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雪灾后的反思:农产品物流平台建设的研究——基于怀化市麻阳县柑橘的物流调查报告调查背景:当前,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农产品的生产供应能力大幅度提高,而农产品供大于求、卖难、价格低迷等问题也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围绕增加农民收入,研究和发展农产品物流是当前农业与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调查目的:通过对怀化麻阳县柑橘销售难的调查分析,希望能够在当地建立起一种农产品物流平台,以帮助当地农民建立稳定的销售市场环境,降低风险与成本,解决当地农民的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同时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引导当地农民走上农业现代化道路,最终达到农民增收,使农民脱贫致富的目的。调查时间:2008年3月17日——2008年5月4日调查地点:怀化市麻阳县调查对象:麻阳统计局、麻阳县政府柑橘办、麻阳永昌合作社、橘农、怀化学院家里有橘子的麻阳大学生调查方式:亲自走访调查、电话采访、网络查询资料来源:实地调查所得、网上查询、报纸、期刊、麻阳县政府、麻阳县统计局、柑橘办、柑橘合作社麻阳基本情况概述:怀化市麻阳苗族自治县地处湖南省西部,武陵山脉的边缘地带。全县总面积158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3.5万亩,辖23个乡镇,312个村,总人口37.2万,其中农业人口33.5万,是一个“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加庄园”的典型山区农业县。自1984年以来该县立足山地资源优势,大搞山地丘陵开发,柑橘栽培面积逐年扩大。据资料显示:80年代,该县柑橘面积为5800亩,产量1200吨;90年代发展到10万亩,产量10.5万吨;目前,已发展到20.5万亩,产量达20.61万吨,柑橘已成为该县的一大特色产业,占该县全年农林牧渔总产值的53%,仅柑橘一项年收入就达到4.5亿元。到目前为止,麻阳县已形成三大柑2橘产业带:一是以隆家堡、绿溪口为代表的锦江河沿岸冰糖橙、脐橙产业带;二是以岩门为代表的209国道及岩—锦公路冰糖橙、脐橙、椪柑产业带;三是以谷达坡为代表的支柳铁路沿线冰糖橙、椪柑产业带。在麻阳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的带领下经过长达30年的艰苦创业,柑橘业已经成为麻阳兴农富县的第一大支柱产业,形成了引人注目的“柑橘经济”现象。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在进一步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一、麻阳县柑橘产业概况1、2007年麻阳县柑橘产业的产销状况2007年,麻阳县柑橘种植面积20.5万亩,总产量20.61万吨,橘农人均柑橘收入876元,占其总收入的46.5%。由此可见,柑橘收入是该县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但由于2007年9月,麻阳县降水较往年偏少,土壤水分长时间处于不饱和状态,导致该年麻阳县柑橘单位面积减产,但幸运的是该年麻阳县柑橘产量仍高达20多万吨。2008年1月,我国大范围的长期降雪冰冻,对麻阳县柑橘果树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不仅大部分柑橘树被冻坏,柑橘销售难问题也异常突出。根据麻阳县柑橘办对绿溪乡袁郊村,陶伊村及到高村镇车头村、大塘村、岩门镇大路坳、平原村柑橘调查分析,全县目前柑橘基本全面受灾。其中一、二级1[1]冻害7.1万亩(主要为脐橙、冰糖橙、椪柑,集中在以隆家堡、绿溪口为代表的锦江河沿岸冰糖橙、脐橙产业带)占总面积的35.5%,三级冻害2[2]10.2万亩(主要为脐橙、冰糖橙和椪柑,集中在以岩门为代表的209国道和以谷达坡为代表的枝柳铁路沿线冰糖橙、椪柑产业带)占总面积的51%。四级冻害3[3]2.7万亩(主要为柚类、杂柑和极少部分脐橙、冰糖橙、椪柑,集中在岩—锦公路及江口墟以上山区丘陵地带)占总面积的13.5%,还有0.5万亩果园因冻害严重需更新重栽或补栽,需苗木30—40万株。而销售方面,截止到2008年3月14日,麻阳县仍有6.5万吨柑橘堆积在农户家里,没有销售出去。表12007年麻阳县部分橘农产销及价格情况表1[1]一、二级冻害:一年生枝多数健绿,部分老叶健在。叶片脱落50%-70%,对翌年产量影响小。2[2]三级冻害:一年生枝条多数冻伤,大枝部分冻伤,二年生枝多数冻死,部分骨干枝冻伤。叶面脱落75%以上。翌年无产量3[3]四级冻害:一、二、三年生枝与大部分骨干枝冻死,主干受冻严重3地点农户果树数量科(棵)产量(斤)销售量(斤)价格(元)绿溪口农户1190028000260000.7-1.1谷达坡农户230027004000.5-0.8江口镇农户3900900060000.2-0.6江口镇农户4300320024000.4-0.8江口镇农户5300300016000.6-0.9注:数据资料来源于实地调查由上表可知,2007年麻阳县柑橘单位面积产量较正常年份有所下降,柑橘价格也普遍较低,绝大部分橘农的柑橘销售都存在问题。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也是相当惨重的。那么这种情况是否仅是由特殊年份的气候原因造成的呢?让我们看一下近几年来麻阳县柑橘产业的产销状况。2、近年来麻阳县柑橘产业的产销状况状况自1984年以来,麻阳柑橘种植面积逐年扩大,总产量也不断攀升。由于麻阳县历届政府重视柑橘生产和山地开发,柑橘产业已成为该县的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该县的柑橘品牌也逐渐在省内外打响。为了了解近几年来麻阳县柑橘产业状况,先看下面两个表格。表2近年来麻阳县柑橘产业状况基本信息表注:资料来源于麻阳县统计局《年鉴》年份柑橘产量(万吨)同比增长(%)农民年均纯收入(元/人)同比增长(%)人均柑橘收入(元)柑橘收入占农民收入的比例(%)20016.858.213395.840330.120027.367.913702.343331.620037.9213.814284.249634.720048.511614944.655737.320059..2215.3166711.668040.8200616.5179.117867.177542.3200720.6124.818845.587646.54表32001年至2006年麻阳柑橘的产销情况表200120022003200420052006种植面积(万亩)7.868.459.109.7610.6011.27总产量(万吨)6.857.367.928.519.2216.51总销售量(万吨)6.687.217.828.399.1116.33销售价格(元/斤)0.70.70.70.70.80.7注:资料来源于麻阳县统计局《年鉴》分析表2的信息可知,2001年到2007年,麻阳柑橘产量逐年增长,且速度很快,短短的六年时间,增长了近3倍,但橘农的柑橘收入却没有相应的增长。此外柑橘收入占农民收入的比例也越来越大,这再一次突显了柑橘产业在麻阳经济中的主导地位。由表3可知,近几年柑橘价格基本稳定在0.7元/斤左右,仍有大量柑橘滞销,由以上分析可知,近几年来麻阳县柑橘销售还存在不少问题,2008年的冰灾只是起到了突显了这一问题的作用。那么到底麻阳县柑橘产业在进一步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呢?我们经过深入考察,分析了如下一些主要的问题。二、麻阳县柑橘销售存在的问题1、市场信息闭塞,柑橘滞销严重。麻阳县柑橘的市场信息反映严重滞后。对柑橘市场动态、需求量、价格以及行情走势等方面的信息不全,导致对市场调节的灵敏性差。同时由于信息问题麻阳县在柑橘销售过程中未能发挥挖掘潜在市场的功能,一旦某个市场饱和,加上同类产品的竞争,就会出现大量柑橘的滞销。从表一、表二中可知,该县平均每年都有1000多吨橘子滞销,这对农民收入造成极大损失。2、品牌意识不强,产品价格低,橘农没有价格主动权。该县橘农多为分散化经营,组织化程度低,产品良莠不齐,包装不精,商业化处理低,多以初级产5品出售,品牌意识非常低。这样虽然有些橘农将自己的产品全都销售出去了,但价格却非常低。在调查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该县的橘子销售的价格一般在1.2—1.6元/公斤,有的甚至是0.2—04元/公斤,就连最好的产品也只卖到2.2——2.8公斤元,而80%以上的橘子价格都在0.6—0.8元/斤,这与市场上橘子的零售价存在巨大的差额。而且该地的橘农没有主动寻找市场的观念,坐等收购商上门,在市场中处于被动地位,因而丧失了价格的主动权。由于他们的产品销售没有稳定的市场和固定的客户关系渠道,一旦收购商制定了收购价格,就算低得不合理,他们也只能无奈的接受。3、交通不便,柑橘外销运输困难;运输成本高,降低了利润。在麻阳县,装载柑橘的火车皮均为小车皮,费用高且速度慢,特别是火车皮在调度上紧张,柑橘经销商常常容易因此错过了市场俏销良机。汽车运输虽然方便快捷,但由于汽油价格猛涨,运输成本大,经销商利润空间小,同时将运输成本转嫁橘农,对柑橘销售利润造成一定的影响。并且本地货车只愿意去南方而不愿去北方,外地车调度又困难,市场流通不便,也使麻阳的柑橘市场辐射范围大幅度缩小。4、技术方面存在缺陷,造成一系列问题。一是麻阳柑橘种植专业人才不多,大部分种植户只是根据自己的经验来经营果树,果树的产量达不到应有的水平,产品的质量也达不到市场要求,最严重的是由于乱用农药严重,农药残留超标,大大降低了柑桔品质;二是柑橘储藏技术不先进,大部分的种植户都是用市场上廉价的药水来实现橘子的保鲜储存,这种方法不仅存放时间不理想,而且造成了很大一部分橘子的腐烂;三是深加工能力弱,包装技术不高明,产品附加值低,该县柑橘的包装基本上都是采用原始的透明塑料袋,有的甚至不包装,这大大降低了消费者的对麻阳柑橘的第一印象。三、柑橘销售难的原因分析本文的第二部分探讨了2001年—2007年麻阳县柑橘销售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从中我们也知道了2008年的冰灾只是导致该县出现柑橘销售难的因素之一。那么该县出现销售难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从我们对该县的调查分析来看,这中间即有客观原因又有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如:经济相对落后,财政收入不高。山区闭塞,人们的思想观念也相对封闭等等。政府在发展该县的柑橘产业上下了6很大的工夫,也取得了不菲的成绩,然而在进一步发展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上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面对客观原因,我们寄希望经济的发展,整个宏观环境的改善。在这里我们着重探讨经过努力我们能够解决的一些问题的原因从我们对该县的调查研究分析来看,其根本原因在于:农户分散的经营模式。在分散的经营模式下,橘农们各自为战,管理规范难,技术推广难,品牌形成难,其结果是产品科技含量低,生产效率低,竞争能力低,经济效益低,产品销售也因此受到制约。其具体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方面:(1)信息网络不健全,观念不新。麻阳县现有的柑橘信息网络机制的功能还不健全,还没有发挥出市场信息在柑橘销售中的巨大作用,换言之,麻阳县还没有建立有效的市场信息网络。部分橘农由于没有掌握市场信息,对柑橘价格期望偏高,观望惜售心理重,导致产品失去销售良机甚至滞销。另外,橘农观念落后,对信息的分析、选择能力差,习惯于听从行政号召,造成生产和流通的盲目性;没有主动寻找客户与市场的意识,坐等客商上门,在市场中处于被动地位,失去与客商讨价还价的能力,以致产品销售价格低廉。(2)产品市场发育不健全,流通手段不适应,缺乏功能齐全的柑橘交易市场和规范、合法的中介组织。目前麻阳农产品销售主要是采用农户自销和个体商贩代理的方式,农产品现代物流企业几乎是空白。网络不健全,市场覆盖面较窄。橘农对柑橘市场具有盲目性,以及面对市场变动的调节缺乏灵敏性。橘农的组织化程度低,一旦销售的某个环节出现问题,为寻求市场,橘农之间的竞争致使柑橘价格进一步下降,加上同行之间竞相压价,造成流通秩序混乱,几败俱伤,这种恶性竞争严重挫伤了橘农的生产积极性。由于市场发育不健全,农产品购销过程中掺杂使假、短斤少两、以次充好等违法行为时有发生,使麻阳柑橘市场趋于混乱,严重影响了麻阳县柑橘的品牌声誉。目前的麻阳柑橘协会未能发挥其服务功能,市场中介商鱼目混珠,没有一个合法、规范、战斗力强的中介组织。而橘农与收购商之间又没有建立起一种稳定的合作关系,他们之间的交易多是随机性的,一旦收购商因特殊原因未能上门收购,橘农就无其他销售途径,导致产品滞销。此外,该县市场多为初级的集贸市场,高层次的专业批发市场欠缺。大部7分地区仅依靠外地收购商进村入户分散交易,其辐射效应很小,一旦出现大额订单,客户就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