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课例观察的教学反思《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一课是在学生知道了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以及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基础上学习的,是本章的一个难点。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虽然知道了三角形有三条边,但三角形“边”的研究却是学生首次接触,一节课的时间,要让学生从抽象的几何图形中得出结论,并加以运用,并非易事。因此,教学中,让学生在观察、感知的基础上,动手操作,摆一摆,比一比,看一看,想一想,分小组讨论、合作学习,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辅助教学,老师恰当点拨,适时引导。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既让我感受到了小组合作的成功喜悦,同时也从课堂中看出了一些实际问题,下面我将从以下几方面反思本节课的课堂教学:一、关注学生亲身经历。本节课的一个突出表现就在于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上,具体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导入部分:学生从5根透明的塑料条中任意拿出3根,摆一摆,可能出现什么情况?结果有的学生摆成了三角形,而有的学生没有摆成三角形,此时,老师接过话题:能否摆成三角形估计与三角形的“边的长度”有关系,它们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这样很自然的就导入了新课,为后面的新课做了铺垫。二是新授部分:学生用手中的小透明的塑料条按老师的要求来摆三角形,并且做好记录。这个过程必须得每个学生亲自动手,在此基础上观察、发现、比较,从而得出结论。在教学中,只是讲了两小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没有讲出他们的共性问题,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在有意设置这些实际动手操作,共同探讨的活动时学生好像早已知道结论了,没有让学生的精神需要得到更高的满足,同时学生在高昂的学习兴趣中学到了知识和体验没有得到更大的成功。二、练习设计层层深入本节课我设计了两个练习:1、判断能否围成三角形。2、给两个边求出第三边。评价一节数学课,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通过练习得到的反馈。而学生之间参差不齐,为了能兼顾全班学生的整体水平,我在练习设计上主要采用了层层深入的原则,先是基础知识的练习;然后用三角形的知识解决问题;最后发挥自己的智慧进行帆船的设计。而每一道题都运用了本节课的知识,每一道题目的呈现方式又都不同。这样既能让后进生跟的上,又能让优等生吃得饱,从而让全班同学共同进步。三、小组合作落到实处。课改之后我们在很多时候都看到有小组合作,有的小组合作目的性强,有实效,而有的小组合作却如走马观花,走过场。本节课的小组合作我用了两次,我却能切实感受到小组合作的实效性。新授课中的小组合作“摆三角形”,学生分工明确,参与性强,而练习中的小组合作却能集众人智慧,全面考虑,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在小组合作中也实行好、中、差三名同学分层的合作,让每个孩子得到了发挥。在课堂中,如果我能及时捕捉这一信息,并因势利导,我相信本节课,不仅能找出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还能找出能否三角形的三条线段的最优化方法,一定会为本节课增色不少。另外在教学中所用的语言、语气、语速、语调都有些平淡,没能够用自身的激情感染学生,以后一定要多加注意,使自己的课堂变的更加活泼、生动、有趣、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