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与生态环境的自然辨证关系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科学技术与生态环境的自然辨证关系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的技术已逐渐成为改变地球的主要力量。人类从过去对自然的全然不知而无所适从并依附于自然环境,到现在大量发现认识掌握自然规律、发展科学技术去改造和利用自然环境。这一巨大的发展给人类创造了空前的物质文明,大大的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然而人类却忽视了科学技术所带来的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人与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不可分割的,生态环境的破坏必然会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因此,我们应该寻求一个能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协调发展的道路。关键词:科学技术;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引言科学技术是我们人类在不断发展过程中,逐步对自然规律的了解与掌握所得得到的。科学技术也是伴随着人类历史大发展在一步步的提升,它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物质财富,是人类的生活变得更丰富更多姿多彩。但是人类在享有这一切便利的同时却也产生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我们应该用发展联系的角度,用自然辨证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应该认识到生态环境与人类的生活环境是息息相关的、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一、科学技术为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技术是人类的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最主要的力量。马克思、恩格斯曾认为应该把科学技术科最先看成为历史长流中最有力的杠杆,它是最高真正意义上的一股革命力量。从这样的评价中我们能看出马克思、恩格斯对科学技术在历史作用和价值追求上的充分的肯定,肯定了科学研究事业是一项崇高的事业。人类文明中最本质就要数科学技术了,它在人类文明史上占有一席很重要的地位。有一位很著名的科学家史学家萨顿曾这样认为:人类历史是很长远的,而科学技术只是人类历史行进过程中的一小部分,但它却是核心的部分,是能够很好地解释人类社会向前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的唯一要素。这都是对科学技术对人类的有用价值给予了极大地肯定与评价。科学技术的价值在于实现社会目的,促进社会进步,更重要的是不断地认识自然、掌握自然规律,使人类能够更好地适应自然环境,使自身得到更有价值的发展,而不是依附于自然、面对自然灾害束手无策。人类掌握的科学技术创造了奇迹般的生产力,不断地突破有限的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开发新能源、发展新技术获得了最大的经济效益,推进社会经济的加速发展。“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1]科学技术在人类历史进程的社会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是越来越巨大,并显示出了其超强的生命力与生产力。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发展,产生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爆发是科学技术革命史上的一次巨大的革命高潮,以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工场,彻底地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方式,促进了生产力的极速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情况下产生的,各种新技术、新发明不断涌现出来,电力技术的广阔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和应用、信通讯手段的发明使用,都极大地加速了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第三次工业革命是以原子能核能、电子计算机技术、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与应用为主要标志的,涉及到了很广泛的领域,如:信息技术、空间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新生物技和海洋技术等等。它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巨大信息控制科学技术的革命。三次工业革命都显示了科学技术的巨大发展能力,并具有更强大的发展潜能,它为人类创造了不可估量的财富并在继续满足人类的需求。现在人们可以利用计算机来延伸自己的智力来进行高难度的运算;利用纳米技术来重新排列分子材料,进而获得满足人类所需要的新的物质;可以利用人造卫星来探测我们的宇宙环境;可以通过转基因技术和生物技术实现粮食增产,满足我们人口不断增长的需求;可以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掌握地球上自然灾害的发生规律,从而减少我们的财产损失和不必要的人员伤亡。二、科学技术带来生态环境的破坏20世纪是科学技术一步步在复苏发展的时代,人类的生活在各个方面也得到了明显提高与改善。然而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过程中,人类惊奇的发觉潘多拉打开了罪恶的盒子,天使降临的同时,撒旦也如影而行,这就是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危机——生态环境的破坏。现在人类最关注的问题也就是生态环境问题了。科学技术本应该给人类创造好的生活环境,但在利益当头的社会背景下,科学技术却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人类环境问题在古代就曾被一些有远见的学者提出过,他们指出可对可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管子·八观》中说道:“江海虽广,池泽虽博,鱼鳖虽多,网罟必有正,船网不可一财而成也。”而《吕氏春秋》更进一步讲,“竭泽而渔,岂无不获?而明年无鱼。焚庶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这就说明了人类对地球上的自然资源的获得要有度,否则便会是生物物种遭遇灭绝,从此无获。毕竟我们古代人类的生产力水平很低,并且发展很缓慢,因此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能力不大。然而随着西方工业革命的到来,科学技术水平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个提高。人类认识、改造和利用自然环境的能力也得到了加强。但当我们为自己掌握的科学技术并创造出的物质财富欢呼雀跃时,却忽略了科学技术带来的更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森林被大量砍伐,制备遭受破坏,水土流失程度加剧,生物物种灭绝的速度加剧,自然资源过度开采,环境遭受严重污染,地球上空臭氧层空洞逐渐变大,全球气候不断变暖出现温室效应,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淹没大面积的岛屿和土地。这些接踵而来的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正在逐渐影响我们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并且朝着越来越严重的方向发展。有一个我们众所周知的例子,英国——“雾都”。英国伦敦一度以“雾都”出名,英国是世界上最早步入工业化的国家的行列的,在近二百年的时间里,伦敦的天空中经常是弥漫了很大的雾气。1871年美国的《纽约时报》曾这样报道:居住在伦敦的人们经常时不时的被浓重的大雾所掩盖。据统计,伦敦的大雾天每年可以达到七八十次,平均每五天中就会有一天是雾日。每当大雾降临时,城市的交通就会出现一片混沌,造成交通事故,甚至还会直接影响但人们的身体健康。十九世纪英国有一位著名的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在他的《雾都孤儿》中描述伦敦的大雾:“这一天,伦敦有大雾。这场大雾浓重的很阴沉。在这个生命聚集地——伦敦,眼睛被刺痛,肺部很郁闷。在这个生命集聚地——伦敦,是一个全身都是煤炭的幽灵。”1952年12月中有连续的五天时间中,大雾酿成了人类史上一场罕见的大灾难。五天里面,四千多人因混杂的大雾导致死亡。而在随后的两个月里,八千多人又相继死亡。大雾造成的大量的人患上了肺部疾病,如肺结核、肺炎、支气管炎等,人数之庞大,无可计量。然而等让人瞠目结舌的是在伦敦参加展览的一头牛,浆染也在其中死去。这场灾难终于让伦敦的人们彻底醒悟,之后开始走上了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道路。其实,在19世纪的时候,恩格斯根据当时已经存在的关于人类生态环境出现的破坏问题,提出了警告,并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曾这样写到:“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我们必须在每一步都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象征服统治异民族那样,绝不同于站在自然界以外的某一个人,相反的,我们连同肉、血和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并存在于其中的;我们对自然界的全部支配力量就是我们比其他一切生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作用自然规律。”[2]但就像我们所见一样,真是的状况并不是朝着好的良性的方面去发展。20世纪之后,环境不断遭受到人类的破坏,更为严重的事实是生态系统的破坏程度更为强烈,人们面临的自然环境所反馈给人类的灾害越来越明显。科学技术在其加速发展的过程中背离了价值的追求,违背了其初忠——对善的追求。我们在享受科学技术带来的便利的生活条件时,也应该反思这种无限的经济增长是否是正确的,是否是合理的。因此,保护我们地球上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协调发展是一项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三、发展科学技术与保护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正如我们前面所提到的,在现在社会,人与自然关系非常紧张的情况下,人类才慢慢开始认识到人类不是自然环境是征服者,自然环境更不是人类的俘虏,人类只不过是地球上生态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在众多的生物群落当中的一个生物种群。人类与地球上的其他有生命的种群群落是相互依存、相互依赖,相互协调发展的关系;同样的,与整个自然环境也是协调共生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辩证法,要求我们从实践的角度出发,在了解人类、自然与社会的三者之间的关系时,要把人类这一要素看成整个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是大自然中唯一具有社会意识的,可以有意识地自主地与大自然中其他部分联系与协调平衡发展起来,维护生物物种的多样性,维护生态环境的协调平衡,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3](一)从思想上来说,加强人们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自然科学的不断发展进步是人类经过了几千年的探索而得到的,人们不断认识和掌握自然规律,逐渐从完全受制于大自然,依附于自然的防御性的状态下转化到改造自然环境并且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因此在提升人类的保护环境意识也是一个逐渐进步发展的过程。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需要人类的不断强化学习,首先要从从思想上有一定的认识,从眼前与长远、近期与远期来考虑,逐步做到在实践上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在科学价值观实现转变,从人类征服自然、统治自然转向寻求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从服务于某些利益集团的需求转向寻找提高整个社会的利益,从眼前的小的价值转向对长远的大的价值取向。不断提高人类的科学素养和保护环境意识,使人们要认识到人类必须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观念,这种环境意识包括:生态意识,在没有外部环境干扰的情况下,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秩序的循环进行,生态意识有助于人类认识生态规律,维护生态环境的平衡,更好的预防生态环境的破坏;资源意识,地球上的自然资源的存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任何一种形态的物质都有可能对人类有其使用价值而被开采利用,人类认为大自然中的自然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但当人类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更多的自然资源被人类无限制的使用,资源匮乏便开始困扰了人类,因此资源意识可以使人类形成保护并节约自然资源,提高对自然资源的合理、高效、综合利用的意识;环境质量意识,近代以来人类的大规模干预自然环境的活动使得环境的生物、物理、化学参数改变,环境反过来对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环境质量意识能够让人们认识到人类所生存的环境质量与人类的身体健康、人类生活活动的关系,从而通过新的科学技术提高环境质量;人口意识,在地球生物进化史中人类出现是一个由量到质的飞跃,它说明了着自然界的发展达到了具有自我意识,人类有意识地去改造自己所生活的空间,使自然环境能够提供满足自身的发展,人类的行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逐渐成为破坏生态平衡的最大凶手,而人类应该了解我们所生活的环境的承载能力,不能肆无忌惮的只知索取,我们首先要做到的是控制人口的数量、提高人口的质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协调发展。[4-6](二)从实践上来说,努力做到维护生态环境的平衡首先,各国政府应该制定相关的战略方针和一系列的具体的实施政策。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欧美一些发达的国家就有了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运动。而在二十世纪下半叶,全球环境继续恶化,人们开始对我们的工业文明社会开始进行反思。1981年,一个美国的经济学家莱斯特·R·布朗在他所写的一本《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中第一次正式的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之后,在1992年,各个国家的政府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联合国环境继续发展大会”,就此问题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大会提出全球环境恶化严重,如果仅仅去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现在看来已是远远不能够的了,因此我们必须把保护生态环境的问题和经济发展的问题结合起来考虑,从而找到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根本原因。此次会议通过并签署了《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宣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物多样性》和《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等一些重要的具有历史性的文件。“可持续发展”要求人类既要满足现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发展策略。各国应该根据这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