强的资本主义生产特征,但仍具有一定的封建性。筹划海防,创建三支海军;创办新式学堂,选送留学生。(4)意义: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引进了先进技术,培养了科技人才,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3、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原因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受外商企业的刺激与洋务派创办企业的诱导,中国一些官僚、地主、商人投资创办近代企业特点规模小,资金少,技术力量薄弱;地区、行业分布不均衡(大多在沿海,多是轻工业);受本国封建势力和外国资本主义双重压迫;缺少手工工场阶段和资本原始积累过程。影响推动了近代化进程;顺应了工业文明的发展潮流;中国无产阶级开始壮大,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诞生(采用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的方式,有私人资本,部分产品投入市场,雇佣工人生产,因而具有资本主义性质。)1.物质生活的变化:鸦片战争后,西装在通商口岸和大城市流行,长袍马褂与西装革履并行不悖,出现了旗袍。2.交通与通讯的进步(1)1872年,轮船招商局成立,标志着中国新式航运业的诞生。(2)1881年,中国自建的第一条从唐山开平到胥各庄的铁路通车。(3)1877年,福建巡抚在台湾架设第一条电报线。3.近代报刊的出现1872年创刊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之一。二、社会生活的变迁【典例2】(2016·全国卷Ⅰ·T28)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情况表明()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考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