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生态功能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豫政〔2014〕12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现将《河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规划》是我省国土空间开发的战略性、基础性和约束性规划。编制实施《规划》,对深入实施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三大战略规划,推进形成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持续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四化”(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科学发展路子,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和富民强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切实抓好《规划》的贯彻落实。省政府有关部门要根据《规划》明确的任务分工和要求,完善相关规划和配套政策,加强组织协调,全面做好《规划》的实施工作。河南省人民政府2014年1月21日序言国土空间是宝贵的资源,也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家园。为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经济繁荣、环境友好、社会和谐、人民富裕的美好家园,必须科学开发我们的家园。随着国家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和我省全面实施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三大战略规划,我省已经进入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的全新发展时期。从现在起至2020年,将是全省国土开发空间结构快速变化的新阶段。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坚定不移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将国家战略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有机结合,打造高效、协调和可持续的省域国土开发空间结构,是缩小省内不同区域之间人均收入、公共服务和生活水平差距,实现全省经济布局、人口分布和资源环境三位一体空间均衡的必要前提和有力保障。《河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是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科学开发国土空间的行动纲领和远景蓝图,是国土空间开发的战略性、基础性和约束性规划,是其他有关规划在国土空间开发和布局方面的基本依据。本规划根据《国务院关于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意见》(国发〔2007〕21号)、《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原经济区规划》和《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规划范围覆盖全省国土空间,提出推进实现主体功能区主要目标的时间到2020年,规划任务更长远,实施中将根据形势变化和评估结果适时修订。第一篇规划背景我省地处中原,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千百年来,炎黄子孙在这片家园上繁衍生息,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现代化建设全面展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正在形成,我们的家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构建美好家园,首先要认识我们的国土空间已经发生了哪些变化,还将发生怎样的变化。第一章面临的形势和未来的任务第一节自然状况我省位于我国中部,黄河中下游,东接安徽、山东省,北临河北、山西省,西连陕西省,南临湖北省。地跨东经110°21′~116°39′、北纬31°23′~36°22′,东西长约580公里,南北长约550公里,全省土地面积16.7万平方公里。———地形。我省地处我国第二阶梯向第三阶梯过渡地带,地势西高东低,地形种类多样,山地、盆地、平原和丘陵等均有分布。西部、北部、南部以山地、丘陵为主,东部平坦低缓,以平原为主。其中山地和丘陵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44.3%,平原和盆地面积占55.7%。———气候。我省处于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具有明显的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征,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全省大致以伏牛山南坡和淮河干流为界,以南属亚热带,以北属暖温带,南北地区的年平均气温、日照时数、年均降雨量、无霜期等各项气候指标差异明显。———资源。我省自然禀赋条件良好。矿产资源丰富,现已发现矿产资源136种,探明储量99种,许多资源储量位居全国前列;全省横跨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四大流域,有1500多条河流纵横交织,多年河川平均径流量312.7亿立方米,浅层地下水资源量208.3亿立方米;土地资源丰富,耕地总面积1.23亿亩,居全国第4位,适宜于多种农作物生长,盛产小麦、玉米、棉花、油料、烟叶等,是全国重要的“粮仓”。———生态。我省自然生态条件较好,植被类型丰富多样,有阔叶林、针叶林、灌丛等,森林主要分布在西部、北部和南部地区,栽培植物资源相当丰富。同时,我省自然灾害种类较多,区域性、季节性和阶段性特征突出,灾害共生性和伴生性明显。第二节综合评价经对全省国土空间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人口集聚度、经济发展水平、交通优势度等指标的综合分析评价,从工业化、城镇化开发角度,我省国土空间具有以下特点:———土地资源丰富,可供开发的后备土地资源少。我省耕地比重较大,集中分布在黄淮海平原、南阳盆地及豫西黄土丘陵区,其中约75%耕地集中分布于平原地区,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但我省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开发程度较高,可供开发的后备土地资源特别是耕地资源严重不足,土地人口承载压力较大。———水资源条件相对较好,但时空分布不均。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784毫米;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403亿立方米,居全国第19位。但全省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地表径流年际、年内变化大,且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相当于全国的1/5,多数地方地下水供水水源地处于满负荷或超采状态。———矿产资源禀赋好,开发强度大。我省已探明储量的99种矿产资源中,资源储量位居全国首位的有13种,居前5位的有52种。随着我省对重要矿产资源的整合和布局优化,矿业集聚度进一步提高,矿产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升。但是,能源矿产等资源开发程度较高,重要矿产后备资源不足,矿产开发造成的生态破坏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位居中部,区位优势突出。我省是全国重要的交通、通讯枢纽,已经形成的以高速公路、铁路为骨架,以国道、省道干线公路为依托,以县乡公路、农村公路为支脉,多种运输方式相协调,与海、陆、空开放口岸相衔接的立体综合交通网络,使我省区位优势更加明显。但过往车辆多,公路运输和交通建设压力大。———经济正向城镇集聚,但人口集聚程度不高。农业人口比重大,城镇化水平较低。农村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近60%,城镇化水平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0个百分点左右,城镇化任务繁重。———城镇化区域、农业区域和生态区域的自然区域特征明显,生态区和农业区面积大,环境承载功能强。第三节主要问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我省国土空间发生了巨大变化,带来了一些必须高度重视、认真解决的突出问题。———资源环境制约凸显。一些地方开发过度,导致耕地减少过快、生态系统整体功能退化,水资源和能源资源的制约日益突出。南水北调等大型水利工程、西气东输、交通主干线等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需要占用的国土空间越来越多。大气与地表水环境质量总体状况较差,污染物排放强度总体偏高,部分地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容量。———人口分布与经济布局在区域之间不协调。商丘、周口、驻马店、信阳等黄淮农业地区2012年人口占全省的35.7%,而经济总量仅占全省的19.4%。经济相对比较发达的郑州、洛阳、开封、焦作、新乡、平顶山、许昌、漯河、济源等9市经济总量占全省的58.6%,而人口仅占40.4%。———空间利用效率低。工矿建设空间单位面积产出较低,除一些大城市主城区外,大部分城市和建制镇的人口密度较低,部分中小城市、建制镇、开发区占用的国土空间较大,而集聚人口和经济的规模偏小,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效率不高。———公共服务和生活条件差距大。广大农业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生产生活基础条件薄弱,人均生产总值、人均财政支出、人均收入水平远低于城市化地区。第四节发展态势和未来挑战我省地处我国中心地带,是全国人口大省,地理位置重要,粮食优势突出,市场潜力巨大,文化底蕴深厚,在全国改革发展大局和区域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我省成功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大省向全国重要的经济大省、新兴工业大省和有影响的文化大省的历史性转变,进入了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的新阶段。《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32号)将中原经济区定位为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全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示范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和重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提出要推动中原经济区实现跨越式发展,在支撑中部地区崛起和服务全国大局中发挥更大作用。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是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和西部资源输出的重要枢纽,正在成为参与国内外竞争、集聚人口和经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乃至支撑全国发展的重要增长板块。沿京广、焦枝、陇海、宁西“两纵两横”交通轴线,形成了一批大城市,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的现代城镇体系正在逐步形成;黄淮海平原,豫北、豫西山前平原和南阳盆地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西部、北部和南部矿产资源密集区建成了一批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该区域的生态涵养功能正在恢复和强化。今后一个时期是我省全面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要时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原崛起的宏伟目标,必须深刻认识并全面把握国土空间开发趋势,妥善应对由此带来的严峻挑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满足居民生活的空间需求面临挑战。适应人口总量持续增加和居民消费结构快速升级的需要,以及居民日益增加的物质文化需求,居民既对扩大居住等生活空间、提高环境质量提出了新需求,也增加了对优质农产品的大量需求,进而对农业和生态功能区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城镇化步伐进一步加快,满足城市建设的空间需求面临挑战。加快推进城镇化是我省未来一个时期赶上全国现代化建设步伐、实现中原崛起面临的重要任务,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既增加了对城市建设空间的需求,也带来了农村居住用地闲置等问题,优化城乡空间结构面临许多新课题。———工业化加快推进,满足工业发展的空间需求面临挑战。我省正处于工业化快速推进阶段。加快推进工业化,既是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和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战略要求,也是为我省城镇化发展提供产业支撑的需要。我省又是国际产业和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重点地区,承担着集聚人口和经济的重任。工业化的快速发展需要占用较多的国土空间,同时会对资源环境带来一定压力。———基础设施继续完善,满足基础设施建设的空间需求面临挑战。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的需要,必须进一步完善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基础设施的建设必然占用更多空间,甚至不可避免地占用一些耕地和绿色生态空间,这将对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和提高开发效率提出新要求。总之,在资源环境日益趋紧的情况下,我省必须对有限的国土空间进行科学开发规划,既要满足人口增长、人民生活改善、经济发展、工业化城镇化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等对国土空间的巨大需求,促进人口和经济集聚,担负支撑全国长期又好又快发展的时代重任,又要为保障国家农产品供给安全做出贡献,还要保障生态安全和人民健康,应对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气候变暖等挑战,保护并扩大绿色生态空间。立足国土空间自然状况,针对开发中的突出问题,应对未来诸多挑战,我省必须积极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第二篇指导思想与规划目标第二章指导思想和原则第一节指导思想科学开发我省的国土空间,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实施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三大战略规划,树立新的开发理念,调整开发内容,创新开发方式,规范开发秩序,提高开发效率,按照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明确区域主体功能定位,优化空间布局,持续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四化”同步科学发展路子,构建高效、协调、可持续的美好家园。第二节总体要求根据不同

1 / 3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