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原狼》读后感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读《荒原狼》后浅显的感想当我合上《荒原狼》这本书之后,脑袋空空如也。之后,我疯狂地,接近歇斯底里般地下载了大量莫扎特的交响曲、钢琴曲,虽然在于接近艺术的这条道路上,我连个新手都算不了,但是看完书之后的第一个冲动竟然是大量欣赏这些原来“自认为”(当然也是被形形色色的人所传输的)枯燥无趣的音乐。当然我知道作为一篇读后感来说,选择这篇名著是个很不明智的选择。这本书读的很慢,薄薄的一本书,接近花掉我两个星期,很多时候,有些很晦涩的语段,会反复地再看一遍,有时候也会遇到看不进去的时候,索性扔掉,当再次拿起的时候,又会反复之前的一些篇幅来读。后来,上课当老师说到《荒原狼》的时候,简直是当头一棒:连老师读了十几遍也没有搞定里面所要揭示的内容。于是,我知道对于这篇名著,绝对还有反反复复理解的必要。其实,当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书的名字我就想了很久:《荒原狼》?为什么会选择一个荒原里的狼来写?当荒原和狼相结合,又是多么的孤寂、悲廖。而后,又开始看了翻译者对本文的序,说这本书是一个中年艺术家的精神危机,何来危机之谈,难道是黑塞本人的自传性质的小说?到了出版者序中,作者以哈里·哈勒尔房租侄子的身份,带给了我们一个哈里的初形象和在外界给别人的印象。在“我”眼中,“哈勒尔心灵上的疾病并不是个别人的怪病,而是时代本身的弊病,是哈勒尔那整整一代人的精神病,染上这种毛病的原非只是那些软弱的、微不足道的人而是那些坚强的、最聪明最有天赋的人,他们反而首当其冲。”这难免不让人,把哈勒尔的怪病放到整个历史的发展中,当“处于两种时代交替时期的时候,这些人失去了安全感,不再感到清白无辜,他们的命运就是怀疑是人生,把人生是否还有意义这个问题作为个人的痛苦和劫数加以体验”,不难发现这种狂人在每个时段都会有,只是有些狂人被人们称赞,而其他一些就淹没在历史的浪河之中,永远和外界有隔阂而不为人知。当然,在出版者序中,我们还有很多内容篇幅来解释为什么会有这么一个荒原狼的存在。“教育的基础就是‘摧毁学生的意识’…但是这位学生坚韧倔强,骄傲而有才气,他们没有能够摧毁他的个性和意识,这种教育只教会他一件事:憎恨自己。…他的一生告诉我们,不能自爱就不能爱人,憎恨自己也必须憎恨别人,最后也会像可恶的自私一样,使人变得极度的孤独和悲观绝望。”“他从他那真实的空间,从他那荒原狼似的离群索居的角度出发确实赞赏并热爱我们这个小市民世界,他把这个世人的小天地看做某种稳定的生活,看做他无法到达的理想,看做故乡与和平,凡此种种,对他说来都是可望而不可即的。…”翻着,来到《哈里·哈勒尔自传——为狂人而作》。这是哈里自己的内心世界,孤独而又自省,冷静而又无助。他把“特有的简朴和胆怯的生活艺术,安详地度过一天”看作是浑浑噩噩。“满足和欢乐对于我来说,是不能够忍受的,用不了很长时间我就憎恨它,厌恶它,我就变得非常绝望,我感受到不得不逃向别的地方,尽可能逃向喜悦的途径,不过必要时也要逃向痛苦的途径。”…“不一会,我心里就燃起一股要求强烈感情、要求刺激的欲望,对这种平庸刻板、四平八稳、没有生气的生活怒火满腔,心里发狂似的要去打碎什么东西…”他无时无刻地在矛盾着,也就是无时无刻的痛苦着。把日子过得平庸而无奇,但是无法忍受,就像得了什么毛病一般,无处不在挑剔着自己的生活,让自己无法安宁。之后,他在一条潮湿的街道前行,在一面墙停了下来,因为他喜欢这面墙,这么盯着,他看到了“魔剧院…”和“专-为-狂-人-而-设”,当然第一次看到这个,我并没有多大的留意,只是觉得增添一些奇幻的色彩,但是读完整本书之后,我知道这几个字对于哈里以后的意义有多重要。后来,得到的那本《论荒原狼-为狂人而作》,这本小册子基本上可以说是在写哈里和荒原狼的关系了——一个躯体下的两个他。我很欣赏这种观点:在有些人有了出息,被人羡慕,他们得以成功更应该归于他们身上的壶性和猴性,而不是归于人性,这是尽人皆知的事情。的确,人性在很多时候,尤其是在于帮助使人达到成功的时候,显得很渺小,反而这种人性的普遍或者普善性,不能够使得一个人得到更高的成功、突破自我。然而,黑塞给我们讲述的却是一个人性和狼性完全不能够互助互济的,而是专门对立的,就是一个躯体里面的两个死敌。在那本小册子中,荒原狼是一个真正的孤独者、矛盾者、自杀者,哈勒尔无法沟通市民世界,无法理解那些所谓的艺术,他在探索中迷失了方向,甚至发现自己与自己毫无关系;他又时刻在想着这个世界的种种罪恶,想着自己身上难以救赎的罪愆,他无法理解世界,无法原谅自己,却又不能抗拒内心的诱惑。而通向圣洁的道路只有选择“自暴自弃,随波逐流,熄灭生命的火花,回归本原。”荒原狼原本是一个艺术家,他来源于市民,他深刻的眷恋那平静、善良、秩序的市民世界,他同时又以艺术家的敏感对市民虚伪的循规蹈矩感到愤懑,他要彻底撕裂虚情假意,于是,当他就要脱离市民阶层时,却绝望的发现,当代那些所谓的艺术早已与他绝缘,于是,荒原狼彻底孤独了,甚至孤独到失去了自己(因为他根本就不愿意看到曾经狂热追求永恒的自己)。荒原狼在孤独中痛苦跋涉,他不知道是自己错了,还是时代错了,人性深处隐藏的种种邪恶趁虚而出。荒原狼与之搏斗,他向往不朽,却找不到通向不朽的道路并因此而痛苦、矛盾。这么写着写着,我无法理解荒原狼的孤单,无法体验他的痛苦,我们一直满足于生活带给我们的安逸和满足感。于是,没有早就狂人,只是无数的庸人日复一日的消耗着原本不多的时日。黑塞仿佛立了一面镜子,把我们的五脏六腑都剖开,然后他却以狼一般的野性,冷眼看着我们。但是,这么一个人的出现,完全不再被我理解了——赫尔米娜!这个孤傲的荒原狼啊,他竟然完全可以接受并努力地完成她所有的指令!还有刚开始赫尔米娜就认定最后她给他的指令就是杀了她!为什么会出现这么一个人,为什么她可以指令他所有,为什么她可以为了完成她的指令去学习他认为他厌恶的舞蹈和厌恶的音乐。关于赫尔米娜和帕博尔、玛丽亚这三个人的出现,我完全是懵了的状态,更不用说之后的老哈里、新哈里的对白,魔剧场和杀死赫尔米娜之后莫扎特的出现……这些等等了。只能引用网络上对这部分的评价了:魔剧院,则完全是黑塞凭借他个人的想象,让自感灵魂分裂而痛苦不堪的哈里走着通向内在的神秘莫测的路。哈里在帕勃罗指引下进入了“疯子才能入场”的魔剧院,分别在五个房间游历了“内心的地狱”,以一种身体力行和视觉认知获悉了自身的无意识,把握到内在灵魂的多重性。可是,尽管哈里在魔剧院里参与了灵魂的交流,他还是无法直面自我的人性和狼性。最后,帕勃罗与莫扎特化而为一,向哈里指明一条“幽默”的解脱之路。可是“幽默”对哈里来说只是一种暂时的精神麻痹,它无法让哈里内心获得永久的平和,不朽与永恒仍然只是内心的指向。至于,还有一部分的见解是这些包括赫尔米娜的出现,都是荒原狼为了完全保持狼的特性而出现的幻觉。最后,引用黑塞的一句话:“我面临的问题中首要的和最迫切的是一个个的人,是人性,是独一无二未被标准化了的个体。”他甚至不无骄傲地说:“马克思和我之差异除了他涉及的纬度大大超过我之外,就在于他想改变世界,我则想改变个人,他直面群众,我直面个人。”作为我的结尾吧。现在,我知道,未来这本书,出现在我视野还会有很多次,甚至十几次之后,我仍然无法了解那是个怎么样的荒原狼和黑塞要带给我们,指引我们的那部分思想。

1 / 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