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地方人文特色的内涵与特征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龙源期刊网苏州地方人文特色的内涵与特征作者:宋彦云来源:《青年文学家》2012年第33期摘要:苏州地方人文特色的内涵可以用一个“水”字来概括。苏州的城市精神“崇文、融和、创新、致远”从不同的侧面概括了苏州“水文化”的特征。崇文是苏州地方文化最深层的精神特质;融和是苏州地方文化的内存特征;创新是苏州地方人文特色的外在显现;致远是苏州地方人文特色的内在追求。关键词:苏州人文内涵[中图分类号]:G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2)-24--01吴文化在吴地的先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集体创造的。苏州地区是吴文化最典型的代表。作为地方文化的一个突出代表,苏州地方文化的人文特色有着鲜明的特征。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认为苏州地方人文特色的内涵可以用一个“水”字来概括。正如人们把苏州叫做“东方威尼斯”一样,苏州的地方人文特色处处离不开一个“水”字,苏州的水乡特色决定了它具有与其他地域不同的文化特征。2006年12月11日,苏州市确定以“崇文、融和、创新、致远”作为苏州的城市精神。我们认为“崇文、融和、创新、致远”这八个字很好地概括了苏州地方人文的特色,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苏州“水文化”的内涵。(1)、崇文是苏州地方文化最深层的精神特质。作为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苏州是名副其实的人文荟萃之地。自唐至清一千三百年间,苏州就出了四十五名状元。尚文重理的文化理念,使苏州自古以来就形成了尊重知识、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苏州人善于学习、勤于学习,富庶的苏州在东汉以后,就出现了一种对高层次文化和艺术不断追求的全民意识,并形成了重视教育的优良传统。现代苏州更是涌现了百余名两院院士,最终形成了苏州特有的“状元群”、“院士群”现象,这些都极大地促进了苏州尚文崇教乡风民俗的养成。苏州之所以一代一代都能涌现大量的人才,从状元宰相到彪炳千古的各门各类的科学家,这是和苏州具有的崇文的文化特质分不开的。(2)、融和是苏州地方文化的内存特征。融和是苏州社会文化经济发展的凝聚力之源头。融和指的是博采众长、协调发展。融和的内涵是开放与包容并存的理念以及和谐与发展的共同追求。同时,融和还体现了继承和创造,既把苏州人2500年儒学思想、人文特色充分地表现了出来,又体现了一种动态追求,一种兼龙源期刊网容并蓄的文化品格。苏州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借鉴吸收一切先进文化所创造的有益成果,并在继承和吸纳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发扬光大。从苏州的历史来看,苏州的文化具有不同的文化来源相互交融的特性。“从古代苏州国的建立,到东汉时期佛教初入中国在该地区被迅速接受,再到近代苏州地人率先睁眼看世界,积极向西方学习,直至改革开放后,苏州又成为中国最引人瞩目的外商投资兴业热土。正是这种兼容并蓄的文化品格超越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的小农意识、固步自封和唯我独大,使各地域文化在这里交流融合、传播发展,并促进苏州文化一直保持清新活跃的状态。”(蔡丽新《苏州文化与苏州政治文明建设》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1月第1期)从世界历史的发展过程看,任何一种文化的发展和创新都离不开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碰撞。苏州,这样一个神奇的地方,从古代以来,一直都在沿着这条历史决定的道路不断地前进着。(3)、创新是苏州地方人文特色的外在显现。创新社会发展的动力之源。苏州文化的历史就是一部创新的历史,是一部在融和的基础不断创新的历史。“吸收古楚语形成独具特色的苏州语言。泰伯奔苏州,中原的器物文化、制度文化被吸收。太湖流域许多新的生产工具,如唐代的江东犁,就是中原地区曲辕犁到了苏州地以后,为适应水田耕作的需要改造的。”(李勇《“太湖时代”的苏州文化特质及社会功能》甘肃社会科学,2011年第1期。)古老的苏州自2500年前伍子胥建设古城时开始,就已经形成了开放包容和创新的地方人文历史特色。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具有包容精神的苏州以自己的富足接受着不断从北方移民过来民众,这种接纳又促发了苏州的创新,最终使苏州变成了人们心目中的美好“天堂”。苏州改革开放几十年来的巨大变化,在我国全体人民在改革开放的伟大浪潮中,苏州人民不断进行探索和实践,不仅扎根于现实和和当地的实际现状,更突出了该打敢拼的大无畏精神,为全体苏州人民带来了发展的伟大创新之路。还记得当时改革开放刚刚开始的时候,苏走人民就凭借着当时强烈的精神热潮好,开启了当地工业时代的先河。在经济国际化的时候,苏州又摸索出了一条崭新的经济发展路线,这使得苏州在全国的同类城市中处于遥遥领先的位置。(4)、致远是苏州地方人文特色的内在追求。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苏州一直在探寻和追求一种“宁静致远、开拓至德”的境界。从最古老的“三让天下”的泰伯到辞让王位躬耕延陵的季札,从隐逸诗人魏璞到文学大师钱钟书,他们无不体现了谦让、致远、虚心、淡泊的清雅气度和高尚品德,泰伯的至德精神,成为苏州文化最久远的基础。在这样一种人文氛围之下,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社会状态,成为了苏州人和苏州城市永恒的价值目标。在当前实践“两个率先”的进程中,需要各种生活要素、生产因素和环境要素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更需要我们发扬着眼长远、开拓创新、勇往直前的奋进精神抢抓机遇,争先发展,“张家港精神”、“昆山之路”和“园区经验”都是致远精神不同形态的反映。同时,这种“不露也锋芒”、有深度的闯劲、韧劲也是苏州人一贯的追求风格。参考文献:龙源期刊网、蔡丽新,吴文化与苏州政治文明建设[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2、李勇,“太湖时代”的吴文化特质及社会功能[J].甘肃社会科学2011.1。3、曹廷礼刘崇,吴文化校园传承与苏州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人文内涵研究——解析吴文化校园传承中的德育价值[J].学理论2011.34。4、吴恩培主编,吴文化概论[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5、朱永新主编,吴文化读本[M].苏州大学出版社,2003。6、陈国柱,吴文化的核心精神[J].江南论坛.2003.11。7、徐国保,吴文化的根基与文脉[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

1 / 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