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新时期的理论探索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简而言之,邓小平理论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就是中国进行改革开放的理论。◆邓小平理论一、伟大的转折“文革”结束后,中国处于什么时期?原因何在?中国是如何实现伟大的历史转折?(1)文革结束,左倾继续,中国徘徊。材料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联合社论(经华国锋批准)。“两个凡是”实质是什么?继续“文革”以来的左倾错误1.背景(2)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教条主义的束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上刊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1978年11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他指出:“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首先是解放思想。……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3)1978.11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指导思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时间:(2)主要内容:(3)意义:1978年底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改革开放揭开了序幕,中国人民开始走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内容:意义:成为十二大的指导思想,也是整个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一)初步形成1.十二大(1982年、北京)2.中共十三大(1987、北京)提出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路线第一次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系统的概括内容:意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含义1.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2.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东欧剧变,苏联解体1985年9月《时代》周刊标题中国正在远离马克思1990年——计划还是市场:中南海没有结论1990年7月5日下午,在中南海勤政殿,江泽民召开经济问题座谈会。意见一:认为改革有方向性错误,应该是计划去向,但是搞了市场取向,所以出了问题。意见二:吴敬琏和薛暮桥、刘国光则强调必须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路线,维护市场取向。改革遇到重重阻力90年代后,经济体制改革何去何从?如何选择?包产到户姓“社”姓“资”?——这是单干,是倒退,姓“资”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生气勃勃,姓“社”姓“资”?——乡镇企业是不正之风之源,姓“资”城市企业改革搞厂长负责制,姓“社”姓“资”?——这是削弱党的领导,姓“资”市场经济姓“社”姓“资”?——计划经济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于资本主义,姓“资”(1)背景①计划经济体制严重束缚生产力发展②旧的思想观念阻碍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③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二)成熟——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2)南方谈话主要内容材料二“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到底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邓小平材料一“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邓小平南方讲话根本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内容社会主义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会、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意义:进一步解放了思想1992后的中国……●中国的学者、专家成为高收入者,彻底扭转了一直以来知识分子被打压的局面。●大批留学生回国创业,诞生一个拥有海外教育背景的知识精英阶层――“海归派”。●下海经商风起云涌。一批批人从体制内移身商海,这些人后来被归为“92派”。●1989年到1991年,中国GDP每年的增幅只有5%左右,而在1992年,这个数字就增加到12.8%。此后,中国一直保持“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国家”这一称号。●深圳综合指数从讲话时的约112点用三个月时间就到了315点高位,涨了1.8倍。2.中共十四大的召开时间: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内容: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明确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历史意义: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一个全新发展阶段。标志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形成。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党章》的决议,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载入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三)确立——中共十五大形成十三大十二大明确提出理论第一次系统概括深化南方谈话十四大十五大成熟形成体系比较完整体系成为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酝酿十一届三中全会一、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上:1.指导思想:2.建设道路:3.社会发展阶段:4.基本路线:5.社会主义的本质:6.判断工作是非的标准:7.经济体制:8.政治保障二、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上:三、在祖国统一问题上:邓小平理论的内容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共同富裕三个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四项基本原则邓小平理论的精髓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1.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结合,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2.是引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1997年3月美国《时代周刊》封面标题:下一个中国:邓的继任者能否把中国变成一个为世界所接受或喜欢的超级力量?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提出了许多严峻的挑战和崭新的课题。①国际: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②国内:A.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B.新党员大量增加,干部队伍的新老交替,大批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这给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也提出了新的挑战。1.背景如何应对新形势的发展?如何加强党的建设?2.形成过程①创立:2000年,明确提出②形成:2001年,庆祝中共成立80周年大会讲话,阐述“三个代表”③成熟:2002年,中共十六大,被确立为全党指导思想写进党章3.内涵4.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间相互关系是怎样的?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根本、是基础条件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出发点、归宿点和落脚点思想体系创立者解决问题思想精髓历史作用毛泽东思想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中国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群众路线使中国人民站起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邓小平理论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使中国人民富起来;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三个代表”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进;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