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县“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教改实验研究实施方案为了进一步深化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改革,探索构建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提高学习绩效,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科技、经济发展所需的稳定、高效、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依据市教育局教研室关于在全市中小学开展“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教改实验的工作安排,制订本实验方案。一.实验研究的背景1.时代呼唤高效学习、可持续发展的人才。21世纪是现代科技迅猛发展的时期,教育必须顺应时代快速发展的潮流,教师必须彻底转变固步不前,封闭保守的教育理念和陈旧僵化、守残抱缼的教学方法。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现在的发展,更要关注学生可持续发展。为此,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必须积极构建课改理念下的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为培养高效学习、能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优秀人才打下坚实基础。2.人民群众期盼优质教育。近年来,随着危房改造、“两基”巩固提高,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和政府对教育投入的逐步加大,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支持与要求同步增大,人民群众对提高教育质量,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发挥办学效益的要求日益迫切。中小学必须改变重负担、低效率、低质量的现状,要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力争三五年使全县教育教学质量迈入先进行列。3.课程改革需要优化教学模式。新课程改革的重点是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过去过分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改革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发现、交流合作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课程改革既要改革教材、教法和学法,又要体现较强的现代效率观念。不讲效率,那不是课程改革的初衷;不讲效率,是落后教育观念的反映;不讲效率,课堂教学就会再次出现教师一言堂,知识信息量不足,结构松散,节奏缓慢,高耗低效的少慢差费。4.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构建高效课堂。自2004年我县实施课改以来,历时五年的课程改革使我县基础教育发生了深刻,喜人的变化。但是许多图形式、摆花架子、不注重实效、耗时长、效率低的问题已经和正在凸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传统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仍然影响新课改的实施;(2)课堂教学重形式,教学效果低下;(3)师讲生听被动接受式学习比较普遍;(4)教师超课时,大题量,重复练习低效率的问题普遍;(5)课堂知识容量少,学生感受体验活动少,知识拓展迁移能力差;(6)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未真正落实;(7)未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教学评价滞后;(8)教学手段单一,学习工具开发不足。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将严重阻碍新课改的实施和教育质量的快速提升。二.实验研究的理论依据1.政策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的方式的变革。这一重要文件,为本实验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依据。2.素质教育的要求。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术、身体心理素质为宗旨的教育。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创新教学方式,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为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3.新课程有效教学策略。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博士.副教授韩立福创立并推广的“新课程有效教学”研究,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建构了“知识建构型”理论视野下的有效教学:认为“有效教学”是个大概念,包括有效备课、有效上课、有效拓展和有效评价。有效备课策略是指“师生共备”;有效上课策略是指“师生共学”;有效拓展策略是指“师生共拓”;有效评课策略是指“师生共省”。主张“先学后导,问题评价”的教学思想,要求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这种有效教学的理论模式是“先学后导——问题评价”,其操作模式是“问题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分别取“发现”、“生成”、“解决”三个英语单词的首字组成“FFS”教学模式(以下简称为FFS教学模式)。该课题实验已在全国十多个省市的一些中小学推广并取得了可喜成绩。三.实验研究的条件1.近年来,我县在初中、小学分别进行了两轮创新教育和快乐教育教改实验,实验中都将课堂教学方式,方法作为重点研究课题,并取得了积极成果。2.市、县教育教研部门培训、指导,确保实验顺利进行。广大教师有强烈的教育科研热情,在近几年的课改实践中积累了经验,同时也发现了不少问题,为本实验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四.实验研究的范围和目标本实验研究从2009年秋季开始,至2013年7月结束。实验在全县小学、初中两个学段的各个学科同时进行。2009年小学三年级、初中七年级为全周期实验。小学为市级重点实验校;小学为县级重点实验校。其它中小学参与该实验的学习、研讨和推广。本实验研究通过对课堂教学有效性行动策略的学习实践,构建“问题呈现、自主合作、展示评价、问题训练、提升意义”的教师课堂教学模式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而使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发生根本性变化,实验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教育科研水平明显提高,实验班学生学业成绩全面显著提升。五.实验研究的内容(一)课堂有效教学创新研究。课堂教学是实施有效教学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只有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和创新,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这方面的子课题有:1.新课程下课堂教学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2.新课程下课堂教学低效现状调查与分析3.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必要性、重要性研究4.实施各科有效教学策略研究5.新课程课堂有效教学设计与案例研究6.知识问题化、问题能力化、能力体验化策略研究7.各科有效教学课堂模式改革研究8.有效教学信息技术运用与传统教学方式变革研究(二)有效教学教师发展研究。教师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创造者、设计者、促进者和评价者。只有教师专业发展,有效教学实验就能顺利开展。这方面的子课题有:1.新课程下教师现状及对策研究2.课改背景下教师课堂教学低效问题及对策研究3.提高教师有效教学能力研究4.有效教学教师备课策略研究5.有效教学学生学习方案设计研究6.有效教学先学后导策略研究(三)有效教学学生主体研究。有效教学的显著特点是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得到了有效落实。这方面的子课题有:1.课改背景下学生学习方式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2.学生个体差异及学习策略现状分析3.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策略研究4.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策略研究5.学生课前预习、课中问题生成、课后问题训练策略研究6.学生多元思维、发散思维,积极创新能力培养研究7.学生学习兴趣力、情感力培养及学习工具开发研究8.学生问题导读、问题生成、问题训练评价研究六.实验研究的方法本实验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方法,其中包括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个案研究法和文献研究法等。行动研究的步骤为:①计划——②行动——③观察——④反思。参研人员根据以上四个步骤获得的数据、结论和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修订原有计划,再研究,再反思。这样在多次循环计划、行动、观察、反思的基础上撰写实验报告。七.实验研究的步骤本实验研究分三个阶段进行。1.开题准备阶段(2009年9月——2009年11月)①确定实验学校,培训实验教师;②成立组织机构,制订实施方案;③召开开题会议,安排部署实验工作。2.实验实施阶段(2009年12月——2013年5月)①开展调研指导活动,分析、指导、解决重点问题;②召开多层次、多形式的专题研讨活动,促进实验研究向纵深发展;③举行示范观摩和经验交流活动,培植典型学校和教师;④按学期进行质量检测及评价与分析,完成阶段性研究报告;⑤开展征文活动,将应对策略付诸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并加以完善。3.结题验收阶段(2013年5月——2013年7月)①部署结题验收工作,形成校、县实验研究结题报告;②对市县重点实验校进行结题验收和鉴定;③评选、表彰实验先进集体和个人。八.实验研究的预期成果及形式本实验研究力求形成丰富的、具有较强科学性、实用性的研究成果,其实验主要成果为:1.研究报告。包括结题研究报告、个案研究报告、实验系列报告、调查报告等。2.实验论文。包括实验体会、实验总结、专题研究、理论研究等。3.改革方案。包括实验实施方案、学科教学改革方案、课堂教学改革方案等。4.教学设计。包括教学方案设计、学生学习方案设计、教学案例等。5.音像资料。包括图片、优质课课件、论文集等音像资料。九.实验研究的组织与管理1.强化领导,加强对实验工作的管理与指导。县教育局和实验学校均要成立实验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实验工作的管理与指导。要稳定实验教师队伍,保证实验经费,保障实验所需设施,教具和资料,要支持实验教师在岗学习培训和外出观摩学习,要为实验创造条件,保驾护航,确保实验顺利实施。教研室要加强对实验工作的管理与指导,要定期调研、指导、协调解决实验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要落实教研员包抓实验校制度,定期开展观摩研讨活动,促进实验健康发展。市县级实验校要制订《实验方案》,筹划、实施、检查并指导实验工作扎实认真开展。“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教改实验领导小组组成如下:组长:副组长:成员:实验指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2.加强教育理念学习,提高实验科学化水平。各实验校要通过组织外出学习、讲座培训、编印资料、专题研讨、经验交流等活动,切实加强对有效教学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学习和掌握。要统一思想、转变观念,认真领会有效教学的必要性、重要性及其精神实质。提高实验工作规范化、科学化水平。3.建立实验规章制度,保障实验顺利进行。各实验校要建立实验人员学习培训制度、实验学校领导、教研员包抓制度、实验研究例会制度、实验资料管理制度、实验过程管理制度、实验经费管理制度等。4.开展观摩研讨活动,促进实验健康发展。教研员和各实验校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有效教学专题研讨活动,要举行实践课、研究课、示范课观摩、说课、评课和经验交流活动,要开展有效教学课例设计、案例反思、论文征集评选活动,要认真搞好实验班教学质量检测与成绩统计分析工作,确保实验健康持续开展。5.科学收集实验过程资料,规范实验研究工作。实验资料是研究和解释教育教学规律的基本依据。各实验校要勤收集、勤积累、勤整理各种资料,并使之条理化。实验资料可按计划性资料、基础性资料、过程性资料、专题性资料、效果性资料和总结性资料进行分类。6.搞好总结验收,评选表彰先进。各实验校教师要对实验中的理论学习、专题研讨、教学质量、经验成果按学期、年度及时进行总结。实验结束时,县教研室将在各学校自查验收的基础上,按照验收标准全方位进行评估验收和鉴定,对在实验研究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学校和教师进行表彰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