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课本重点资料二、名词解释(以“---”符号为名解题号标志)---诗言志:这是出自《尚书·尧典》的命题;“诗言志”主要是说诗歌表达人的抱负和情感,其实质就是把诗歌看作人的心灵的表现;“诗言志”是中国诗歌理论的开山纲领,它总结出了诗歌的语言性和思想性两大特征,说明了两者的表达与被表达的关系。---以意逆志:这是孟子在《孟子·万章上》中提出的命题;所谓“以意逆志”是说说诗者(即读者)要根据自己的历练、思想意志,去体验、理解作者的作品,不要死扣字眼,也不要受拘束于词句,曲解甚至歪曲全篇的主旨。“以意逆志”是比较科学的文学批评方法,孟子以这种方法解说《诗》中的一些作品,比较接近于还了它们作为文学作品的本来面目,为中国文学提供了比较客观的批评原则。---知人论世:是孟子在《孟子·万章下》中提出的命题;其意思是说,读者阅读文学作品应该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和作品写作的时代背景,这样才能站在作者的立场上,与作者为友,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准确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正确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知言养气:这是孟子在《孟子·公孙丑上》中提出的命题;孟子认为首先使作者具有内在的精神品格之美,养成浩然之气,才能有美而正的言辞。这钟思想影响到文学创作,就特别强调作家要加强自己的人格修养,然后才能写出好的文学作品;孟子的“知言养气”说抓住了人的最本质的人格蕴涵,被后人在文论中广泛引用,形成了中国文论史上以气论文的悠久传统,对中国的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得意忘言:“得意忘言”是庄子在《庄子·外物》中对言义(即语言与思维)关系的看法;在庄子看来,言是不能完全表达意思的,即言不尽意。庄子强调语言文字的局限性,指出它不可能把人复杂的思维内容充分的表达出来,这种认识在一定的程度上符合人的认识实践的实际情况,但也有明星的局限性。不过庄子的以言不尽意为根据的“得意忘言”说对文艺创作却影响深远。文学作品要求含蓄,有回味,往往要求以少胜多,追求“味外之旨”、“言外之意”,而庄子的“得意忘言”说,恰恰道出了文学创作中言、意关系的奥秘。这对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产生了巨大影响,它在魏晋以后被直接引入文学理论,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学注重“意在言外”的传统,并且为意境说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虚静:这是庄子在《大宗师》中提出的命题;所谓虚静就是要“心斋”、“坐忘”。要在艺术创造上达到理想的境界,庄子认为创作主体必须进入“虚静”的精神状态。---坐忘:这是庄子在《大宗师》中提出的命题。就是使人忘记一切存在,忘掉自己,抛弃一切知识,达到与道合一,这样才能进入审美观照。艺术创造力也最为旺盛,而创作者不再感到自己的存在,这是所谓“物化”境界,也叫做“以天合天”。---“尽善尽美”说:这是孔子在评述“韶乐”与“武乐”时对韶乐所下的定义。他认为舜时的韶乐,“既尽善又尽美”,原因是因为舜具备了圣德而受禅让,故尽善。由此也可以看到孔子在审美判断中融入道德批判的因素。---“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说:“以意逆志”与“知人论世”是比较科学的文学批评方法。“以意逆志”的“意”当是指读者之意,而“志”则是作者的思想意志。就是说读者要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但是我们在理解“以意逆志”时要联系孟子说话的整个意思。孟子说:“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即是认为,解释诗的人,不能以个别文字影响对词句的理解,也不能以个别词句影响对诗本意的认识。应当以自己对诗意的准确理解,去推求作者的本意。那么,怎样才能做到“以意逆志”呢?这就要求“知人论世”了。即应当深入地了解诗人的生平、思想、作品的时代背景。可以说“知人论世”是“以意逆志”的前提,而“以意逆志”则是“知人论世”的结果。孟子的“以意逆志”与“知人论世”说是比较科学的文学批评方法,对后世影响极大,后世的大量的诗话、词话等大抵都是运用这一原则进行文学评论和批评的。---“虚静”和“物化”说:“虚静”是庄子提出的艺术创作论。他认为,要在艺术创造上达到理想境地,创作主体必须进入“虚静”的精神状态,忘掉一切存在,也忘掉自己的存在,抛弃一切知识,达到与道合一,这样才能自由地进行审美观照,艺术创造力也最为旺盛。而“物化”说则要求主体的“自然”与客体的“自然”合而为一,这样的创作自然和造化天工完全一致了。---“言不尽意”和“得意忘言”说:庄子的“言不尽意”说,意即强调语言文字的局限性,指出它不可能把人的复杂思维内容充分体现出来。这对文学艺术创作影响深远,文学作品要求含蓄,有回味,尤其是诗歌创作,往往是以少总多,追求“味外之旨”。而庄子的“得意忘言”说,则恰恰道出了文学创作中言、意关系的奥秘,此对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批评产生了巨大影响,它在魏晋南北朝后被直接引入文学理论,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学注重“意在言外”的传统,并且为意境说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先秦部分《尚书》选录1、简述《尚书·尧典》的主要内容。答:《尚书·尧典》涉及的文艺思想主要有两点:第一,关于“诗言志”的提法。“诗言志”主要是说诗歌表达人的抱负和情感。在先秦时期,“志”的含义有发展变化,一是指政治上理想抱负,二是指人的思想、感情。言志说的实质是把诗歌看作人的心灵的表现。第二,还说明了早期的艺术是诗、舞、乐三者结合在一起的。2、名词解释:诗言志(每个名词解释都由提出、内涵、影响三部分组成)(1)提出:这是出自《尚书·尧典》的命题。(2)内涵:“诗言志”主要是说诗歌表达人的抱负和情感,其实质就是把诗歌看作人的心灵的表现。(3)影响:“诗言志”是中国诗歌理论的开山纲领,它总结出了诗歌的语言性和思想性两大特征,说明了两者的表达与被表达的关系。3、名句: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熟读)《论语》选录1、简答:孔子的主要文论思想。(简答只需答要点就行了!)或论述:孔子文艺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对后世的影响。答: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艺思想,大体以“诗教”为核心。其主要理论主张有:第一,阐述了文艺与道德的关系。《论语·泰伯》中孔子谈到关于人的道德品质时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主张,就是看到了诗与乐对于培养人的道德的巨大作用,也就是诗歌和礼乐对于培养人的道德的巨大作用。第二,涉及文艺与政治外交活动的关系。第三,确立了文学批评的标准。《论语·为政》篇中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又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又提出“尽善尽美”的主张。第四,论文学的社会作用。孔子在《论语·阳货》中提出了著名的“兴观群怨”说。添加兴观群怨的名解。(见后)第五,关于文学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论语·卫灵公》中说:“辞达而已矣。”《论语·雍也》中说:“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里关于文质的论述,后来被运用到文学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上,强调文学的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在中国文学理论中起着主导作用。第六,关于论雅乐民郑声的问题。这里所谓的“雅郑”,其实是高雅与通俗的问题,孔子是要求高雅之作的。这也可以说是孔子中和之美的审美理想的表现。2、简答:兴观群怨的内涵是什么?或名解:兴观群怨(1)这是孔子在《论语·阳货》篇中提出的关于文学作品的社会作用的说法。(2)所谓“兴”,宋代朱熹解释为“感发志意”,孔安国说是“引譬连类”,意思是通过诗歌的想象引发人的思想情感。“观”是指诗歌的认识作用,汉代郑玄解释为“观风俗之盛衰”,朱熹解释为“考见得失”,总的意思是通过诗歌可以见出社会的盛衰得失和诗人的主观方面。“群”是指文学作品的团结、协调作用。孔安国说是“群居相切磋”,即通过文学活动达到使人际关系和谐,加强团结的作用。“怨”是文学作品干预现实、批评社会的作用。孔安国说是“怨刺上政”、朱熹说是“怨而不怒”。(3)孔子的“兴观群怨”说是现实主义的文学批评理论的源头,对后来的现实主义的文学批评理论和现实主义的文学创作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中国历代文论精选》知识要点1.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确是文学思想,文学理论发展的基础的是(D)A,儒家和法家B,道家和佛家C,儒家和墨家D,儒,佛,道三家2.从儒,佛,道三家来说,佛家和道家在文学思想上是比较接近的,有很多一致的地方,这两家和儒家的差别则比较大.3.中国古代关于文学的本源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有为,羊大为美(本于心),二是:无为,无声之乐(源于道).4.一般而言,儒家思想主要影响文学的外部规律方面,而道家思想主要影响文学的内部规律方面.5.儒家的文学教化论是从先秦到汉代逐渐形成的.6.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概念和范畴主要受到中国古代传统感悟式直觉思维方式和辩证法思想因素的影响.7.意境说和教化说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体系的两大支柱.8.下列文艺观点出自孔子《论语》的有(ABDE)A、思无邪B、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C、心斋、坐忘D、辞、达而已矣E、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F、知人论世9.庄子的得意而忘言说对古代文学理论的影响,主要是形成了中国古代文论中注重(D)A,言意并重的传统B,形神并重的传统C,神在形外的传统D,意在言外的传统10.庄子的“得意忘言”说,对后世的意境说、形神说有极大的影响。11.庄子的哲学中可以看成是一种审美态度的是(C)A、自然朴素B、得意忘言C、心斋、坐忘(虚静)D、观生、观民12.司马迁的文学主张主要见于(BC)A《离骚序》(班固)B《报任少卿书》(报任少安书)C《太史公自序》D《屈原贾生列传》(司马迁《史记》)E《楚辞章句》13.继承孔子的文学思想,提出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的是(C)A、《文赋》B、《文心雕龙》C、《毛诗序》(诗大序,或毛诗大序)D、《诗品序》14.《毛诗序》继承和发展了先秦儒家的诗论观点,提出了(BCE)A、兴观群怨说B、情志结合说C、六义说D、得意忘言说E、美刺教化说F、发愤著书说15.下列命题见于《毛诗序》的有(ABD)A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声B发乎情,止乎礼义C诗赋欲丽D主文而谲谏E劝百讽一16.《毛诗序》是我国文论史上第一篇系统性的诗学论文。(注意没有说专著)17.扬雄将赋分为“诗人之赋”和“辞人之赋”,说“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肯定前者,否定后者。18.王充写了三篇名为增的文章:即《艺增》、《语增》、《儒增》。19.王充自述他写作《论衡》的宗旨是“疾虚妄”。王充所谓“增”有两重含义,一是妄增,二是妥增。20.王充关于内容和形式的关系的观点是(B)A、疾虚妄B、内外表里,自相副称C、文有真伪,无有故新D、口则务在明言,笔则务在露文21.文由胸中出,心以文为表这两句话出自(C)A,司马迁的《报任安书》B,司马迁的《史记?屈原传》C,王充的《论衡?超奇》D,《毛诗大序》22.王充在《超奇》篇中,把文人分为四种:儒生、通人、文人和鸿儒。鸿儒是最高的。23.现在最早的《楚辞》注本《楚辞章句》的作者是王逸。24.曹丕是最早将哲学领域中“气”的概念引入到文学创作和评论中,并加以发展。25.曹丕在《典论?论文》的论文里首先提出的重要问题是作家的才能与文体的性质特点之关系。26.提出诗赋欲丽观点的古代文论家是(A)A.曹丕B.陆机C.刘勰D.钟嵘27.我国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曹丕的《典论?论文》28.我国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刘勰的《文心雕龙》29.我国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钟嵘的《诗品》30.我国第一部诗文总集——《文选》(也称《昭明文选》,萧统编)3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32.我国戏曲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研究地方戏曲的专著是《花部农谭》33.魏晋南北朝时期,把文体分为四科八种和十类的文论家分别是(A)A.曹丕和陆机B.陆机和曹丕C.陆机和刘勰D.陆机和钟嵘(刘勰把文章分作八种风格:典雅,新奇,远奥,显附,精约,繁缛,壮丽,轻靡)34.陆机《文赋》是中国文论史上第一篇系统论述创作的专论。在序中,他说这篇文章的写作目的是探讨“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的问题。《文赋》的中心是论述以构思为主的创作过程。35.陆机是中国文论史上一个具体论述“灵感”的理论家。36.陆机《文赋》把文体分为10类,并具体概括了其风格特征,其

1 / 3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