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盛唐的诗人群体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二章盛唐的诗人群体•经过盛唐近百年的孕育与发展,到了唐玄宗即位,唐诗终于迎来了它的黄金时代。在开元天宝之际,随着经济的繁荣,国力的强盛,诗坛上大诗人层出不穷,佳作如林,形成了令人叹为观止的盛唐诗歌。一、盛唐诗的划定(713—765)•在诗歌划分上,往往把安史之乱后的十年也划入盛唐时期,原因:1、生活在盛唐的大诗人在安史之乱后的十年左右的时间里都还活着,且创作更丰富,如李、杜。2、安史之乱后十年的诗歌与乱前的诗歌相比虽有变化,但其总体风貌是一致的。•新教材上的分类,是以风格分;•传统的分类,都倾向于按题材分,分为王、孟山水诗派和高、参边塞诗派。二、盛唐诗坛的特点•1、诗歌走向社会,全方位地表现生活。初唐诗歌发展的脉络是从宫廷御用转向个人抒情。盛唐诗歌普遍的主题是社会政治主题,盛唐诗歌反映了唐人重视事功、富有理想、高度自信、胸怀开朗、热情豪迈的总体风貌。•2、诗歌注重表现新的体验。即使是旧题材,也写出新体验,如边塞诗。•3、比较初唐诗歌的精细来,盛唐诗歌境界阔大。第一节王维与创造静逸明秀之美的诗人盛唐山水田园诗的繁盛的原因•1、隐逸之风。读书山林、“走终南捷径”、隐居山川等•2、漫游之风。其中名山大川是主要地之一。•3、贬谪。如柳宗元与“永州山水”。•4、佛道盛行。求仙拜佛到名山。•5、陶、谢田园山水诗为盛唐诗人提供了艺术借鉴,由模山范水而与自然融为一体,抒写情致。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除了王维、孟浩然之外,还包括储光羲、常建、祖咏、刘春虚、裴迪、卢象、丘为等人。但其中最能代表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创作成就和卓异风貌的,当推王、孟二人。一、王维(一)生平概况生于武后长安元年(701),卒于代宗上元二年(761),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后迁于蒲(今山西永济)。维与弟缙均为早熟的才子。约15岁左右,他与弟缙由家乡来到长安与洛阳活动,由于能诗、懂音乐,擅长绘画,具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所以在当时深受贵族社会的欢迎,因而经常出入王公、驸马等权贵之门。开元九年(721)二十一岁时中进士第。•约开元二十一、二年回到长安,此时他已是三十三、四岁了。王维这次回长安任京官,是由于张九龄的赏识与提拔。他的诗《献始兴公》,即是投献干谒张九龄之作。•开元二十五年三月,他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使河西节度使崔希逸幕劳军,并任判官。这次出塞使他目睹了奇异的边塞风光,写了《使至塞上》等边塞诗。•开元二十八年赴襄阳,主持南选考试事,有《江汉临眺》等诗。•回京后即开始了亦官亦隐的生活。先隐于终南山,后又与友人裴迪隐居于蓝田辋川。《辋川集》即是他与裴迪的唱和之作。这一时期他还写有《渭川田家》、《山居秋暝》、《新晴晚望》、《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等具有代表性的山水诗。•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爆发,第二年乱军攻破长安,他被迫接受伪职。后长安收复,责授太子中允,后迁太子中庶子、中书舍人等,最后官至尚书右丞,后世因称他王右丞。•不过经过这场重大的政治变故,他深感内疚,情绪更加颓唐,无意于仕进荣辱。“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几年后,这位卓越的诗人画家就与世长辞了。(二)王维的创作王维一生所创作的诗歌今存约四百余首,收在《王右丞集》中。大致而言,王维一生以天宝为界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前期的王维,生活态度比较积极,向往开明的政治,对功名亦有热烈的追求,对社会上一些不合理的现象也有所揭露。由于这一时期正是唐王朝的全盛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呈现出一派蓬勃向上的气息,因而他的诗歌中不少都反映了那个时期特有的时代精神,也即人们所称的“盛唐气象”。诗中或写游侠的豪迈、大将的英武、大唐的国威、征戍的辛苦、凯旋的欢乐等等,都充满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如《少年行》。后期•由于思想日趋消极,因而初期政治上的积极进取转为消极退隐,尤其是后期半官半隐的生活,使他的创作重点也转向了山水田园题材,这些作品在感情基调上虽不如前期作品那样充满热烈、明朗、乐观、进取的精神风貌,但在艺术上却具有杰出的成就,使他成为中国山水田园诗派中最优秀的诗人之一。其诗歌在题材上较全面:•山水田园诗代表:《山居秋暝》•边塞诗代表:《使至塞上》、《从军行》;•妇女题材诗歌:《洛阳女儿行》;•赠别诗:《送元二使安西》、《送沈子福归江东》在这些题材中,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最为出色,而奠定他在唐代诗歌史上地位的,则是他的山水田园诗。这类诗歌不仅最能体现他诗歌艺术上的创造性,而且也达到了中国山水田园诗的最高成就。(三)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色1、情景交融,含蓄蕴藉的意境创造。中国的山水田园诗源远流长,谢灵运是山水诗的大家,陶渊明则开创了田园诗创作的先河。但是,谢灵运的山水诗,往往追求形似,写景繁富,而情与景两者则是割裂的。陶渊明的田园诗则以写意为主,并不着力于景物的刻画。王维吸收了两家之长,把写景与抒情密切结合,熔抒情与写景于一炉,真正做到了情景交融,从而创造了一种玲珑剔透、不可凑泊的意境。2、绘画技法的运用与诗歌的画意。苏轼曾评王维诗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其中,“诗中有画”包含以下几层含义:一,把绘画的构图手法运用于诗歌中;二,善于表现景物之间的层次感;其三,善于给画面设色敷彩。3、注重音响处理,使诗歌具有音乐美。王维不仅是诗人、画家,而且还是一个音乐家,因此,他对声音的感觉敏锐而且精细,善于捕捉一般人难以察觉的大自然的音响、声音,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等等。4、富于禅意与禅趣。王维受家庭环境的影响,早年即笃志奉佛,晚年在遭受政治波折后,奉佛更为虔诚,这对于他的诗歌创作自然会产生影响。他把佛教禅宗所追求的静寂之境转化为诗歌境界,达到了诗境与禅境的合一。总之,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即诗情、画意、琴音与禅趣,这四个方面的高度结合,使王维山水田园诗达到了他人难以企及的艺术高度。二、孟浩然(一)生平概况孟浩然,襄阳人。他是盛唐诗坛上一位年辈较老的诗人,生于武后永昌元年(689),卒于开元二十八年(740),比王维、李白大13岁。他出身于一个小庄园地主家庭,四十岁以前,除了短暂的出游外,主要隐居于家乡襄阳的鹿门山,过着以诗自适的生活,同时也为乡里排患释纷。这一时期,他一方面过着隐居的生活,与一些禅师、上人、山人、逸人交往,同他们谈玄说道,妙悟玄理。另一方面,也闭门苦读,为应举做准备。•开元十六年(728)赴京应举,失败后在长安逗留,结交王维、张九龄等,一年后又回到家乡。回家后不久,大概为了排遣失意的痛苦,他便去吴越一带作了较长时间的漫游。也正是这一时期,他写下了大量的山水诗。•开元二十五年,入张九龄荆州幕,酬唱颇多。•开元二十八年,王昌龄来到襄阳与他相会,当时他“疾疹发背”,因“食鲜疾动”,旧病复发而逝,终年五十二岁。(二)诗歌创作孟浩然的诗歌今存260余首。从总体来看,以山水诗居多,田园诗只占一少部分。就山水诗而言,大多写旅游中的所见所感,一部分是他登临家乡一带的万山、岘山和鹿门山时所写,还有一部分是漫游吴越时所作,所以可称为行旅山水诗。他善于发掘自然和生活之美,即景会心,写出一时真切的感受。如《夏日南亭怀辛大》、《过故人庄》、《春晓》、《宿建德江》、《夜归鹿门歌》等,自然浑成,而意境清迥,韵致流溢。(三)王维与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之比较作为山水田园诗派的两位代表人物,王维和孟浩然在诗歌的创作上都致力于创造兴象玲珑的诗境,追求情景浑融的艺术境界,以杰出的创作成就并称于世。然而,由于生活环境和性格气质的不同,两人的创作风格又存在着不同,主要体现为如下几点:1、在观物方式上,王维是在静态中观察景物,物象具有相对稳定的视角;而孟浩然则是以旅人的眼光来看山水,自然物象在诗中往往具有流动感。2、就诗歌的意境说,二者都创造出“静”,但一个是佛教的“空灵”,而另一个却是道家的“清幽”。3、就风格而言,王维是以画入诗,色彩明丽;孟诗多用白描,素淡自然。4、语言方面,孟诗的语言平淡简朴,王诗的语言清秀工巧。三、储光羲储光羲(706?——762?),兖州(今山东兖州)人。开元十四年中进士第,多任县尉卑职,后辞官还乡。在开元天宝之际,他曾与王维隐于终南山。“安史之乱”起,受伪职,乱平后贬窜南方,卒于贬所。在盛唐山水田园派诗人中,他以写田园生活为主,作品主要有《田家即事》、《田家杂兴》八首、《钓鱼湾》等。其中《田家杂兴》八首最有代表性。四、裴迪裴迪(716-?),关中(今属陕西)人。官蜀州刺史及尚书省郎。早年与“诗佛”王维过从甚密,晚年居辋川、终南山,两人来往更为频繁,故其诗多是与王维的唱和应酬之作。代表作《辋川集》二十首,较出色者如《华子冈》。五、常建《唐才子传》云长安人,无据。开元十五年进士,仕途失意,遂放浪琴酒,往来太白、紫阁诸峰,有肥遁之志。其仕宦虽不得志,诗却颇受时人推崇。常建的诗最擅创造明秀澄澈的空灵之境界。代表作为《题破山寺后禅院》其中,“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一句颇佳。六、刘昚虚、张子容刘昚虚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诗风清淡空灵,其清淡类似于孟浩然,空灵类似于王维。他的很多诗作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在当时的诗坛上,他是一个交游广泛,创作活跃的诗人,与王维、孟浩然、裴迪、储光羲、常建、张子容等人一起,形成了盛唐的山水田园诗人群。刘昚虚《暮秋扬子江寄孟浩然》、张子容《泛永嘉江日暮回舟》。第二节王昌龄、崔颢和创造清刚劲健之美的诗人•与王维、孟浩然等山水诗人同时出现于盛唐诗坛的,有一群具有北方阳刚气质的豪侠型才士。•他们较热衷于人世间的功名富贵,动辄以公侯卿相自许,非常自信和自负,颇有横绝一世、骏发踔厉的狂傲气概。尽管他们入仕后的境遇与所追求的人生理想反差甚大,颇多失意之感,但仍不失雄杰之气。•他们的诗歌创作,具有豪爽俊丽而风骨凛然的共同风貌,创造出了清刚劲健之美。•一、王翰王翰,字子羽,生卒年不详,唐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市)人。据两唐书本传,王翰少年时豪健恃才,家资富饶,性格豪放,倜傥不羁,登进士第后,仍然每日以饮酒为事,仕途不得意。他的诗,感情奔放,词华流丽,为人所爱。《凉州词》为历代传诵之作。令人惋惜的是,王翰这样一个有才气的诗人,其集不传。二、王昌龄(一)生平简介•王昌龄(690-756)字少伯,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家境比较贫寒。开元十五年(727)登进士第,补秘书省校书郎,后贬龙标尉,世称王龙标。开元二十二年(734年),选博学宏词科,超绝群伦,于是改任汜水县尉,再迁为江宁丞。安史之乱时,他被亳州刺史闾丘晓杀害。(二)创作情况•王昌龄擅长七言绝句,被后世称为“七绝圣手”。如《出塞》诗,被誉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其边塞诗不仅充分体现了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精神,还深深蕴含了诗人对下层人民的人文关怀,如《从军行》等,都为脍炙人口的名作。•反映宫女们不幸遭遇的《长信秋词》、《西宫春怨》等,格调哀怨,意境超群。•抒写思妇情怀和少女天真的《闺怨》、《采莲曲》等,文笔细腻生动,清新优美。•送别之作《芙蓉楼送辛渐》同样为千古名作。三、崔颢•崔颢(704?-754),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开元十一年(七二三)进士,曾为太仆寺丞,天宝中为司勋员外郎。•崔颢以才名著称,好饮酒和赌博,与女性的艳情故事常为时论所薄。早年为诗,情志浮艳。后来游览山川,经历边塞,精神视野大开,风格一变而为雄浑自然。•《黄鹤楼》一诗,虽为律诗变体,却被誉为唐人七律的压卷之作。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效仿江南民歌的对答体短诗,如《长干曲四首》;•北归后写的乐府歌行叙事诗:《邯郸宫人怨》;•边塞诗:《赠王威古》、《古游侠呈军中诸将》、《雁门胡人歌》,皆具凛然风骨。《全唐诗》存其诗四十二首。四、李颀赵郡人,寄居颖阳(今河南许昌),开元二十三年进士,曾任新乡尉,因久未升迁,遂辞官归隐了。今存诗一百二十四首,体裁上多古诗,七古尤有独到之处,内容上有三类较突出。一是边塞诗,虽不多,却写得较出色。如《塞下曲》、《古塞下曲》、《古意》、《古从军行》,其中《古从军行》流传最广,堪为代表作。二是送别赠答诗,如

1 / 5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