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之皇家园林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皇家园林中国古典园林主讲:兰彩霞Page2目录结语皇家园林的造园特点皇家园林的发展总说Page3一、总说中国的古典园林历史悠久,大约从公元前11世纪的奴隶社会末期直到19世纪末叶的封建社会解体为止,在这三千余年的历史中形成了世界上独树一帜的风景式园林体系——中国园林体系。中国园林与西方园林的发展历程不同,它的发展表现为缓慢的、持续不断的演进过程。中国园林缓慢、持续演变的根本原因:一、经济上以血缘家族的地主小农经济为主题,工商业经济始终处于附庸的地位。二、政治上的君主集权,依靠封建礼制与官僚机构相结合的国家机器,有效地控制着全国的广大地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三、儒家倡导的以礼乐为中心的封建秩序、尊王攘夷的大一统思想,始终占着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Page4生成期公元前11世纪——公园220年是中国园林的产生和成长期,主要包括殷、周、秦、汉。转折期全盛期成熟期成熟后期公元220——589年相当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589——960年相当于隋、唐时期。公元960——1736年相当于两宋到清初。公元1736——1911年相当于清中叶到清末。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时期划分阶段图Page5中国古典园林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按类型划分:Page6皇家园林皇家园林在古籍里面称之为“苑”、“囿(yòu)”、“宫苑”、“园囿”、“御苑”,为中国园林的三大类型之一。中国自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这一阶段,连续几千年的漫长历史时期,帝王君临天下,至高无上,皇权是绝对的权威。像古代西方那样震慑一切的神权,在中国相对皇权而言始终是次要的、从属的地位。与此相适应的,一整套突出帝王至上、皇权至尊的礼法制度也必然渗透到与皇家有关的一切政治仪典、起居规则、生活环境之中,表现为所谓皇家气派。园林作为皇家生活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有别于其他园林类型的皇家园林。Page7皇家园林大内御苑离宫御苑行宫御苑皇家园林的构成:Page8皇宫后花园大内御苑离宫御苑行宫御苑供皇帝偶一游憩或短期驻跸之用。作为皇帝长期居住并处理朝政的地方,相当于一处与大内相联系着的政治中心。近郊远郊Page9皇家园林如果从公元前11世纪周文王修建的“灵囿”算起,到19世纪末慈禧太后重建清漪园为颐和园,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在这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几乎每个朝代都有宫苑的建置。二、皇家园林的发展Page10殷商时期当时著名的皇家园林为周文王的“灵囿”,“灵囿”以自然树木花草为主,鸟兽充其间,并挖池筑台,供帝王贵族游乐狩猎,实际上就是狩猎园。Page11吴国姑苏台春秋战国时期Page12秦汉时期秦始皇(公元前259~前210年)在消灭六国、建立秦帝国以后,在都城咸阳大兴土木,建宫筑殿,其中所建宫殿中规模最大的就是阿房宫。Page13西汉宫苑汉武帝时期皇家造园活动达到空前兴盛的局面。西汉代表性宫苑:上林苑、未央宫、建章宫、甘泉宫、兔园等。上林苑——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Page14东汉宫苑东汉皇家园林称“宫苑”,有宫、苑之别。同时也有称之为“园”的。总的看来,东汉的皇家园林相对较少,但园林的游赏功能已上升到主要地位。Page15魏、晋、南北朝时期铜雀园三台示意图Page16仙都苑(在皇家园林历史上具有一定开创性意义)规模宏大,总体布局象征五岳、四海、四渎,是继秦汉仙苑式皇家园林之后的象征手法的发展苑内建筑物的名称包含形象丰富Page17唐代大明宫复原图大明宫平面图隋唐时期皇家园林集中建置在两京(长安、洛阳),两京以外的地方也有建置数量之多,规模之大,远远超过魏晋南北朝时期。Page18位于西安市临潼区骊山北麓,西距西安30公里,南依骊山,北临渭水,是以温泉汤池著称的中国古代离宫,周、秦、汉、隋、唐历代统治者,都视这块风水宝地为他们游宴享乐的行宫别苑,或砌石起宇,兴建骊山汤,或周筑罗城,大兴温泉宫。华清宫Page19九成宫隋朝原名仁寿宫,唐太宗改其名为九成宫与华清宫齐名的离宫御苑建筑顺应自然地形,因山就势规划设计能够谐和于自然风景而又不失共同的皇家气派唐代以九成宫为主题的诗文绘画对后世影响很大,九成宫几乎成了从宋代到清代怀古抒情之作的永恒题材Page20元明清时期元代皇家园林均在皇城范围之内,主要的一处即在金代大宁宫的基址上拓展的大内御苑,占去皇城北部和西部的大部分地段,十分空旷,尚保留着游牧民族的粗犷风格。Page21元代万岁山主体是开拓后的太液池,池中三岛南北一线,“一池三山”,最大的万岁山,山上建广寒殿,为岛上最大的一幢建筑。此外还有一处特殊的水景,是效仿垦岳的。另两岛为“圆坻”、“屏山”,“圆坻”为夯土筑成的圆形高台,上建仪天殿,北面为通往万岁山的石桥,东西架桥连接太液池两岸;屏山最小,上植木芍药。太液池水面遍植荷花,沿岸设殿堂。Page22两宋时期艮岳Page23行宫御苑代表作:金明池、琼林苑位于宋都开封顺天门外北街。建池原意:开凿水池训练水军之地。政和年间,兴建殿宇、进行绿化种植即成为一座一略近方形的大水池为主体的皇家园林。金明池Page24明皇家园林建设重点在大内御苑:御花园、慈宁宫花园、万岁山、西苑、兔园和东苑。Page25清代有代表性的大内御苑有:西苑、慈宁宫花园、建福宫花园、宁寿宫花园。紫禁城四大花园:慈宁宫花园、建福宫花园、宁寿宫花园、御花园。Page26谐趣园谐趣园在颐和园万寿山东麓。是著名的“园中之园”。该园面积不大,环池共有十三座不同形式的建筑,并由三步一曲、五步一折的游廊串联起来,布局严谨、精巧,环境幽美、清静。Page27三、皇家园林的造园特点皇家园林的最大特点便是“皇家气派”。除了具有中国古典园林的一般特征外,还有一下特色:(一)规模宏大,气势雄伟(二)模拟仙境,景象万千(三)建筑富丽,功能齐全(四)珠光宝气,精雕细刻Page28(一)规模宏大,气势雄伟颐和园的面积达290万平方米,其中水面约占3/4。整个园林以万寿山上高达41米的佛香阁为中心,根据不同地点和地形,配置了殿、堂、楼、阁、廊、亭等精致的建筑。承德避暑山庄占地564万平方米,环绕山庄婉蜒起伏的宫墙长达万米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典皇家园林。皇家园林私家园林拙政园的面积约为5.2万平方米。中国四大名园之一。豫园的面积约为2.5万平方米。明朝时期的私人花园,建于1559年。留园的面积约为2万平方米。以园内建筑布置精巧、奇石众多而知名。与之相比Page29(二)模拟仙境,景象万千皇家园林既可以包络原山真湖,如清代避暑山庄,其西北部的山是自然真山,东南的湖景是天然塞湖改造而成;亦可叠砌开凿,宛若天然的山峦湖海,如宋代的艮岳,清代的清漪园(北部山景系人工堆叠而成)。总之凡是皇家看中的地域,皆可构造为皇家园林。Page30(三)建筑富丽,功能齐全秦始皇所建阿房宫区,“五步一楼,十步一阁”,汉代未央宫“宫馆复道,兴作日繁”,到清代更增加园内建筑的数量和类型,凭借皇家手中所掌握的雄厚财力,加重园内的建筑分量,突出建筑的形式美因素,作为体现皇家气派的一个最主要的手段,从而将园林建筑的审美价值推倒了无与伦比的高度,论其体态,雍容华贵;论其色彩,金碧辉煌,充分体现浓郁的华丽高贵的宫廷色彩。Page31(四)珠光宝气,精雕细刻皇家园林虽多处于北方,其建筑形式,装饰色彩,种植方式都受北方地区自然条件的影响很大,但在造园艺术方面却效仿江南的私家园林展现出中国南北方园林秀色兼备的特殊风格。Page32皇家园林赏析之承德避暑山庄承德避暑山庄又称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是我国最大的皇家园林。山庄的建造主要是为了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抵御沙俄的扩张。它是清帝每年北巡的重要行宫之一。山庄占地面积564公顷,始建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历经清朝三代皇帝:康熙、雍正、乾隆,历时87年才建成。是清帝夏日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有第二政治中心之称。Page33主要艺术构思在于突出自然山水之美,循自然景观修筑建筑,不事彩画,以淳朴素雅格调为主。乾隆时期进行大规模的改造和扩建,逐渐改变了原来的风格,亦步亦趋于汉唐建筑宫苑,以豪华而错落有致、布局新颖而富有变化的建筑群见胜。避暑山庄的总体布局按“前宫后苑”的规制,宫殿区设在南面,其后即为广大的苑林区。苑林区又分为湖泊区、平原区、山岳约占全园面积4/5,平原占1/5山峦区三大部分,三者成鼎足而三的布列。Page34建筑特色:1.完全借助于自然地势,因山就水,顺其自然,同时融南北造园艺术的精华于一身。2.展示了中国古代木架结构建筑的高超技艺,并实现了木架结构与砖石结构、汉式建筑形式与少数民族建筑形式的完美结合。3.避暑山庄不仅仅是素材与技艺的单纯运用,而是把中国古典哲学、美学、文学等多方面的内涵融注其中,使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Page35避暑山庄及外八庙平面图Page36Page37Page38总而言之,皇家地位的尊贵是不可动摇的,在园林建造手法上,可以说是专横跋扈的,于是,在园林中表现为淋漓尽致的施展和无限的追求。在风水选址上,中国的皇家园林是占尽了风水宝地。在轴线,对称和中心上,皇家园林是坚定不移地走轴线与对称的道路。在分景与围合上,中国皇家园林采用实墙厚景和高墙的形式。在框景,对景和漏景上,中国皇家园林运用得非常多。在道路上,中国皇家园林多采用砖、瓦、石等材料的拼花。在建筑上,主要表现在类型、布局、数量、体量等方面。四、结语Page39感谢各位的观看!如有不足望及时指正。

1 / 4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