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整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O(∩_∩)O1环境影响评价:名词解释、简答题、计算题、(案例)第一章绪论1.环境要素:构成环境系统的具有相对独立功能的基本单元(子系统)称为环境要素,也称为环境基质。组成环境系统的各环境要素是相对独立、性质不同的,但又是服从整体的演化规律的。环境要素分为自然环境要素和人工环境要素。2.环境因子:环境要素是由一个个环境因子组成的,组成各环境要素的环境因子并不固定。分为以下四类:地质与气候因子、化学因子、生物因子、物理因子。3.环境容量:环境容量是指对一定区域、根据其自然净化能力,在特定的污染源布局和结构条件下,为达到环境目标值所允许的污染物的最大排放量。4.环境影响:环境影响是指人类活动(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对环境的作用和导致环境变化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和经济的效应。5.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按照评价对象,分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按照环境要素,分为大气环境、地表水环境、声环境、生态环境和固体废物环评;按照时间顺序,分为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环境影响预测评价及环境影响后评价;在空间域上,可分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按内容,可分为单项评价和综合评价(或宏观评价)。6.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1)环境影响因素识别与评价与因子筛选:在了解和分析建设项目所在区域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环境功能区划、生态功能区划及环境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和列出建设项目的直接和间接行为,以及可能受上述行为影响的环境要素及相关参数。2)确定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3)环境现状调查:环境现状调查的调查目的是为了充分掌握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质量现状或本地值,为后续的环境影响的预测、评价和累积效应分析以及投产运行进行环境管理提供基础数据。O(∩_∩)O2注:环境现状调查的一般原则:(1)根据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的环境特点,结合各单项评价的工作等级,确定各环境要素的现状调查的范围,筛选出应调查的有关参数。原则上调查范围应大于评价区域,对评价区域边界以外的附近地区,若遇到有重要的污染源时,调查范围应适当扩大。(2)环境现状调查应首先搜集现有资料,经过认证分析筛选,择取可用部分。若这些现有资料仍不能满足需要时,就必须再进行现场调查或监测。(3)对与评价项目有密切关系的部分应全面、详细,尽量做到定量化;对一般自然和社会环境的调查,若不能用定量数据表达时,应作出详细说明,内容也可适当调整。4)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预测阶段和时段: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按项目实施的不同阶段分为三个阶段,即建设阶段、生产运行阶段、服务器满(或退役)阶段。5)评价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O(∩_∩)O37.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公众参与(1)研究国家和地方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及相关规划等;(2)依据相关规定确定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类型环境影响评价委托(1)研究相关技术文件和其他有关文件;(2)进行初步工程分析;(3)开展初步的环境状况调查环境影响因素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1)明确评价重点和环境保护目标;(2)确定工作等级、评价范围和评价标准制定工作方案评价范围内的环境状况调查、监测与评价建筑项目工程分析各环境要素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各专题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1)提出环境保护建议,进行技术经济论证;(2)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评价结论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O(∩_∩)O4第二章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与管理1.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点1)规定对建设项目及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2)具有法律强制性3)纳入基本建设程序和规划的编制、审批、实施过程4)非分类管理和评价5)资质审查和持证评价制度6)公众参与制度7)跟踪评价和后评价2.环境敏感区的界定:环境敏感区是指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自然、文化保护地,以及对建设项目的某类污染因子或者生态影响因子特别敏感的区域。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是指对正在进行将建设或已经投入生产行货使用的建设项目,在建设过程中或投产运行后,由于建设方案的变化或运行、生产方案的变化,导致实际情况与《中华人名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二十七条规定中所说的“产生不符合经审批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情形”。后评价有两方面的目的:一是对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环境保护对策措施的有效性进行验证;二是对项目建设中或运行后发现或产生的新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补救或改进方案。4.需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类别:“一地”、“三域”规划和“十个专项”规划一地:土地利用的有关专项规划。如设区的市级以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三域:1)区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如国家经济区规划。2)流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如全国水资源战略规划。3)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如设区的市级以上海域建设、开发利用规划。O(∩_∩)O5十专项:1)工业指导性专项规划。2)农业指导性专项规划。3)畜牧业指导性专项规划。4)林业指导性专项规划。5)能源指导性专项规划。6)水利指导性专项规划。7)交通指导性专项规划。8)城市建设指导性专项规划。9)旅游指导性专项规划。10)自然资源指导性专项规划。5.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跟踪评价: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规划实施后,编制机关应当及时组织环境影响的跟踪评价,并将评价结果报告审批机关;发现有明显不良环境影响的,应当及时提出改进措施。内容:1)规划实施后实际产生的环境影响与环境影响评价文件预测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之间的比较分析和评估;2)规划实施中采取的预防或者减轻不良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的有效性的分析和评估;3)公众对规划实施所产生的环境影响的意见;4)跟踪评价的结论。O(∩_∩)O6第三章工程分析1.工程分析的作用1)工程分析是项目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2)为各专题预测评价提供基础数据3)为环境保护设计提供优化建议4)为项目的环境管理提供建议指标和科学数据2.工程分析的方法1)类比分析法2)实测法3)实验法4)物料平衡法5)查阅参考资料分析法3.工程分析的主要工作内容:工程基本数据,污染影响因素分析,生态影响因素分析,原辅材料、产品、废物的储运,交通运输,公用工程,非正常工况分析,环境保护措施和设施,污染物排放统计汇总。4.清洁生产:是指采取不断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的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5.清洁生产评价指标:1)生产工艺与装备要求2)资源能源利用指标3)产品指标4)污染物产生指标5)废物回收利用指标6)环境管理指标O(∩_∩)O7第四章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1.自然环境现状调查的基本内容:地理地质概况、地形地貌、气候与气象、地表水环境、地下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与水土流失、生态调查、声环境。2.社会环境现状调查的基本内容:1)社会经济调查:人口、工业与能源、农业与土地利用、交通运输2)相关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调查3)人群健康状况3.污染源评价:污染源评价的目的是把标准各异、量纲不同的污染源和污染物的排放量,通过一定的数学方法变成一个统一的可比较值,从而确定出主要的污染物和污染源。★计算(必考)P684.地表水评价因子筛选与评价标准1)评价因子筛选:常规水质因子(反应水域水质的一般状况)、特征水质因子(代表建设项目将来排放的水质)、其他方面因子。一般应首先考虑以下污染物:(1)按等标污染负荷值大小排序,选择排位在前的因子,但对那些毒害性大、持久性的污染物应慎重研究再决定取舍;(2)受项目影响的水体中已造成严重污染的污染物或已无负荷容量的污染物;(3)经环境调查已经超标或接近超标的污染物;(4)地方环境保护部门要求预测的敏感污染物。2)评价标准:(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2)《渔业水质标准》(3)《海水水质标准》(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5)《地下水质量标准》5.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方法——单因子指数法:单因子指数评价就是将每个水质因子进行评价,计算各水质因子是否超标。O(∩_∩)O86.地下水环境质量调查与现状评价——建设项目分类:1)Ⅰ类,指在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程中,可能在成地下水水质污染的建设项目;2)Ⅱ类,指在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程中,可能引起地下水流场或地下水水位变化,并导致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建设项目;3)Ⅲ类,指同时具备Ⅰ类和Ⅱ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特征的建设项目。7.环境噪声现状监测布点原则:1)布点应覆盖整个评价范围,包括厂界和敏感目标。当敏感目标高于三层建筑时,还应选取有代表性的不同楼层设置监测点。2)评价范围内没有明显的声源,且声级较低时,可选择代表性的区域布设测点。3)评价范围内有明显的声源,并对敏感目标的声环境质量有影响,或检测项目为改扩建工程,应根据声源种类采取不同的监测布点原则。8.生态现状调查方法1)资料收集法2)现场勘查法3)专家和公众咨询法4)生态监测法5)遥感调查法O(∩_∩)O9第六章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模型选用的一般步骤2.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目的:是为评价提供涵盖建设项目建成实施后在各种情况下的基础定量数据。具体包括:1)了解建设项目或规划建成后,对大气环境质量影响的程度;2)确定建设项目或规划建成后,大气污染物影响的范围及空间分布情况;3)比较项目各种建设方案或规划实施方案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4)给出各污染源对关注点的污染物浓度过贡献;5)优化关注区域的污染源布局,并对其实施总量控制。3.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区别对待不同的评价对象,针对评价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周围地形的复杂程度及当地应执行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等因素,将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划分为一、二、三级。评价工作等级评价工作分级判据一级Pmax≥80%,且D10%≥5km二级其他三级Pmax<10%或D10%<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确定预测因子确定预测范围及计算点确定污染源参数落实污染气象参数确定地形数据设定预测情景选用预测模型确定预测模型验证预测模型确定其他相关参数O(∩_∩)O104.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工作流程确定评价范围气象观测资料调查与分析(地面、高空气象)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污染源调查地形数据收集选择预测模式环境空气质量影响预测与分析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评价结论评价工作结束评价工作开始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初步分析工程环境空气敏感区调查评价因子筛选评价标准确定气象特征调查地形特征调查编制工作方案评价工作分级项目调整建议确定评价范围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必要时)污染源调查与核实三级评价一、二级评价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O(∩_∩)O115.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确定:根据项目排放污染物的最远影响范围确定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即以排放源为中心点,以D10%为半径的圆或2×D10%为边长的矩形作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当最远距离超过25km时,确定评价范围为半径25km的圆形区域,或边长为50km的矩形区域。第七章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水环境影响预测点布设:预测点的布设应能全面地反映拟建项目对该范围内水环境影响,并综合考虑点位布设的可操作性、代表性和经济性。预测点的数量和预测点的布设应根据受纳水体和建设项目的特点、评价等级及当地的环保要求确定。一般而言,以下地点应选为预测点:1)评价范围内的敏感目标;2)环境现状监测点;3)水文特征突然变化和谁知突然变化处的上、下游;4)重要水工建筑物附近及水文站附近等。2.水环境影响预测时期:地表水根据其水量的不同可分为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三个时期。一般而言,枯水期河流自净能力最小,平水期自净能力居中,丰水期自净能力最大。对于一、二级评价项目应分别预测建设项目在水体自净能力最小(通常在枯水期)和一般(通常在平水期)两个时段的环境影响;冰封期较长的水域,当其水体功能为生活饮用水、食品工业用水或渔业用水时,还应预测此时段的环境影响。三级评价项目或评价时间较短时的耳机评价项目可只预测此时段的环境影响。3.名词解释ISE:ISE(污染物排序指标):ISE=CpQp/(Cs—Ch)QhISE=污染物排放浓

1 / 1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