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在中央企业科技创新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努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在中央企业科技创新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王勇(2011年6月23日)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和中央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推动实施科技创新战略,研究部署中央企业科技创新工作。刚才,万钢部长作了重要讲话,总结了“十一五”我国科技创新取得的重要成就,深入分析了我国科技工作面临的新挑战,对“十二五”科技发展重点部署作了介绍,对推动中央企业科技创新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希望大家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下午,黄丹华同志还要就《关于加强中央企业科技创新工作的意见》做进一步的解读和说明,并对贯彻会议精神提出要求。下面,我代表国资委讲几点意见。一、牢记使命,发挥中央企业科技创新骨干带动作用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坚持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中央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骨干力量,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和责任,必须在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上有更大作为,充分发挥骨干带动作用。(一)中央企业在国家技术创新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有责任、有义务发挥骨干带动作用。中央企业主要分布在一些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涉及国计民生的关键领域。这些行业和领域的健康发展是整个国家健康发展的基础。中央企业在上述行业和领域中大多处于排头兵和主导地位,代表着行业和国家的创新能力和水平,是引导和推动行业技术进步的主要力量。截至2010年底,中央企业资产总额已达24.3万亿元,营业收入16.7万亿元,实现净利润8490亿元,上缴税金1.3万亿元。近年来,中央企业“走出去”步伐进一步加快,境外资产总量已达2.6万亿元,净利润超过1100亿元。2010年《财富》杂志公布的世界500强中,30家中央企业入围。应该说,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中央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更有影响力、控制力的经济实体,是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力量,具备引领科技创新的经济实力和基本条件。中央企业在国家技术创新体系中承担着重要任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我国需要突破的11个重点领域,中央企业都有涉及。16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央企业参与了15个;863计划的参与率达到29.5%,科技支撑计划参与率达到23.3%,即使在基础研究领域973计划中,参与率也达到13.5%。历年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及绝大部分的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均有中央企业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的获奖比例均保持在同类奖项的60%和30%左右。在载人航天、绕月探测、特高压电网、支线客机、4G标准、时速350公里高速动车、3000米深水钻井平台、12000米钻机、实验快堆、高牌号取向硅钢、百万吨级煤直接液化等领域和重大工程项目中取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先进水平的创新成果。中央企业主要专利指标年均增长都在35%以上。2010年,中央企业申请专利52283项,其中发明专利26563项;授权专利30616项,其中发明专利7526项。“十一五”期间,企业授权专利的增长高于申请专利的增长,发明专利的增长高于专利总量的增长,专利质量稳步提高(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37.3%、发明专利38.8%,专利授权量年均增长42.7%、发明专利43.5%)。实践证明,中央企业是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和国家技术创新的国家队、主力军,有责任、有义务发挥科技创新的骨干带动作用。(二)中央企业经过多年发展与积累,有条件、有能力发挥科技创新的骨干带动作用。经过多年改革发展,中央企业活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经济规模和综合实力不断壮大,企业科技投入水平逐年提高,研发能力显著增强。“十一五”期间,中央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总额由1244亿元增长到3079亿元,年均增长25.4%;研发经费由701亿元增长到1911亿元,年均增长28.5%,初步建立了科技投入稳步增长的长效机制。中央企业培养和凝聚了一支高素质的科技人才队伍。通过落实人才强企战略,完善人才考核、评价、激励机制,建立科技带头人、首席专家制度,不少企业畅通了科研人员职业发展通道,营造了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截止到2010年底,中央企业拥有两院院士217人,科技活动人员和研究开发人员分别达到129.8万人和53.5万人,分别占中央企业职工总数的10.7%和4.4%。一大批青年科技人才在实践中快速成长,成为科研工作的主要力量。中央企业建成并拥有了一大批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国家级科研机构。在“十一五”建设的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中,中央企业获批建设47家,占国家总数的49%。在我委与科技部、财政部、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开展的“国家技术创新工程”中,已经先后有65家中央企业成为创新型试点企业,其中54家被正式命名为“创新型企业”;56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有24个由中央企业牵头或参与组建。一批企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开展科技帮扶中小企业活动,在社会上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中央企业多年积累和发展所形成的科技创新能力,使得我们有条件、有能力发挥科技创新的骨干带动作用,能够更好地为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和国家科技进步服务,并作出更大的贡献。(三)中央企业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要力量,有基础、有优势发挥科技创新的骨干带动作用。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下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牵引作用的行业和领域,代表着未来产业的发展方向,也代表着技术的创新方向,成为世界各国应对金融危机、抢占新一轮产业发展制高点、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共同选择。近年来,中央企业在智能电网、电动车、三网融合、新能源、新材料、节能降耗、低碳减排、绿色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已经进行了提前部署、超前谋划,初步具备了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和一定的产能规模。企业在很多领域的技术水平已接近或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例如,在等离子点火、循环流化床、二氧化碳捕集、IGCC煤电多联产等清洁能源技术方面,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在特高压、智能电网、高速动车组等技术领域,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在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领域以及航空装备、海洋工程装备等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具有较好的技术积累。中央企业作为我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力量,有基础、有优势发挥科技创新的骨干带动作用,为我国在未来产业发展中争夺主动权。“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攻坚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对中央企业寄予厚望,希望我们切实担负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任,发挥我们应有的骨干带动作用。中央企业一定要牢记使命,树立更加坚定的信心和决心,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努力开创中央企业科学发展的新局面。二、认清形势,增强中央企业科技创新紧迫感和危机感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正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正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新一轮技术革命带来科学技术的重大发展和广泛应用,推动世界范围内经济社会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深刻变化,科技革命日新月异,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抢占竞争制高点已经成为世界发展大趋势。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新特点和激烈的国际竞争局势,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的紧迫感和危机感。(一)全球进入空前的创新密集和产业变革时代,科技竞争日益激烈。每一次金融危机都会孕育一次新的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世界各主要国家都面临着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深度调整。许多国家纷纷把加强科技创新,加强前沿基础研究,加强人才培养,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网络、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低碳技术、绿色经济等新兴产业,作为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发展的重点,抢占未来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战略制高点。美国出台“创新战略”,明确提出美国未来的经济增长与国际竞争力取决于创新实力。欧盟“2020战略”明确将“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作为五大战略目标之一,把建设“创新型联盟”作为七大配套旗舰计划之首。日本提出了“未来开拓战略”,俄罗斯提出了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国家政策重点方向”,韩国提出了“绿色发展国家战略”。跨国公司成为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竞争的主角。欧盟发布2010年度全球企业研发投入排行榜,上榜的1400家公司净销售额下降10.1%,利润下降21%,而研发投入仅减少1.9%,充分表明跨国企业仍把研发投入放到企业投入和发展的优先位置。美、欧、日等发达国家的大企业在研发投入强度高的行业中仍占主导地位。美国企业的软件和计算服务研发投入占全球的75%,IT硬件研发投入占全球的48%,医药研发投入占全球医药研发总投入的43%。在全球汽车研发投入中欧盟占44%,日本占36%。在全球化工行业研发投入中欧盟占40%,日本占34%。90%以上的跨国公司把技术创新作为企业战略的主要内容,研发投入占销售额的比重都在5%以上。由此可见,发达国家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领先的格局没有改变,我们仍将长期面临发达国家经济、科技的竞争压力,将面临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为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央企业必须进一步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把握国际经济和科技发展趋势,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二)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繁重而紧迫,科技支撑引领作用日益增强。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表面上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际上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应引起我们的反思。我国经济总量、产业规模、企业数量已经很大,取得了很多世界第一,但产品技术含量不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现代产业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粗放式生产、低水平竞争、盲目重复建设等现象屡禁不止,很多问题在中央企业中普遍存在。这种经济发展方式不转变,我们在未来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仍将处于战略上的被动地位。“十二五”期间,企业还将面临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的严峻挑战。一方面,用户对企业产品和服务提出了新的和更多的要求。包括更加的方便快捷,更加注重品质和个性,更加强调品牌和文化等,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求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有更高的技术含量。另一方面,技术创新越来越成为管理创新、服务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支撑。随着市场的成熟与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已不仅仅局限于产品和服务的竞争,还扩展到商业模式、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的竞争。而这些竞争的背后实际上都需要有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技术创新作为企业转型升级战略的核心内涵和主要手段,将有力推动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的深刻变革,支撑企业更好地实现长远可持续的发展。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作出了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十二五”发展主线的重大决策,强调其根本是要依靠科技的力量,关键是要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中央企业必须更加自觉地把科技创新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努力突破资源环境的瓶颈制约,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全球产业结构调整中努力赢得主动权、话语权,形成新优势。(三)加快科技创新是提高中央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迫切需要。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直接体现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近些年来,中央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与世界大的跨国公司、知名企业相比,差距还非常大。中央企业还没有完全摆脱高投入的外延式增长模式,一些企业面临高能耗、产能过剩等共性问题,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知名品牌,一些领域的关键技术、大型成套设备、核心元器件、重要基础件、关键新材料,包括很多涉及国计民生的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等仍大量依靠进口,过多依靠引进国外技术形成的“竞争优势”很容易被模仿和复制,核心竞争力还不够强。从深层次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很多:一是创新的理念和意识不强,科技创新远未成为企业寻求发展机会的第一选择;二是基础及应用基础研究相对薄弱,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和产业化的

1 / 2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