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盛传的脑电波控制仪有没有真实性和科学性?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网上盛传的脑电波控制仪有没有真实性和科学性?5月25日更新:昨天去上海科技馆,有个比试脑电波的展品,玩了一下,惨败。不过这个也是意念控制比较初级的应用了。----------------------------------------网上盛传的脑电波控制仪,主要还是说脑电波让人拥有“意念控制术”吧?这么说的话,应该没有《X战警》中的X教授的超能力牛。按照电影的设定,X教授可以:(1)无需肢体接触就能读取别人的思想,即“读心术”;(2)在一定半径范围内,在人脑中制造幻想,即“思想传输”;(3)借助脑波强化机,控制任何大脑,即“摄心术”。好消息是:目前脑科学家和人工智能专家,已经把X教授的前两项超能力变成了真事。坏消息是:效果上差了许多。这些都是通过脑电波实现的。所以,要说脑电波控制仪有没有科学性和真实性,需要具体看是什么产品。我特别相信,市面上肯定有以“脑电波控制仪”为噱头搞出的假产品,但是也必须看到,真的已经有脑电波控制的产品面世啦。如果能够了解下面这些内容,可能有助于在看到一款产品后,判断它的科学性与真实性。1.脑电波是什么?人类大脑是带电的。想象一下,你看见霞光、听见狮吼、闻见茉莉花香、用手指抚摸恋人的额头,这些动作要想在大脑产生“知觉”,必须先转变成电信号,然后电光火花沿着长长的神经纤维,一路传递到神经中枢。黑暗森林一般密布的神经纤维上,电火花此起彼伏,整个大脑皮层就像充满闪电的天空。支持你现在想象的,就是其中一束闪电。如果你“看见”了这一切,感觉到了愉悦,那你大脑海马体的灰白质区域,也会冉冉升起一簇电火花,然后转瞬即逝。最早发现脑电活动的,是英国利物浦皇家医院一个叫Caton的年轻人。那是1875年,大清光绪元年,他在黑猩猩和和狗的大脑上都记录到了“电火花运动”。小伙子很兴奋,写了一篇名为《脑灰质电现象之研究》的论文,但可惜没人理睬他。直到半个多世纪后,1929年,德国人Berger才真正记录到人类的脑电波,并制作了第一张人脑脑电图。从此,几乎所有的文献都只提Berger,而没人想到Caton,科研界有时就是这么残酷。这时科学家发现,原来脑电波,Electroencephalogram,EEG,就是一种非常弱的生物电,可以把它理解成大脑的电器性震动,这些震动的频率主要在每秒1-30次之间。脑电波此起彼伏,非常非常多,科学家心想把你们分成几个大类吧,这项工作很容易。于是,根据每秒震动次数的高低,成年人脑电波被分成了5大类:有意思的是,脑电波的种类随着人的身体状态和生理年龄变化不一。比如,δ波(1-4Hz)对应深度睡眠状态,婴儿或醉酒的成年人的大脑中也有这种波。θ波(4-7Hz)则对应放空冥想状态,青少年以及受挫折或抑郁的成年人大脑中,主要是这种波。α波(8-12Hz)对应平静放松的状态,是正常人脑电波的基本节律。β波(12-25Hz)则对应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状态。γ波(>15Hz)则对应一些病理状态。一个很奇怪的发现是,人在死亡后脑电波仍会继续存在一小段时间。之前研究者认为这个时间大致在一分钟左右,主要是类似深度睡眠时的δ波,但今年加拿大的医生发现一名患者,在宣布死亡并撤去生命维持系统后,脑电波仍存在了10分钟38秒。2.其实采集脑电波并不难。在头皮上放一个金属电极,可以再加一个放大器,也可以把微电极植入到颅骨内部,目前市面上的商用采集器已经做得很小巧且美观。但问题是信息噪声太严重了!人类大脑有大约860亿个神经元,可想而知它们活动时对外发射的脑电波该有多嘈杂。而且,脑电波引起的电压变化是微伏数量级的,非常容易受干扰,特别是入门级的商用感应器,头发长了不行,粉底涂厚了也不行,手机不小心从旁边晃一下也不行……所以,在一些偏临床科研和医疗方面,科学家更倾向于用核磁共振来代替脑电波,或者二者结合起来,对大脑进行观察和研究,比如监控睡眠,诊断癫痫、脑中风、脑炎或脑瘤等等。但在其他方面,脑电波还是很有用武之地的。比如,通信专家早已尝试把脑电波用在生物识别上,北京邮电大学多年来一直在研究这个。而人工智能专家则最关心两方面的应用:(1)如果把脑电波的复杂波形转换成数字,是不是就可以解读、传输其中的信息呢?读心术与思想传输不就成真了?(2)最起码,可以用转换来的数字信号,去控制一些电子设备吧?3.读心术、思想传输听着好,做起来太难主要是脑电波很难“破解”,假如它真存在某种算法的话。所以,目前对脑电波的解码,基本上类似于一种匹配法。2010年,美国犹他大学的团队往实验者颅骨下植入了16个微小电极,然后让他重复阅读10个单词,分别把对应的脑电波记下来,然后找出每个单词对应的脑电波。等匹配工作完成后,研究人员面对某个单一信号,就可以猜出来实验者想的是什么单词了,准确率在76-90%之间,但当同时面对10个脑信号时,准确率一下骤降到了28%左右。2013年,华盛顿大学的团队还成功在两个志愿者之间,传输了一些简单的脑电波信号,二人共同完成了一款单人射击游戏。文娱方面,2011年,日本Neurowear公司开发上市了一款基于脑电波的可穿戴产品,叫Necomimi,通过感应器扫描脑电波,它可把信息传递到终端,最后猫耳朵便会在佩戴者精力集中时竖起来,在放松时耷拉下来。2015年,优衣库推出了一项名为UMood的黑科技。消费者坐在正对大屏幕的椅子上,戴上设备,便可在仪器的帮助下找到自己最喜欢的T-shirt。同一年,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决定成立一个神秘的硬件研发部门,专注研究不需要植入电极的人脑-电脑交互技术,目的就是希望有一天,“当你思考某事时,如果你愿意,你的朋友就能立即知道你的想法,同你产生心灵感应,这才是终极的沟通技术。4.意念控制的应用比较多意念控制上的应用相对简单,实验室和VR/AR市场上的产品都非常多。2007年,美国罗德岛布朗大学的团队,给高位截瘫的患者大脑内植入了一块电子芯片。经过刻苦训练后,患者的思想可以破解成数字信号,后者可向设备发出指令。最终,患者可轻松用意念收发邮件、玩游戏、给电视机换台等等。2015年,美国加州大学的医生,给一名28岁瘫痪5年的男子设计了一顶可捕捉脑电波的帽子,计算机程序把他的脑电波破解、分离出控制腿部活动的部分,然后再把信号发送出去,让相应仪器刺激腿部肌肉,这样他就能“行走”了!我国某大学脑机协同信息处理实验里,佩戴脑电帽的实验员,可以凭“意念”指挥桌子上的机器人,使其做出向左、向右、转头、走路和抓取等动作。其他还有脑意念球,脑控直升飞机等等,原理都很初级:人的大脑对信号处理器来说,就是一个可以发出上下左右旋转跳跃的游戏手柄,一切“意念操控”都是建立在这几个简单操作的组合之上的。其实,脑电波的应用一旦成熟,还是相当酷的。想象一下未来吧:朋友在卢浮宫旅行,忽然看到一幅枫林白露的油画,激动之余好想与你分享一下她的感受。只要你愿意,你就能接受一下对方的思想,噢,原来是如此这般,这般如此。甚至,有一天人类的记忆和思想可以像文字一样储存起来,未来人们便能感受到原来过去的世界,竟如此精彩!作者: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韩飞出品:科学大院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