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感冒的预防和流感疫苗的应用长春长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全世界范围内,不分国家、民族、性别和不同年龄的人群都会感染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控制流感是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是严重的人民健康问题,也是严重的经济问题。流感病毒的抗原性漂移(变异)可导致新的亚型病毒形成,从而引起流行或发生大流行。认识流感的流行规律是控制流感最难的课题。流感病毒简介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属正粘病毒科,病毒颗粒呈多形态或球形,直径为80~120nm。甲醛、紫外线和γ射线等处理可使病毒失去感染性。流感病毒的分型流感病毒有甲(A)、乙(B)、丙(C)三型甲型:1933年发现,常以流行的形式发现,可造成世界性大流行。乙型:1940年发现,常可造成局部爆发。丙型:1947年发现,主要以散在病例,侵犯婴幼儿。型别亚型甲型(HA)H1、H2、H3、H4、H5、H6、H7、H8、H9、H10、H11、H12、H13、H14、H15(NA)N1、N2、N3、N4、N5、N6、N7、N8、N9人和动物甲型病毒表面抗原H、N基因重配可形成新亚型。乙型无亚型丙型无亚型流感的大流行从1580年至今,世界范围的流行或大流行已超过30次最大规模的流行发生在1918年冬至1919年,2,100万人死亡,超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死亡人数,列全球所有传染病死亡第一位最近的流行发生在1957、1968和1977年,都是从中国开始,然后传播到前苏联、西欧和美洲大陆朱元珏等主编.呼吸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704流行性感冒的传染源流感的主要传染源就是患者,从潜伏末期到发病急性期都有传染性。病毒可通过病人的咳嗽、打喷嚏及接触病毒污染物等方式传播给健康人。流感的流行在马群中也发生过两个亚型(H7N7、H3N8)。1977年和2001年香港禽流感(H5N1)大流行,1977年造成18人感染,6人死亡。传播途径人是流感病毒的携带者,传播途径主要是带流感病毒的空气飞沫。流行性感冒临床症状流感病毒传入人群后,很快就开始蔓延,发病急,潜伏期仅有1-3天,表现有畏寒、头痛、发烧、无力、咳嗽等症状。有时也出现肠胃型流感。流感的危害世界卫生组织报告:1.每年有1/10的成人和1/3的儿童感染流感,儿童发病率最高;2.儿童、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等高危人群的并发症严重,多因并发症死亡;3.多发生于集体生活群体,主要是学生,造成学生缺勤,严重时停课;4.如发生于工厂、企业造成停工会带来经济损失。婴儿:发病急、持续高烧、嗜睡、厌食,严重的伴有呼吸道症状。儿童:每次流感流行发病率最高的是6-14岁的儿童,多因哮喘、支气管炎、肺炎而住院。老年人:65岁以上的老年人抵抗力弱,易诱发严重的细菌性肺炎,甚至可危急生命。孕妇:可构成严重威胁,易诱发肺炎,病毒经胎盘传递可能会影响胎儿发育,引起流产、畸形胎等。流感最易侵犯的人群(一)流感最易侵犯的人群(二)糖尿病患者:极易继发细菌感染,病情加重或复发。支气管炎患者:诱发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纤维化。肺部肿瘤患者病情加重,并发肺炎,气喘加重。心血管病患者:易并发肺炎,导致心力衰竭。流感的特点一种不断变异的病原导致的疾病;一种最易传播、最难控制的疾病;一种经常横扫全球施虐人类的疾病;一种最善变早期难于诊断的疾病。流感病毒的变异流感病毒在自然传播过程中,甲型和乙型病毒的抗原部分结构很不稳定,及易发生基因突变,从而造成病毒抗原变异,产生新的亚型病毒–抗原变异性规律:–甲型多变,乙型少变,丙型基本不变–主要变异抗原部分:–血凝素、神经氨酸酶–变异形式:–抗原漂移(AntigenicDrift)-病毒结构轻微变化,属于量变(2~3年一次)–抗原转移(AntigenicShift)-病毒结构较大变化,属于质变(10年一次)WHO推荐流感生产毒株变化情况从1980年~1981年间--2005~2006年间毒株变化:A型(H1N1)8次A型(H3N2)16次B型13次流感的免疫机制血凝素(HA)抗体中和病毒的感染性,抑制最初的感染;神经氨酸酶(NA)抗体限制病毒在感染个体的播散,限制了病毒自呼吸道扩散并减少了疾病的严重性;核蛋白(NP)和膜蛋白(MP)也具有免疫性。个体免疫和感染发病的关系机体是否被感染与毒株抗原变异的幅度;机体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状态相关。新流行株出现时,过去积累起来的免疫力可有一定的作用,但仍能第二次得病。病毒抗原性变异不大时,血清的HI抗体水平仍能大体反映人体免疫力。流感预防的一般性措施生活有规律,不要过度疲劳,以防机体抵抗力下降。加强营养,摄取充足的蛋白质和维生素。坚持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尽量避免与已患流感的病人接触。被动免疫:注射丙种球蛋白。预防流感的特异性措施预防流感最有效,最经济、也是唯一可行的预防措施就是接种流感疫苗,尤其是在流行季节前接种疫苗,可明显降低流感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日本、美国、港台地区等,每年都给在校学生、老年人普种流感疫苗,防病效果非常显著。流感的防治对策“一种由不断变异的病原导致的一种不变的疾病”的特性,决定了流感的主要防治对策是:连续全面监测反复接种疫苗流感灭活疫苗主要种类全病毒疫苗:用适当方法灭活及纯化的病毒颗粒,免疫效果好,但接种副反应较大,只能用于12岁以上年龄组接种。裂解疫苗:用物理化学方法对病毒抗原进行裂解。接种后副作用小,免疫预防效果可靠。亚单位疫苗:主要成分为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抗原,疫苗副作用小,但免疫原性较弱。流感灭活疫苗的主要种类经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检定,各项检定指标均达到或优于世界卫生组织(WHO)流感裂解疫苗规程标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04年向我所颁发了新药证书流行性感冒裂解疫苗批准文号国药准字S20050064。长春长生公司采用国际上先进的病毒裂解技术和精制提纯技术生产流感裂解疫苗长春长生根据WHO公布的2005-2006年北半球流感流行季节使用流感疫苗成分建议,今年生产的流感裂解疫苗采用的毒株:A/NewCaledonia/20/99(H1N1){甲1/新喀里多尼亚/20/99(H1N)}A/California/7/2004(H3N2){甲3/加利福尼亚/7/2004(H3N2)}BShanghai/361/2002{乙型/上海/361/2002}流感灭活疫苗的制备流感疫苗的生产是用9-11日龄的鸡胚,在其尿囊腔中接种流行株病毒,培养后收取尿囊液,经由甲醛灭活病毒,以高科技现代生物技术裂解和提纯病毒血凝素抗原,除去杂蛋白,使疫苗质量达到WHO规程要求。北京市朝阳区、海淀区观察结果:疫苗接种后全身反应发生率3%-4.5%,均为弱反应;局部反应发生率3%-3.6%,未见严重副反应发生。反应发生率与进口同类疫苗相似,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青岛市、广州市、抚州市、沧州市630人的观察结果局部反应发生率为2.54%,全身反应发生率2.38%,未见严重副反应发生。安全性良好。疫苗接种后的安全性观察流感裂解疫苗接种后临床反应还对各观察组人群220例进行了血清学检测,接种疫苗后,对甲1、甲3及乙型抗体的总阳转率(包括免疫成功率)分别为91%、86%、83%。与接种进口疫苗的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接种后,易感人群对以上三个亚型的抗体阳转率均为100%;非易感人群的抗体免疫成功率为87.8%,对各亚型的保护率平均为95%以上。流感疫苗接种后产生相对应疫苗的保护性抗体。疫苗接种的最佳时机应在流行季节到来之前。流感裂解疫苗具有抗原性,无致病性,不会因接种疫苗而感染流感。流感疫苗仅预防由流感病毒引起的疾病,不能预防由其他病原体引起的流感类似症状。流感疫苗接种的免疫反应接种对象所有易感人群,特别是与流感患者经常密切接触者。与流感并发症有关的高危人群:儿童,60岁以上人群,有慢性心、肺、支气管病变者及肾功能不全者,糖尿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者,患有镰刀状细胞贫血症的病人。迫切需要预防流感的特殊人群,如重要岗位工作者、社交活动人员、学生、运动员、经常外出人员。接种年龄与方法接种年龄:儿童、成人及老年人。使用剂量及方法:1,6-35个月儿童首次接种0.25毫升,间隔4周再接种0.25毫升;2,3岁以上儿童、成人及老年人接种0.5毫升.接种时间一般在流行季节前接种,也可在流行期间进行应急接种。接种部位是在上臂三角肌,肌肉或皮下注射。禁忌症发热、患急性疾病或感染者慢性疾病急性发作及感冒者对鸡蛋过敏或有其它过敏史者副反应注射后12-24小时,少数人注射部位出现红、肿、痛、触痛和痒等,一般很快会消失,。接种者可能会出现一过性肌肉痛、关节痛、头痛、头晕、出汗、不适、发热和寒颤等,一般无需治疗,一至二天后可自行缓解。过敏反应:偶见过敏反应。罕见反应:神经痛(神经沿神经通路分布)、感觉异常(对触、疼、热或震动的感觉异常)、惊厥和一过性血小板减少。极为罕见反应:过敏反应导致休克脉管炎一过性累及肾脏神经紊乱如脑脊髓膜炎神经炎和格林巴利综合症。小结流感发病率高危害巨大,对高危人群危害尤为严重。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高危人群发生流感的最有效方法。长春长生流感疫苗特性:1,提供高效的免疫保护;快速而持久的免疫应答,接种后7天即可产生抗体,接种后1年仍保持高滴度抗体;2,卓越的耐受性,接种后,全身反应及局部发红、肿胀、疼痛等发生率低;3,优质冷链,批批检定,最大限度保证疫苗卓越品质。谢谢各位领导!如需要更多资料,可访问:医学咨询:0431-5115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