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坛庙第四章宫殿、坛庙、陵墓坛庙的出现起源于祭祀。伴随着祭祀活动,相应的产生场所、构筑物和建筑,这就是坛庙*台而不屋为坛,设屋而祭为庙新石器时代;发现有良渚文化祭坛、红山文化祭坛及女神庙等。奴隶社会时期;河南安阳殷墟祭祀坑、四川广汉三星堆祭祀坑等。*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封建社会;对坛庙的祭祀,是中国古代帝王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各代礼仪的具体内容和形制虽有所不同,但强调祭祀天、地、祖宗的基本思想却贯穿始终,其建筑也成为正统国家的象征。概括来说,坛庙主要有三类:第一类祭祀自然神类建筑第二类祭祀祖先类建筑第三类祭祀先贤类建筑(一)祭祀自然神:其建筑包括天、地、日、月、风云雷雨、社稷、先农之坛、五岳、四海等等。其中天地、日月、社稷、先农等由皇帝亲祭,其余遣官致祭。祭天之礼,冬至郊祀、孟春祈谷、孟夏祈雨都在京城南郊圜丘。历代皇帝把祭天之礼列为朝廷大事,祀典极为隆重。祭地之礼,夏至在北郊方丘举行。中国古代认为天圆地方,故分别筑圆坛、方坛举行祀典。社稷坛祭土地之神,社是五土之神,稷是五谷之神,古代以农立国,社稷象征国土和政权。所以不仅京师有社稷坛,诸侯王国和府县也有,只是规制低于京师的太社和太稷。左祖右社先农坛是皇帝祭神农和行藉田礼之处。为了表示鼓励耕作,天子有藉田千亩,仲春举行耕藉田礼并祭神农于此。明北京城坛庙分布地坛月坛日坛社稷坛太庙先农坛天坛地坛日坛五岳、五镇是山神;四海、四渎是水神。五岳以东岳泰山为首,自汉武帝以后,历代皇帝都以泰山封禅为盛典。“封禅”是宣告帝业成功于天地,所以泰山之庙(岱庙)规模宏大,仿帝王宫城制度。其中中岳嵩山之庙,规制和岱庙相近。两庑正殿门元代岱庙寝殿正殿五岳:东岳泰山(山东泰安岱庙)西岳华山(陕西华阴庙)北岳恒山(山西浑源和河北曲阳)南岳衡山(河南衡山南岳庙)中岳嵩山(河南登封中岳庙)泰安岱庙西岳庙南岳庙中岳庙五镇:中镇霍山、东镇沂山、西镇吴山、北镇医巫闾山、南镇会稽山四海:东海(山东莱阳)、北海(山海关)望祭,无庙、南海(广东番禺)、西海(山西永济)望祭,无庙四渎:江渎(四川成都)、淮渎(河南唐县)、河渎(山西永济)、济渎(河南济源)中国古代还有一种称为“明堂”的重要建筑物,其用途是皇帝于季秋大享祭天,配祀祖宗,朝会诸侯,颁布政令等,可以说是朝廷举行最高等级的祀典和朝会的场所。汉长安明堂辟雍武则天在洛阳所建“万象神宫”明嘉靖年间,北京南郊建大享殿(天坛祈天殿),也有明堂之意。【辟雍即明堂外面环绕的圆形水沟,环水为雍(意为圆满无缺),圆形像辟(辟即璧,皇帝专用的玉制礼器),象征王道教化圆满不绝。】汉长安明堂辟雍位于汉平帝明堂正中最高处的方形殿堂,即是明堂的中心——太室,又名通天屋,是帝王“通天人”之所。其下四方又有玄堂、总章、明堂、青阳各室,分别代表冬、秋、夏、春和水、金、火、木,太室则代表土。武则天在洛阳所建“万象神宫”高80米北京大享殿效果图(二)祭祀祖先:帝王祖庙称太庙,臣下祖庙称家庙或祠堂。帝王宗庙仿宫殿前朝后寝之制:前设庙(前殿),供神主,四时致祭;后有寝(后殿)。庙有两种形制:一种是分别建立7所或9所建筑,每一所奉一祖先;另一种是在一座建筑中设7室或9室,每一室奉一神主。当神主超过7或9数时,则按功德大小和与在位皇帝的亲疏关系决定去留,殿内只留7或9个神主,其余的迁至殿东西夹室供奉,所以历代太庙殿宇以7间或9间加两夹室为基本形式。王莽宗庙官员家庙。明代定制:三品以上可建5间,奉5代祖先;三品以下建3间,奉4代祖先。庙之东侧设祭器库,供储存祭器、衣物、遗书之用。各地所留明、清祠堂数量颇大。这批建筑是江南明代建筑的代表,有很高的工艺成就和历史价值。杨家祠(三)先贤祠庙:如孔子庙、诸葛武侯祠、关帝庙等。其中孔子庙数量最多,规模也大,分布遍及全国府、州、县。自汉武帝尊儒之后,历代帝王多以儒家之说为指导思想,孔子地位日崇。至唐,封为文宣王,曲阜孔庙也日益宏大状丽,到明代,达到了目前所见的规模。府县孔庙,规模常超过一般祠庙,庙前设泮(pàn)池、棂星门,庙内有大成门、大成殿、明伦堂等建筑。泮池:古代称考中秀才为入“泮”。天坛一、天坛的布局及建筑组成1.位置——北京外城东侧,内城的南部2.坛:(1)南向呈角,北墙呈弧(2)尺度大,外坛1650.3×17253.圜丘组群——祭天之所(1)丹陛桥(甬路)(3)围墙(4)附属建筑(5)皇穹宇4.祈年殿组群——祭天地(天地合祭)庭院空间处理模糊,通过放、收、放便空间动感强烈,突出正殿5.斋宫::(1)建筑形制(2)建筑规格6.神乐署、牺牲所(祭祀用,动物养殖所)7.丹陛桥——宽28M,长360M,离散面高4M二、天坛组景式意匠构成的规划手法1.不使用过多的建筑和超级的建筑体量,而采用超大规模的占地和超级的绿化,天坛的建筑寥寥无几,祈年殿、圜丘、皇穹宇的体量都不很高大,没有超越物质功能的需要,专为精神功能添增额外的建筑。但是它的占地极大,外坛墙南北长1650米,东西宽1725米,占地面积约为紫禁城的三倍多。坛内建筑疏朗,满植翠柏。大片苍翠浓郁的柏林,塑造了天坛所需要的远隔尘世、宏大静谧的独特环境。祈年殿组群圜丘与皇穹宇组群2.以两组主体建筑——“圜丘——皇穹宇”组和“祈年殿”组构成主轴线。两组建筑相跟甚远,通过一条高出地面的很长很宽的甬道——“丹陛桥”,把两组主体建筑组成有机的整体,大大增强了轴线的分量。这条主轴线原本处在天坛总图的正中,由于嘉靖三十二年北京扩建外城,天坛外坛墙随之向西、向南展拓,而没有对称对向东、向北展拓,致使现有天坛的主轴线呈现偏东的非对称状态。展拓西坛墙后的天坛,更加拉长了主人口西门到主轴线的距离,使得进入天坛的人群穿越更长的茂密柏林,感受到了更加盛大、更为浓郁的肃穆静谧的气氛,为进入主体建筑境界作了充分的铺垫;3.在建筑形象的塑造上,突出了“以圆象天”等的象征手法。圜丘采用三层露天圆台,祈谷坛采用三层圆形台基,坛上的祈年殿采用圆形平面的三重檐攒尖顶,皇穹宇正殿和院墙也是圆形的。这些建筑一反传统高等级建筑通用矩形平面的惯例,改用圆的体形,既表述了“象天”的语义,也创造了独特的个性。这种图形象征,以及天坛所重用的数量象征、方位象征、色彩象征等等,构成了天坛多层面的象征符号,为人们鉴赏“崇天”境界提供了触发联想的明确导向。祈年殿的象征手法:殿为圆形,象征天圆;瓦为蓝色,象征蓝天。内围的四根“龙井柱”象征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中围的十二根“金柱”象征一年十二个月;外围的十二根“檐柱”象征一天十二个时辰。中层和外层相加的二十四根,象征一年二十四个节气。三层总共二十八根象征天上二十八星宿。再加上柱顶端的八根铜柱,总共三十六根,象征三十六天罡。祈年殿宝顶下的雷公柱则象征皇帝的“一统天下”。北京天坛圜丘·露天的圆形祭台。坛三层北京天坛圜丘外墙及棂星门北京天坛皇穹宇单檐攒尖顶,殿前东西各建配殿一,存放圜丘从祀的神位。外再以圆形围墙环绕。北京天坛皇穹宇室内神位4.为强化建筑的高崇、宏大形象,运用了虚扩的手法。祈年殿的殿身并不很大,由于顶上层叠着三重檐的攒尖顶,高度达到38米。以祈谷坛构成的祈年殿三层台基,高出庭院地面约6米,直径达到90.9米。这样宽大的台基和高崇的攒尖顶,大大扩展了祈年殿的整体体量,并形成层层收缩上举的向上动感,成功地表现出与天相接的崇高、神圣气势)。圜丘自身也只是不很大的三层露天圆台,上层直径23.5米,下层直径54.7米,为扩大它的形象,采用了一圈圆形的内遗墙和一圈方形的外遗墙。内遗墙直径104.2米,外遗墙边长176.6米,墙身都很矮,仅高1米余。这样两重遗墙以少量的代价大大延展了圜丘的建筑分量,取得祭天场所应有的宏大、辽阔气势。5.在天坛主轴线上,精心组织了极为开扩的观天视野。在圜丘台面上,升高的视点和压低的遗墙,使覆盖这里的天穹显得分外辽阔、高崇。在祈年殿庭院里,三重檐攒尖顶的圆殿兀立在三重宽大台基上,周围的矮墙隐了下去,天穹同样显得特别广阔、高爽。难得的是,除了这两个突出的观天的“点”,天坛还提代了一条突出的观天的“线”。人们行进在长长的丹陛桥甬道上,两旁的柏林压得很低,看天的视野非常开阔,形成了持续感受高阔天穹的独特境界。这样,由圜丘、皇穹宇、祈年殿和丹陛桥组成的天坛主轴线仿佛整个儿飘浮在茂密古柏的绿海之上,不仅显现了宏大的天穹,而且造就了置身超尘世界的幻觉。天坛的这种独特的意境创造,为我们展示了大型组群运用组景式意境构成的成功范例。北京天坛联结圜丘与祈年殿的甬道北京天坛祈年殿前门北京天坛祈年殿天花藻井北京天坛斋宫侧门北京天坛斋宫前殿·砖拱结构的“无梁殿”,利于防卫、防火北京天坛宫外防卫沟及护卫房天坛群体建筑设计特色A。中轴线布局B。主体建筑与附属建筑相得益彰体量对比,祈年殿崇高突兀地位上对比,附属建筑远离主体C。主建筑与环境祈年殿高高在上,超然于林海之上,有超凡脱俗与天接近之感除建筑外,遍植柏林,使建筑溶于绿色之中。D。景观构图完美,建筑单体精美社稷坛北京社稷坛棂星门北京社稷坛南门北京社稷坛祭殿·现改为中山纪念堂,其身后为拜殿,清改称戟门太庙北京太庙庙门·明代琉璃门北京太庙戟门·凡宫殿、庙宇、官府内列戟者均可称戟门。太庙列戟24,属最高等级北京太庙东角门北京太庙前殿北京太庙前殿室内彩画·中间三间梁坊、斗栱、天花满贴金箔,单线勾勒图案,规格高于故宫太和殿。其余各间用金量也很大北京太庙牺牲所六角井亭太原晋祠晋祠位于山西太原西南郊,始建年代相当久远,历代又多有建设,目前的整体格局仍保存较完整,祠中有宋、金古建筑和宋代雕塑等珍贵文物,是山西乃至全国最重要的古建筑群。晋祠圣母殿及“鱼沼飞梁”圣母殿为现存最著名的宋代建筑之一殿身五间,副阶周匝;角柱显著生起,檐口正脊弯曲明显;外貌轻盈富丽。晋祠圣母殿及鱼沼飞梁鱼沼飞梁晋祠圣母殿正前方有一方形水池,上架有一座木梁石柱十字形桥梁,其中梁柱和桥梁交接处至今仍保存有宋代的斗拱,此十字形桥即是著名的“鱼沼飞梁”(上图)。献殿单檐歇山面阔三间进深三进彻上明造五铺作双下昂造型轻巧与主殿风格和谐厅堂与殿堂“厅堂”和“殿堂”是宋《营造法式》中规定的两种抬粱式结构类型。厅堂式构架的主要特点是室内的柱子和外墙上的柱子不同高,柱子和屋架上部结构之间不通过铺作层衔接。它在唐宋时期多用于低等级、小体量的建筑。殿堂是指室内外柱子等高,柱子和上部屋架间通过铺作层衔接。唐末时期,殿堂是大型高等级建筑的结构形式。宋以后,随着斗拱在建筑结构中的作用日益减弱,殿堂类型逐步被厅堂取代。明清时期,内外柱不同高的厅堂类型发展成为主要结构形式。厅堂殿堂曲阜孔庙先是前导部分。大中门后为主体部分,有围墙,四隅有角楼。大成殿庭院为中心。圣时门,第一道门大成门,大成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