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私家园林---文人性格的中国园林120344101城规12-1丁梓豪前言:本文仅对宋代的私家园林进行论述,其中以文人园林为重点论述对象,结合案例、文人的性格和宋代文化背景进行分析,从中汲取设计的灵感和方法,加以学习总结。宋代文人在当时的世界闪耀着不一样的光芒,在整个世界上独领风骚,他们所创作的诗词歌赋都深深感动着我,而作为学习设计的我,他们所咏叹的、游憩的宋代私家园林就更加吸引着我去探寻,去学习。摘要:宋太祖“勒不杀士大夫之誓以诏子孙”的诏令,“与士大夫治天下”以及日趋普及化的教育,使得宋代拥有了崇文尚雅的社会风气。宋代的文人园林是宋代私家造园活动中的一股巨大的潮流,占着士流园林的主导地位,还影响了当时的皇家园林和寺观园林的兴建。而什么是宋代文人园林?我主要从四个方面也就是文人园林的四大特点进行论述,分别是:简远、疏朗、雅致、天然。正文:1.背景宋太祖“勒不杀士大夫之誓以诏子孙”的诏令,“与士大夫治天下”以及日趋普及化的教育,使得宋代拥有了崇文尚雅的社会风气。文人更加广泛地参与到政治当中,但宋朝的国力只是徒有其表,这让文人感到迷茫和忧患。文人在获得了社会地位和物质享受的同时,又对国家的发展忧心忡忡,想要入朝治世但又怕不被器重而失去所有,于是心灰意懒的回到居所希望居家静修来抒发自己的文学修养和政治抱负。正是因为这种心理,宋代文人做不到如陶渊明的“种豆南山下”,也做不到如汉代东方朔的“平静在朝”,只能以一种“中隐”的思想在当时的社会中找到自己的精神寄托——“隐于园”苏东坡的《灵璧张氏园亭记》写到:“古之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必仕则忘其身,必不仕则忘其君……”充分表现了当时文人的内心世界,要么就入朝为官治理天下,要么就真的在文学中徜徉,不去在乎君王的一举一动,真正的归隐。而归隐的地方又在后面有所提及:“今张氏之先君,所以为其子孙之计虑者远且周,是被筑室艺园于汴泗之间,舟车冠盖之冲,凡朝夕之奉,燕游之乐,不求而足。使其子孙开门而出仕,则跬步与市朝之上,闭门而归隐,则俯仰山林之下。于以养生活性,行义求志,无适而不可。”凡是有所成就的文人必会对园林有所追求,使得自己既可走出宅园入朝上谏,又可在园中寄情山水。由此可见,园中静物必与文人的性格与心理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可以说,它们就是那一个个叱咤文坛的影子,而文人就是那一个个园子。“园,小可成一景,大可容天下。”宋代的文人园林是宋代私家造园活动中的一股巨大的潮流,占着士流园林的主导地位,还影响了当时的皇家园林和寺观园林的兴建。2.四个特点什么是文人园林?文人园林兴起于魏晋南北朝,兴起于唐代,兴盛于宋代,是官宦出身的诗人,词人参与建设的具有中国文人情怀的园林景观。而什么是宋代文人园林?我主要从四个方面也就是文人园林的四大特点进行论述,分别是:简远、疏朗、雅致、天然。简远:简远,简中何生远?首先,简不是简单而是简约,讲究的是以少胜多,繁复冗杂的堆叠和包裹会遮挡事物本身应该释放的光芒。这与当代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lessismore”的意思不谋而合,但却早了不知多少年。可见宋代的先贤是多么的思想超前。那么,宋代的文人是如何营造深远的氛围,追求事物自身最纯粹的美呢?在景色的营造上,选用的多是简单的元素,一截残枝,一块枯石都是文人喜爱的景物,造园的要素如山形、水体、花木、建筑不追求品类繁复,不滥用复杂的设计方法。从而达到简约的目的。而提到深远就必须要说说宋代当时的画与诗了,首先说画,宋代文人写意画的代表人物邓椿曾说“画者,文之极也”,又闻石涛曾说“夫画者,从于心者也。”可见画在当时的文坛是重要的表现形式,而园林就是一幅立体的山水画,被寄予了情与感。山水画画面上的大片留白,或淡淡的远水平野,对比近景,让人体会到无限的空间感,这种画风与山水园林中的简约相呼应。再说诗词,通过景物提署的“诗化”来获致像外之旨。如北宋晁无咎致仕后在济州的归去来兮园,主题全部“摭陶词以名之”。宋代文人为何不爱看到繁复华丽的园景?应与宋代充满忧患的国情有关,区别于唐代雍容华贵的风气,宋代的简约更符合我们今天设计的疏朗:景物数量不求其多,但求各司其职能完美展现自身所蕴含的意向。讲究视线的开阔,营造开朗的氛围,联系文人豁达的心境。古人皆爱寓情山水,揣测文人的暗喻,希望自己也能如园中山、水、石、花,个个怀揣非凡之才,不言不语中缔造一番丽景,他们不甘心沉沦,埋没一身才智,但又碍于宦海浮尘,不得不逃避现实,身处淡薄之境看似置身事外。《吴兴园记》“四面皆水,荷花盛开时,锦云百顷”一是莲花庄的水景甚广,是文人心旷神怡之处,二是水中又不单单是水,虽然元素单一,但可将各个元素视为一种载体,水是载体,可承莲花,承荷叶,承廊桥,承万千园中景色倒影。解释一下将“单元素多元化”。雅致:是文人不甘随俗浮沉,不甘同流合污的精神寄托。举例竹、石、梅、菊,各代表文人什么情怀,联系它们的形态、颜色、香气、月光下的疏影,各在园林中起到什么作用。最后总结寄托物之多,实则万变不离其宗,不过是文人为操守、哲人、君子、清高等的寓意,抒发文人士大夫的脱俗和孤芳自赏的情趣。升华:是文人园林得以流传的成因,但也可见文人园林的悲哀之处,如果让这些孤芳自赏的文人得以施展才能,那么园中一花一叶也许就得以呈现为奏折上力透纸背的一笔一划。但又正是这股再也解不开的哀怨,才使得宋代文人园林能够让千百年前的无数低声长叹至今在我们耳旁回响。自然:根据书上写天然的两个方面。一,力求园林本身与外部自然环境的契合。二,园内成景主要以植物为主要内容。摘抄“园林的天然之趣……生活气息”。升华:将天然放在最后,我认为是因为它其实是与其它三个特点相辅相成的,同时也是一种总结。简远自是天然,疏朗自是天然,雅致自是天然,而天然中又可瞥见无数的简远之景、疏朗之境、雅致之景及无数其它景色。因此如若不是与外部自然环境完美契合,便显得园子在所处之地过于跳脱,如若不是以自然植物作为成景主要元素,便显得园中造景过于刻意、繁琐。跳脱不成雅致,刻意、繁琐不成简远、疏朗。也就是说,如若违背天然之理,那么独属于宋代的文人园林也不复存在了。天然,是宋代文人园林的精髓所在。3.禅·道·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