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附件1:常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目录序言优先发展育人为本追求卓越第一章发展愿景:建设教育强市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一)指导思想(二)基本原则(三)战略目标第二章基础教育: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四)促进基础教育协调发展(五)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六)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七)鼓励高中教育优质特色发展(八)保障特殊教育优质发展第三章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九)增强职业教育发展能力(十)完善职业教育制度(十一)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2-(十二)提升服务地方发展水平第四章高等教育:提升人才质量和服务社会能力(十三)提高普通高等教育水平(十四)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十五)增强科技创新与服务能力第五章终身教育:让学习成为每一个市民的生活方式(十六)完善终身教育服务体系(十七)大力发展社区教育(十八)加强农村成人教育(十九)鼓励和促进社会办学(二十)加快发展老年教育第六章素质教育:让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现代公民(二十一)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感染力(二十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二十三)深化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二十四)转变人才培养模式第七章队伍建设:夯实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二十五)深化教师管理制度改革(二十六)提升教师职业道德水平(二十七)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二十八)加快名师培养步伐(二十九)全面提升校长办学能力(三十)提高班主任专业化水平-3-第八章制度创新:激发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内驱力(三十一)完善教育管理体制(三十二)促进办学体制改革(三十三)构建现代学校制度(三十四)推进评价制度改革(三十五)深化教育对外开放第九章强化保障:确保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三十六)加强组织领导(三十七)推进依法治教(三十八)增加教育经费投入(三十九)推进教育信息化工程(四十)加强教育系统的党建工作-4-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结合常州市经济社会和教育事业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纲要。序言:优先发展育人为本追求卓越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是促进人类精神文化传承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教育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必须牢固确立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战略地位,坚定不移地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广大教育工作者勤奋耕耘,形成了“基础教育高质量、职业教育高水平、高等教育有特色、社会教育有成效”的良好发展态势,为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到2009年,各辖市(区)均成为江苏省教育基本现代化先进县(市、区),教育多项主要指标走在全国、全省前列,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形成开放式的覆盖全社会的全民学习教育网络和终身教育体系。常州教育的奋斗历程和基本经验证明:要实现教育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始终坚持政府统筹原则,坚持改革创新精神,坚持素质教育方向,坚持人才强教战略,坚持服务社会宗旨。当前,常州教育事业虽然取得很大成绩,但与常州经济社-5-会和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要求、新期待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还不高,人才培养模式还不能适应时代发展和学生成长的需求,教育体制机制不够完善,知识创新和教育服务社会的能力相对较弱,教育投入有待进一步加强。未来一段时期,是我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着力建设创新创业城、现代产业城、生态宜居城、和谐幸福城的战略机遇期,也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建设教育强市、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全市上下必须坚决落实教育优先发展,践行“育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不断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育具有国际视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践行“追求卓越”的高远志向,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体系更加健全,人才优势更加凸显,知识创新和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为支撑经济转型、引领文化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作出更大贡献。第一章发展愿景:建设教育强市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一)指导思想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针,以实现教育现代化为目标,以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为主线,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坚持以教育信息化推进教育现代化,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落实全国、-6-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全面服务学生健康成长,着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着力建设人力资源强市,着力提升市民整体文化素养,为常州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广泛的智力支持。(二)基本原则优先发展。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投入发展教育事业,真正做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建设优先满足教育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促进公平。把教育公平作为实现社会公平的基础,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均衡配置公共教育资源,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实现“学有优教”。改革创新。把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作为推进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加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构建现代教育新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构建教育公平新平台,创建教育管理新体制,大力提升教育国际竞争力。追求卓越。确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瞄准国内国际先进水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全面提升教师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激励学校争一流、创特色、出名师、育英才。(三)战略目标“十二五”期间,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教育体系更-7-加完善,教育发展各项指标位居全省前列。到“十二五”期末,教育发展主要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教育的多样化、优质化和特色更加明显,学习型社会基本形成,率先在全省建成教育强市。到2020年,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率先在全省建成人力资源强市,率先在全国建成学习型社会。建立更为完善的教育体系。学前教育纳入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形成以公办幼儿园为主体的办园格局。义务教育阶段管理体系科学规范,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互通,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衔接,形成开放灵活、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立交桥”,学习型组织普遍建立,终身教育体系科学完备。全方位推进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大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引进力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优秀人才的国际竞争力。提供更为丰富的优质教育。素质教育观念全面普及。均衡配置优质教育资源,激励学校形成办学特色和品牌项目。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断提升,各类人才服务社会和参与国际竞争能力显著增强。教师队伍综合素养和专业能力整体提升,教育科研能力处于全国先进水平。建成一批国际优质教育项目学校,职业院校专业课与国际通用职业资格证书对接程度普遍增强。建立教育质量评价导向机制,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更为完善。建成更加先进的教育设施。学校基础设施、教育技术装备特别是教育信息化程度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建成网络、资-8-源和服务全覆盖的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建成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库和数字化终身学习支持服务平台。充分运用信息技术转变教学方式,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师生信息素养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得到较大提升,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走在全国前列。构建更具活力的办学体制机制。建立公平、高效的教育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形成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民办教育协调发展的多元化办学体制,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加快推进。创造教育家成长环境,探索教育家办学制度。建立在常高校教育联盟,优势学科建设水平显著提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灵活多元的人才培养体系。到2020年,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义务教育巩固率和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均达100%,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年参与率达70%以上,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在15年以上,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在13年以上,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30%以上。国家教育信息化标准达标率在98%以上,达到省定优秀标准的学校比例达90%以上。学生、社会对学校的满意度、学校对政府管理和服务的满意度均在90%以上。第二章基础教育: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四)促进基础教育协调发展。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根据学龄人口变化趋势、城市化进程需要,调整优化学校布局,拉开市区高中布局框架,将城区部分优质高中向开发区、产业-9-园区和城郊居民集聚区迁建,扩大优质高中对区域经济、社会和文化的支持作用;对市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及学前教育布局进行进一步调整,优化布局,优化结构,提高建设和装备标准,提升优质学校服务能力。促进各学段之间协调发展,逐步推进小班化教学,构建体系完善、优质均衡、特色鲜明的基础教育。实施基础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工程,到2015年,全市达省现代化标准的学校占比70%以上,2020年达100%。完善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机制,教育资源配置重点向农村、薄弱学校倾斜。加大对民族教育的支持力度,提高内地民族班(校)教育教学管理整体水平,积极做好对口支援新疆教育工作。(五)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加大财政投入,将学前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县级教育部门归口管理学前教育,相关部门履行各自职责,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建好一定数量的公办幼儿园,发挥其示范和辐射作用。探索以政府购买服务、以奖代补的方式发展学前教育,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完善成本合理分担机制,切实改善办园条件,依法全面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全面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加强对各类幼儿园保教质量的监管,加强对幼儿健康水平的评估。强化计生牵头、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模式,努力提高0-3岁婴幼儿教育水平。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实施乡镇学前教育优质发展工程,“十二五”期间,每个乡镇至少办一所达省优标准的公办中心幼儿园,村级幼儿园100%达市优质园标准。省-10-优质幼儿园占比达70%以上。到2020年,各辖市(区)公办幼儿园占比达60%以上,省优质幼儿园占比达95%以上。(六)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建设工程。调整并完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实现义务教育服务均等化。通过学校委托管理、校际合作、教育集团等形式扩大并合理配置优质教育资源,推进优质学校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学校比例2012年达80%,2020年达100%。坚持免费就近入学原则,逐步降低公办学校择校比例,到2012年,每所公办学校择校比例控制在10%以内。提高流动就业人口随迁子女公办学校吸纳比例,2012年达90%以上。完善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制度,强化反馈、指导和服务功能。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服务体系。整体提高小学教育创新水平,大面积提升初中生学习素养。到2012年,建成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义务教育公平度、适合度和满意度大幅提高。(七)鼓励高中教育优质特色发展。实施高中质量提升工程,加强学校内涵建设,推进培养模式多元化,加快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为不同潜质学生自主发展、个性发展创造平台。支持高中创新办学模式,促进高中实现“一校一特色”。鼓励高中适当开设职业教育课程,探索建立高中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资源共享机制。深化高中课程改革,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增强高中办学的开放性,探索中外合作办学,建设一批高度整合的国际化课程,提高高中教育国际化水平。到2012年,全市高中均达省优质高中办学标准。到2020年,建成全国-11-一流高中10所。(八)保障特殊教育优质发展。到2012年,全市特殊教育学校均达省教育现代化办学标准。促进融合教育,完善随班就读制度,提高随班就读质量。普及残疾少年儿童15年免费教育,发展多种形式的残疾人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到2012年,接受高中阶段全免费教育的残疾学生比例达100%。建立特殊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形成课程开发、教学研究、信息技术、康复指导等特殊教育服务体系,提高特殊教育质量。第三章职业教育:培养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