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目录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已成为高校必由之路...............................................................................................1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为了避免五种缺陷...............................................................................................2北京大学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办法...........................................................................................................3清华大学正式公布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方案...........................................................................................6南开大学将取消公、自费研究生培养制度...............................................................................................7人大研究生培养制度改革奖助金覆盖率80pencent................................................................................8天津大学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招生有定额...........................................................................................10武汉大学研究生教育改革:敢为人先育英才.........................................................................................12明年起厦门大学研究生招生不分自费公费.............................................................................................15暨南大学关于试行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决定.........................................................................................16中山大学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相关问题解.............................................................................................18东南大学研究生改革政策出台.................................................................................................................21浙江大学正式实施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22南方医科大学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方案.................................................................................................24中国海大研究生机制改革奖学金按成绩一年一评...............................................................................271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已成为高校必由之路据《中国青年报》2007-10-18近些年来,高等教育改革步伐不断加快,研究生招生培养制度也不断变化。从2006年的3所高校培养机制改革试点,到2007年扩大到17所,再到2008年所有有研究生院的高校,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已经成为中国高校的必由之路。除了像网上报名、电子注册这样技术性的改革外,考试弱化初试的权重、强化复试地位,全面改革收费制度、取消“公费”、“自费”区别,以及招生人数和报考人数不断扩大,都成为研究生招生培养的主要趋势。2007年是研究生复试改革的重要一年,教育部下达文件明确指出复试的重要地位,并确定复试成绩占总成绩的30pencent-50pencent。除了提高复试权重,对一些重要的复试环节,教育部也作出了明确而规范的要求。复试将更加突出对考生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特别是创新精神和能力的考核;考查范围更加全面,考查方法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涉及初试科目改革的高校还将适当扩大相关学科门类的差额复试比例。值得注意的是,2006年心理健康状况第一次被列入研究生入学复试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考查内容。与之相应,部分高校在2007年考研复试中增加了心理测试,虽然测试分数目前还未被要求以量化形式计入复试总成绩,但可作为录取的参考依据,在同等条件下心理素质较好的考生将会被优先录取。相比社会上所称的收费改革,高校内部人士更愿意称之为培养机制改革。改革后的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将不再区分公费和自费,而采取发放奖学金和助学金的方式资助优秀研究生。例如从2007年始,北京大学奖学金分学业奖学金和专项奖学金,其中学业奖学金框架参照国际上通行的研究生奖学金设置办法,就读北大的博士生将全部获得学业奖学金,硕士生获得学业奖学金的覆盖面也将高达90pencent以上。没有获得奖学金的学生,将自行承担所有学费。从1999年高校连续扩招以后,研究生教育一直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2001年,研究生招生规模是15.6万人,而2003年是26.89万人,2004年约33万人。200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约为40万人。6年间,研究生招生数量增加了24万人。与此相对应的是,从2001年到2006年,6年内报考研究生的人数从45万增长到127万。从这些数字可以看出,稳步扩大招生数量、提高培养质量等无疑是当前高校研究生招生的基本思路。2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为了避免五种缺陷据《科报网》2007-08-21在“2007研究生教育与发展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吴晓求,对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根源进行剖析,提出我国研究生教育体系目前存在着5种缺陷:缺陷一:推免制度形成封闭体系吴晓求认为,这几年在研究生招生中实行的推荐免试研究生制度,的确是对传统意义上的研究生考试制度的一个重大调整和改革。但是他对此也表示出深深的忧虑。因为在一些学校,特别是一些著名高校,本校的推免生占了招生人数的百分之五十以上,甚至是百分之七八十。他认为,这完全是一种自我封闭状态,与开放的理念背道而驰的,不利于研究生的交流和视野的开拓,这与高校的师资都来自本校的留校生这种“近亲结缘现象”并无本质的差别。缺陷二:名额分配实行平均主义“与招生制度相匹配的是招生名额的分配。在名额分配中,每个学院、每个专业,大家都在争抢研究生的招生名额。因为招得多评估时就能多占分,老师完成工作量就更容易些,机会也更多些。在这场博弈中,长期以来一个妥协的办法就是实行招生名额分配上的平均主义。这样大家可以相安无事,但却没有体现出学科之间的差异,也没有考虑导师能力上的差异。有的导师科研项目很多,思想很活跃,而有的导师长期没有任何科研项目,但他们却享受着同样的教育资源。这种平均主义,既是一种资源的浪费,更是对学生培养的不负责任。如果导师没有科研项目可做,又怎么去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缺陷三:经费配置呈现低效能和僵化吴教授谈道,研究生经费分担制度的改革,在90pencentpencent以上的院校还都没有推行。现在研究生招生基本上还是以考试成绩来确定你是计划内还是计划外。你只要考到前几名,未来的二三年就可以一直享受国家免费的培养,而不考虑你进校后的表现如何。如果你入校时的分数低,尽管你后来有很多科研成果,但在交费上却没有丝毫的改变,你仍然要为当初的“计划外”付费。许多实例证明,真正有所作为的绝对不是考试在前5名的学生,一般是在5—15名之间的学生。这种低效能、缺乏激励功能的做法,只能助长一些学生考进来后无所事事,缺乏进取心,而对那些虽然入校分数不是很高,但却厚积薄发的学生也是一种不公平。缺陷四:没有突出以科研为导向吴教授认为,本科生和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其差别主要体现在科研上,对于人文社会科学尤其如此。“而目前在研究生的培养中却反映出科研导向不突出的倾向。3许多博士生的论文题目与导师的主要科研方向脱节,只是为了好找工作而已。这种培养环节的随意性和不规范,一方面使导师很难对学生进行科研的指导;另一方面,助长了学术的浮躁,学生难于倾心和深入地从事科学研究。”缺陷五:在职人员招得过多使博士学位泛滥“现在招生招的在职人员很多。有些在职的博士,来之前他天天找导师,进来之后导师天天找他,根本见不到人,基本没有什么制度约束。读了3年,因为没有阅读大量的文献,还是原地踏步,仅是多了一个学位。这种培养环节的世俗化,导致博士学位泛滥,严重地影响了我国学位的质量和声誉。■数据说话西安交通大学校长助理宋晓平说,调查显示:导师指导研究生的频次每月一次的占22pencent,每两个月一次的占8pencent,每半年一次的占4pencent,基本见不着的占11pencent。有的导师招的学生多,但顾不上指导,采取放养式的培养。所以按人均分配研究生培养经费,造成导师招研究生的积极性很高,而培养研究生的积极性不高。因为只要招到研究生就能获得培养经费,即使对学生不认真指导,同样不影响导师的经费和收入,从而缺乏激励导师和研究生内在动力的因素,严重地影响着研究生培养质量。北京大学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办法一、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研究生教育过程中的激励机制,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第二条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目的是:1.改进和完善研究生奖助办法,促进公平竞争,增强研究生从事学习和科学研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2.确保研究生的培养有项目支持和经费保证;43.统筹使用各方面资源,建立促进研究生创新和提高经费使用效率的激励机制;4.建立科学合理的研究生招生计划的分配机制,促进学科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促进研究生教育持续健康发展。二、招生计划与导师资助第三条研究生招生计划分为基本招生计划和调控招生计划两部分。基本招生计划用于落实基本培养任务;调控招生计划用于支持重点人才、重大项目和重点发展学科,鼓励有条件的专业争取国家重大课题和经费。使用基本招生计划招收研究生的导师,一般应为研究生提供一定比例的资助。使用调控招生计划招生研究生的导师,一般应为研究生提供学业奖学金和助研岗位。第四条研究生招生计划的制定与学校、院系和导师提供的科研资助挂钩。学校根据学科和专业特点,以及导师承担的科研课题和经费情况,向院系下达研究生招生计划。导师根据自己的科研经费和所能提供的资助情况,向院系申请研究生招生名额。发布研究生招生简章时,应及时向社会公布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和助研、助教、助管岗位的名额、标准及比例。三、研究生奖助体系第五条学校统筹国家拨款、学校专项经费、院系配套经费、导师资助经费、社会捐赠等,设立“北京大学研究生奖助金”。通过奖学金、助学金的评定和分配,形成研究生奖助机制。第六条研究生获得奖学金和助学金的资格实行动态管理。第七条奖学金主要授予在思想品德、学术研究等方面表现优秀的研究生。奖学金不得以平均或变相平均的方式发放。第八条奖学金分为学业奖学金和专项奖学金。学业奖学金主要用于资助研究生在学期间的培养费和部分生活费。学业奖学金按不同比例、不同等级设定标准。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