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一)现实背景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化已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传统教学媒体,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化教育的需要。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优越性。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我国已经确定在中小学中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同时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数学学科教学有很强的生活性和抽象性,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数学教学可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二)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意义1、有利于实现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信息技术整合追求的目的应该是教育教学方面的目的,信息技术应该在促进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确实有利于实现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2、可以帮助教师教学。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可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发挥设备的最大潜力,实施高质量和高效率的教学。任何一种媒体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都有它的作用,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视为一种替代关系。我们使用信息技术应该把重点放在解决那些传统教学不便解决或无力解决的教学和学习问题上,信息技术具有支持现代学习和教学的使命,应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才对。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指能够清楚地意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并能确定、评价、有效利用信息以及利用各种形式交流信息的能力。4、可以帮助学生学习由于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使得传统的认知工具得到了充实,学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进行更有效的学习。5、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理想的教学和学习环境的支持,信息技术整合于教学过程之中可以为培养创新能力营造理想的环境。6、作为整合数学教学的工具,信息技术可以使学生为了完成某一主题或课题,以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为基础,经过体验和活动,进行问题解决的学习活动。这样,可以着重培养学生主体性地运用多种知识解决问题的资质和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二、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综述从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看,教育信息技术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九五”期间教育技术系统广泛开展的“应用教育技术,促进素质教育”的科研活动,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教育成果,有效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现代化建设,促进了以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的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2001年7月教育部颁发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展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信息技术能引起教学模式的变革,带来教学方法的改变,使新的学习方式的实现成为可能。但必须将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教学进行有机融合,使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在课堂教学中得以实现,创造出一种真正意义上促进人与人交流、合作以及基于新技术的教和学的方式。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改革传统教育模式、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重要途径,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核心和发展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是信息技术课程和其他学科双赢的一种教学模式。三、课题研究对象、内容及方法(一)课题研究对象本课题重点研究信息技术与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研究对象为小学一至三年级学生,设立三个实验班。(二)研究内容根据本校实际,我们定在低年级数学中进行研究,结合具体学科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在学科学习中,学生获取知识的多少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强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内容的优化。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信息源主要来自教师和书本,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和接受基本上也取决于教师对书本知识的教学规划和设计。在信息社会的今天,教材和教师已不再是学生唯一的学习资源,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内容的整合,从而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信息加工与情感体验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因此确定本课题着重从以下两方面进行研究:(1)有计划的、根据教材内容需要,围绕教材,充分发挥自身的教学智慧,通过Internet或其它信息媒体,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下载、收集、开发教学信息,最终组合成具有自身教学特色的教学媒体,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资源。(2)通过课题的研究和实践,使学生在信息技术运用的平台上,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三)研究方法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将主要采用以下方面进行研究:1、行动研究法。本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密不可分,是在教学中对教学的研究,为使研究工作按照研究设计开展,行动研究法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2、个案研究法。通过对课堂教学的个案分析,不断总结与反思,以构建适合校情和学情的最佳教学模式。四、研究步骤1、准备阶段(2013.03)(1)筹建课题组,制定课题实验方案、明确分工。(2)课题负责人制定本课题具体实施方案,明确要达到的目标,并设计最终成果展示形式。(3)方案制定后请有关专家提出修改方案,并对方案的可行性及可能产生的结果作出分析,最终完善方案。2、实施阶段(2013.04——2014.03)(1)进行实验研究,落实方案的各项具体措施。(2)举行课堂教学大赛、课件制作大赛等活动促进课题研究工作。(3)收集有关课题研究的资料。(4)撰写教学案例和反思。3、总结阶段(2014.04——2015.04)(1)搜集各类资料,与课题组成员讨论研究结果,整理资料。(2)研究成果的运用与推广。(3)撰写课题总结报告。五、成果形式1.阶段性成果:(1)水平较高的教学设计,典型课堂教学录相(2)较有水平的论文和阶段性实验报告2.终结性成果(1)有价值的论文和课件优质课。(2)本课题的实验报告,推广材料。①发表、出版实验研究论文、实验报告;②总结一批课程整合教案及课堂教学实例;③收集课程整合教学的多媒体课件;六、课题研究成员及其分工课题组成员的构成主要以信息技术能力较强的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具体研究成员及分工如下:课题组负责人:郑源君课题组组长:计延增校长负责课题研究全面工作,提供课题研究资金保障课题组副组长:冯秀云教导处主任负责课题研究管理、协调、指导工作计斌负责课题研究信息技术支持指导冯秀云教导处主任负责课题研究课题的计划、组织和实施实验班教师:王凤香负责课堂教学整合实验陈丽萍负责数学学科整合实验材料员:王凤香陈丽萍负责收集整理各种文字、图像材料。信息技术支持:计斌负责提供信息技术帮助、摄像及光盘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