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第二章人文地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二章人文地理学的产生和发展第一节国外人文地理学的形成与发展一、西方人文地理学三个时期的划分在国外,地理学是从希腊语Geographin一词而来。希腊语Geo为土地,Graphin为记载之意,表示地理学即“记载地表事物”的学问。地表事物既包括各种自然事物与现象,也包括各种人文(社会)事物与现象。可将西方人文地理学分为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时期,两条分界线是19世纪上半叶和20世纪50年代初。二、国外古代人地关系的萌芽与发展西方古代的人文地理学还不是独立的、单一的学科,而是与自然、政治、哲学等混杂在一起的笼统的科学知识,内容包罗万象,主要多为游记、地方志之类,以记述性的资料为主。三、西方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创立和发展19世纪上半叶至二战结束,西方的人文地理学进人一个新的阶段,形成了近代人文地理学。其特点是由古典时期的人文事象记述性阶段进人到人文事象的科学解释阶段。人文地理学内部,也逐渐形成许多新的分支,如人口地理、民族地理、语言地理、宗教地理、行为地理、旅游地理、政治地理、聚落地理等等。四、西方现代人文地理学二战后,随着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和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空间科学的进步,西方的人文地理学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时期。尤其是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文地理学研究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进人“新地理学”时代。1.新科学技术手段的应用2.研究方法上的计量革命与数量方法3.研究领域不断扩大,应用研究不断加强4.协调人地关系成为研究的新课题五、前苏联的人文地理学沙俄是欧洲落后的国家,地理学一直处于落后状态。十月革命后,前苏联一些地理学家批判了人文地理学,突出发展经济地理学。从20世纪30年代起,以经济地理学代替人文地理学。从而削弱了人地关系的综合分析研究。从70年代起,在过去经济地理学的基础上,形成了社会经济地理学(等同于人文地理学),并扩大了对社会文化因素的研究。第二节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形成与发展一、中国古代人地关系思想的萌芽和发展中国古代人地关系思想的萌芽和发展,经历了极其漫长的时期。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开始探索人和地理环境的关系,在1840年以前为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古代时期。1.先秦著作中不同人地观思想的萌芽《周易》中提出了“文明以止,人文也”的概念。并述及“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等论点。此外,在《诗经》、《尚书》、《周礼》等著作中,也都可以看到有关人文地理知识的记载。《尚书·禹贡》一书,以仅1207个字的篇幅,提出中国分为“九州”的观念,并分别阐述了各州的山川形势、自然景观、土镶分布等地理环境,还记载了方域、物产、田赋、交通、民族等人文现象。该书堪称带有地方志雏型的人文地理著作。在人地关系问题上也是众说纷纭,大致可归纳为四种基本思想:一是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的萌芽。《礼记》中指出:“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带有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色彩。二是人定胜天思想。孟轲在《孟子·公孙丑》(下)中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人定胜天思想。三是天人相关论。荀况主张人类应“制天命而用之”。他还在《天论》中发表了“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的精辟言论,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四是因地制宜的思想。以管仲为代表,他在《地员》篇中指出:“地者政之本也,辨于土而民可富”,反映出明显的因地制宜思想。2.秦至南北朝时的人地现西汉司马迁(公元前145-前86年)撰写出中国第一部通史《史记》。其《货殖列传》把全国划分为四个经济区域,分别记述了各地区的人口、经济、物产、交通、贸易、风土和城市,以及地区差异等,便于人们认识当时全国的人文状况,因地制宜发展生产,可谓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经济地理著述。东汉班固(公元前92-32年)的《汉书·地理志》,是我国第一部以地理命名的著作,用郡、县两级政区体制,将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结合起来,“统一地理学”的思想突出。为后世各正史的地理志树立了良好的典范。东汉王充(27-97年)的《论衡》说:“夫人不能以行感天,天亦不能随行而应人”。认为人与地各有规律,反对人地关系的绝对化。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详细记述了流域的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情况。3.唐至清代对人地关系的认识唐至清,我国以地方志为主流派的地理学得以广泛发展。各种类型的地方志数以万计,大量的记载描述了人文地理现象,留下了丰富的人文地理原始资料。同时,人文地理学的个别分支学科开始形成并迅速发展。比如,随着一些伟大旅行家及其著作的问世,旅游地理在人文地理学的形成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大唐西域记》、《梦溪笔谈》、《徐霞客游记》及郑和率船队七下南洋等等,使中国的旅游地理发展走在世界前列。中国古代具有人文地理性质的著作,以地方志和游记为最多,均为史、地、文等的综合著作,它们提供了人文地理的资料,但还不是科学的人文地理学。中国人文地理学作为一门学科,是从西方引进的。二、中国近代的人文地理学1840年至1949年为中国人文地理学的近代时期。鸦片战争后,西方科学思想大量传人中国。西方近代人文地理思想传人中国,大致有两种途径。一种是西方学者来华。另一种是通过留学生归国后,翻译出版西方的近代人文地理著作及自己著书立说。1909年张相文、翁文灏、蔡元培、白眉初等人在北京成立中国地学会,张相文为首任会长。翌年,该会创办了《地学杂志》、《地学丛书》,为传播人文地理知识发挥了积极作用。自1929年起,国内多所大学相继设立了地理系(科),开设人文地理学课程。1934年成立了中国地理学会,并出版了《地理学报》。1940年,在重庆北碚成立了中国地理研究所,它是政府设置的第一个地理研究机构,由黄国璋当第一任所长并创办《地理》杂志,人文地理学亦是主要研究课题之一。总之,由于我国地学界老一辈的不懈努力,西方近代人文地理学思想的传人,中国近代人文地理学才得以形成和发展。但因为种种原因,独具特色的中国科学人文地理学的流派并未形成。三、中国现代人文地理学1.新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历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的人文地理学大体上可分为两个时期,即:前期销声匿迹和后期复兴发展。(1)以经济地理学取代人文地理学(2)人文地理学的复兴与发展2.中国人文地理学面临的主要问题(1)理论体系松散(2)各分支学科的发展不平衡(3)人文地理学创新艰难3.21世纪中国入文地理学的发展趋势(1)实用方向发展(2)应用方向发展(3)综合化倾向(4)强化开放意识(5)深化可持续发展

1 / 1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