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名词解释及简答题一.名词解释1.数据库数据库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可共享的大量数据的集合。数据库中的数据按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描述和存储,具有较小的冗余度,较高的数据独立性和易扩展性,并可为各种用户共享。2.候选码-主码设K为RU,F中的属性或属性组合,若K-U,则K为R的候选码。若候选码多于一个,则选定其中的一个为主码。3.外码设F是基本基本关系R的一个或一组属性,但不是关系R的码,K是基本关系S的主码。如果F与K相对应,则称F是R的外码。4.存储过程存储过程是由过程化SQL语言书写的过程,这个过程经编译和优化后存储在数据库服务器中,因此称它为存储过程。5.数据转储数据库管理员定期地将整个数据库复制到磁带,磁盘或其他存储介质上保存起来的过程。6.完全函数依赖——部分函数依赖完全函数依赖:设X,Y是关系R的两个属性集合,X’是X的真子集,存在X→Y,但对每一个X’都有X’!→Y,则称Y完全函数依赖于X。7.数据库恢复把数据库从错误状态恢复到某一已知的正确状态(也称一致状态或完整状态)的功能,这就是数据库的恢复。8.封锁事物T在对某个数据对象例如表,记录等操作之前,先向系统发出请求,对其加锁。加锁后事物T就对该数据对象有了一定的控制,在事物T释放它的锁之前,其他事物不能更新此数据对象。9.游标游标是系统为用户开设的数据缓冲区,存放SQL语句的执行结果,每个游标区都有一个名字。用户可以通过游标依次获取记录并赋给主变量,交给主语言进一步处理。10.并发控制为了保证事务的性和一致性,数据库管理系统需要对并发操作进行正确的调度。11.可串行化调度多个事务的并发执行是正确的,当且仅当其结果按某一次序串行地执行这些事务时的结果相同。12.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系统是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应用开发工具),应用程序和数据库管理员组成的存储,管理处理和维护数据的系统。13.第二范式关系数据库中的关系是要满足一定要求的,满足不同程度要求的为不同范式。满足最低要求的叫第一范式,在第一范式中满足进一步要求的为第二范式。14.关系关系:一个关系对应通常说的一张表15.范式化设计一个低一级范式的关系模式,通过模式分解可以转换为若干个高一级的关系模式的集合,这种过程就叫规范化。二.简答题1.数据库常见故障及特点(1)事务内部的故障:事务内部故障可分为预期的和非预期的,其中大部分的故障都是非预期的。预期的事务内部故障是指可以通过事务程序本身发现的事务内部故障;非预期的事务内部故障是不能由事务程序处理的,如运算溢出故障、并发事务死锁故障、违反了某些完整性限制而导致的故障等。(2)系统故障:是指造成系统停止运转的任何事件,使得系统重新启动。例如硬件故障、数据库软件及操作系统的漏洞、突然停电灯情况。这类事务不破坏数据库,但是影响正在运行的所有事务。(3)介质故障(4)计算机病毒2.什么叫数据库的数据独立性(逻辑,物理)逻辑独立性:当模式改变时,由数据库管理员对各个外模式/模式的映像作相应改变,可以使外模式保持不变。应用程序是依据数据的外模式编写的,从而应用程序不必修改,保证了数据与程序的逻辑独立性,称为。。。物理独立性:当数据库的存储结构改变时,由数据库管理员对各个外模式/内模式的映像作相应改变,可以使模式保持不变,从而应用程序也不必改变。保证了数据与程序的物理独立性,称为。。。3.二段锁协议及作用所有事务必须分为二个阶段对数据项加锁和解锁。对任何数据进行读,写操作之前,首先要申请并获得对该数据的封锁。在释放一个封锁之后,事务不再申请和获得任何其他封锁。作用:若并发执行的所有事务均遵循二段锁协议,则对这些事务的任何并发调度策略都是可串行化的。4.关系的六大性质列是同质的,即每一列中的分量是同一类型的数据,来自同一个域。不同的列可以出自同一个域,称其中的每一个列为一个属性。列的顺序无所谓,即列的次序可以任意交换任意二个元组的候选码不能选取相同的值行的顺序无所谓,即行的次序可以任意交换分量必须是原子值,即每一个分量都必须是不可分割的数据项。5.从第一范式到BC范式的规范化过程描述(教材图6.8,加文字说明)·1NF-2NF-3NF-BCNF-4NF消除非主属性对码的部分函数依赖消除非主属性对码的传递函数依赖消除非主属性对码的部分和传递函数依赖消除非平凡且非函数依赖的多值依赖6.简述数据库设计的主要步骤·6个阶段: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结构设计;数据库实施;数据库运行和维护。7.未加控制的并发操作会带来哪些数据一致性问题,原因及解决方法。数据不一致:1.丢失修改2.不可重复读3.读脏数据原因:并发操作破坏了事务的隔离性解决方法:并发控制机制就是要用正确的方式调度并发操作,使一个用户事务的执行不受其他事务的干扰,从而避免造成数据的不一致。8.简述数据库安全性与完整性的区别与联系a)数据库的安全是指保护数据库以防止不合法的使用所造成的数据泄露,更改或破坏。b)数据库的完整性是指数据的正确性和相容性。联系:前者是保护数据库防止恶意的破坏和非法的存取,后者为了防止数据库中存在不符合语义的数据,也就是防止数据库中存在不正确的数据。因此,完整性检查和控制的防范对象时不合语义的、不正确的数据,防止他们进入数据库。安全性控制的防范对象是非法用户和非法操作,防止他们对数据库数据的非法存取。9.概念结构设计及E-R图10.嵌入式SQL语言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及其解决的一般思路a)嵌入式识别问题,宿主语言的编译程序不能识别SQL语句,所有SQL语句都必须加前缀EXECSQLb)宿主语言与SQL语言的数据通信问题i.向主语言传递SQL语句的执行状态信息,使主语言能够据此信息控制程序流程,主要用SQL通信区实现ii.主语言向SQL语句提供参数,主要用主变量实现iii.将SQL语句查询数据库的结果交给主语言处理,主要用主变量和游标实现c)宿主语言的单记录与SQL的多记录的问题,为此嵌入式SQL引入了游标的概念,用来协调这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游标即结果集,多条记录,宿主语言方便的从结果集中去一条记录11.简述从E-R图向关系模型的转换准则·a)一个实体型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b)实体的属性就是关系的属性,实体的码就是关系的码12.未规范化关系主要存在哪些弊病,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弊端:a)数据冗余太大b)更新异常c)插入异常d)删除异常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在于将各种有关联的数据集中在一个关系模式中,使得该模式中包含的语义信息过多。解决的办法就是利用关系数据库规范化理论对关系模式进行相应的分解,使得每一个关系模式表达单一的概念。13.简述事务的定义和特性·事务是用户所定义的一个数据库操作序列,这些操作要么全做,要么全不做,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工作单位。事务具有四个特性:1、原子性:事务是数据库的逻辑单位,事务中所包括的读项操作要么都做,要么都不做。2、一致性:事务执行的结果必须是使数据库从某个一致性状态转变到另一个一致性状态。3、隔离性:一个事务的执行不能被其他事务干扰,即一个事务内部的操作及所试用的数据对其他并发事务是隔离的,并发执行的各个事务之间不能互相干扰。4、持续性:(永久性)事务一旦提交,它对数据库中主句的改变就应该是永久的。接下来的其他操作或昂不应对其执行结果产生任何影响。14.简述登记日志文件的原则a)登记的次序严格按并发事务执行的时间次序b)必须先写日志文件,后写数据库15.简述关系模型的三类完整性准则关系的三类完整性约束: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和用户自定义的完整性。实体完整性:主属性不准为空。如果主属性取空值,就说明存在某个不可标识的实体,即存在不可区分的实体。参照完整性:外码的取值:或者取空值;或者等于S中某个元组的主码值。用户自定义的完整性:用户自定义的完整性就是针对某一具体关系数据库的约束条件。16.简述数据模型的组成三要素·(1)数据结构:是所研究的对象类型的集合,是对系统静态特性的描述。(2)数据操作:对数据库中各种对象(型)的实例(值)所允许进行的操作的集合,包括操作及有关的操作规则,是对系统动态特性的描述。(3)数据的约束条件:是完整性规则的集合。完整性规则是给订的数据库模型中数据及其联系所具有的制约和依存规则,用一限定符合数据模型的数据库状态及其变化,以保证数据库的正确、有效、相容。17.简述DBMS的主要功能·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位于用户和操作系统间的数据管理系统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用途:科学地组织和存储数据,高效地获取和维护数据。包括数据定义功能,数据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库的事物管理和运行管理,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其他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