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ABC安全”整理自网络,版权原作者所有;更多资源扫码关注!项目背景根据事故发生的行业领域、时段节点、薄弱环节等规律特点,找准、盯紧高风险行业领域和薄弱环节,强化制度、技术、和管理措施,严把高危行业企业准入门槛,推行风险等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为什么要开展两个体系建设杨焕宁安全生产工作报告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2017第十九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制度。第二十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目录01OPTION03OPTION02OPTION分级管控的目标和依据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职业病隐患排查与治理01第一部份★职业病危害分级的总体思路★职业病危害分级的工作目标★职业病危害基本概念★职业病危害分级的方法★职业病危害分级的分级依据分级管控的目标和依据6第一部分职业病危害分级的总体思路在对用人单位作业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全面辨识和检测的基础上,全面综合考虑危害因素的危害性、暴露强度、接触时间、接触人数、防护水平、健康效应、管理措施等因素,通过适合的经验公式,进行风险评估分级并据此对不同作业场所采取不同程度的管控措施。7第一部分职业病危害分级的工作目标企业层面:建立风险等级管控标准,提高职业卫生管理效能;监管层面:建立职业卫生风险等级管控和职业病预警、隐患排查治理信息化系统,实现对企业职业卫生工作科学精准、动态有效的等级管理,提高监管效能。8第一部分职业病危害基本概念职业病危害风险:职业病危害因素导致职业病或职业健康损伤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组合。可能性,是指工作场所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频繁程度和防护水平;严重性,是指发生职业病或职业健康损伤的结果。风险点:风险伴随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在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活动,或以上两者的组合。职业病危害风险点:存在职业病危害的设施、部位、场所和/或区域,或者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工种)。9第一部分职业病危害基本概念•固定作业的职业病危害风险点为岗位工人的工作地点或设施,非固定作业的职业病危害风险点为岗位工人工作范围内的设施、部位、场所或区域总和(例:锅炉巡检工接触粉尘、噪声和高温)。•通过详实的准备阶段和工程分析,分析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时空分布和岗位接触情况,确定职业病危害风险点。10第一部分职业病危害分级的方法安全检查表工作危害分析现场观察查阅相关记录询问交谈获取外部信息事故树分析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危险源辨识方法职业病危害分级法VS11第一部分职业病危害分级的分级依据《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分级》GBZ230-2010《体力劳动强度分级》GBZ/T189.10-2007《关于发布放射源分类办法的公告》《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GBZ/T229.1~4分级依据02第二部份★准备阶段★实施阶段★资料整理分析阶段★编制分级报告阶段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13编制分级报告阶段综合考虑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等级及职业卫生管理质量等级,确定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综合风险等级。用人单位针对不同风险等级的作业岗位和作业场所,制定相应的岗位管控措施和综合管理措施。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量化分级资料整理分析阶段职业卫生管理质量分级准备阶段开展初步现场调查编制风险分级评估方案熟悉分级方法和步骤实施阶段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情况调查岗位接触情况及频次调查劳动强度分级情况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卫生管理情况调查危害分级工作流程图14第二部分准备阶段工程分析危害因素应急救援设施以往职业病发病情况用人单位概况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现场调查辅助用室调查职业卫生管理情况职业危害因素防护设施15第二部分准备阶段A工程分析原辅材料分析:对使用的原辅料、催化剂、助剂、产品、联产品、副产品、中间品等物质的名称、主要成分、形态、纯度、理化性质、年用量、运输方式、储存方式及投料方式等进行分析;总平面布置及竖向布置分析:对厂区的功能分区、装置道路的比邻关系、竖向布局等进行分析;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分析:对生产工艺流程、工艺原理和生产设备的先进性及布局进行分析。16第二部分准备阶段对用人单位性质、规模、地点、自然环境概况、生产工艺及主要工程内容、生产制度、岗位设置、劳动定员等进行调查。。1用人单位概括调查B职业卫生调查17第二部分准备阶段2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对生产工艺过程、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来源、时空分布,对作业工人进行工作日写实并对其作业方式、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接触方式、接触时间和时段等情况进行调查;对各种化学物质的理化性质、职业接触限值、作业人员的健康影响、法定职业病及职业禁忌证等资料进行调查,搜集有毒化学物的急性毒性、扩散性、蓄积性、致癌性、生殖毒性、致敏性、刺激及腐蚀性、实际危害后果与预后等资料。18第二部分准备阶段3以往职业病发病情况调查4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护设施调查对工作场所设置的防尘、防毒、防噪声与振动、防暑降温、防潮防寒、防辐射、事故通风等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种类、数量、位置、形式、运行及其维护情况进行调查。搜集用人单位历年职业病或职业健康损伤发生情况资料,对发生的数量、岗位等进行调查。19第二部分准备阶段5应急救援设施调查6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调查对各接害作业岗位(工种)工人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接触水平,配备的防护用品的种类、数量、性能参数、适用条件以及佩戴使用情况等进行调查。针对可导致急性职业病或急性健康损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特点、可能发生泄漏(逸出)或聚积的工作场所,调查各类应急救援设施的种类、数量、设置地点及运行维护状况等。20第二部分准备阶段7辅助室调查8职业卫生管理情况调查职业卫生管理组织机构及人员的设置情况、职业病防治计划与实施方案的制定及执行情况、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与操作规程及执行情况、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制度制定及执行情况、职业病危害的告知情况、职业卫生培训情况、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及演练情况、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及中文警示说明的设置状况、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情况、职业卫生档案建立及管理情况、职业病危害防治经费落实情况等。调查工作场所办公室、生产卫生室(浴室、存衣室、盥洗室、洗衣房)、生活室(休息室、食堂、厕所)、妇女卫生室、医务室等辅助用室的设置及自上次评价以来的变更情况等。21第二部分准备阶段主要生产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和接触水平车间工种工作地点工作方式接触危害因素种类日接触时间(h)检测结果C-TWAC-STEL/MACxxx车间中和工氯乙酸暂存处、氯乙酸投料釜、液碱计量罐、中和釜、中控室巡检氯乙酸2.5--0.1mg/m3氢氧化钠2.5--0.02~0.03mg/m3噪声1280.3dB(A)75.8~82.4dB(A)胺化工胺化塔、脱胺塔、尾气吸收塔、中控室巡检三甲胺1.52.1mg/m31.7mg/m3盐酸1.5--0.62mg/m3公辅工程公辅巡检工三甲胺罐区、液碱罐区、盐酸罐区巡检三甲胺12.1mg/m31.7mg/m3氢氧化钠1--0.04mg/m3盐酸1--0.5mg/m3污水处理工污水处理池、休息室巡检氢氧化钠1--0.10mg/m322第二部分资料整理分析阶段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辨识方法•辨识依据•辨识内容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或检测数据搜集•计算接触比值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G)•接触生产性粉尘作业分级•接触化学物作业分级•接触噪声作业分级•接触高温作业分级•接触电离辐射作业分级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T)•各类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权重数(Ci)•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人数(P)•职业病危害防控措施权重数(M)•职业病或职业健康损伤发生结果的权重数(S)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内容和程序系统工程分析、现场调查、检测检验法来源、时空分布、作业人员的接触情况23第二部分实施阶段编制分级报告阶段综合考虑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等级及职业卫生管理质量等级,确定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综合风险等级。用人单位针对不同风险等级的作业岗位和作业场所,制定相应的岗位管控措施和综合管理措施。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量化分级资料整理分析阶段职业卫生管理质量分级准备阶段开展初步现场调查编制风险分级评估方案熟悉分级方法和步骤实施阶段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情况调查岗位接触情况及频次调查劳动强度分级情况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卫生管理情况调查24第二部分实施阶段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目录职业病目录职业接触限值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方法粉尘52,毒物375,物理因素15,放射性物质8,生物因素6,其他3。10大类132种。毒物标准339项、粉尘47项、生物因素2项、物理因素12项。340个标准检测方法,涵盖了>360个化学物质筛选原则:挥发性高、毒性高、危害性大用量大、出现几率多、浓度或强度高接触机会多25第二部分实施阶段《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04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依据《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GBZ/T160)《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GBZ/T189-2007)26第二部分资料整理分析阶段编制分级报告阶段综合考虑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等级及职业卫生管理质量等级,确定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综合风险等级。用人单位针对不同风险等级的作业岗位和作业场所,制定相应的岗位管控措施和综合管理措施。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量化分级资料整理分析阶段职业卫生管理质量分级准备阶段开展初步现场调查编制风险分级评估方案熟悉分级方法和步骤实施阶段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情况调查岗位接触情况及频次调查劳动强度分级情况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卫生管理情况调查27第二部分资料整理分析阶段粉尘作业分级指数生产性粉尘作业分级的技术依据包括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的职业接触比值和劳动者的体力劳动强度等要素的权重数。分级指数G按下式计算:依据《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1部分:生产性粉尘》(GBZ/T229.1-2010)式中:G-分级指数;WM-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权重数;WB-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的职业接触比值的权重数;WL-劳动者的体力劳动强度的权重数。G=𝑊𝑀×𝑊𝐵×𝑊𝐿28“ABC安全”整理自网络,版权原作者所有;更多资源扫码关注!29第二部分资料整理分析阶段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分级和取值游离二氧化硅含量(M),%权重数(WM)M<10110≤M≤50250<M≤804M>806注释:石棉及石棉纤维、木粉尘等GBZ2.1中标识为确定人类致癌物(G1)的粉尘,WM取值列入M>80%一类。生产性粉尘职业接触比值的分级和取值生产性粉尘的职业接触比值(B)权重数(WB)B<1B1≤B≤21B>2B30第二部分——“B”=粉尘浓度检测值/接触限值,当粉尘浓度检测值为未检出时,以最低检出浓度的二分之一作为检测值计算B值表示要求;——“呼尘&总尘”对于GBZ2.1中同时具有呼吸性粉尘和总粉尘接触限值的粉尘,优先使用呼吸性粉尘的检测数据;——“多种粉尘”若同一作业岗位同时接触两种及以上的粉尘时,应选择危害重、接触限值低的粉尘进行计算资料整理分析阶段关于“B”值的说明31第二部分资料整理分析阶段体力劳动强度的分级和取值体力劳动强度级别权重数(WL)I(轻)1.0II(中)1.5III(重)2.0IV(极重)2.5体力劳动强度分级职业描述I(轻劳动)坐姿:手工作业或腿的轻度活动(正常情况下,如打字、缝纫、脚踏开关等);立姿:操作仪器,控制、查看设备,上臂用力为主的装配工作II(中等劳动)手和臂持续动作(如锯木头等);臂和腿的工作(如卡车、拖拉机或建筑设备等运输操作);臂和躯干的工作(如锻造、风动工具操作、粉刷、间断搬运中等重物、除草、锄田、摘水果和蔬菜等)III(重劳动)臂和躯干负荷工作(如搬重物、铲、锤锻、锯刨或凿硬木、割草、挖掘等)。IV(极重劳动)大强度的挖掘、搬运,常见职业体力劳动强度分级表32第二部分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