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课程序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指导教学程序学情分析反思评价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二)教学目标(三)教学重点、难点(四)教具与学具(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第五章的中心内容,它既是第一节《透镜》和第二节《生活中透镜》知识的延伸和升华,同时它又是第四节《眼睛》和第五节《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理论基础,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因此它在本章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新的物理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顺利地探究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这就要求教师给学生创设出丰富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整节课要求学生多动手,多操作,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在实验探究中能自主操作实验并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与方法;;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过程中,养成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过程,体验合作交流的重要性。(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难点: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四)教具与学具教师演示用:光具座、蜡烛、凸透镜、光屏、火柴学生分组用:光具座、蜡烛、凸透镜、光屏、火柴此时的八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观察、实验和分析归纳能力,而凸透镜成像规律对于学生而言,是学习的难点。因此做好分组实验并分析归纳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很是关键,这部分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却相当紧密,因此在这节课设计时应从生活入手,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积极思考,应用知识。二、学情分析三、教法分析在教学过程中从生活需要引出探究的实质,创设教学情境,充分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动手操作实践中发展学生探究、分析、归纳、迁移的能力。本节课主要运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多媒体课件辅助法等。四学生学法复习引入引发猜想实验探究合作交流联系实际五教学设计复习:1透镜的类型及对光的作用。2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思考: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凸透镜有哪些?复习引入(像)照相机能成倒立的、缩小的像。镜头(凸透镜)投影片(物)像屏幕投影片上的图案通过凸透镜形成一个放大的、倒立的像.放大镜就是凸透镜,能成放大的正立的像。投影仪复习引入提出问题:三者都为凸透镜,成像的性质却不同。那么它们成像的性质究竟与什么有关系?引发思考这样的设计,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浓厚兴趣,成功地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和探求之心。猜想假设1凸透镜的大小决定成像性质2凸透镜与物体之间的距离决定成像性质3凸透镜的焦距决定成像性质引发猜想在这一环节,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性,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物距u:物体与透镜之间的距离像距v:像(光屏)与透镜之间的距离实验探究认识实验器材实验注意的事项调整蜡烛、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实验探究实像:由实际光线汇聚点组成的像,可以投射在光屏上。虚像:实际光线通过反射或折射后的反向延长线汇聚所形成的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思考:实像和虚像还有哪些区别?实验探究实验分组将全班学生分成四个大组,各组实验所用凸透镜焦距不同;每大组又分为四个小组,各大组中四个小组所用凸透镜完全相同。四小组分别命名为:放大组、缩小组、正立组和倒立组。实验探究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数据记录表格组别任务物距u(cm)像距v(cm)缩小组成缩小的像123放大组成放大的像123倒立组成倒立的像123正立组成正立的像123f=(cm)分析数据,组内讨论物距(u/cm)像的性质大小正倒虚实像距(v/cm)U2ffU2fUf实实倒立虚——0V2ffV2f放大倒立缩小正立放大合作交流那么当物距等于一倍焦距或二倍焦距时,又将成什么性质像呢?用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实验结果是否一致?合作交流物距u/cm像距v/cm像的性质正立或倒立放大或缩小虚像或实像u2ffu2f倒立缩小实像u=2fu=2f倒立等大实像fu2fu2f倒立放大实像u=f不成像uf0--正立放大虚像二倍焦距处是成放大缩小像的分界点一倍焦距处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合作交流师生共同总结讨论:除了以上两结论,由表格还能总结出哪些?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是正立的。实像和物体在凸透镜的异侧。合作交流这一环节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个人与小组的合作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很难记,怎么办?速记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实像异侧倒镜头光圈物体胶片暗箱镜头:凸透镜胶片:光屏暗箱:像距照相机:u2f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F•F2f2f联系实际投影仪:fu2f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F•F’2f2f联系实际放大镜:uf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FF’联系实际这一环节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其中的物理规律。联系实际六、反思与评价本节课安排了学生猜想、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学过程,让学生经历产生兴趣、发现问题、激发矛盾、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本节课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采用如下三种方式进行:一是在探究活动过程中对学生操作效果的及时反馈评价;二是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间的互评过程;三是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后,学生根据教学目标完成自我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