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曆代政治得失之兵役制度汉兵役制度汉代制度检讨经济制度戍卫役汉-兵役制度一个壮丁,二十受田,可以独立谋生,但要他为国家服兵役,则应该顾及他的家庭负担。所谓“三年耕,有一年之蓄”,这样他可以有一年储蓄来抽身为公家服役了。这一制度,不仅是一种经济的考虑,实在是一种道德的决定。历史上一切制度,我们都该注意其背后的的观念和理论。政治是文化中的一重要分支,绝不会随便无端产生出某一制度的。汉-兵役制度卫兵7万人左右南军皇宫的卫队北军:首都的卫戍1、轮流。各地方壮丁轮流到中央作卫兵一年。2、优待。费用:来回旅费,日常吃穿。荣誉:初到和期满退役,皇帝备酒席款宴。汉-兵役制度戍卒一切费用,都要自己担负。戍兵的期限,却只有三天。汉郡长官有太守,有都尉,地方部队即由都尉管。壮丁每年秋天要进行期一月的操演,期满回乡。国家有事,临时召集。各地方因地分别训练各兵种,如车骑(骑兵和车兵)楼船(水师与海军)材官(步兵)之类。三天的问题戍边往返半年,服役三天,费用自理。可以付费免役,一百人不去,可找一人一次服役300天。秦代汉代国小,边境一天往返。封建时代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汉-兵役制度汉-兵役制度力役力役是每个壮丁替国家做义务的劳工,全国壮丁按册籍编定,每人每年一个月,替国家义务做工一月的更役,比国民兵役吃力些。若不去,要出两百钱也可代替。好像现在要修飞机场,造公路,就召集民工一样,只古代是纯义务的。汉-兵役制度义勇队汉代民间还有义勇队,志愿从军,国家有事,可以自由报名。比较富有的、居家近边境的家庭,平常在家练习骑马射箭,盼望报名从军,打仗立功可以做官封侯,这风气在边郡特别盛。像陇西李广一家便是。汉-兵役制度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汉-制度检讨1、经济耕者有其田后形成土地兼并,土地问题没有解决,形成兼并,富者田连阡陌,穷者无立锥之地,使政府的减轻租税政策,全失功效。2、军事就国民兵而言,都尉因地训练的各地不同兵种,每年也只有一个月的操练。常备军如中央南北卫,实际当值时期也只一年,数额也仅有七八万人。虽然全国皆兵,军队数量多,但训练简略,调动不便,因而有名无实。汉-制度检讨3、政府组织1)皇权相权分开,皇室和政府也是分开的。2)法不成文。法不成文的一个长处就是随宜应变,有伸缩余地。但坏处就是皇帝有能力,则侵夺相权;皇帝无能力,则无约束皇权之制度。案例:汉武帝之后由大司马大将军做辅臣,开内廷权重,外朝权轻的先河,导致王莽乱政。而汉光武帝等只是人事好,而无好制度。总结:这两点既是东汉政治制度的大问题,也是中国政治制度史上的大问题。汉-制度检讨4、选举制度1)汉代政府代表全国性。无论经济文化程度,各地方按人口比例考选人才,而地方政府避用本地人,以免使其陷入地方性。2)察举之权在地方长官,而不在民众,因此地方长官的贤良与否至关重要。3)选举之权实操在上。选举的人输送到中央,如何分发,则听命于中央。4)选举的程序日益巩固。最先必进学校读书,才获补吏。补吏以后,才获察举。这便经历了由教育而行政实习,由行政实习而选举,再由选举而考试,由考试而任用的几个阶段。汉-制度检讨汉代选举制度的问题读书机会不易得纸张不易得,书本不易得,读书机会受着极大的限制。门第世家的由来爵位不世袭,但书本可以世袭,可以世代经学,有所谓黄金满赢,不如遗子一经。因此,一个读书家庭,很容易成为一个做官家庭,也很容易成为有钱有势的门第之家。门第世家间的私恩郡太守有察举权,于公之外便有私恩于门生故吏,因而察举过人之子孙便增加了被人察举的可能性,这也是世族门第的必然。虽非封建贵族,却有书生贵族,虽非工商资本,却有书籍资本,门第社会一样有不平等。汉-制度检讨汉代选举制度的优点1明白皇权之外有相权,皇室之外有政府。2明白政府用人要有一定的客观标准,不能全凭上之好恶。3明白通过教育、行政实习、考试等程序来定取舍进退的标准,并平均分配到全国各地,已是开明和进步的。汉唐兵役制度比较府兵府兵的失败唐唐代制度综述唐-汉唐兵役比较全农皆兵。人口多,有名无实,训练不精。寓农于兵寓兵于农汉唐全兵皆农。把武装集团同时也变成生产集团,不坐享粮饷。兵农合一的两种方式唐-府兵上府,一千二百人中府,一千人下府,八百人府,是指的军队屯扎地,是地方行政区域州县之外的另一种军事区域的名称。唐代都称之为折冲府,折冲府共分三等。府兵的来历:当时户口根据各家财富产业分为九等。据当时法令,下三等民户,是没有当兵资格的,只在上等中等之中,自己愿意当兵的,由政府挑选出来,给他正式当兵,当兵人家的租庸调都豁免了。唐-府兵府兵的特点1、数量。全国共有六百个到八百个府。2、分布。这八百个府的三分之一(将近三百个),分配在中央政府附近,即山西函谷关以西长安四围之附近地区。其余三分之二,便分布在全国,山西和其他边疆又比较多一些。3、府兵一面保卫国家,一面还自立生产。府兵也是到了二十岁才开始服役,每个府兵须到中央宿卫一年。此外都在本府,耕田为生,农闲操练。4、文官分品级,武官分勋阶。中央直辖十六个卫,各卫设有大将军。平时兵归于府,将归于卫,府里有一个折冲都尉,是主平时训练的。有事打仗,由大将军统领出征。武官立功,以勋名奖励,国家社会对他有某种优待。武官有勋无职,因此不干预政治,平时也不统带军队,而自有其尊荣。5、唐代养兵不废国家钱米,且装备精良。府兵都是富家子弟,衣服、马匹、兵器,都是自己置备制造随身携带去的,讲究且精良。唐代根据这个府兵制度来统治全国,同时向外发展,成为当时世界第一强国。唐-府兵的失败1、军人地位下降1)初唐时,卫兵有与皇帝一起习射练习的机会,很荣耀。太平久了,卫兵渐成为京城大员家的苦工,风光不再。2)武将的勋名仅是一种荣誉,而非实职,若轮到力役,勋位反而是一种讥讽。2、人事懈怠士卒死亡的呈报,由军队到中央,由中央到地方,以及地方政府对军烈属抚恤的到位、及时,种种环节一旦松懈、疏慢,便会渐渐失去人心。而人事上的懈怠在无监管的情况下往往无可避免的发生。唐-府兵的失败3、府兵士兵的痛苦1)唐以绢做币,士兵带绢入库,而营官通过士兵的死亡而没收其财务,折磨虐待士兵便成为常态。2)刻意开边,以延长府兵戍边的时间,导致复员遥遥无期。4、戍边的外国雇佣兵1)中唐以后,兵源枯竭,政府有钱便临时买外国人当兵。打平安史之乱的李光弼,与安禄山本人都算是外国人,这是唐代一个特殊现象。2)唐代实在太富太强了,忽略了民族界线,不懂提防外国人,大量使用外国人当兵作将,于是唐代的府兵一变而成为藩镇,军阀割据,胡族临制。唐-制度综述兵役租税结束了田租力役土贡分项征收制,开创了单一税收制选贤结束了乡举里选制,开创了下半段的科举考试制组织结束了三公九卿制,开创了下半段历史的三省六部制结束了普及兵役制,开创了下半段的自由兵役制唐-制度综述总结1、唐代是中国历史上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一个最大的转折中枢。2、最有价值的一个大题目:罗马帝国以后就再没有罗马。唐室覆亡以后,依然有中国,有宋有明有现代,如唐般一样是中国。这也是唐代伟大远超过罗马的所在,更是它远超过世界其他一切以往的伟大国家之所在。3、就中国论,汉以后有唐,唐以后却再也没有像汉唐那样有声色,那样值得我们崇重欣羡的朝代或时期了,这也是值得我们警惕注意的!宋代军队养兵而亡功不可没宋国防资源的贫弱宋-宋代军队社会地位“少年中两人最不堪,且又恃众,交口肆骂,至云:‘定是个配军贼。’”——宋洪迈《夷坚支志癸·东流道人》“高太尉喝道:‘你这贼配军,且看众将之面,饶恕你今日之犯。’”——《水浒传》第二回配军:因流刑刺配戍边的军卒。宋-宋代军队《水浒传》中相关章节豹子头林冲刺配沧州(第八回)杨志被刺配大名府(第十二回)武松刺配孟州(第二十七回)及时雨宋江刺配江州(第三十六回)铁面孔目裴宣刺配沙门岛(第四十四回)玉麒麟卢俊义刺配沙门岛(第六十二回)宋-宋代军队禁军不是中央警卫团宋代军队分两种,一称禁军,一称厢军。禁军,挑选出来精壮的,另外编队。禁军的挑选,身长体重都有规定,后来用木头做成一人样子,送到各地方各队伍,合这标准的,就送中央当禁军。厢军,厢是城厢之义,厢军是指驻在各地方城厢的,不合禁军标准的,留在地方作厢军。厢军并不上阵打仗,只在地方当杂差。宋代开国第一件事,便是裁兵复员,但却只说,至于复员则始终复不了,养兵却成了终身制。宋-养兵而亡宋(公元960年-1279年)辽(公元907年-1125年)(一)宋初国情1宋在辽之后立国,山西至东北等燕云十六州都在辽手中,北方无界。2开封地处平原,据东北无所屏障,骑兵三日即可兵临城下。宋初无国防的状况宋-养兵而亡宋-养兵而亡(二)迁都之难1宋初国防线残破,北地未收,必须养兵。2军粮来自长江下游江南地区,运输受通济渠限制,无力西运。(三)国策两难之选1积极进取:先打黄河北岸,平了辽,长江流域可不打自下。2持重稳健:先平长江流域,统一了南方,再打北方。宋太祖选择了先易后难,留了艰难的事给后人做。宋-养兵而亡宋-养兵而亡(四)养而不用宋初国情造成不能裁军,不能复员,不能打辽,只能打胜,败了则动摇国本。不能打仗,又不能不养宋人重文轻武,提倡文治以裁抑军人跋扈,不重蹈唐末五代覆辙。养兵不战,却又不看重宋-养兵而亡《水浒传》说林冲是八十三万禁军教头,实际上太祖开国时只有二十万军队,太宗时有六十六万,到仁宗时已经有了一百二十五万。宋-养兵而亡(五)募兵制之差误募兵制较全民皆兵,在训练及实战中尚好。东晋的北府兵之实力便是典型。募兵制的优势宋的国防精神是防御,与目标明确的募兵制相结合,在伍时间长,既疲了士气精神,又易引起内乱。募兵制于宋之差误宋-养兵而亡(六)兵骄卒悍1冗兵。对于军队不裁不撤,还得时时优待,以防叛变2冗吏。为了抑制武官地位,又崇奖文人,提升文官地位两边攀比加优,政府负担日益沉重。宋-养兵而亡(七)禁军分番戍守之制3军队调防,而军官不动,如此兵将不习,也是防止武官拥兵自重。1边防都由禁军去,不久戍,亦不退役,兵卒总在中央、行军和边防一处。2全国调防,虽不打仗,但经费却相当年年动员,年年打仗。宋-养兵而亡宋代,成为一个因养兵而亡国的朝代!宋-功不可没罗马之后无罗马盛唐之后有中国宋,功不可没!宋-功不可没优待士人之国策自宋太祖始,便定下不杀士人之遗诏。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也是从宋流传下来的。宋学之传承与发扬宋学,也称理学,在宋朝时奠定基础,提倡尊王攘夷和历史传统,所以中国还能维持,开辟出宋以下的下半部中国史,直到现在。中国在唐代穷兵黩武之后仍没有垮台,中国的历史文化依然持续,这还是宋代人的功劳。宋-国防资源的贫弱战马出产地不在宋地好的马匹需要在高寒之平原地带群养。中国具备条件的有两个地方:1、东北,蓟北之野,即今热察一带,被辽所占据。2、西北,甘凉河套一带,被西夏占据。铁矿出产也不在宋地精良的铁矿也在东北塞外(一)战略物资匮乏王荆公变法的民间养马之策,也反映出宋代国防遭遇的重大难题。唐-两税制(二)边防线薄弱3主线。河北一线,仅有一条拒马河,再无险可守。1辽宋边界由于和谈,不便布防,便鼓励民间种水田开渠道等下策。2次线。山西太原之北有雁门关内险,为杨家将守御一线。4南宋能守江南,在于淮南北丘陵地带和中原不同,长江以南更不一样。南宋国防有先天弱点。兵役制度晚明兵制明满人军服特点明代承袭唐府兵制明-兵役制度小兵区一府为一所大兵区连着两个府为一卫百户所120人所1128人卫5600人1、平时将归卫,兵归府,战时调动;2、卫府兵给田自养,免赋税。明-晚明兵制晚明兵制的问题3承平既久,军备可使用性不高,频繁更新军备的成本又太高。即使现代,也是临战,即时制造大批军备。因此造成祭旗之牛军刀也不能杀之。1精神松懈,四海成平久了,经历两三百年而不变的制度总会疏慢松懈。2全国平均调防,又各地语言风貌各异陌生,调集一处难免骚动。明-满人装备北方作战军服的特点两边从耳到颌遮下,只露眼鼻马蹄袖保护拿马缰的五指马褂长袍,正面开袴KU骑马时保护双腿双膝宋人曾有疑问:养一匹战马好还是养25个农民好?如现代要黄油好还是要大炮好?战争打的是钱粮。明-满人装备统制政策民众的反抗运动清变法与革命清-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