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县“十二五”固定资产投资及重点建设项目专项规划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宝应县“十二五”固定资产投资及重点建设项目专项规划前言“十二五”时期是宝应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实现“2014年以县为单位全面达小康”的奋斗目标和全省“两个率先”总体目标的关键时期。本规划以科学发展观和扬州市十二五发展战略为指导,对进一步转变我县经济发展方式、确定投资方向,提升综合实力的有重要意义。规划编制上,着眼于县情,注重总量、速度与质量、效益的统一,注重资源、环境、人口约束与发展建设客观需要的统一,注重转变增长方式与和谐社会建设的统一,注重整体结构布局优化和重点薄弱领域加强的统一,注重近期建设重点与长远发展方向的统一。规划期限为2011-2015年。一、“十一五”固定资产投资与重大项目实施完成情况“十一五”时期,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投资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调整投资结构,大力优化投资布局,全面改善投资环境,深入推进体制改革,实现了投资平稳、快速、健康增长。(一)投资总量增幅明显预计2010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2亿元,完成“十一五”目标的270%,年均增长40%。预计“十一五”时期全县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90亿元,为“十五”完成投资150亿元的3.26倍,其中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投入95亿元。房地产行业投资势头强劲,“十一五”期间完成房地产总投资76亿元,商品房施工面积700余万平方、竣工面积200万平方、销售面积300万平方。(二)重点项目有序推进“十一五”期间宝应县共安排89个项亿元以上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243.7亿元。其中:道路、轨道交通、能源等城市基础设施项目8项,环境资源、生态治理、农林水利工程2项,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项目3项,现代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项目25项,房地产开发项目16项;完成投资174.3亿元,占总投资的35.6%;竣工77项,占86.5%。重点工程突出了完善县境内开发区、化工园区、乡镇集中区的环境、交通和工业投入、改善居民居住环境,完善城乡基础设施配套,中心村建设、增强承载能力、扩大经济总量的特点。(三)投资结构有所优化从投资方向看,“十一五”时期投资明显集中在工业、房地产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等主要领域。“十一五”期间,工业完成投资200亿元,占全社会投资的40.8%,约是十五期间投资总和的1.33倍。工业也是影响投资走势的主导因素。全县共完成基础设施投资90亿元,是十五投资的3.5倍。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76亿元,为“十五”投资额15亿元的5.1倍,年均增速超过50%,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15.5%,比“十五”期间提高了5.5个百分点。从投资主体看,多元化投资格局基本形成,投资自主性不断增强。“十五”末期我县投资仍以国有投资为主导,2005年非国有投资只占39%。“十一五”期间则形成了多元投资主体并存的新格局。国有投资累计完成164亿元,占总投资36.4%;而非国有投资完成326亿元,占总投资比重达到63.6%。其中:民间投资、港澳台及外商投资分别完成299亿元和27亿元。从三次产业投资(不含房地产开发)情况看,第一产业投资比重开始下降,第二产业投资比重大幅上升,第三产业投资比重上升。“十一五”期间,三次产业完成投资分别为115亿元、200亿元和175亿元,占三次产业投资总额比重,由“十五”的30.4%:38.8%:30.8%调整为“十一五”的23.5%:40.9%:35.6%。(四)投资成效较为显著宝应城市总体规划布局开始落实,四大城市功能区出现协调发展势头。在政府投资支持、引导和带动下,张集、丁集核心区功能得到优化调整,四纵六横路网逐渐形成,社区功能不断完善,张集镇、李集镇和开发区的拆迁、市政基础设施改造初显成效;城市功能拓展区建设力度加大,政府周边道路、环境整治、经济开发区发展等重点项目得到建设;经济开发区集聚产业、分流城区人口的功能得到培育,新城路网交通、市政设施、机场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麻剁生态农业区的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不断加强,水源保护、农民安全饮水、生态环境整治等持续改善。交通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淮涟一级路、326省道、235省道、红日大桥、大关大桥、林场大桥、盐河港口码头等重大项目建成通车,宝应机场、汽车客运站、城区的6条公交专线40余辆大型公交设施也顺利实施。新建一级公路106公里,二级公路182公里。三级公路27.3公里,全县公路总里程达到2226公里。新建城市主干路36.5公里。新建城乡农路桥梁57座。盐河航道整治工程全面展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获得长足发展。供水方面,2010年宝应中心区自来水管道长度达到180公里,比2005年增加50公里。电力方面,新增220千伏变电站2座、110千伏变电站3座(共6座),35千伏5座(共10座)。市政方面,实施80余个便民工程,改造条城区道路20余万平方,铺设排(污)水管道60余公里,架设路灯2000余盏(60公里),建设城区、开发区、化工园区污水处理厂,完成了自来水取水口上移,新建了健身主题公园、体育馆、能仁寺,改造了五岛公园及周边环境、排涝泵房,完成城区绿化668公顷,城镇绿化覆盖率达34.1%,完成城区房屋拆迁改造105万平方米。社会事业实现新跨越。医院硬件设施达到县级先进水平。县第三人民医院门诊大楼、县人民医院外科大楼等重大医疗设施先后建成使用,新建了宝应中学、十二轨制红窑学校,丁集中心小学,实小幸福里校区,组建了宝应县第一中学,红日中学,使我县城区教育资源布局更趋合理。农村基础条件大大改善。大力推进农村灰黑路工程,5年来完成农村四级路1472公里,实现了村村通油路。持续实施饮水安全工程,全县共打深井100余口,农村60万农民达到饮水安全标准。共建成民营医院5个,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1个,村级社区卫生服务站510个,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社区覆盖率达到100%。推动农村中小学达标升级,改造农村校舍3.5万平方米。涟东灌区、涟西灌区、淮涟灌区的改造,以及农村河塘清淤、环境综合整治都使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创建了省级示范村6个,市级示范村4个,建设农民集中居住点105个,建成面积145万平方米。部分实现了农村乡镇全面绿化、街道美化、镇区亮化工程。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优势产业集群已具雏形。重点发展了传统服务业和制造业,走结构优化调整战略。在政府投资引导下,各类产业项目按规模和产品类别有序地向开发区、化工园区、乡镇集中区、创业点转移、向与产业基地集聚。苏杭电子、泰丰高档织物面料、新芳杰服装、强凌照明、嘉诚化工、永创化工、金典纺织、华宇焊接钢管、兴盛管柱、耐火材料生产、波伦混凝土、锦惠化纤等一大批重点项目陆续投产。产业筛选评价机制初步建立,通过在土地投资强度、产出效率、产业能耗、水耗、环保、就业容量、产业带动效果等方面实行差别化准入评价政策,有力推动了产业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二、“十二五”固定资产投资和重大项目规划目标1、指导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五个统筹”,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对宝应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以及“十二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切实把投资工作的着力点转到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上来,充分发挥投资与重大工程在增加总量、优化结构、调整布局、促进发展、提升实力、充实功能等方面的强大引擎作用。2.指导原则:坚持以工业和服务业是固定资产投资的切入点。要加快推进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立足生态优势和特色资源,积极培育产业发展的内源动力,大力发展新能源、新医药等新兴产业,逐步提高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要进一步优化工业经济布局,下大气力构建和延伸产业链,迅速扩大规模,提高集聚效应。在发展工业的同时,更加注重发展服务业。把服务业作为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突破口,要像抓工业一样抓服务业,使服务业有一个较大较快的发展,成为推动宝应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加大城乡基础设施投入,解决宝应发展的瓶颈制约。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加快城市建设步伐,落实公共交通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优先政策;全面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3、主要目标:全县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00亿元,2015当年完成投资350亿元,年均投资增长22%。三、“十二五”固定资产和重大项目建设任务1、巩固传统产业,发展新型产业。巩固提升食品酿造、医药化工、纺织服装、建筑建材等四大传统产业;发展壮大机械加工、特种纤维、电子电器、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实施区域产业特色化战略,逐步形成行业有重点、企业多层次、产品有特色、机制多元化的发展格局,加速形成集聚度高、配套能力强的区域性产业集群。主要实施今世缘优质酒基地、宝应制药、纺织等项目改造升级,打造全球最大的制帽基地;大力培育苏杭电子、锦纶化纤、强凌照明等新兴产业项目;努力推进4台百万千瓦时发电机组的火电项目实施。力争引进一批产业层次高、带动能力强的项目,如IT产业、精密机械制造业、环保产业、生物医药产业项目。2、继续加大投融资力度,完善电力、交通、市政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快农民集中居住点建设。电力方面建设220KV县域环网三个,建设110KV环网供电网架,对35KV环网升级改造,推进标准化管理;交通方面新建涟淮铁路36.5公里,同步建设宝应铁路站,建设盐河内河航道54公里,设计500吨级码头三个,300吨级码头六个。新建干线公路41公里,二级公路200公里,中心城区道路改造30公里。市政方面按照“西拓、东补、北延、南联、中优”的建设方针,规划四十万人口的中等城区。在西区实现“退二进三”,以清水塘为核心建设特色休闲娱乐中心;在北部李集片区,依托宝应中学、公共停车场等公共设施建设高质量居住小区;在东部片区依托县职中、炎黄学院、县医院建成高质量商业服务中心;在中部、南部片区,加快旧城改造,完善公共服务设施。3、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拓展发展空间。宝应经济开发区,要围绕“三区两园六大产业”,按照“提升东区、主攻西区”的建设思路,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一是继续加大园区基础设施投入,提高建成区亮化、美化、水平,提升开发区现代化品位。李集工园区,充分利用独特的区域资源承载条件,加强集中供热、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环评、安评等规划修编工作,提高园区对化工企业的承载能力。机场产业园,重点投向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物流业。集中区和创业点,建成入住企业100个以上的乡镇工业集中区5个,入住企业50个以上的乡镇工业集中区8个,所有乡镇集中区入住企业不低于30个;建成上规模创业点300个。四、十二五规划投资措施1、坚持科学规划布局,打造宜居城镇。按照“未来40万人口中等城市”发展定位,在《宝应县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年)》指导下,完成涟河以南片区、新城片区、李集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的修编,完成城市规划区地形图测绘,全面完成全县乡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推动农民集中居住点规划编制与配套设施建设。2、推进招商引资工作,提高工作实效。一要提高招商方向精准化水平,坚持以“高大新外”为导向,在抓好珠三角、长三角、渤海湾等传统区域招商的同时,深入国内特色工业基地。二要提高招商组织专业化水平,选拔眼界宽、善运作、会谈判的人才,充实专业招商力量,同时注重用好人脉资源、广泛搜集信息,提高招商引资实效。三要提高招商手段多样化水平,在大力推行以商招商、驻点招商、委托招商的同时,重点深入一个地区招商和产业链招商,选准潜力大的地区,以一带十,同时结合现有主导产业、主打产品,围绕上下游产业组织招商,提高产业集中度。3、加快立体交通建设,形成发展合力。切实加强“水陆空铁”立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公路、航道、港站的通行能力和现代化建设水平,形成竞争有序的运输市场,基本实现公路网络化、航道快捷化、站场设施现代化。公路方面,实现各等级公路相互连通,提高公路等级,农场公路全部灰黑化,实现桥涵配套。航道方面,以盐河航道“五改三”为契机,加快开展盐河航道整治工程,加快李集复线船闸建设进程。4、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产业升级。依托“水陆空铁”立体交通优势,抓住“退二进三”的绝好机遇,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步伐。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