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公共产品第一节公共需求与公共商品第二节公共需求的决定:公共选择第一节公共需求与公共商品1.1私人需求与公共需求1.2公共产品1.3纯粹公共商品与混合商品第一节公共需求与公共商品•马克思:人类的需要总是同实现满足的手段共同发展。•1.1、私人需求与公共需求•财政问题的研究应从区分公共需求与私人需求开始,因为满足社会公共需求是财政职能的核心。•(一)私人需求•私人需求是由单个人内在产生的、不依赖于他人而独立存在并得以满足的个人需要。•1.私人需要层次划分——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2.私人需求的两大特点•一是受益的内在性。•二是需求的分散性。(二)公共需求•1.公共需求含义•公共需求是当众多个人作为一个整体时所产生的需求。这一定义有三层含义:•(1)公共需求并非是一种抽象的需求,而是个人所具有的真实需要;•(2)这种需求并非是单个人的需求或少数人的需求,而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多数人的需求;•(3)公共需求是一种整体需求。2.公共需求的特点•公共需求满足的受益外在性;•公共需求的整体性(不可分割性);•具有共同性;•公共需求的满足(公共消费)和相应的成本消耗,对个体讲是不对称的和不相等的;•公共需求是广泛的和变化的。3.公共需求的层次•满足生存的公共需求•满足发展的公共需求•满足享受的公共需求1.2、公共商品•(一)私人产品•用于满足私人需求的物品。用数学公式表示为:niijjXX1说明:私人产品需求是水平相加,消费者购买的价格是相同的,不同的是产品的购买量。私人产品需求总量,等于所有消费者拥有或消费的该产品数的总和,这意味着私人产品有可加性、可分性。特征:一是消费的排他性;二是消费的竞争性。(二)公共产品用于满足公共需求的物品。用数学公式表示:特点:消费者消费的产品数量是相同的,不同的是消费的商品的效用。任何人自己都是不得不消费它,即使有人可能会不情愿,但却无法加以拒绝(不可拒绝性)。“不可拒绝”这一条件也不易满足,即使像国防这样例子,也可以通过移民或一些非法出境平等保护。ijnjnXX•任何人都可以恰好消费相同的数量。任何一个消费者消费公共商品的数量,等于所有消费者消费该公共商品的总量。这意味着公共商品没有可分性和可加性。公共商品效益牵涉到不可分割的整体效果。•一个人消费不排斥其他人也同样消费的那种商品•萨缪尔森把公共品定义为“集体消费品”。这类公共品具有这样一个共同点:每个人的消费并不减少其他人对该公共品的消费。然而,对定义是可以做出不同理解的。与一般情形相比,这里的“消费”一词包含了更广的内涵。它不仅意味着一个人的消费不减少其他人的消费,而且还允许别人的消费是以其他的形式进行的。例如,当一项新的政府安居计划使入住户的生活得到改善时,社区的其它居民也会因为贫民窟的消失得到好处。这一好处是以外部性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因此,如果将这种外部性包含在消费的定义中,那么,许多看起来不具备公共品属性的产品就可以被认为是公共品。•一个有别于萨缪尔森的定义是,公共产品是一种能够被生产出来,但却无法对消费者进行合理收费的产品。(三)公共商品的基本特征与私人商品相比,公共商品有三个基本特征:第一特征(受益的)非排他性(受益对象范围广)。由以下原因决定:1.公共商品任何人都不可能不让别人消费它,即使有些人有心独占对它的消费,但在技术上无法排斥他人消费或受益,例如:国防,环境保护。2.有些公共商品在技术上可以实现“排他”,但从效率角度看却不必要排他。公路排他装置可以设置,但在道路不拥挤前提下,设置排他装置会减少公路的利用率。3.在有些情况下,“排他”尽管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但排他成本过于昂贵,经济上不可行,不值得。4.缺乏可行的私有财产权可能导致非排它性,如海洋渔业等共同资源。5.政府(或司法)政策也可能产生非排它性,如政策规定每个人都有权享受免费教育。第二特征:(消费的)非竞争性某个人对该物品的消费不妨碍其他人同时享用,MC=0,即增加一个消费者的边际成本为零。第三特征:(效用的)不可分割性公共产品或服务向整个社会共同提供,具有共同受益或联合消费的特点。与公共产品概念相关的几个问题(1)产品是否具有竞争性,往往取决于市场和特定商品的既定技术条件,以公共商品的“最大技术供给量”为前提。当过往的行人和车辆不多时,道路不具有竞争性.但随着行人和车辆增加,拥挤和交通不便问题便产生。(2)产品是否具有排他性,常常依赖于技术和法律规定。比如闹市区中的道路,在通常条件下,考虑到设立道路收费亭所需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等,很难用收取过路费方式排他。美国采用一种用电波鉴别过往的车辆,并把收取的过路费登记在司机帐户。假如有朝一日利用这种向那种驶入城市拥挤街道车辆收费,则这些街道变得具有排他性。(3)即使每个消费的公共品数量相同,他们对这种消费的评价也未必一致。(4)有许多传统上不被认为是产品的事物具有公共品特征。例如:a.收入分配是一种公共产品,如果收入分配是公平的,每一个都因为生活在一个好的社会中而得到满足,没有人被排除在对这种满足的享受之外。当然,人们对公平的概念理解不同,对某种收入分配的评价也不同。尽管如此,收入分配的消费仍是非竞争性,所以它是一种公共产品。b.诚实诚信。这是让人触目惊心的数据:由于信用缺失,我国每年财政上的损失高达约五千个亿;十几年来,我国金融、银行业的贷款损失大约四万个亿。让人更加费解的是,还有这样一个现状:一方面,我们银行存款达到72万亿,外汇储备也达到3.8万亿美元,可以说有很多的钱可以“用”。另一方面,社会上需要用钱的地方也非常多,尤其是有很多中小企业急需资金来发展,但却总苦于找不到能“用”的钱!(5)公共产品是空间、时间概念对同一种产品,在有些国家将其视为公共品,而在另一些国家视为私人品。高等教育,医疗等产品,在美国上作为私人产品,由市场决定和私人部门供给的,而在英国,瑞典,加拿大等国家,这些商品是公共产品,由公共部门供给。在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分别将同一种商品作为私人产品或公共产品的截然相反的情况。在奥地利,电信,电力,煤气,石油产品,铁路,高速公路,航空,港口,煤炭,钢铁等,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全部将其视为公共产品,而在此以后,又将其大部分视为私人产品。这说明,在上述领域,存在“公”“私”选择的可能性,有时选择公有,有时选择私有,有的国家选择较高的公有化程度,有的国家选择较高的私有化程度.在公共产品制度变迁的历史长河中,大部分公共产品都是由私人品演化而来,现代社会中各类经济社会组织的活动和居民所不可或缺的公共安全,公共教育,公共卫生及养老保障,在上一个世纪还大都是以家庭为单位来生产和消费,属于私人产品,而非公共产品。把一种物品究竟是当作私人品还是作为公共品,除了受物品的不同经济属性以及由此所决定的现有技术条件对该物品的分割和排他程度的因素影响外,主要是看哪一种制度安排或选择更为有效率,同时更为公平。该种商品的效用是否具有不可分割性消费上是否具有竞争性受益上是否具有排它性该种物品属于私人商品该种物品在消费上是否具有非竞争性受益上是否具有排它性该种物品属于公共资源即有竞争性/无排它性物品从技术上看,该种物品能够实现排它吗?排它需要的成本很高吗?该物品属于拥挤性公共商品(使用率很高)该种物品属于纯公共商品否不高高否能是是否是是否说明:这仅是一种理论抽象,现实生活中纯粹的私人品与公共品很少。1.3纯粹公共商品与混合商品•真正纯粹意义上的公共商品是很少的。依据公共商品的“公共”程度差异,可将公共商品分为两种类型。•(一)纯公共商品•完全用于满足公共需求;并具有完全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二)混合商品•1、定义:是指既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公共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私人需求的物品。同时,它具有一定的排他性或一定的竞争性。•2、具有排他性的非竞争性公共商品,有线电视节目、网络。•3、具有竞争性的非排他性公共商品:高等教育•4、拥挤性公共商品:即在没有太多的消费者时具有非竞争性,但在消费者太多时额外消费者的边际成本上升(或给其他消费者带来成本)的商品。如大桥、高速公路、高尔夫球场、游泳馆等。•根据纯粹公共商品和混合商品的划分,常见的公共商品和混合商品如表1-1所示:商品分类非竞争性竞争性非排他性纯粹公共品路灯国防公共资源鱼类野生动物排他性混合产品学校、有线电视、网络私人产品巧克力衣服•社会需求——私人需求•公共需求•社会产品——私人产品——市场机制•公共产品——财政机制•财政问题的研究应从区分公共需求和私人需求开始,因为满足社会公共需求是财政职能的核心。社会产品公共产品私人产品按纯粹程度分俱乐部产品纯粹私人产品按受益范围分按纯粹程度分全国性公共产品地方性公共产品纯粹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注:“俱乐部产品”:是指在某一范围内由个人出资,并在此范围内的所有个人都可以获得利益的产品,如消费合作社等。第二节公共需求的决定:公共选择•2.1公共选择的基本问题•2.2公众偏好的表达方式•2.3公众偏好表达缺陷•2.4公共选择的机制•2.5公共选择理论的应用意义公共选择理论的主要内容直接民主制间接民主制全体公民参与决策选举代表公共决策选民的行为效用最大化政治家的行为选票最大化行政体系的行为一致性规则多数票规则利益集团互投赞成票2.1公共选择的基本问题•(一)公共选择的基本问题:非市场的集体选择,是如何从个人偏好得出一个集体的偏好。•(二)公共选择应遵循的原则是:所做出的决策或选择应达到社会整体效用的最大化或促使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不断提高。2.2公众偏好的表达方式•公众的偏好表达是在法律和道德规范的约束下,运用自身的各种权利展示自己的需求的活动和过程。表达方式:•(1)习惯或宗教法典;•(2)独裁者;•(3)集中计划;•(4)公众投票。公众偏好表达最主要的方式是由公民投票,它是现代民主社会公共选择最主要的方式。包括两种具体形式:直接民主(全体公民参与决策)和间接民主(代议制:选举代表参与决策)2.3公众偏好表达缺陷公众偏好表达缺陷主要在于:它不能完全满足某些基本假定,这些假定包括信息充分、个人不会隐瞒自己真实的偏好、政治家和公务员都是中立的、不会出现双峰偏好等。因为上述缺陷,公众选择理论在研究方法上存在三大基本特征:1.理性经济人假设2.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3.交易的政治过程2.4公共选择的机制•(一)一致性规则•又称一直满意规则,是指在公共选择过程中,任何一项提案在最终成为公共政策之前必须获得所有投票者的赞成。一致同意的结果虽符合帕累托效率标准,但在现实中很难做到,因为除了复杂、成本很高外,他要求每个投票人都“诚实”。•——说服成本、敲诈、讨价还价•林达尔Lindahl设计了一种机制,通过一致性规则决定公共物品的提供。•两个社会成员,Adam&Eve•燃放烟花(公共品,记为r)•SA=燃放烟花费用中Adam的份额•SE=燃放烟花费用中Eve的份额•对任一给定的份额SA和SE,Adam和Eve对烟花有一定的需求量,用需求曲线表示:直接民主制——一致性规则•DrA和DrE分别表示Adam和Eve的纳税份额和烟花需求量的关系•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纳税份额下降时,消费更多的烟花•SA+SE=1(用OO‘表示)•每个人面临的不是相同的价格,而是每单位公共用品的“个人化价格”,称为林达尔价格•均衡当每个人都愿意投票赞成相同的公共品数量,这时的林达尔价格就实现了均衡。•在图中,当公共品数量为r*时为均衡点,Adam和Eve愿意纳税的份额分别为S*O和S*O’•Lindahl均衡如何实现?•设想一个拍卖者,宣布每个人的纳税份额,在这个份额下,如果Adam和Eve选择相同的公共品数量,则达到均衡。如果选择的公共品数量不同,则拍卖者宣布新的份额,直到均衡为止•Lindahl均衡的问题•人们是否诚实的投票–策略行为(例如,不真实的表达自己的偏好)会破坏Lindahl均衡.•达成共识可能要很长时间–现实生活中远远不止两个党派•(二)投票的多数性规则•指在一项提案最终成为公共政策之前必须经过多数投票者的赞成,大多数情况下都采用该规则。•简单多数:N/2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