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学习习惯精1第一课时“习惯决定命运”一个好的习惯,可以使人受益终身。小学阶段,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非常重要的。精2第一课时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在语文教学上主要的任务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不能过分依赖教师的分析和讲解。因为运用语言是一种习惯,习惯的养成要通过反复的练习和实践。精3第一课时《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养成良好语文习惯的要求: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精4第一课时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实践中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便可借助这种习惯促进学习能力的形成,使他们学会自己探索、独立实践、解决问题。精5第一课时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对学生不仅要“教”,而且要“导”,在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更要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上下功夫。那么,在小学阶段要让学生养成那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精6第一课时(一)良好的预习,复习习惯“预则立,不预则废”不打无准备之战。预习,不但是对新事物接受的过程,更是对新事物的分辨、了解,感受的过程。必要的预习,不但可以使学生提高在课堂上的接受程度,更可以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主动思考的好习惯。精7第一课时正所谓“温故而知新”,通过“温故”使学生发现规律,寻找方法,是学习变得深入浅出,使知识的学习不再成为一种灌输,更成为一种能力的培养、方法的训练。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知识,而且可以训练出一个科学有序的头脑。精8第一课时(二)认真读书,勤做笔记的习惯阅读的时候,应当集中精力,做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一边读书一边思考,遇到不懂的问题不敷衍马虎,不绕开走,而是尽自己的努力,想方设法把问题弄懂。读书要学会圈点勾画,学会做读书笔记。精9第一课时写读书笔记,不仅是对知识的记录,更是对知识、对思维的梳理。通过这一过程,学生不但对知识有一个更深刻的记忆,更是对知识的总结、概括、归纳。精10第一课时(三)良好的书写习惯书写,不仅能够体现出个人的语文功底,而且能展现出个人的文化素养。俗话说“一撇一捺写个人,一点一滴学做人”。精11第一课时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悉心指导并严格要求学生将字写规范------清楚、匀称、整洁。点、横、竖、撇、捺等笔画要清楚分明;要注意字的结构,把字写得各部分均衡匀称,大小比例适当;要掌握字的笔顺。写字时态度要认真、姿势要端正;字迹要整齐美观、不乱涂改,保持纸面(卷面)清洁。精12第一课时(四)使用工具书的习惯读书要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让工具书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小学一年级下学期开始,就应该备有《新华字典》,四五年级的学生应该懂得查阅《成语词典》和《现代汉语词典》,养成遇到生字新词随时向工具书请教的好习惯。精13第一课时(五)倾听、交流的习惯“学会倾听”是新课标中对小学生提出的一项重要要求。对于学生的基本技能“听、说、读、写”。听,排在第一位。无论在课堂中,还是在与学生的交谈中,教师都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使他们会听、愿意听。精14第一课时(六)质疑问难,大胆发言的习惯敢于发言是课堂精力集中,积极思考的表现形式,是锻炼口头表达能力的主渠道。课堂发言,要求学生不仅要善于回答老师的提问,而且要善于提出问题;不仅同老师进行交流,还要和同学合作讨论,在你争我辩中互相启发,获得更多的收益。发言时,态度要大方,声音要洪亮,要有自己的见解,不要人云亦云。精15第一课时(七)广泛搜集,吸收信息的习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培养学生的四种能力,其中第一就是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广泛搜集,吸收信息的习惯。教育学生除了在课堂上吸收知识信息外,还能利用报刊、杂志、书籍、电视、广播、电脑网络等手段来搜集信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精16第一课时(八)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就是语文的“源头活水”。观察是启迪学生思维的最基本途径.。自然,社会,生活都是语文学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课程资源,要教给学生观察自然,社会,了解现实生活的方法,使学生留心自己的生活,仔细观察周围的人、事和景物,把看到的、听到的随时记下来,这对语文素养的形成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精17第一课时作为一名教师不能只把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智能作为自己的任务,而更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从教学的点滴抓起,认真辅导,勤抓不懈,要言传身教,循序渐进,要善于捕捉教材中的细节,逐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使其成为具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受益者。精18第一课时精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