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与独立董事制度(ppt 88页)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来自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国联资培培训课件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与独立董事制度中国证监会童道驰主要内容•公司治理的涵义及股份公司的历史沿革•公司治理基本模式•安然和帕马拉特案例•我国上市公司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独立董事制度•股权激励及管理层收购•银行类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公司治理的涵义•公司治理(CorporateGovernance,又译为法人治理结构或公司管治)是现代企业制度中最重要的组织架构。•狭义上说公司治理主要指公司的股东,董事及经理层之间的关系。•广义上说公司治理还包括与利益者(如员工、客户、供应商、债权人和社会公众等)之间的关系,及有关法律,法规和上市规则等。公司治理的历史沿革•公司治理结构问题的产生是与股份有限公司的出现联系在一起的,其核心是由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利益不一致而产生的委托——代理关系。•在西方国家,公司治理,特别是股东和经营者在股份有限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经历了一个从管理层中心主义到股东会中心主义,再到董事会中心主义的变化过程。•董事会的出现还是没有解决因公司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而产生的委托——代理问题来自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国联资培培训课件一、股份制及股份公司的历史沿革来自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国联资培培训课件国际贸易促进了经济发展•从1500年至1800年间发生的跨大西洋贸易在相当程度上使西欧真正超越北欧、南欧和亚洲。比如,意大利没有参与两百年前的大西洋贸易。从图一看到,跟参与大西洋贸易的英国比,意大利的人均GDP在1500年时约是英国的1.5倍,但到了1870年意大利的人均GDP从原来的1100增加到1499美元,而同期英国的人均GDP由714上升到1870年的3191美元(按1990年的美元计)。来自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国联资培培训课件•西班牙与葡萄牙在英国之前开发大西洋贸易,西班牙抢先占领了墨西哥等自然资源丰富、气候温和的中美洲和南美洲土地,把这些国家沦为殖民地,而葡萄牙则先占下了巴西等国。等英国于十六世纪后半叶赶到美洲大陆时,英国只能拿到气候相对恶劣、资源缺乏的北美地带。•虽然西班牙、葡萄牙、英国、荷兰、法国都是当年大西洋贸易的积极参与者,虽然在当初都直接从这些贸易中得益,可是在1800年左右开始的工业革命却发生在英国,而不是在西班牙和葡萄牙。在1500年时英国、西班牙和葡萄牙的人均GDP基本一样,到1870年时英国的人均GDP是葡萄牙的3.2倍、西班牙的2.3倍。来自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国联资培培训课件私有财产保护和法制促进了贸易和经济的发展•西班牙、葡萄牙运作大西洋贸易的方式与英国有本质上的区别,前者是王室主导的运作,按我们今天的术语,西班牙与葡萄牙的海洋贸易是国营的。而英国的大西洋、印度洋贸易则是民间自发的商业行为;另外,英国的议会起初就对王权有相当的制衡能力,从大西洋贸易中发财的新商人阶层能通过议会进行保护私有财产、保护平等自由贸易权的立法,这些立法给予人们契约自由、经商自由,同时也引发一系列金融制度创新。于是,到了十八世纪,在西班牙帝国日趋衰败的同时,英国却已基本为工业革命作好了准备。来自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国联资培培训课件股份制为工业革命奠定了制度基础•英国是由民间自发地参与大西洋贸易,而不是王室出资靠“国营”。但在当时,民间冒险碰到的第一个问题是:所需要的资本从哪里来?既然从民间融资,而每次航行又需要大量资金,那么有什么办法可吸引众多投资者参股呢?一种办法是把贸易公司的股份分细,让众多人可认购。第二个问题是:这种航海贸易的风险太大。根据当时的技术和西葡两国的经验,航行一趟中国、印度需两年以上的时间,等回到欧洲时不仅一些船只沉没,而且有时会有一半以上的船员沿途死去(因为病毒、海浪等)。来自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国联资培培训课件“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的诞生•那么,如果由众多个人共同参股集资,股东们的责任必须是有限的,也就是,每位股东的责任最多是损失掉所投入的股金,不承担任何更多的风险(亦即,即使有船员在途中死去,股东的责任也是有限的)。这种高风险贸易为现代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的出现创造了环境,这种融资模式是英国海洋贸易的主要企业组织形式。“股份有限责任公司”这一制度创新为随后几百年的世界发展埋下了种子。来自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国联资培培训课件案例: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发展•1599年成立的英国“东印度公司”(TheEastIndiaCompany)。该公司的创始股东有80人,他们选举产生了15人的董事会。到1600年12月,公司股东增加到218人,并正式得到了与东印度和沿途各国进行贸易的垄断权。1601年2月,东印度公司第一次由五只船组成的贸易队驶向印度。等两年半后他们回到伦敦时,给投资者带来的是丰厚的回报。那次成功为东印度公司随后的多次增资扩股奠定了基础,使其成为英国跨国贸易、经济扩张的主力军,该公司一直运营到1873年。来自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国联资培培训课件•东印度公司的意义是多方面的。它的成功以及其长达274年的繁荣显示了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的活力,通过细化后的股份交易,不仅帮助探险创业者融到大量资本,而且以一种高效率的方式把海洋贸易风险分摊到众多投资者身上,达到“人均风险小,总体风险大”的经济效果。其四,开辟了以董事会为中心的现代公司管理结构先河,成为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起源案例。来自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国联资培培训课件国际贸易和亚洲经济的发展:制度创新的重要性•中国和其他亚太国家并没有参与十六至十九世纪的大西洋贸易。从图三中看到,那次错失的机会使亚洲占世界GDP的份额从1000年前的约70.3%下降到1870年的38.3%,然后降到谷底(1950年)时的18.5%。但是,随着二战结束后的太平洋贸易的开始,亚洲占世界总出口的份额从1950年后持续上升(图四)。结果是,亚洲占世界GDP的份额也不断回升。从这些数据趋势中我们看到,亚洲或许现在有一次真正的机会重新夺回几百年前的光辉。但它的实现有赖于制度和金融创新来自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国联资培培训课件中国股份公司的产生与发展•从明末清初开始,中国已诞生了股份制的雏形。在一些投资大,收益高且又具有一定风险的行业,如上海沙船业、四川井盐业、云南、广东的矿冶业和山西的金融业,已经较多地采用“招商集资,合股经营”的组织形式,具有明显的股份制特征。•中国仿效西方采用股份制,发行证券,组织近代企业活动则始于19世纪70年代。清政府洋务派为借重民间私人资本,解决国家财力不足,仿效西方的股份制,采用“官督商办”,“官商合办”,和“商办”等形式兴建了一批旨在“求富”的中国近代民用企业。来自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国联资培培训课件中国第一张股票:上海轮船招商局•1872年,北洋通商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委托上海商人朱其昂、朱其诏筹建上海轮船招商局。随着该局的成立和第一期股本的认定和筹集,中国第一家近代意义的股份制企业和中国人自己发行的第一张股票诞生了。继航运业之后,股份制又在保险业、矿业、纺织业、通讯电报等方面得到普遍运用。一批华商股份制企业诞生了。股份制和证券交易得到迅速发展。股份公司和证券市场的发展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来自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国联资培培训课件二、公司治理的基本模式及案例公司治理模式之一-英美模式•美国的公司治理模式是外部监督为主的模式.。英美模式的最大特点就是所有权较为分散,主要依靠外部力量对管理层实施控制。在这一模式下由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使用权分散的股东不能有效地监控管理层的行为,即所谓的“弱股东,强管理层”现象,由此产生代理问题,从而导致内部人控制英美模式•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主要是靠外部的监督机制。首先,是建立一个由外部董事和独立董事为主的董事会来代表股东监督经理层,在董事会下设以独立董事为多数并领导的审计、薪酬和提名委员会;其次,是发展机构投资者,使分散的股权通过机构投资者得以相对集中;第三,是依靠中介机构的约束,包括外部审计机构、投资银行等;第四,是依靠强有力的事后监管和严厉处罚,以提高违规成本;第五,是依靠健全的法律制度,特别是股东诉讼制度,如集团诉讼和衍生诉讼制度,使股东权益受到侵害时能够得到补偿;第六,是对管理层实行期股期权,使经理层的利益和公司长远利益紧密联系起来,达到降低委托--代理的成本的目的。公司治理模式之二-德国模式•德国公司治理结构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两会制”,即监事会和董事会。德国模式是“内部控制”型模式。两会中包括股东、银行及员工的代表,对管理层实行监控。其中,职工代表在两会中扮演重要角色。在德国,最在的股东是公司,创业家族、银行等,所有权集中程度比较高。德国的银行是全能银行(UniversalBank),可以持有工商企业的股票,另外,公司相互持股比较普遍。银行对公司的控制方式是通过控制股票投票权和向董事会派驻代表,有些还是监事会主席,银行代表就占股东代表的22.5%。德国公司治理模式的另一特色就是强调职工参与,在监事会中,根据企业规模和职工人数的多少,职工代表可以占到1/3到1/2的职位。公司治理模式之三-日本模式•日本的公司治理结构是“一会制”,但是强调“内部控制”。董事会主要是由管理层构成。和德国的模式类似,对公司监控主要是通过交叉持股和主办银行制度来实现的。在日本,由于不允许控股集团的出现,企业间交叉持股是很普遍的,非金融性的公司拥有日本全部上市公司四分之一的股票,另外,原材料供应商和销售商也通过合同的形式对企业的管理阶层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日本的金融机构在公司治理结构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多数公司都有一家主要的银行——主办行作为股东和业务伙伴东亚模式•在大部分东亚国家(地区),公司股权集中在家族手中,公司治理模式因而也是家族控制型。控制性家族一般普遍地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和投资决策,形成家族控制股东“剥削”中小股东的现象。这一问题是这一地区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东亚地区除日本家族控制企业所占比重较少之外,在韩国,家族操控了企业总数的48.2%,台湾是61.6%,马来西亚则是67.2%。在菲律宾和印尼,最大家族控制了上市公司总市值的1/6。各国最大的十个家族起码分别控制了本国市价总值的一半。亚洲的暗淡•“东亚企业集团普遍地选择金字塔架构,一间家族控股公司位于金字塔的顶端,第二层是拥有贵重资产的公司,第三层包括了集团的上市公司……,金字塔的最底层是现金收入及利益高的上市公司,集团向公众发售这些公司的股票,并透过多种内部交易,把底层公司的收益传到金字塔上层的母公司,另一方面,集团又把一些利润较少、品质较差的资产从上层利用高价传到下层。”转型经济中的公司治理•在转轨经济国家中,公司治理的最大问题是内部人控制,即在法律体系缺乏和执行力度微弱的情况下,经理层利用计划经济解体后留下的真空对企业实行强有力的控制,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实际的企业所有者,国有股权虚置。全球公司治理模式的演变及改革•在八十年代,由于德、日经济的强盛,人们普遍认为,和以市场为基础的外部模式相比,以企业集团、银行和控股公司为治理主体的内部模式能更好地解决代理问题•进入九十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全球化,以及信息产业的崛起,内部控制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以市场为导向的外部治理模式逐渐成为各国学习的样板。英美模式以股东利益为基础,以盈利为导向,重视资本市场的作用,似乎更能够

1 / 8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