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8【设计理念】新课程强调“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在物理探究过程中,应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因此,本节课的设计就从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通过探究活动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出发,在教师引导下,使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和对实验现象及收集的信息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在探究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锻炼,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1.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2.能运用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解决简单的问题。二、过程和方法1.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3.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2.乐于参与观察、试验等科学实践。【教学重点】1.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2.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教学难点】1.运用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解决简单的问题。2.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1台、幻灯片1张、打火机3个、实验仪器15组。每组器材如下:光具座1台、蜡烛1支、放大镜2个、凸透镜(f=10cm)1个、光屏1块。【教学流程】温故知新:复习凸透镜的有关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准备。明察秋毫;用凸透镜观察书本上的字和远处的景物,发现这两次像的大小、正倒不同,从而激发学生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热情。合作探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将实验数据记录的表格中。提炼升华:根据学生的实验数据,归纳总结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学以致用: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简单的问题。【教学过程】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凸透镜的有关知识。下面,我来检验一下同学们的学习效果。一、温故知新。1.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分别用什么表示?一个凸透镜有几个焦点?它的两个焦距有什么关系?2.什么是实像和虚像?它们谁能够用光屏承接?二、明察秋毫同学们,学习了凸透镜的知识之后,你们还想知道点什么?现在每个桌上都有两个凸透镜,大家可以用它去观察,看你们有什么发现。1.用凸透镜看书上的字,上下移动凸透镜,观察字的大小和正倒。师:同学们,你发现了什么?(这里要体现出像的大小、正倒)。师:同学们,你还有其它的发现吗?(最好有人回答出:凸透镜离书越远,像越大。实在没有人回答出来,就算了)。2.用凸透镜看窗外的景物,前后移动凸透镜,观察树或房屋的大小和正倒。师:同学们,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这里要体现出像的大小和正倒)。学生所有的发现都值得肯定,也是学生后面探究凸透镜成像的源动力。师:同学们的发现都很有价值。我提议,为我们伟大的发现鼓掌。学生鼓掌祝贺。一是对学生前面发现的一种肯定,二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热情。三、合作探究1.提出问题师:通过刚才的观察,你心中有什么疑问,你想知道点什么?请把你想知道的问题大胆地说出来。学生提出问题:凸透镜成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如果没有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可以这样启发:刚才,同学们用凸透镜看近处书本上的字,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像;看窗外远处的景物是倒立、缩小的像。你认为,凸透镜成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2.小组讨论,提出合理猜想同学们可能会提出与下列因素有关: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物体的大小、凸透镜的大小或其它老师想不到的因素。教师要把它引导到我们今天研究的课题上来: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物距u)对凸透镜成像的影响。师:这节课,我们来探究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物距u)对凸透镜成像的影响。(课件展示)探究目标: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距有什么关系?(在设计实验之前,老师说明本实验的基本做法:用一支蜡烛作物体,用一块光屏来承接蜡烛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然后老师演示一次)3.设计实验小组讨论解决:①本实验涉及到蜡烛、凸透镜、光屏三个元件,最好固定其中的一个,移动另外的两个,你们组决定固定哪一个?②各组要分工合作,既要有做实验的同学,又要有记录数据的同学,请各组做好分工。(分发实验表格)③你们准备按怎样的顺序进行实验?师:同学们,准备好了吗?4.进行实验各组参考课件上的实验步骤进行探究,同时发放记录数据的实验表格。(课件展示)实验步骤(仅供参考):①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从左至右依次固定在光具座上,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要大致在同一高度,以保证像成在光屏的中心。②把蜡烛固定在零刻度处,移动凸透镜和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缩小的像。师:同学们,你们完成了吗?完成了的请举手,让老师检查一下。教师检查学生完成实验的情况。待学生完成之后,教师要求学生观察这个缩小的像是正立的还是倒立的?从光具座上读出物距,将实验结果记录在表格中。将学生正确的实验数据写几组在黑板上,启发学生从中寻找物距(u)和焦距(f)的关系,得出结论,将结论在课件上展示。(课件展示)结论: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在分析过程中,如果学生分析不出来,或者是分析结果不够准确,教师不要自己给出结论,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下一步探究,在分析下一种现象的过程,教师寻找时机,帮助学生自己发现以前实验结论不对或不准确,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③蜡烛不动,移动凸透镜和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放大的像。师:同学们,你们完成了吗?完成了的请举手,让老师检查一下。教师检查学生完成实验的情况。待学生完成之后,教师要求学生观察这个放大的像是正立的还是倒立的?从光具座上读出物距,将实验结果记录在表格中。将学生正确的实验数据写几组在黑板上,启发学生从中寻找物距(u)和焦距(f)的关系,得出结论,将结论在课件上展示。(课件展示)结论: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④师:刚才我们得到都是倒立的像,而我们开始用凸透镜看书上的字的时候,看到的是正立的像,如何调节凸透镜才能得到正立的像呢?各组不妨试一试,成功了的请举手。如果有一组成功,就请这一组的同学介绍做法。如果实在没有,教师可以这样启发:前面我们研究了u2f和fu2f的情况,如果把凸透镜放在离蜡烛一倍焦距以内,看光屏上能否得到烛焰的像?若不能,从光屏的一侧透过凸透镜看,你会看到什么?你认为是实像还是虚像?将物距记录在实验表格中。将学生正确的实验数据写几组在黑板上,启发学生从中寻找物距(u)和焦距(f)的关系,得出结论,将结论在课件上展示。(课件展示)结论: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师:我们的探究非常成功,我们也取得了重大的发现,为我们未来的科学家鼓掌。师:请同学们把实验器材取下来,放在实验桌上。四、提炼升华师:同学们刚才的实验结果还比较琐碎,我们一起来把刚才的实验结论整理一下。(课件展示)结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距与焦距的关系像的特点u>2f倒立缩小的实像f<u<2f倒立放大的实像u<f正立放大的虚像师:如果把刚才的实验用图展示,应该是下面这个样子。教师引导学生从图中总结规律。助记口决:焦点内外分虚实二焦实像分大小师:同学们,你们在实验中,还有什么其他发现吗?学生可能没有,也可能有其他的发现,但不一定是老师所期望的发现(物近像远像变大)如果学生没有什么新的发现,教师便给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师:同学们,我现在觉得投影仪屏幕上的字太小了,有谁能帮我将屏幕上的字放大一些。同学们可以先讨论一下,然后你来指导老师做。学生指导老师调节,使屏幕上的字放大一些(投影仪比较重,不要学生来搬动)。在操作的过程中,老师提醒学生注意物距和像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启发学生归纳出:物体靠近凸透镜,像就远离凸透镜,像变大。(课件展示)物近像远像变大可能有的同学会提出异议,成虚像时,却是物远像更大,那么老师就可以直接给出:实像虚像恰相反。如果没有学生提出异议,老师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个问题:用放大镜如何使书本上的字更大一些?学生拿起凸透镜去看书本上的字,上下移动凸透镜,马上就会发现这一规律。然后老师再给出结论:实像虚像恰相反。五、学以致用想想议议:同一架照相机,给我们班照集体相后,想给其中某一个人照一张相,如果你是摄影师,你应该怎样调节照相机和人的距离?镜头是向前伸还是向后缩?【板书设计】三、凸透镜的成像规律1.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物距与焦距的关系像的特点u>2f倒立缩小的实像f<u<2f倒立放大的实像u<f正立放大的虚像2.助记口决:焦点内外分虚实二焦实像分大小物近像远像变大实像虚像恰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