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寻找自己的秋天》课前预习:到图书馆或从网上查阅关于秋天的诗歌、散文、音乐、绘画作品等。对本单元所学的课文进行再阅读,感受诗、词、曲中所描绘的秋之美景。相关课程标准:“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教学目标:1、感受秋之美好,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2、学会观察和想象,并能抓住景物主要特征,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秋天。3、通过相关的听、说、读、写活动,调动写作的积极性,丰富语言积累,提高写作能力。评价任务:1、制作课件,通过图片展示,引领学生感受秋之美好。教学过程中,注意从七年级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切身感受出发,营造轻松和谐的写作环境。注重对学生写作的过程和方法、情感和态度的关注。2、互读文章,相互评价。教学过程:一、导入展示:播放钢琴曲《秋日的私语》,教师诠释这首曲子:“是温柔爱情与优美秋光的无限延展,是微妙心灵与广袤世界的无隙契合;情感融入了季节,思想交汇了自然。在萦萦于耳的天籁之声中,我们读懂了秋天……”是啊,秋天总是能引发人们许多的思绪,只要你用心灵去感受,去发现,就会找到自己独特的秋天。二、寻秋:秋天在哪里?在红红火火的枫叶上,在起起伏伏的稻浪间,在……(背景音乐《秋的思语》)学生按照句式继续接龙。投影红枫叶、金秋稻田图片。教师与学生一起评点2三.访秋:1、投影秋天图片,引领学生感受秋之韵。2、根据图片内容,引领学生访秋。指导学生按下面的句式说话,唤起学生对秋天的认识,融注情感于语言文字中。你好呀,枫树姐姐,你褪去绿装换红装,是不是迎接我的到来?你好呀,山泉妹妹,你轻吟小诗,是邀我与你一起唱和吗?四、绘秋:1、“点绘”提示:根据图片内容,调动你的感官,发挥你的想象,抓住景物主要特征,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你所看到某一点或某一处秋景。为了使语言亮起来,还应该恰当地使用修辞。逐幅投影秋天图片,引导学生从声、色、光、味等方面精心“绘”秋。示例:①无数片金黄的秋叶,如随“波”荡漾的小船,摇摇摆摆、飘飘停停,把灰白色的水泥路面点缀得如天空一般,星星点点。渐渐地,金色的树叶越来越多,慢慢地盖住了道路,层层叠叠地辅着,给人一种优美、舒适的感觉。②突然,风开了一个玩笑,吹起了秋的长裙,叶子失去了平衡,像一只金黄的蝴蝶,在空中翻腾着,在坠地前做着最后的努力。最终,秋叶飘落到了地。③树林间积着半尺深的枯叶,风一吹,旋转着飞扬起来,又均匀地铺散下去,掩盖了那一条倾斜着盘旋到山顶的小径。④我又来到了这里,在一条寂静无人的山谷里独坐,看一只鸟落在水牛背上举目四顾,看溪水在幽暗的斜树下潜涌而出,在一截残坝那里喧哗,又在一片广阔的卵石滩上四分五裂,抖落出闪闪光斑。2、“面绘”投影李可染国画《万山红遍》,教师作简要介绍:这幅作品创作于1962至1964年间,是以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的名句“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为主题的,讴歌社会主义建设红红火火。提示:注意布局谋篇。可以由近及远、由上及下、由整体到局部,并且设置一条线索。必要时还可以发挥想象,适当增添内容,不为画面内容局限。在立意上,各人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感受,自主确定。33、写作:秋天像一首诗、一幅画。画家用笔墨、色彩这样的艺术语言绘秋,我们则可以用语言文字“绘”秋。现在正值金秋十月,同学们,你心目中的秋天是怎样的一幅画呢?那么就请大家拿起笔,用心构思,精心“绘”一篇属于自己的《秋天》“画作”吧!4、学生写作。五、评秋:1、学生完成作文后,四人为一个小组,互读文章,相互评价,小组内推荐最好的一篇,准备参加班级交流。教师巡视,参与小组间活动。2、在班级中选取较好的两篇文章利用投影,作者先自评,教师点评一篇,学生点评一篇。3、投影三类文,师生共同修改,使其升格。六、课堂小结:同学们将自己的个性情怀融入了秋景,才让我们感受到了风采各异、多姿多彩的秋天。七、教学反思:只有让学生动手修改习作,学生才会有深切的体会,真正的领悟。于是我给学生创设空间,通过小组合作和集体改文实践,学生在合作评改中互动交流,互相补充,循序渐进地培养了学生对自己作文进行修改的能力,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进而使学生能创造性地独立修改自己的作文。当然,这次作文教学也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引导学生说的时间有点长,学生评的较少;其次,在评作文时,应重点以一两篇优秀作文为例,引导学生进行评讲。另外,在评价中,我只注重“主题、选材、语言”等几个方面笼统评价。写得好的同学还看看,对于中差等的学生来讲,毫不留情的评语,往往创伤了孩子的写作热情,所以,通过学习目标,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我通过这一次的作文教学,深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从实际出发,善于发现每个孩子在写作中的闪光点,让他们创造属于自己的成功,体验快乐,收获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