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幼儿心灵,陪伴幼儿健康成长》学习心得体会大同街小学赵素华听了宋老师的课,让我认识到一个老师要为人师表,就得时刻注意自己的一举一动,你的一举一动都可能被学生所模仿,老师必须真心关心学生。将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在学生面前,树立一个正确的榜样。好老师不但要有渊博的专业知识、出色的教学能力,而且还要善于维护学生的自尊、关心学生的情感需要。面对形形色色、性格各异的学生,我们教师只有走进他们的精神世界,才能亲身感受他们内心深处的渴望与追求,才能以感情赢得感情,从而达到师生间“心心相印”的心理沟通。怎样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呢?我认为:尊重是开启学生心灵之门的金钥匙,是鼓起学生自尊、自信的风帆。尊重学生的人格人性,使学生获得被尊重的满足获得尊重是每个人的需求。如果一个人尊重的需求得到满足,他就会自尊、自信、自励,反之就会产生沮丧和自卑的心理。那种训斥、挖苦甚至体罚式的教育方式不但起不到教育效果,而且加重了学生的自卑感,极易使学生产生对立情绪和心理问题。工作中我们要时刻注意维护学生的人格尊严和自我意识,耐心倾听学生的心声,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不把老师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接受学生的正确意见,采纳学生合理的建议,用充满爱心的有人情味的语言去教育学生,不讽刺挖苦。只有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关爱学生,和学生一起成长,和学生有了共同的话题,共同的心声,学生才能主动地与你交流,喜欢你的课。人们常说,给孩子讲一大堆道理,还不如实实在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曾经班级里有一个问题学生,他厌学,和同学吵架时,用脚踩同学的头……。开学接手这个班级,先从观察他的一举一动开始,有时他上课要去踩旁边同学的脚,回家作业交不上来,做题错题连篇……。于是常常课后找他聊聊天,问问他最近有什么开心的事情,什么不开心的事情,开始时他有戒心,他会说:“没有什么啊,你问这些做什么?”后来看到其余的同学可以和老师像朋友一样聊天时,他的戒心慢慢的放松了,也可以聊一些自己的事情。还有一次上课时他走神了,下课后我问他是不是有心事,他很惊讶,想知道为什么,我说你是老师的好朋友,老师怎么会看不出来呢?从关心他的日常生活到关心他的学习。他一天一天的变化着,能熟练地背诵课文,默写全对,错题也少很多……尽管有时还会犯错,但是他知道老师在关心他,他不会像以前那样做出极端的事情。曾有人说过:孩子是一本书,从童年到少年,从少年到青年,我们在读,但要真正去读懂他,是多么不容易啊!走进孩子的心灵,成为孩子的朋友,不仅让孩子感受到他的生活是阳光灿烂,也让我学到了更多的知识,永葆一颗年轻的心。我懂得了: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这也一直是我对自己的要求,而事实证明: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爱得爱!的确是这样,走进孩子的心灵,与孩子共同成长是辛苦的、劳累的、艰难的,但却又是充实的、快乐的、幸福的。心灵是智慧的发源地,是人类的灵魂所在,而孩子的心灵,是一方奇妙的净土,只有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播下健康、美好、快乐的种子,他们才可能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