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变化要点1.0.11.0.1基本一致,限定“民用建筑”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民用和工业建筑的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民用建筑的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删去“和工业”一语,限定了适用范围1.0.31.0.3基本一致1.0.41.0.5基本一致1.0.51.0.4基本一致1.0.6位于地震区或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工程,分别采取防震和有效的预防措施。1.0.6应根据现有国家抗震设防等级要求,考虑防震和其他防护措施。没有提及“湿陷性黄土地区”1.0.71.0.7基本一致1.0.81.0.8基本一致2.0.12.0.1基本一致2.0.22.0.2基本一致2.0.3湿球黑球温度指数取消2.0.4活动区取消2.0.3供暖增加条文2.0.4集中供暖增加条文2.0.5值班供暖增加条文2.0.6毛细管网辐射系统增加条文2.0.7热量结算点增加条文2.0.5置换通风2.0.8置换通风基本一致2.0.9复合通风系统增加条文2.0.10空调区增加条文2.0.11分层空调增加条文2.0.6变制冷剂流量多联分体式空气调节系统2.0.12多联机空调系统基本一致2.0.7空气分布特性指标2.0.15空气分布特性指标完全一致2.0.8空气源热泵2.0.18空气源热泵完全一致2.0.9水源热泵取消2.0.10地源热泵2.0.19地源热泵系统修改:将“热泵”改为“热泵系统”;内容更全面2.0.11水环热泵空气调节系统2.0.20水环热泵空调系统完全一致2.0.12低温送风空气调节系统2.0.13低温送风空调系统明确“送风温度不高于10℃”2.0.13分区两管制水系统2.0.21分区两管制空调水系统完全一致2.0.14温度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增加条文2.0.16工艺性空调增加条文2.0.17热泵增加条文2.0.22定流量一级泵空调冷水系统增加条文2.0.23变流量一级泵空调冷水系统增加条文2.0.24耗电输冷(热)比增加条文://设计采暖时,冬季室内计算温度的规定3.0.1供暖室内设计温度的规定1)将“民用建筑的主要房间,宜采用16~24℃”改按严寒和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和设置值班供暖的房间区别对待;2)取消“工业建筑的工作地点”和“辅助建筑物及辅助用室”的规定3.1.2设置采暖的建筑物,冬季室内活动区的平均风速民用建筑部分并入后者的3.0.2和3.0.3;取消工业建筑部分3.1.3空气调节室内计算参数3.0.2舒适性空调室内设计参数舒适性空调按人员长期逗留或短期逗留提出不同的要求3.1.3(2)工艺性空调3.0.3工艺性空调基本一致;取消工业建筑夏季工作地点WBGT指数的规定3.1.4PMV和PPD指数3.0.4PMV和PPD指数基本一致3.1.5取消3.1.6取消3.1.7取消3.1.8取消(4.4.4)3.0.5辐射供暖、辐射供冷室内设计温度修改前者的4.4.4,取消按对流供暖的0.9~0.95计算的规定;增加辐射供冷室内设计温度3.1.9(强)最小新风量的规定3.0.6(局部强)最小新风量的规定修改:1)对“公共建筑”作了细化,按人均风量确定;2)居住建筑和医院建筑按换气次数确定;3)高密人群建筑按不同的人员密度确定;4)取消前者的“工业建筑”内容4.1.1主要城市的室外空气计算参数(附录A)(附录B)增加条文;补充前者的不足3.2.1采暖室外计算温度4.1.2供暖室外计算温度基本一致;取消3.2.1中的“注……”3.2.2冬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4.1.3冬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完全一致3.2.3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4.1.8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完全一致3.2.4夏季通风室外计算相对湿度4.1.9夏季通风室外计算相对湿度完全一致3.2.5冬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温度4.1.4冬季空调室外计算温度完全一致3.2.6冬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相对湿度4.1.5冬季空调室外计算相对湿度完全一致3.2.7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干球温度4.1.6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基本一致;取消3.2.7中的“注……”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湿球温度4.1.7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湿球温度完全一致3.2.9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日平均温度4.1.10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日平均温度完全一致3.2.10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逐时温度4.1.11夏季空调室外计算逐时温度完全一致3.2.11全年保证温湿度和部分时间工作的空调系统4.1.12全年保证温湿度和部分时间工作的空调系统基本一致3.2.12冬、夏季室外风速4.1.13冬、夏季室外风速完全一致3.2.13最多风向及其频率4.1.14最多风向及其频率完全一致3.2.14冬、夏季室外大气压力4.1.15冬、夏季室外大气压力完全一致3.2.15冬季日照百分率4.1.16冬季日照百分率完全一致3.2.16设计计算用采暖期天数4.1.17设计计算用供暖期天数基本一致;删去“和工业建筑”一语3.2.17室外计算参数统计年份4.1.18室外计算参数统计年份基本一致;删去“少于10年时,应对气象资料进行修正。”一语3.2.18山区的室外气象资料4.1.19山区的室外气象资料完全一致3.3.1夏季太阳辐射照度4.2.1夏季太阳辐射照度完全一致3.3.2太阳总辐射照度4.2.2太阳总辐射照度完全一致3.3.3太阳直接辐射照度和散射辐射照度4.2.3太阳直接辐射照度和散射辐射照度完全一致3.3.4大气透明度等级4.2.4大气透明度等级完全一致4.1.1采暖方式的选择5.1.1供暖方式的确定基本一致;增加“生活习惯”4.1.2设置采暖设施的规定之一5.1.2设置供暖设施的规定之一基本一致;先明确“应设置供暖设施”的前提4.1.3设置采暖设施的规定之二5.1.3设置供暖设施的规定之二基本一致;先明确“宜设置供暖设施”的前提,然后要求四类建筑“宜采用集中供暖”4.1.4采暖室外计算参数的确定5.1.4供暖室内、室外计算参数的确定基本一致;修改原来4.2.4对“室内设计参数”的规定4.1.5值班采暖的规定5.1.5值班供暖的规定基本一致;将“注”改成正文4.1.6工业建筑采暖规定取消5.1.6居住建筑按连续供暖设计增加条文4.1.7围护结构传热阻的规定5.1.7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规定基本一致;将“传热阻”改成“传热系数”4.1.8(强)围护结构的最小传热阻用“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代替5.1.8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代替原来的“围护结构的最小传热阻”4.1.9冬季围护结构室外计算温度的确定取消4.1.10围护结构的传热阻取消5.1.9屋面和顶棚的综合传热系数增加条文4.1.11玻璃外窗、阳台门和天窗的层数取消4.1.12建筑物开窗面积的规定取消集中采暖系统的热媒1)民用建筑热媒确定并入5.3.1;2)取消“工业建筑”的内容4.1.14改建或扩建的建筑物等取消4.3.9竖向分区的规定5.1.10竖向分区的规定规定应按最低工作压力和水力平衡要求进行竖向分区,取消“高度超过50m时”的限定4.3.8分南北向设置环路5.1.11分南北向设置环路完全一致5.1.12供暖系统水质的规定增加条文5.2.1(强)必须进行热负荷计算增加条文4.2.1散失和获得的热量5.2.2散失和获得的热量修改:保留原来的1、2、3、6、10各项,取消“注”4.2.2围护结构的耗热量5.2.3围护结构的耗热量完全一致4.2.3基本耗热量的计算5.2.4基本耗热量的计算基本一致;修改;表5.2.4与原来表4.1.8-1相同4.2.4冬季室内计算温度在新的5.1.4中改写,取消工业建筑部分内容4.2.5相邻房间温差大于5℃或传热量大于10%的计算规定5.2.5相邻房间温差大于5℃或传热量大于10%的计算规定基本一致4.2.6朝向、风力、外门附加5.2.6朝向、风力、外门附加完全一致4.2.7高度附加率5.2.7高度附加率1)取消“工业企业辅助建筑”;2)增加地面辐射供暖的附加;3)取消原来的“注”,但《宣贯辅导教材》有相同的规定5.2.8对间歇使用供暖的建筑,围护结构耗热量间歇附加的规定增加条文4.2.8渗入冷空气的耗热量(附录D)、(附录E)5.2.9渗入冷空气的耗热量(附录F)、(附录G)1)取消原来D.0.3按换气次数法的规定,多层和高层都按(F.0.1)计算;2)取消原来D.0.4“工业建筑”的内容4.9.3户间传热耗热量附加5.2.10户间传热耗热量附加完全一致4.4.4辐射采暖热负荷计算5.2.11辐射供暖热负荷计算1)全面供暖时取消原来“乘以0.9~0.95的修正系数”的规定;2)局部供暖时,增加比值“≥0.75”和“≤0.2”的系数,扩大了比值的范围5.3.1散热器供暖热媒及其温度的规定补充条文:1)原来4.1.13民用建筑热媒确定并入本条;2)规定供水温度不宜大于85℃,供回水温差不宜小于20℃4.9.5-4户内采暖系统制式5.3.2分别规定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的散热器供暖系统制式局部修改。没有推荐顺流式串联垂直(水平)单管系统,尽量不要采用5.3.3既有建筑改造增加条文。不宜改造为分户独立循环系统5.3.4垂直(水平)单管跨越式系统散热器组数的规定增加条文。串联数量太多会降低下游的水温4.3.11(强)有冻结危险场所应独立设置立管或支管5.3.5(强)有冻结危险场所应独立设置立管或支管基本一致,取消“散热器前不得设置调节阀”一词;应予保留比较好4.3.1选择散热器的规定5.3.6选择散热器的规定局部修改。保留原来1、4、5、6、7;取消原来2、3;增加8高大空间供暖散热器的规定。应在“设计说明”中强调4.3.2布置散热器的规定5.3.7布置散热器的规定完全一致4.3.5铸铁散热器组装片数5.3.8铸铁散热器组装片数基本一致;取消“长翼型7片”4.3.3散热器宜明装的规定5.3.9散热器应明装和刷非金属性涂料的规定局部修改:1)除特殊建筑外,散热器“宜明装”改成“应明装”;2)特殊建筑执行5.3.10的规定;3)增加“应刷非金属性涂料”的规定4.3.4(强)幼儿园散热器必须暗装5.3.10(强)特殊建筑散热器必须暗装从“幼儿园”扩大到“幼儿园、老年人和特殊功能要求的建筑”4.3.6确定散热器数量规定5.3.11确定散热器数量规定完全一致4.3.7明装非保温管道散热量的折减5.3.12明装非保温管道散热量的折减基本一致,取消“工业建筑”内容;暗装非保温管道水冷却的散热量对散热器数量的影响由“应计算”改为“宜考虑”4.3.10同一房间两组散热器连接方式5.3.13同一房间两组散热器连接方式基本一致,将“注”改在正文中4.3.12罩内恒温阀传感器的安装5.10.4之3并入5.10.4之34.4.3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的水温规定5.4.1地面辐射供暖系统和毛细管网辐射系统的水温规定局部修改。1)地面辐射供暖系统供水温度不应大于60℃;2)辐射体表面平均温度(表5.4.1-2)与原来(表4.4.2)相同,但由“应符合”改成“宜符合”;3)增加毛细管网辐射系统的水温规定4.4.1与有关专业的配合取消4.4.2辐射体表面平均温度的规定5.4.2校核地面表面平均温度的规定并入5.4.1条(表5.4.1-2)4.4.6设置绝热层的规定4.4.10设置防潮层、防水层的规定5.4.3(局部强)热水地面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