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第二版考研复习指导及真题解析第二编 秦汉文学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二编秦汉文学考点归纳【名词概念】汉赋、乐府、采诗制度、骚体赋、散体赋、述志赋、抒情赋、京都赋、七体、西汉散文、东汉散文、东汉文人诗、古诗十九首【主要问题】秦代的文学、汉代文学的基本态势、汉代作家群体的形成、汉代文学样式的膻革、汉代文学的分期、汉赋在西汉与东汉m的发展状况、散文在汉代的发展、诗歌在汉代的发展、《史记》的艺术成就、《古诗十九首》的哲理内涵、两汉乐府诗的主要内容和叙事手法【作家作品】李斯《谏逐客书》、《吕氏春秋》、贾谊《过秦论》、《淮南子》、枚乘《七发》、司马相如《子虚赋》和《上林赋》、王褒《洞箫赋》、司马迁《史记》、班固《汉书》和《两都赋》、《吴越春秋》、王充《论衡》、张衡《归田赋》和《二京赋》、晁错《论贵粟疏》、刘向《淮南子》、贾谊《吊屈原赋》、《古诗十九首》、《孔雀东南飞》、《陌上桑》核心考案1、秦代的文学状况秦始皇与公元前221年统一了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实行了政治、经济、文化的系列改革以适应统一的需要。秦朝文化史统一文字给学术文化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是。秦始皇实行的是焚书坑儒,使得秦代的文人不敢变现才能,甚至是掩藏自己的才华,在秦代短短的时间内,有作品流传下来的是秦代宰相李斯,和秦国的开国功勋吕不韦组织人编写的《吕氏春秋》、此外,秦朝的碑文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今天,我们可以看到一些遗留下来的秦代碑文。秦末农民起义推翻秦暴政统治,公元前206年汉高祖刘邦建立了强盛的大汉王朝,秦代结束,秦代文学也随之画上了一个极不光彩的句号。2、汉代文学的基本态势(1)汉代文人具有包括宇宙、总揽天人、贯通古今的艺术追求。(2)汉代文人普遍拥有立功扬名的价值取向,怀有圣主贤臣的理想。(3)汉代文人在作品中抒发对于机遇和命运的感慨。(4)汉代文学的道路是批判——赞颂——批判,批判和赞颂相更替。(5)文人的地位比较尴尬,既有强烈的依附感又有自己的独立性。(6)从西汉到东汉,文学趋势从浪漫到现实。(7)汉代文学的民间创作和文人创作都呈现兴旺的景象。3、汉代作家群体的形成作家群体的生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多方面的条件,汉代社会为作家群体的持续生成提供了适宜的气候和土壤。(1)汉代形成解读辞赋的社会风尚汉代的官学和私学都以讲授儒家经典——五经为主,其中就有《诗经》这部文学作品。因此,师生在诵读五经的过程中,自然受到文学方面的熏陶,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到了东汉时期,人们诵读辞赋的兴趣依然很浓,就连贵族妇女也主动参与,出现了像王逸《楚辞章句》这样的专门著作。诵读辞赋在汉代是一种高雅的活动,是士人文化素养的标志。汉代解读辞赋的社会风尚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作家,因此,汉代的文人也以辞赋家居多。(2)以文才取士的用人制度-2-汉代采用推荐和考试相结合的办法录用人才,为作家群体的生成提供了许多机遇。两汉选拔人才注重学问品行,也不排斥对有文学创作才能者的录用,许多作家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主要并不是他们精通修行,而是在于他们的文才。尽管以文才录士在两汉并不居于主导地位,而仅是一种补充手段,但它对两汉作家群体的生成却起到了推动作用。汉代不仅中央朝廷、诸侯王,甚至有些身居要职的外戚都以文才取士。(3)诸侯王养士的风气汉初以招致文士文明的诸侯王有吴王刘濞、梁孝王刘武、淮南王刘安。“汉兴,高祖王兄子濞于吴,招致天下之娱游子弟,枚乘、邹阳、严夫子之徒兴于文、景之际。”(《汉书·地理志》)投奔吴王刘濞门下的文士有枚乘、邹阳、严忌,他们都擅长辞赋。流传下来的《淮南子》就是出自刘安的宾客之手。《汉书·艺文志》著录淮南王赋82篇,淮南王群臣赋44篇。显然,淮南王群臣不但著书立说,而且还是一个从事辞赋创作的群体。汉初几位诸侯王以文才取士,聚集在他们周围的辞赋家则是以文会友,他们置酒高会,游赏唱和,汉初作家群体首先在几位诸侯王那里生成。(4)帝王的爱好与提倡西汉武、宣、元、成帝都是文学爱好者,其中武帝还有诗赋传世。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他们出于本身的兴趣,大量招揽文士,许多人就是因为文才而得以在朝廷任职。因擅长文章辞赋而被录用的著名作家,武帝朝有司马相如、东方朔、枚皋,宣帝朝有王褒,成帝朝有扬雄等。有些人虽然不是靠文学创作才能而进入仕途,但是,他们成为朝廷命官之后,在天子的倡导下也加入了辞赋创作的行列。自武帝起,创作辞赋成为西汉朝廷一大雅事,许多高官显宦都参与其中,由此形成了向天子进献辞赋的制度。汉代诸侯王、天子和外戚对文人的招纳任用,对广大士人具有很强的号召力,使他们把文学创作当成博取成名的一种手段,并借助上层贵族的权势而聚集起来。汉代作家群体的持续生成,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此。(5)乐府、东观等文化机构的设立两汉某些文化机构的设立,为稳定以生成的作家群体发挥了积极作用。乐府是西汉长期设置的机关,它的职能是搜集各地的歌谣乐曲,同时也组织文人创作诗歌,司马相如等几十名作家曾经为乐府写过诗赋。后汉的洛阳东观也是文人荟萃之处,许多著名作家曾在那里供职。这种专门培养文学和艺术人才的学校,在历史上是首创,是汉代作家群体生成的一件大事。(6)游宦风气为作家群体生成注入了活力汉代时断时续的游宦风气,也为作家群体的生成注入了活力。西汉早期,文士的游宦活动主要是在诸侯王之间进行的。武帝朝至东汉初期,游宦之风稍衰。东汉中、后期,游宦又成为社会时尚。“自和、安之后,世务游宦,当途者更相荐引。”(《后汉书·王符列传》)有些文人通过游宦进入仕途,相当一部分成为侍从文人、幕僚文人。而那些不能入仕的文人则是大量的,绝大多数没有留下自己的姓名,他们或滞留太学,或穷居野处,和侍从文人、幕僚文人鼎足而立,是汉代作家群体的重要部分。4、汉代文学发展的四个时期第一时期:自高祖至景帝,是汉代文学的初创期。多种文体基本上沿袭战国文学的余绪,同时又有新的因素萌生,出现了像《七发》那样为汉赋体制奠定基础的作品。汉初政论受战国说辞和辞赋的影响,大多气势磅礴,感情激切。楚声诗歌广为传播,并且用于宫廷祭祀,成为庙堂之曲。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家的贾谊和枚乘,他们的辞赋和政论都有较高的成就。第二时期:从武帝至宣帝,是两汉文学的全盛期。代表汉代文学最高成就的新体赋在此期间定型、成熟,出现了以司马相如为首的一大批辞赋作家。史传文学也发展到高峰,不朽的传记文学名著《史记》由司马迁撰写完毕。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逐渐定于一尊。-3-因此,政论散文也由越世高谈转为本经立义,在风格上向深广宏富,醇厚典重方面发展。乐府的强化,使大量民歌被采集、记录下来,宫廷文人也竞相创作乐府诗。第三时期:从元帝到东汉和帝,是两汉文学的中兴期。辞赋创作掀起第二次高潮,相继涌现出杨雄、班固等著名的辞赋作家。班固的《汉书》在此期间问世,成为继《史记》之后又一部重要的传记文学作品。由于经学的日益深入人心,文坛的模拟风气日趋严重。王充的《论衡》却以其“疾虚妄”的批判精神,和当时陈陈相因的不良倾向形成鲜明的对照。第四时期:从安帝到灵帝是汉王朝由盛转衰的时期,也是汉代文学的转变期。张衡集中体现了汉代文学的历史转变,从他开始,抒情短赋陆续开始出现,京都大赋也发展到顶点。赵壹、蔡邕、祢衡等人的辞赋更加贴近现实,批判精神很强。五言古诗进入成熟阶段,《古诗十九首》代表了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作家在诗文中对人的生命、命运及价值的重新发现、思索和追求,诗文日趋整饬华美,预示着一个文学自觉时代的即将到来。5、汉赋及其发展阶段(华东师大2006,浙大2000年考点)赋是汉代文学最具有代表性的样式,它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韵散兼行,可以说是诗的散文化、散文的诗化。汉赋对诸种文体兼收并蓄,形成新的体制。它借鉴楚辞、战国纵横之文主客问答的形式、铺张恣意的文风,又吸取先秦史传文学的叙事手法,并且往往将诗歌融入其中。仅从所采用的诗歌形式来看,既有传统的四言,又有新兴的五言和七言。汉赋的文体来源是多方面的,是一种综合型的文学样式,它巨大的容量和颇强的表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此。枚乘的《七发》标志着新体赋的正式形成,司马相如的作品代表新体赋的最高成就。西汉后期新体赋的主要作家是扬雄。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二京赋》,是东汉新体赋的两篇力作。同时,张衡的《归田赋》突破旧的传统,开创了抒情小赋的先河。汉代以公元9~25年(期间为王莽新朝及淮阳王刘玄时代)为界,分为西汉、东汉两朝,汉赋的发展,则分为三个阶段。西汉一朝,经历了汉赋的兴起阶段和全盛阶段;东汉则为汉赋的成熟阶段。第一阶段:汉赋的兴起阶段。时间在汉初至武帝即位之间(前202~前140)的六七十年间。陆贾、贾谊、枚乘这三个人物,是汉赋兴起阶段的代表作家。贾谊创作的《吊屈原赋》和《鵩鸟赋》。而这一阶段的殿军,便是写《七发》的枚乘,我们把枚乘的去世最为汉赋兴起阶段的结束与汉赋进入全盛时期的开端。第二阶段:汉赋的全盛阶段。武帝建元元年(前140年)至成帝元延三年(前10)的130年间。扬雄的《长杨赋》作于公元前10年,是汉赋全盛阶段的殿军之作。司马相如是这个时期的大匠,创作了《子虚赋》和《上林赋》等巨作,是汉代大赋的代表作。第三阶段:汉赋发展的成熟阶段(25~218)。这一阶段历经将近二百年,近于东汉一朝的时间,赋体文学作家前赴后继,但没有再现赋体文学全盛时期的辉煌。在这一阶段,汉赋全盛时期的各种题材几乎都被梳理了一遍:抒情赋又出现了《北征》、《东征》;写物赋出现了著名的《两京》、《两都》等赋;说理赋又出现了《幽通》、《思玄》诸赋等等。这些全盛阶段创作的赋体文学品种,在东汉赋家手中显得更加圆融,并在体裁、词句使用、表达语式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创新。综观汉赋的三个发展阶段,汉赋自始至终顽强保持了自己的几个基本特征,即长篇韵文(中可换韵)、故设问答、广陈事理、夸张描写、华丽辞藻、排比连类等,因而篇幅虽有长短之分,但一般说体制都较为宏大,特别是汉赋的全盛阶段,长篇大幅特别多,它的余绪是东汉的《两都》、《两京》。6、西汉散文及其特点-4-西汉散文总结前代历史教训和诸子百家之说,其文铺张扬厉、纵横捭阖,多是议论文。代表作家有贾谊、刘安等。首先,西汉散文是在先秦诸子散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是和先秦诸子的文章相比又有明显的不同。由于先秦诸子在国家分裂和;历史转折时期,为建构新的政治、思想、文化模式各自著书立说并相互攻讦,就成为先秦诸子散文的一大特点;而汉代散文家由于处在大一统的新政治格局之下,如何巩固新兴政权和建立新时代的思想形态就成为他们所关心的新问题,这使他们的文章比先秦诸子散文缺少了思想表达了自由度,却显得严谨质实。其次,西汉散文带有浓厚的先秦遗风。再从西汉社会发展状况看,由于上承短暂的秦王朝,再加上统治者崇尚无为之治,所有汉朝初年在思想文化等方面尚有先秦余绪,他们的散文代表了西汉政论散文的最高成就,在后世也有深远影响。随着帝国政权的稳固和定儒家思想于一尊,武帝以后的政论散文向着深广宏富、醇厚典重方面发展,由越世高谈转为本经立义。最后,以剖析个人思想心迹为主的书信体散文富有感染力。如邹阳的《狱中上梁王书》、枚乘的《谏吴王书》、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杨恽的《报孙会宗书》等,或痛陈事理,或自抒怨愤,或嬉笑怒骂,叙事抒情均富有感染力,成为汉代散文史上一枝旁逸斜出的奇葩。7、《史记》的思想内容(武大2002年考点)从史学的角度说,是客观地再现了我国古代三千年的文明史;从文学的角度说,是形象而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的本质。第一,《史记》首先是筚路蓝缕地整理记载了从中华民族的远古始祖黄帝到汉武帝时代的历史。内容涉及朝代兴替、政治军事、天文地理、社会经济、学术文化、少数民族、域外风情。第二,客观再现了“英雄”与“奴隶”共同创造历史的真理。司马迁的《史记》,除了记述帝王将相在政权更迭中的事迹与作用以外,还叙写了贩夫走卒、医师儒生、辩士刺客、优伶术士、屠夫游侠等底层百姓。叙写了他们的智慧机巧,以及在重大事件中不可或缺的功用,客观地说明他们也是创造历史的力量。司马迁看到了下层百姓的智慧及其作用,这是很不容易的。第三,《史记》还记叙和保留了中华民族先祖的文化、文明。司马迁是太史令,是历法专家,参与制定太初历。在《史记》里记载了许

1 / 2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