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辩问题:1.我们在人生道路的每个阶段都在选择与谁同行,请问对方辩友,我们为何要作此选择?2.我们知道,先明确去向哪里,才能选择与谁同行。如果没人同行,你会放弃自己的去向吗?自由辩论:1.去向哪里是方向性问题,是目标是否达成的先决条件(与谁同行只是整个过程中可能产生推动或阻碍作用的影响因素之一)去向哪里明确了我们各种活动是否能达成目标提供了方向指引,而与谁同行和个人能力、资源、机遇等因素一样,都是为朝着既定方向前行,促成目标实现的诸多推动因素中的一部分。即便把世界最顶尖的科学家聚在一起,如果你不告诉他一个既定的科研项目,不给他们提供研究方向,可能再过十年、二十年甚至更久,这一项目可能仍然是空中楼阁,因此,作为个人或者团队中的一员,无论其个人学识能力有多优秀,如果没有明确的团队及个人的前行目标,所有的才华不过只是徒有其名,不会产生太多有价值、有效果的智力产出。因此,去向是定位,哪里是目标,知道自己该去那里,是与谁同行的前提与基础。我们始终要明白,去向那里,不单纯指一个短期目标,一个理想,而是指人生对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比如追求快乐,追求幸福等。它始终引领着我们,而外界环境或许会加快或许会减慢我们实现这个目标的时间,但是这个目标始终是无可替代的,所以说去向哪里了显得重要许多。2.去向哪里,未必要依赖与谁同行(反击过分强调与谁同行的重要性,可以通过自身正确鲜明的方向来影响别人)生命中有很重要的一项就是价值取向。人生价值需要一个明确的目标来实现,如果没有理想的鼓舞就会变得空虚而渺小。理想目标是人生的明灯。我们都知道内因对事物起着决定作用,要实现价值,需要不断的吸取外界经验,可能同行者有好有坏,但是一个拥有理想和目标的人不管周围的人怎样,都不会因为这个而偏离人生的航向。有了崇高的理想目标,即使和平平庸庸、浑浑噩噩的人在一起,不仅不会受影响,反而可以反过来去影响他们。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因此我们要“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而“朱”与“墨”、“善”与“不善”的选择不仅涉及与谁同行,更是关乎何种发展方向。而且“近朱”或者“近墨”这两个方向亦是你自己所选。想“朱”你才会“近朱”,想“墨”你才会“近墨”。3.去向哪里,决定我们与谁同行,决定同行者是否能在我们成长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我们的选择的方向决定了我们会与谁同行。如果你想成为商人,那你需要和其他商人学习经商之道;如果你想成为教师,那你会向德才兼备之人学习教书育人之理。正如我们在读书期间选择专业与选择导师一样,如果你想学习音乐,当一个普通的专职音乐老师与史蒂芬·霍金教授同时出现时,你会宁愿选择前者进行学习。因为这样的选择既符合你自己的追求,也能够让与你一起的同行者在你的成长发展过程中起到更加积极有效的作用,更好地推动个人目标的实现。世上最重要的事,不在于我们在何处,而在于我们朝着什么方向走。中国共产主义先驱李大钊曾说过:“青年呵!你们临开始活动之前,应该定定方向。譬如航海远行的人,必先定一个目的地,中途的指针,只是指着这个方向走,才能有达到目的地的一天。若是方向不定,随风飘转,恐永无达到的日子”。值此辩论短兵相接、火热交锋之际,谨以此句,与君共勉。4.与谁同行,但个人不努力(重在个人明确方向,强调个人在事物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我方认为去向哪里更为重要,它是意志和认识层面的问题,与谁同行只是附带的条件之一,人生当中与你同行之人众多,然而没有谁可以一直陪你走下去。与谁同行对主体运动发展起决定作用是外在的,影响性的,而去向哪里的影响是内在的(所谓内因外因的比较),所以去向哪里对主体运动发展的性质是起决定性作用的,突出人的主观能动性,我们自身的方向的选择要重要与周遭的环境因素,而且最重要的是我们的终极目标是去向哪里而非与谁同行。5.与谁同行,但无辨识能力(反击只注重与谁同行,而不加以分辨,迷失自我,随波逐流)我们不否认同行之人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在某种程度上讲,与谁同行对成功起到促进的作用,但对方辩友也必须看到同行者会有阻碍作用的一面。我们更多的是在“观身边的他们,想今后的自我”的这一状态下与人同行,与人同行是为了达成更多人、更宏大的目标,同时也是为了发现更好的自己。而且与谁同行无论是促进或阻碍,都只是对发展产生影响,而去向哪里则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把握自己的人生。因此,我方坚持认为,去向哪里比与谁同行更重要。谢谢!6.与谁同行,但(反击过分强调与谁同行的正面作用)在我们成长与发展的过程中,如果自身没有辨别之能,遇事遇人更无真知灼见,那只会心无所向,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或者只知与谁同行而不明适合自己的道路方向,落为东施效颦,邯郸学步,最终沦为他人之附庸。南宋时期,宋金交战,岳飞岳家军同金军战斗所向披靡之时,宋高宗听信奸臣秦桧谗言一意求和,最终下令退兵,被迫班师。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的诬陷,被捕入狱,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将其陷害至死。先明确去向哪里,才能选择与谁同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择善而从才是关键所在。有一个优秀的同路人当然是好事,但是不要盲目的跟从别人,而是要明白自己的目标与方向在哪里。7.同行者众多,但方向错误与谁同行只能能够对主体运动发展起促进或阻碍作用及影响发展速度,这两点是本次辩题重要明确的两个前提。无论同行者怎样的推动和阻碍都是不能产生决定的。二战时的希特勒,无论战绩多磨辉煌,意志联盟多强大。但是由于他们的目标错了,这就决定了他们要遭受历史地审判的命运。一个人,他的一生是不断的面临着对目标的判断与分辨,如果站在生命的重点,能够对自己的一生露出微笑,那必然是他不断的选择了正确目标,才让这份微笑成为可能。亘古忠臣比干剖心的历史故事想必大家都熟悉。比干作为商纣王的叔父,又是他的丞相,从政40多年,主张减轻赋税徭役,富国强兵,但纣王却暴虐荒淫,横征暴敛,当对纣王倒行逆施的暴虐统治不满,多次向他谏阻无果,最终才有比干剖心、以死相谏的一段奇史。(宋高宗杀岳飞)试想,如若古今君王都能理清治政本源,恪守治国理政为公为民的执政方向,一个国家必然朝着国富民强迈进,岂有民不聊生、怨声载道的社会疾苦。8.与谁同行,但自身欠缺(反击过分强调同行者的重要性,而忽略自身的决定性)三国刘备在托孤时对诸葛亮说过:“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且不说刘禅是否大智若愚还是真为扶不起的阿斗,至少告诉我们不管与谁同行,首先自身要开明有识,睿智有为,有方向、懂筹划。如自身不思进取,庸庸碌碌,即使有诸葛亮这样的名臣辅助和教导也无济于事,江山最终落入他人之手,还落下了“乐不思蜀”这样的千古笑柄。不知道明天要干什么事的人是不幸的人。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如果一个人缺乏崇高理想,即使在周围人为理想而打拼的时候,他却无动于衷,不知自己要干什么,这样环境再好,又有什么意义呢?因此,若想成人成才、立身兴业,必需自身强硬,志向弘毅,笃定而行。9.去向何方,不一定会成功(反击对方强制将方向正确作为成功的充要条件)思路:我们的辩题是去向哪里比与谁同行更重要,而非有方向是否一定会成功。我们认为去向何方既是我们成功的前提又是我们目标达成的归宿,明确的方向是我们成功的前提而非保障条件。其他:第一,对方辩友任意扩大了“与谁同行”的范围。我方在立论中已经讲的很清楚了,与谁同行是至少在一段时间的同行者,充其量只是外因的一个方面。这点我不再累述。第二,对方辩友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明确的比较标准,致使对方辩友一直在去向哪里已经确定的情况下来讨论与谁同行的重要性。而这,正证明了我方去向哪里是与谁同行的前提与基础这一观点。第三,对方辩友把一个个小的目标的实现理解成与谁同行,而事实是正是这一个个小的“哪里”的积累使得我们最终达到了大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