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熄焦车间设备知识培训主讲人:郭鹏枫车间典型事故案例分析一干熄焦机械设备点检、润滑知识培训二1、2012年2月06日二干熄焦提升机吊钩碰撞变形事故事故现象:2月06日15:50,检修人员在对提升机提升系统高速轴联轴器润滑完成后,中控室跟点检员、提升机司机确认可以恢复生产,中控室通知电机车司机将电机车开进井架,与此同时大班长通知提升机司机将提升机打到手动,将提升机钢丝绳复位,提升机司机点动提升机,这时电机车2#焦罐北侧和提升机靠南头吊耳发生碰撞,听到响声后电机车司机马上通知中控室。点检员和干熄焦人员到现场后发现提升机靠南头吊钩有些轻微撞偏,靠北头吊耳正常。点检员立即联系检修中心进行处理,在处理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方法,均未见效。后采用葫芦拉扯的办法,将吊钩打开到位,并进行校正,17:20事故处理完成,二干熄焦恢复正常生产。事故原因:1、二干熄焦大班长在提升机已经自动运行的情况下,未跟中控室联系,违章指挥提升机司机将提升机打到手动并进行操作,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2、干熄焦岗位人员在未得到中控室允许的情况下手动操作提升机,且未到现场对吊钩打开位置进行确认,是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要点1:班长和岗位人员在提升机上操作时,一定要跟中控室联系好,带中控室人员确认后才能操作;要点2:在检修完成后手动试车时,岗位人员一定要留人在焦罐盖平台处现场确认;2、2011年4月10日三干熄焦提升机吊钩打不开事故事故现象:4月10日下午17:30分三干熄焦中控室发现提升机在落回1#空焦罐到焦罐车时不动作。岗位人员立即到现场检查,发现提升机靠北头吊钩打开一半,靠南头吊钩卡住在焦罐吊耳中,不能打开,提升机机械室跳电。提升机送上电后,将焦罐重新提起后放下,还是出现靠南头吊钩打不开。经点检员到焦罐上检查后发现焦罐车靠南头机座上积了一堆焦炭,导致焦罐吊耳位置升高,进而引起提升机吊钩打不开。提升机再次将焦罐提起,清扫焦罐车堆积焦炭后,将焦罐正常落回,吊钩完全打开。提升机吊钩在焦罐落到位后打不开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1、焦罐车机座上堆积焦炭,导致吊耳位置升高,吊钩与吊耳间距缩小,吊钩在打开时与吊耳相碰,无法打开;3、焦罐盖导向杆处润滑不良,存在卡阻,导致吊钩不能完全打开;2、焦罐车吊耳处堆积焦炭,吊钩打开时碰着焦炭,存在卡阻,导致吊钩不能完全打开;3、2010年9月24日一干熄焦钢绳断股事故事故现象:9月24日一干熄焦提升机在正常装焦过程中,由于装入装置自动装焦不进,岗位人员多次手动装焦时,钢绳卡到滑轮与外壳中间受伤,导致钢丝绳磨损断股,影响干熄炉21炉。事故原因:1、钢绳卡到滑轮与外壳中间受伤是造成钢绳断股的主要原因。2、焦罐自动装焦不进是事故的起因,自动装焦装不进主要有三个可能:一是焦罐长时间烧损,大梁有变形现象,如果在生产过程中,焦罐再次受长时间烧烤加温,可能会导致无法装焦。二是由于提升机轨道不平或走行制动闸到位闸不住,导致焦罐与装入装置对位不准,导致装不进焦。三是装入装置上积累了焦炭和焦粉不定期清理,也会导致焦罐装焦不进。要点1:当装入装置装焦不进时,岗位人员一定要到现场确认,找到装焦不进的原因,不能盲目的试装;要点2:巡检时要注意装入装置焦罐支座处不能有积焦,防止焦炭卡住拉杆,阻碍焦罐底门打开;4、2011年3月二干熄焦装入装置料斗下底部圆弧板变形事故事故现象:3月4日凌晨,中控工发现监视器报“变频就绪”故障,立即通知岗位人员及班长到现场检查,发现装入装置停在打开一半的位置,现场手动将装入装置关上,焦罐手动放回电机车后,试车发现是炉盖打开不到位,发现装入装置下底圆弧板变形与干熄焦炉水封槽上沿相碰,导致装入装置打开不到位。通知钳工将变形处铁板用气枪烤热后顶起,至8:15检修完毕,恢复生产。事故原因:1、装入装置下底圆弧板受热变形与干熄焦炉水封槽相碰是事故的直接原因;2、装入装置与干熄焦炉水封槽之间间距小(设计值只有89mm),装入装置受热膨胀变形导致间距过小是事故的原因之一。要点1:装入装置料斗底部圆弧板是关键部位,每次点检需检查,目测有无变形;要点2:在清理水封槽时,炉盖打开时间不能过长,干熄炉内大火极易将底部圆弧板和料钟炙烤变形;1、料钟与水封槽边缘间隙多少,有无刮碰可能2、圆弧板与水封槽边缘间隙多少,有无刮碰可能2、活动水封罩与水封槽边缘有无刮碰5、2012年10月25日二干熄焦红焦溢出事故事故现象:10月25日14:30,二干熄焦白班丁班在装焦作业过程中,集中控制岗位从监控画面发现炉口附近(靠提升井架侧)有火焰冒出。集中控制岗位立即通知现场人员去检查,现场发现红焦溢出(约500kg),车间立即组织人员现场接两趟水管,打水熄灭红焦,同时组织人员拿铁锹将炉口部位和水封槽内的焦炭清理干净,15:45恢复正常生产。事故原因:1、在雷达料位计失灵情况下,岗位职工监控不到位是导致本次事故的直接原因。车间、班组管理、监控不力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2、雷达、电容料位计控制失灵,失去连锁保护是导致事故的次要原因。要点1:在料位计失灵的情况下,岗位人员要现场确认好料位,并与中控室保持好联系;要点2:当出现红焦溢出故障时,岗位人员要先将装入装置关到位,避免在炉口炙烤引起二次事故;6、2011年2月11日三干熄焦旋转密封阀卡铁条事故事故现象:11日8点,中控工发现旋转密封阀过负荷停止运转,通知岗位职工到现场检查,发现旋转密封阀用手摇正反转均不动作,判断旋转密封阀被异物卡住,于是通知调度、相关领导及点检员,岗位职工在检修公司的帮助下,将旋转密封阀人孔打开,经检查发现有一根铁条卡在旋转密封阀转子与壳体之间,导致旋转密封阀卡住无法转动。经检修人员用气焊工具割除后恢复正常生产。旋转密封阀被异物卡住是干熄焦经常发生的事故,一般处理步骤如下:1、中控人员发现旋转密封阀跳停后立即通知岗位人员到现场检查,并送电正反转;2、岗位人员通过正反转的卡阻情况,判断旋转密封阀是否被焦炭卡住,如果多次正反转一点都不能动,立即通知中控室和点检员,停止装焦,准备停循环风机、切汽;3、岗位人员置换旋转密封阀的冷却气体,一、三干熄焦调转三通球阀,将压缩空气通入旋转密封阀上部人孔,进行降温;二干熄焦首先将氮气倒换成压缩空气,并通入上部人孔进行降温;4、岗位人员拆卸上部人孔门螺栓,并检查是否能看见异物,如能看见,直接取出;如未能发现异物,可能卡在旋转密封阀叶轮和壳体之间,需等温度、CO、O2含量达到标准后,带好手套、口罩进入到内腔,仔细检查;此处缝隙最容易卡铁条和圆钢等小物体7、2011年2月12日二干熄焦双叉溜槽堵铁板事故事故现象:中控人员发现双叉溜槽无焦炭排出,旋转密封阀过负荷停止运转,通知岗位职工到现场检查,发现旋转密封阀用手摇正反转均不动作,经排除旋转密封阀卡铁板后发现双叉溜槽卡了一块铁板(600*300*20),取出铁板后恢复正常生产,影响生产3个小时。事故原因:1、推焦车推焦杆上面临时安装的用于刮炉墙石墨的铁板焊缝炸开掉落,推焦车司机未及时发现;2、原设计双叉溜槽上人孔太大太沉,不便于快速检查和快速处理。要点1:当旋转密封阀卡堵不能动时,岗位人员首先到现场正反转,然后打开双岔溜槽人孔检查,看是否有焦炭堆积;要点2:当发现有异物卡住双叉溜槽时,将人孔门打开,清理焦炭,将异物取出;8、2011年2月14日一干熄焦本体除尘风机轴承烧损事故事故现象:2月14日凌晨3点多,中控工发现C201皮带通廊扬尘大,于是查看本体除尘监控画面,发现除尘风机已停,于是立即通知岗位人员到现场检查,经现场确认液力耦合器油位、温度正常后重启电机,电机运行10秒左右又停,班长及岗位职工再次到现场检查并加油,在加风机非负荷端时,发现轴承座温度高,有油烟冒出,经检查发现轴承座密封面泄漏。点检员检查后发现,轴封磨损漏油,安排检修职工打开轴承盖,发现轴承已散架,轴头磨损严重。事故原因:1、岗位职工点检不到位,未及时发现轴承座漏油,是事故的主要原因。2、轴承使用时间长,未定期更换,轴承砂架损坏,轴承滚柱脱落,导致轴封磨损漏油,从而使轴承内圈将轴头磨损,是事故的原因之一。要点1:岗位人员要按照点检要求对轴承等关键部位及时测温、测振;轴承测温点径向测振轴向测振水平测振9、2011年4月30日三干熄焦锅炉给水泵轴承烧损事故事故现象:30日5点,中控工李毅在中控室感觉1#锅炉给水泵振动声音异常,通过锅炉监控画面观察锅炉给水泵的各项运行参数、压力指标等均未发现异常。通知锅炉岗位人员到现场查看,岗位人员到现场发现1#锅炉给水泵泵振动非常大,立即通知大班长和点检员,经点检员检查后发现锅炉给水泵非负荷端轴承因缺油烧损。事故原因:1、给油脂不及时,润滑不良,导致滑动轴承烧损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要点1:三干熄焦锅炉给水泵轴承为滑动轴承,需保证好油膜厚度;要点2:岗位人员巡检时随时测量关键点的温度和振动,如发现异常,及时汇报;轴承测温点径向测振轴向测振水平测振轴承测温点径向测振水平测振10、2012年10月10日一干熄焦液力耦合器轴承烧损事故事故现象:一干熄焦甲班王伟8:03去现场点巡检时,发现除尘风机房内冒烟,立即电话告知当班主巡检工以及点检员,由于当时C201地下室有劳务工作业,在劳务工从地下室撤离的过程中,液力耦合器轴承座处冒烟现象明显增大,待除尘风机停机时初步判断液力耦合器靠近电机端轴承烧损。经更换备用液力耦合器后恢复正常。事故原因:1、夜班岗位人员点巡检不到位,未对液力耦合器的轴承温度进行跟踪测量是此次事故的主要原因;2、生产人员交接班不到位,交接班人员未现场交接,对设备运行状况不了解是此次事故的次要原因。3、液力耦合器内轴承座补油少是此次事故的次要原因;要点1:岗位人员点巡检时,不能只走过场,签个名,一定要对设备点检到位,及时发现异常;液力耦合器的点检要点如下:1、观察油管路压力、温度是否正常,本体有无异常声音、振动2、观察油位是否在红线范围内3、测量轴承的振动、温度轴承测温点径向测振水平测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