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荣心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虚荣心is从心理学上说:虚荣心是指以虚假的方式来保护自己的自尊的心理状态。这是人类一种普通的心理状态,是一种扭曲了的自尊心,是自尊心的过分表现,是一种追求虚表的性格缺陷,是人们为了取得荣誉和引起普遍注意而表现出来的一种不正常的社会情感。1日常消费上的盲目攀比:在中学校园里,一股攀比之风在校内刮起。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家庭背景、不同学业成绩的学生,都有基于自身特点的攀比之心和攀比之行。从校服到日常穿戴比牌,学生消费攀比心理严重:脚上穿名牌鞋,手里拿流行款式机,攀比之风已从衣服转到了“脚上”和“手上”。有的学生沉溺于物质追求,在同学之间比生活条件,看谁吃得好、看谁穿得俏、看谁花钱阔绰、看谁发型潮;有的学生对家境津津乐道,比谁的家庭金钱多、比谁的父母权力大、比谁家的轿车档次高、比谁家的房子面积大……这些现象,使得很多学生因此而丧失了学习的斗志和信心,实在是发人深省。张女士夫妇本身也是教师,她认为,现在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不像她小时候那样物质缺乏,想要买个发卡、小娃娃什么的都是一种奢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孩子买些东西是不想让女儿像自己一样留下什么遗憾;而且,孩子平时想要的东西一般也花不了太多钱,所以能满足就尽量满足。只是,让张女士想不到的是,女儿想要的不仅是一枚小发卡那么“简单”,明明家里的各类饰品已经很多了,但只要发现同学或周围人有“新品”小文就一定要买,她对新款饰品的追捧几“发烧级”状态。有一次,张女士拒绝了小文的无理要求,哪知小文竟赌气地将自己关在房间里,几天都不跟父母说话。2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自尊心极强,心理上需要得到满足,需要得到别人的认可,所以产生了面子问题。好面子是一种很虚假的伪装心理,虚假的自我心理安慰。但其实很脆弱,它源自人的自卑心理。太过于看中面子的人恰恰是害怕别人看不起自己,过于在乎别人对自己的感觉,所以才要虚张声势表现自己,导致很强烈的虚荣心。很多中学生并没有把好面子这一表现发挥在学习中去,只是一味追求物质生活上的面子,如果他们能很好的把这一心理用到学习中去,将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中学生太好面子嫉妒心理的产生是差别和比较的产物,属于一种内心情绪体验。差别和比较的结果是:从差别和比较中形成心理不平衡,基于此而想平衡这种不平衡心理。但所采用的方式往往是消极的。中学生自尊心极强,往往会有着不服输的决心,看到别人比自己优秀,难免会心生嫉妒,如果把握不好这个度,便会做出一些出格的事,可能会因为曾经“平起平坐”过,或是曾经“不如自己“过,如今成了”能干“者,使嫉妒者产生抵触和对抗。可能会出现言语上的冷嘲热讽,行为上的冷淡,疏远被嫉妒者,或是攻击性强的行为,会给被嫉妒者造成伤害。3嫉妒心太强1社会原因盲目跟风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偶像崇拜(4点)2家庭原因家长溺爱父母离异家庭收入增长2家庭原因2家庭原因(5点)婆媳不和父母作风2家庭原因学校教育不到位。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心理普遍的很感,而班主任又很难面面俱到。所以学生在遇到心理问题时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只好另找途径发泄。渠道不恰当,会给学生的一生造成很大影响。学校开展的德育教育和实践活动过少也是一方面的原因,这些原因导致学生道德品质低下,不以学习为中心,在学校盲目攀比、跟风,吃喝享乐。3学校教育不到位影响中学生的身心健康,阻碍中生成长成才。破坏集体的团结会导致受骗甚至犯罪一、优化社会环境通过大众传媒,社会舆论等手段引导中学生合理消费,绿色消费,学会勤俭节约,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二、家庭观念的转变并引导子女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父母以身作则,向孩子渗透物质消费适度而止的主张,丰富其精神追求。不仅是分数或物质上的关心子女,更要有足够的精神补偿。三、学校教育的正确导向要通过正反面典型事例的教育引导改变学生攀比的兴奋点,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知识,掌握本领上来,与家长配合,消除学生的高消费观。把学生的嫉妒心理转化为竞争意识,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悦纳自己。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