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南昌大学思想政治教学研究部南昌大学本科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一、西方列强入侵与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二、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三、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的觉醒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中国半殖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鸦片战争前,中国是处在清朝统治下的封建社会。在经济结构上,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导的地位;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一、西方列强入侵与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在政治结构上,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文化结构上,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在社会结构上,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其核心是宗族家长制,突出父权、夫权、君权。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一方面巩固和维系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稳定和延续,另一面,也使其前进缓慢甚至迟滞,并造成不可克服的周期性的政治经济危机。清王朝在经过“康乾盛世”之后,迅速由盛转衰,潜伏着严重的危机:政治上,贪污成风,吏制腐败;经济上,土地兼并,阶级矛盾激化;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自守,固步自封。到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封建社会已经走到尽头,与新兴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拉开了很大的差距。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从1840年鸦片战争起,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把一个独立的封建的中国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1840年鸦片战争及随后签订的《南京条约》,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起点。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及随后签订的《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进程大大加快。英国军舰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及随后签订的《马关条件》,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中国出现亡国灭种的危险。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随后签订的《辛丑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格局正式形成,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八国联军向北京进发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第一,在军事上,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勒索赔款,抢掠财富。2、资本——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带来了什么?(1)资本——帝国主义侵略是近代中国一切灾难和祸害的总根源八国联军攻打天津。俄军捕杀中国人。日军屠杀义和团民。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第二,在政治上,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镇压中国人民的斗争;扶植、收买代理人。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第三,在经济上,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1904年德国人修建的天津火车站。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第四,在文化上,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传教士正在向上海徐家汇一带的孩子们传教。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2)如何正确分析马克思关于殖民主义“双重使命”的理论问题马克思在《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一文中谈到殖民主义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他说,不列颠人是第一批文明程度高于印度因而不受印度文明影响的征服者。尽管他们的行为是受卑鄙的利益所驱使,而且这种行为是既残忍又愚蠢,但是他们的蒸气机和科学还是在印度摧毁了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的结合,摧毁了农村公社的经济基础,由此在亚洲造成了“唯一的一次社会革命”。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认为,“英国不管干了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马克思在《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一文中则谈到了殖民主义的“双重使命”。他说:“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重建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因为伴随其而来的是资本主义文明,这种文明高于东方国家的封建主义,因此会对它产生影响。在人类历史上,落后文明常常要接受先进文明的影响,“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如果征服者文明高于被征服者,结果就相反。这是一条规律。第一,殖民主义统治为什么会对被统治国社会起改造作用?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被侵略国家往往是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根基比较牢固,生产力发展受到束缚。西方殖民者把这些亚洲国家变成它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在摧残亚洲国家现有的文明、财富的同时,会瓦解这些国家的自然经济的根基,迫使这种桎梏经济发展的旧结构解体。“消灭旧的亚洲式社会”,这就是破坏性使命的含义。第二,如何理解破坏性使命?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殖民地宗主国家侵略落后国家之后,为了开拓市场、掠夺原料产地、降低成本,获取更多利润,往往会在被侵略国家投资办工业和交通、电讯事业,这就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管理方式等等带到了被侵略国家,使这些国家产生了工厂、铁路……马克思称此作用为“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基础。”第三,如何理解建设性使命?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第四,无论是“破坏性使命”还是“建设性使命”,都不是西方殖民者的主观愿望,而是它的部分行为和政策措施的客观效果,所以马克思特别强调西方殖民者充当了“历史不自觉的工具”(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另一方面,西方列强的侵略,又使落后国家的经济呈现依附性的畸形、片面的发展,单一产品制,出口加工,列强为了自己的利益,往往还扶殖和保护落后国家的自然经济,使落后国家的经济呈现先进工业与落后农业共存的二元结构状况,使被侵略国家民族工业难以独立地发展壮大,这又是不发达国家现代化困难重重的根本原因之一。第五,从后果和影响来看:一方面,西方殖民者对落后国家的侵略,促使那里封建经济结构解体,刺激了那里资本主义的产生,从而使打破了这些国家封闭落后的社会结构,为现代化提供了一定的条件。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第一,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帝国主义控制着中国财政经济命脉。战争赔款——清政府大举外债——帝国主义控制中国财政收入到1911年,外国资本占煤矿投资总额的79.6%,占新式采铁和冶铁企业投资总额的100%,控制了41.2%的纱锭和49.6%的布机。几十个外国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垄断着中国的金融事业。(3)为什么资本——帝国主义不但不能帮助中国实现现代化,反而会阻碍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赫德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第二,在半殖民地中国,中国民族工业难以独立发展。据统计,外国在华资本总额的比重:1894年为60.7%,1913年为80.3%,1920年为70.4%,1936年为78.4%,20世纪30年代,上海棉纺织资本家发出了呼号:“究竟中国纱厂的致命伤是什么?”他们自己回答道:“痛痛快快地说,中国纱厂的唯一致命伤,在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压迫。”“中国纱厂一业的复兴与繁荣,必然在现状变化以后。”申新纱厂老板荣德生申新纱厂人钟牌商标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据统计,中国近代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1920年为4.9%,1936年为10.8%,1949年为17%。这个数字表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艰难的、缓慢的。在从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109年里,我国才积累17%的近代工业经济,而农业和手工业经济占了83%。小农经济如同汪洋大海,而近代工业不过是这个大海中的几个孤岛。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第三,帝国主义还和中国封建主义结合起来,支持中国的反动统治作为它们统治中国的支柱。正是由于帝国主义的维护,封建土地关系、商业高利贷资本和一切前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及上层建筑得以存在下来。帝国主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又使中国停留在半封建状态。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总之,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一方面促使中国封建经济解体,刺激了资本主义工业产生,促使中国社会发生变化;同时,又通过不平等条约,控制了中国的对外贸易和国内市场,掠夺了中国大量原料和廉价劳动力,掠取了巨额货币资本。外国资本主义的掠夺,在一头为其自身积聚了资本,在另一头为中国人民带来了贫困。其结果,是小农经济虽然分化但终因贫困化而未能彻底瓦解旧的经济结构;资本主义虽然产生但又终因市场、原料、资本的种种困难而难以迅速发展。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3、中国社会的半殖地半封建性质(1)正确认识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意义首先,正确认识社会性质是认识近代中国国情的出发点和依据。只准确把握了这一性质,才能制定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纲领、路线和政策,引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其次,只有正确认识中国近代社会性质问题,才能更好地学习中国近代史。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也就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这是我们把握和认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和一把钥匙。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2)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第一,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的封建国家;鸦片战争后,中国的领土、领海、关税、司法等主权的完整遭到破坏,受到外国侵略者的干涉和控制,清王朝从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渐沦为半殖民地的地位。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第二,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经济上自己自足的封建的国家。鸦片战争后,中国封建自然经济逐渐解体,逐渐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供给地。另一方面,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又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中国从一个完整的封建社会转变为半封建社会。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第三,随着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战后资本——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另一个主要矛盾。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第一、第二点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政治特点。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第三,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颇大的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它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它的大部分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第三、第四点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特点。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加上中国地域广大,以及在地方性的农业经济的基础上形成的地方割据势力的存在,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后来,列强还分别支持不同的政治势力以分裂中国,使中国处于不统一状态。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后来还加上官僚资本主义,形成“三座大山”),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至大批地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第五、第六点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特点。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4、近代中国阶级关系的变动地主阶级:继续占有大量的土地,掌握着国家政权,对人民实行专制统治。出现了官僚地主、城居地主和高利贷地主。农民阶级:由于土地兼并加剧,不少自耕农失去土地,向贫农或雇农转化;有些农民破产后流入城市,成为产业工人的后备军。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工人阶级:工人阶级是近代中国诞生的新兴的被压迫阶级。它的来源主要是破产农民、手工业者和城市贫民。中国工人阶级人数不多,却是中国新生产力的代表。深受帝国主义、封建势力、资产阶级安源路矿工人的三重压迫,具有强烈的革命性;而且它还有组织纪律性强、集中、团结、与广大农民有着天然联系等优点,因此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