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逐客书、与妻书习题【高中部编版必修下册第11课】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部编版必修二第十一课古文两篇习题及答案【必修下册】班级:姓名:说明:最新部编版高中必修上册教材第十一课,古文两篇。精心编辑了两篇古文的文言现象积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理解性默写、重点句子翻译、选择题、阅读习题,后附有答案。11、谏逐客书/李斯*与妻书/林觉民一、《谏逐客书》【习题】一)文言现象积累:1、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①遂散六国之从:②四君却客而不内:③而陛下说之,何也?:④西蜀丹青不为采:⑤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2、指出下列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①至今治.强:②西.取由余于戎:③西.并巴蜀:④使之西.面事秦:⑤使之西面事.秦:⑥蚕.食诸侯:⑦娱.心意、说耳目者:⑧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⑨故能明.其德:⑩却宾客以业.诸侯:⑪强公室:3、重点加点文言词释义①窃.以为过矣:②窃以为过.矣:③移.风易俗:④举.地千里:⑤拔.三川之地:⑥包.九夷:⑦制.鄢、郢:⑧遂散.六国之从:⑨功施.到今:⑩杜私门..:⑪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⑫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⑬今陛下致.昆山之玉,:⑭服.太阿之剑:⑮树.灵鼍之鼓:⑯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⑰退.弹筝而取韶虞:⑱非秦者去.:⑲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⑳是以太山不让.土壤:㉑故能成.其大:㉒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㉓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㉔今逐客以.资敌国:㉕不可得.也:4、特殊句式①东得百里奚于宛:②遂霸西戎:③国以富强:④百姓乐用:⑤东据成皋之险:⑥江南金锡不为用:⑦西取由余于戎:二)理解性默写:1、作者以秦国历史上的四位君主的功业为事实论据,进行概括并得出成功的原因:,。2、作者罗列秦王所喜爱的异国奇珍异宝及音乐,顺理成章地点出秦王对珍宝喜爱的原因:,。3、作者认为秦王选取人才的原则是,。如此重物轻人,决非一代英主所当为。4、作者认为三王五帝无敌的原因就是能兼容并包,就像,故能成其大;,故能就其深。5.《谏逐客书》的中心论点“,”,即认为驱逐客卿是错误的。6.《谏逐客书》中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直接落到统一天下这个关键问题,切近要害。三)选择题:1、李斯《谏逐客书》能够说服秦王收回逐客成命的根本原因是()A、排比对偶联翩,行文气势充沛B、论据充分,事实胜于雄辩C、反复正反对比,纳客逐客利害昭彰D、论证切中秦王急于统一天下的心理要害2、《谏逐客书》的中心论点是()A、秦国依赖客卿才强大起来B、重物轻人不是统一天下的正确方略C、驱逐客卿必将造成秦国的危亡D、驱逐客卿是错误的3、《谏逐客书》铺陈秦王所喜好的珍宝、美色、音乐,是为了()A、批评秦王声色误国B、宣扬秦国强大富足C、美化秦王以增强其接受劝谏的可能性D、阐发重物轻人不能统一天下的道理4、在《谏逐客书》中,李斯先说驱逐客卿是藉寇兵而赍盗粮,后说驱逐客卿是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这两者在论证方法上的不同是()A、前者是类比法,后者是归纳法B、前者是对比法,后者是归纳法C、前者是类比法,后者是对比法D、前者是演绎法,后者是对比法5、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说: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这里所采用的修辞手法和论证方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排比B、对偶C、比喻D、类比6、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臣闻吏议逐客..逐客:驱逐在秦做官任事的非秦国籍人。B.惠王用张仪之计....张仪之计:指张仪为秦制定的连横之计。C.遂散六国之从从.:即六国服从秦国的政策。D.昔穆公求士穆公..:即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7、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过:错B.而陛下说.之,何也说:说到,提及C.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让:推辞,抛弃D.藉寇兵而赍.盗粮赍:给予,送给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①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②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B.①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②损民以.益仇C.①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②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D.①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9、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说: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这“四君不包括的是()A、秦缨公B、秦孝公C、秦始皇D、秦惠王10、《谏逐客书》的说服力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论点始终紧扣秦王急于统一天下的心理B、反复对比论证利害得失鲜明C、正言直谏,敢于批评秦王耽于声色D、论据充分,事实胜于雄辩11、李斯在《谏逐客书》中,用下列论据来论证驱逐客卿是错误的,其中不是运用类比论证法的是()A、秦国历史上的四位君王“皆以客之功B、地广者粟多C、泰山不让土壤D、逐客是藉寇兵而责盗粮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斯认为,从前秦穆公、秦孝公、秦惠王和秦昭王四位君主都依靠客卿,使秦国富裕强大。以此看来,客卿并没有什么对不起秦国的。B.文章指出,如果一定要是秦国出产的东西才可用,那么不是秦国出产的器物也不能用,甚至连江南的金锡、西蜀的丹青也不能用了。C.李斯对秦王辞退一切宾客、把兵器和粮食给予寇盗,使得天下的士子不敢向西进入秦国、最终与诸侯国建立怨仇的做法很不理解。D.李斯用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的道理劝说秦王,希望他不要赶走客卿,而加多敌国的力量。13、下列各句中表述不合文意的一项是()A.文中列举大量历史事实证明各国的人士对秦国所做的巨大贡献。B.张仪替秦孝公制定连衡之计离散了六国联合抗秦的合从策略。C.文中提到的由余、百里奚、蹇叔、丕豹、公孙支等都不是秦国人。D.文中“太山不让……”两句借比喻劝秦王不要驱逐客卿。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客,指外来的人,与“主”相对。也指外出或寄居、旅居他乡的人。文中指在秦国做官的其他诸侯国的人。B.本文中“六国”指与秦国并称的包括郑国、卫国等六个诸侯国,而苏洵《六国论》中的六国”指齐国、燕国、赵国、韩国、魏国、楚国等六个诸侯国。C.“丹青”中丹、青本是两种可作颜料的矿物,因为我国古代绘画常用朱红色和青色两种颜色,丹青成为绘画艺术的代称,后也可指代史册、史籍。D.黔首,战国时期和秦代对百姓的称谓。当时平民用黑巾裹头,称为“黔首”,后来成了平民的代称。汉贾谊《过秦论》:“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在第一部分列举四位明君、诸多贤士为秦国做出巨大贡献来说明客卿有功于秦,借贤人扬己,排比句的使用增强了说服力。B.作者认为,如果秦君所看重的只在珠玉声色方面,所轻视的却是人民士众,这不是能用来驾驭天下,制服诸侯的方法。C.李斯对秦王辞退一切宾客、把兵器和粮食给予寇盗,使得天下的士子不敢向西进入秦国、最终与诸侯国建立怨仇的做法很不理解。D.文章最后指出,驱逐客卿就会帮助敌国,减少本国人口而增加仇国的实力,会使秦国虚弱,又和各国结怨,会使国家陷于危地。四)重点句子翻译:1、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2、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3、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4、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5、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借寇兵而赍盗粮”者也。6、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五)简析题。阅读文段一、昔谬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美于宛,迎寒叔于宋,来玉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谬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鞋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拨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郁、邱,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胰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堆,废攘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容何负于秦哉?1、能体现这段文字中心论点的是哪几句?2、概要文中所列举的论据。3、这段论证的说服力来自哪里?阅读文段二: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责盗粮者也。4、概括这段文字的旨意。5、这段话可划分为两部分,请概括各部分的大意。6、划分前一部分的层次,概括层次大意。7、前后两部分构成怎样的关系?从这里可以看出这段整体上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8、前后两部分各自又采取了怎样的论证方法?阅读文段三: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9、这段文字中,什么地方运用了对比论证法?10、从这里可以体会到本文能够说服秦王的关键在什么地方?六)课外文言文阅读拓展:【2018年高考全国卷Ⅰ】鲁芝字世英,扶风郡人也。世有名德,为西州豪族。父为郭汜所害,芝襁褓流离,年十七,乃移居雍,耽思坟籍。郡举上计吏,州辟别驾。魏车骑将军郭淮为雍州刺史,深敬重之。举孝廉,除郎中。后拜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迁尚书郎。曹真出督关右,又参大司马军事。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迁广平太守。天水夷夏慕德,老幼赴阙..献书,乞留芝。魏明帝许焉。曹爽辅政,引为司马。芝屡有谠言嘉谋,爽弗能纳。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公居伊周②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武帝践祚..,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芝以年及悬车,告老逊位..,章表十余上,于是征为光禄大夫,位特进,给吏卒,门施行马。羊祜为车骑将军,乃以位让芝,曰:“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而不同,服事华发,以礼终始,未蒙此选,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上不从。其为人所重如是。泰始九年卒,年八十四。帝为举哀,赗赠有加,谥曰贞,赐茔田百亩。(节选自《晋书·鲁芝传》)1.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B.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C.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D.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论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坟》《五典》传为我国古代典籍,后又以“坟籍”“坟典”为古代典籍通称。B.“阙”原指皇宫前面两侧的楼台,又可用作朝廷的代称,赴阙也指入朝觐见皇帝。C.“践祚”原指踏上古代庙堂前台阶,又表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登上国君宝座。D.逊位,也称为让位、退位,多指君王放弃职务和地位,这里指鲁芝的谦让行为。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鲁芝自小受苦,仕途少有挫折。他家本为豪族,但幼年失去父亲后,即流离失所:入仕后受到郭淮器重,后又随从曹真出督关右,官职也不断得到升迁。B.鲁芝倾心革新,治政卓有成效。任天

1 / 2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