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如何正确分析和评价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马克思主义哲学简答;一简述理论创新是一个没有止境的过程。答;(1)论创新就是要不断解放思想、事实求实、与石俱进。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就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这就是社会前进的必然规律。(2)我们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救出来,从对马克思再眼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救出来。(3)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要谱写新的理论篇章;既要发扬革命传统,又要创造新鲜经验。二、简述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答:(1)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主之林。(2)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丰富着这个民族精神。(3)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3、简述我国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内涵。答:(1)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它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性作用。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2)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个体、私营等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对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发展有重要作用。(3)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各种所有制经济完成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种优势,相互初进,共同发展。4、我国当前深化分配制度改革、调整分配关系的主要内容。答:(1)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2)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发挥市场的作用,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在分配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3)规范分配秩序,合理调节少数垄断性行业的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5、简述与时俱进的科学含义。答: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富于创造性。(1)所谓体现时代性,就是要求我们站在时代的前列,认真研究和探索并解决现实中的重大问题,使我们的思想和理论充分反映时代的进步和发展的要求,体现时代的特点和时代精神。(2)所谓把握规律性,就是要求我们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为指导,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而对我们的实际工作提供规律性的指导。(3)所谓富于创造性,就是要求我们富于创造精神,勇于和善于在实践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开拓进取,把各项事业不断提高到新的水平。第一章1、简述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及其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答:(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既世界的本原是什么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也就是思维能否2可知的问题。(2)哲学的基本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如何回答起内容的第一方面,即如何回答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惟一标准。凡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坚持物质是第一性、意识地耳二性,是唯物主义哲学。凡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坚持意识第一性、物质的二性的,是唯心主义哲学。如何回答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第二个方面,即是否承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是否承认世界的可能性,是区分可知论的标准。凡承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认为世界是可知的是可知论;反之,则是不可知论。(3)哲学的基本问题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就是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人们的活动主要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认识世界是主观反映客观。只有解决好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才能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有效地改造世界,取得工作的成功。2、简述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答:要把握什么是科学,必须把握哲学和世界观的区别和联系。(1)哲学和世界观都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属于世界观,二者有着密切的联系。(2)哲学是一种特殊的世界观,它是以理论的形式系统地反映世界的学说,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它同一般人仅凭个人经验或传统影响形成的朴素而零散的世界观是有重要区别的。(3)哲学属于世界观,但世界观并不都可以称为哲学,只有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才可称为科学。(4)哲学既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又是人们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和系统的方法论。方法论就是人们关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的系统理论。一般说来,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相统一的理论体系。3、怎样认识哲学的党性?答:(1)在历史上,哲学派别名目繁多,但从对待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本态度上看,无不分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两个根本对立的哲学派别,就是哲学的党性或党派性。(2)在阶级社会中,任何哲学都是为一定的阶级利益服务的,因而哲学的党性表现为鲜明的阶级性。一般说来,唯物主义通常属于进步地、革命的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的世界观;唯心主义则通常属于保守、反动的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的世界观。(3)坚持哲学的党性原则,就要自觉地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4、简述唯心主义产生和存在的根源。答:唯心主义是一种错误的世界观,它的产生和存在,有其社会历史的阶级的和认识的根源。(1)社会历史根源。唯心主义是社会生产力十分低下与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分离的产物,是人们对自然力和社会现象无知和屈从的反映和表现。(2)阶级根源唯心主义符合腐朽的、反动的剥削阶级和统治集团的利益,因而它们总是这样或那样地鼓吹唯心主义,歪曲世界的本来面貌,以欺骗人民群众而达到其维护过时的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目的。(3)认识根源。人的认识是一个主观和客观的复杂和曲折的矛盾运动过程,这就是产生唯心主义的可能。首先在认识过程中,如果主观和客观相分裂,认识和实践相脱离,就会导致唯心主义。其次,在认识过程中,如果离开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性,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也会导致唯心主义。再次,在认识中,如果把感性认识阶段绝对化或把理性认识阶段绝对化,就会陷入经验论、从而导致唯心主义。5、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答: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是普遍和特殊的关系,二者既相互区别又有密切的联系。(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有区别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以整个世界作为研究对象,它所揭示的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具体科学则以世界某一领域为其研究对象,它所揭示的只是世界某一领域的特殊规律。(2)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与具体科学又有密切的联系: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都以客观世界的规律性作为研究对象;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是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并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而不断丰富自己的内容;再次,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其科学的理论体系,为各们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指导。(3)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表明: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代替具体科学研究的“代替论”是错误的;3同样否定或取消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具体科学的指导作用也是错误的。二者都是割裂了它们之间的普遍和特殊、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辨证关系,是形而上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6、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点。答:(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无产阶级哲学,它具有实践性、阶级性、科学性和革命性。(2)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的特征。它以实践为基础,来自实践,为无产阶级斗争实践服务,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观点。(3)阶级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另一显著特点。其它哲学都掩盖自己的阶级性,它则公然申明自己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哲学。(4)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基础上实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它的科学性是指正确地揭示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和发展的一般规律。它的革命性是指把变革旧世界作为自己的任务,它不崇拜任何东西,它的本质上是批判的、革命的。它是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科学性是革命性的必要前提和保证,革命性是科学性的必然结论和归宿。7、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答: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成为我们的时代精神的精华,这是因为:(1)马克思主义哲学正确地反映了我们时代的潮流,科学地揭示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科学地论述了解决资本主义制度所造成的各种社会弊端的正确道路。(2)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地继承了以往哲学发展的全部优秀成果,并把哲学推进到了新的发展阶段。它把唯物论同辩证法结合起来,把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与唯物主义的历史观结合起来,实现了哲学的革命性飞跃,使之成为科学形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体系。(3)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并在世界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不断吸取新的养分,使自己不断丰富和发展。因此它具有无限的生机与活力,从根本上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我们研究和解决时代所面临的各种问题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8、现代西方哲学的两大重要派别是什么?答:从思想倾向上看,现代西方哲学可分为两股思潮:一个是人本主义思潮,另一个是科学主义思潮(1)人本主义思潮。人本主义思潮发端于德国哲学家叔本华和尼采的唯意志主义,它提出意志是万物的本原和基础。在对待社会和人生的态度上,叔本华宣扬悲观主义和虚无主义;尼采鼓吹“超哲学”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声称关注个人的存在,主张“人就是自由”,并提出要用存在主义的人学去填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存在的“人学空场”。(2)科学主义思潮。科学主义思潮源于实证主义哲学,法国哲学家孔德是其创始人。这种哲学提出追求“确实的”知识、即凭感觉经验获得的知识,把经验和科学理解为主观感觉、表象的总和;强调知识能建立在经验范围内的“实证”基础上。20世纪初叶,在美国兴起的实用主义以及20世纪3050年代流行于西方的逻辑实证主义,都属于科学主义思潮的哲学流派。1第二章世界统一物质9、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理论意义。答:(1)列宁在总结自然科学最新成果的基础上,为物质下了一个科学而完备的的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行、反映。”简而言之,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2)列宁的物质定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第一,它指出了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化,同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第二,它指出了客观实在的物质能为人们的意识所复写、摄影、反映,坚持了唯我主义的可知论,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第三,它指出了物质的惟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克服了旧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的局限性10、简述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及割裂二者关系会导致的错误。答:(1)物质和运动的不可分割性: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和承担者,运动离不开物质,因而宇宙间的一切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没有物质的运动是不可思议的。B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包括宇宙间的一4切变化和过程。物质离不开运动,宇宙间的一切变化和过程。物质离不开运动,宇宙间的一切事物,从微观粒子到宇宙天体,从无机界到人类社会,都处在永恒运动之中。C离开物质的运动和离开运动的物质都是不可思议的、不可能的。(2)割裂二者关系导致两种错误:A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就会陷入唯心主义,有些唯心主义承认运动,但认为精神是运

1 / 1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