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井冈革命故事—1—目录第一篇坚定执着追理想1.三湾改编铸军魂…………………………………………………52.“排头兵”的故事………………………………………………73.真正的英雄………………………………………………………94.举着红旗干到底…………………………………………………115.毛泽东被“开除党籍”…………………………………………146.井冈山第一个女红军——贺子珍………………………………157.莲花一支枪………………………………………………………178.宛希先勇斗叛徒…………………………………………………199.龙源口大捷………………………………………………………2110.杨开明英勇献身………………………………………………2411.吴月娥舍身跳崖震敌胆………………………………………2512.贺页朵不忘初心的入党誓词…………………………………2713.秋收起义总指挥卢德铭………………………………………2914.蓄须立志的王尔琢……………………………………………3115.谢甲开宁死不屈………………………………………………3316.“一战成名”的朱云卿………………………………………3617.五军虎将贺国中………………………………………………3818.小井浩气长存…………………………………………………4119.历尽沧桑的学习笔记…………………………………………4220.周介甫跳崖不死………………………………………………4421.蔡德华的笔记本………………………………………………46—2—22.碧血丹心刘仁堪………………………………………………4723.曾宝华誓死护印………………………………………………4924.凋谢的井冈兰…………………………………………………5125.克诚千里找党…………………………………………………5326吴仲廉投笔从戎………………………………………………5627考验人生………………………………………………………5828国际歌声找同志………………………………………………6129“刘真精神不死!”……………………………………………64第二篇实事求是闯新路30.文家市转兵……………………………………………………6631.赣南三整………………………………………………………6832.八角楼的灯光…………………………………………………7033.第一面军旗的诞生……………………………………………7234.茅坪安家………………………………………………………7335.毛泽东保护天主教堂…………………………………………7636.三释俘虏兵……………………………………………………7737.十六字诀的由来………………………………………………7938.井冈山农民首次喊出了“共产党万岁”………………………8039.毛泽东夏幽遇险………………………………………………8140.毛泽覃乔林建党………………………………………………83第三篇艰苦奋斗攻难关41.朱德的扁担…………………………………………………86—3—42.毛委员带头打草鞋……………………………………………8843.朱军长睡地铺…………………………………………………8944.毛泽东的三张发票……………………………………………9145.张子清师长献盐………………………………………………9346.朱军长与团结菜………………………………………………9547.朱军长怎么成了“伙夫头”?…………………………………9748.井冈山走出的“皮箩将军”……………………………………9949.曾志魂归井冈…………………………………………………10050.彭家女将………………………………………………………10351.红军“大管家”…………………………………………………106第四篇依靠群众求胜利52.毛委员坐上席…………………………………………………10953.黄洋界上炮声隆………………………………………………11154.一罐食盐的历史见证…………………………………………11355.毛泽东赴“鸿门宴”……………………………………………11556.一个红枣也不能动……………………………………………11757.龙关秀巧送粮…………………………………………………11958.毛委员送棉衣…………………………………………………12059.“有盐同咸,无盐同淡”……………………………………12260.党代表罗荣桓…………………………………………………12461.“三项纪律六项注意”………………………………………12762.毛委员改政纲…………………………………………………12963.泥腿子县长……………………………………………………131—4—64.朱军长赔壶……………………………………………………13465.聂槐妆送盐……………………………………………………13566.永新困敌………………………………………………………13767.彭德怀发银元…………………………………………………13968.米缸的故事……………………………………………………14169.打败江西“两只羊”……………………………………………144—5—第一篇坚定执着追理想1.三湾改编铸军魂1927年9月29日,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永新县三湾村。三湾村地处湘赣边区的九陇山区,是茶陵、莲花、永新、宁冈四县的交界地,当时有28户人家,在山区算是较大的村庄。起义部队到达三湾的时候,减员较大,只剩1000人左右,组织很不健全,思想相当混乱,雇佣军队的影响还严重存在,加之作战失利,连续行军,斗争艰苦,一些意志不坚定的人开始动摇。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解决部队存在的问题,不仅难以适应艰苦的斗争环境,而且无法完成艰巨的革命任务。当天晚上,在三湾村的“协盛和”杂货铺,毛泽东主持召开了前委扩大会议,总结了秋收起义的经验教训,分析了部队的思想情况,针对部队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决定对部队进行改编,同时增补了前委委员。三湾改编主要有三项内容:一是整编部队。把原来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缩编为一个团,下辖第一、第三两个营共7个连,并设立了直属于团部的特务连、卫生队和辎重队,没有安排任职的军官全部编入军官队。改编后的部队称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在改编时,毛泽东采取了自愿的原则,愿留则留,不愿留的还给发三到五块银元的路费,允许离队。这样一来,改编后的部队从到三湾时的1000人左右精简到700余人。虽然人数—6—减少了,但是部队更精悍了,战斗力更强了。二是在部队中建立党的各级组织。把“支部建在连上”,班排有党小组,营团设党委,实行党代表制度。在连以上设立党代表,担任党的支部书记,专门做党的工作和士兵的政治思想工作,指导士兵开展群众工作。规定但凡军中的大事情,都要经过支部、党委讨论决定,党代表有最后的决定权,从而确立了党对军队的领导。三是在部队中实行民主制度。连以上成立了各级的士兵委员会,规定官兵平等,长官不准打骂士兵,废除繁琐礼节,实行经济公开,士兵有开会说话的自由。士兵委员会是部队实行民主制度的一个组织形式,它的职能是参加军队管理、维持红军纪律、监督军队经济、作群众运动、作士兵政治教育。10月3日清晨,毛泽东在枫树坪下集合部队,发表了重要的讲话,并提出了三条行军纪律。一是行动听指挥;二是说话和气,买卖公平;三是不拿群众一个红薯。这也是我军后来颁布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雏形。毛泽东的讲话给了官兵们巨大的鼓舞。经过改编后,工农革命军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他们高举军旗,离开三湾向宁冈进发,踏上了新的征程。部队离开后,三湾群众无限怀念毛委员和工农子弟兵,在当地还广泛流传着一首《三湾降了北斗星》的红色歌谣:“三湾降了北斗星,满山遍野通通明,一九二七那一年,三湾来了毛司令,带来将官带来兵,红旗飘飘进三湾,九陇山沟闹革命。”三湾改编塑造了一支我党绝对领导下的新型人民军队,它第一次把“支部建在连上”,实行党代表制度,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塑造了我军的军魂,把“造成真正革命的工农军队”的—7—设想成功地付诸实践;第一次在军队内实行民主制度,形成了新型人民军队的管理基础。因此,三湾改编实际上是我军的新生,它标志着毛泽东的政治建军思想已初步形成,是我党政治建军史上的第一块里程碑。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人民军队的政治灵魂。面对大革命的失败、秋收起义的失利,尽管有人悲观失望,有人不辞而别,甚至有人叛变投敌,但坚定的共产党人仍然高擎火炬前行。今天,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这就要求我们坚守理想信念,弘扬先烈先辈的精神,坚定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2.排头兵的故事1927年10月中旬,工农革命军到达湖南酃县的水口,得知敌人有两个团的兵力分两路从茶陵开来,向工农革命军进攻。毛泽东当机立断,派第一营二、三两个连,由党代表宛希先率领,从水口出发,往安仁、茶陵游击,扰乱敌人后方,打破敌人的进攻计划;毛泽东亲自率三营和一营的一连和团部特务连沿湘赣边界游击,以扩大政治影响,解决经济给养问题,并与湘南各县的农军取得联系。水口分兵后,毛泽东率部经酃县的中村、下村等地,向遂川方向前进。10月22日,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为解决部队的冬衣和给养问题,南进到遂川大汾。但是部队刚住下不久,遂川县反动地主武装、县靖卫团团总、人称“肖屠夫”的肖家璧就派人威—8—胁工农革命军,扬言不准革命军驻扎,如果不走,就要拔刀相见。23日一早,肖家璧果然带着三、四百名靖卫团丁,向部队驻地发起了突然袭击。由于部队鞍马远征,疲劳不堪,加上人生地不熟,仓促应战,被肖家璧打得七零八乱。在战斗中,担任前卫的工农革命军第三营与团部失去联系,营长张子清、副营长伍中豪带领部队向南经左安转往上犹、鹅形等地,按计划进入湘南桂东。与三营失去联系后,毛泽东率团部、一营一连、特务连到达黄坳,在此收集失散人员,并担负掩护部队集结的任务。这时,毛泽东身边只剩下30多人。排头兵的故事就是这时发生的:连着几天的日夜奔波,战士们个个都是疲惫不堪,他们没精打采地散坐在地上休息,唉声叹气。到该吃中午饭的时候了,要煮饭吃,炊事员担子丢了。怎么办呢?肚子饿了,只好到老百姓家里找一点剩饭、泡菜和辣椒。没有碗筷,毛泽东和大家一起,伸手从饭箩中抓着吃。饭后,大家仍然打不起精神来,这时,毛泽东站起来,朝中间空地迈了几步,双足并拢,身体笔挺,精神抖擞地对大家说:“现在来站队,我站第一名,请曾连长喊口令!”他的腿本来就被草鞋磨烂了,衣服也破了,但是他长发下的那双眼睛炯炯有神,高大的身体威风凛凛。大家看到毛委员作了排头兵,他那坚强、镇定的精神,立刻强有力地感染了战士们。他们一个个都振作起来,鼓起战斗的勇气,充满信心,并迅速提枪站好队,向着他那高大的身躯看齐。随后,一营也赶到黄坳,在毛泽东这个“排头兵”带领下,部队雄纠纠气昂昂地向茨坪挺进。当年,“排头兵”就像一面旗帜,以其坚定的信念追求,引领革命队伍由弱变强、由小变大。今天,广大党员干部更要带头树—9—牢坚定信念,在关键时刻勇做“排头兵”,以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率领广大人民群众朝着既定目标奋勇前行。3.真正的英雄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国共产党在全国各地领导发动了一系列武装暴动。陈毅一心想赶上参加南昌起义,可是,当他与武汉军校学生从乘船从武昌出发时已经是8月2日了。而且在8月4日船到九江后,这些学生又被张发奎缴了械。用陈毅自己的话说,当时他已经是一名著名的“红色分子”,在武汉中央军校负责党的工作。这时,他只有赶快下了船,与特务连连长肖劲一起,一夜走三四十里往南昌方向赶去。沿途因为兵变,到处关门闭户,陈毅等人只好在树林里稍事休息。待6日晚上陈毅赶到南昌时,连共产党的影子都不见了,满街上都是张发奎的兵,到处叫骂共产党,大肆搜杀共产党人。陈毅不敢多呆,好不容易听说了叶贺起义军队已向临川、抚州方向开去,连夜拔脚出了南昌城,几经周折,终于在临川、宜黄一带追上了起义部队。起义的前委书记周恩来,亲自分配陈毅到号称铁团的主力部队七十三团当政治指导员,并笑着对他说:“派你干的工作太小了,你不要嫌弃。”陈毅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