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军事格局及其发展趋势一、世界军事发展演变从历史学的角度看,世界军事的产生与发展有一个演变的过程,人类历史共经历了六代战争。这是具有典型的冷兵器特征的战争形态,在人类社会延续了3000年以上。它以使用冷兵器为标志,军队由步兵和骑兵组成。这时代科学技术的基本表现特征是利用铸造和锻造技术制造以矛和剑为代表的各种近战用的白刃兵器。第一代战争这是冷兵器时代向热兵器时代过渡时期即古代火器时期的战争形态,在人类延续了600-700年。它以使用火药和滑膛枪为标志,军队出现了使用滑膛枪的步兵和使用火药、罗盘的海军。第二代战争第三代战争这是具有完整意义的火器时代特征的战争形态,时间跨度以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开端,终于1898年美西战争,经历3个多世纪。以使用火枪和身管火炮为标志,形成了步兵、骑兵、炮兵等诸兵种的合成军队。从1901年美西战争结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末,通常被称为现代火器时期。射击火器自动化、作战平台机械化、部队机动立体化和军队组成复杂化是这个时期因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的主要特征。第四代战争第五代战争这是火器的杀伤威力发展到极至足以毁灭整个人类时的一种战争形态,时间跨度是二战结束至冷战结束的近50年间。它以使用核武器为标志,以原子技术和空间技术为基础。第六代战争在核威慑下,以使用精确制导武器为标志。它在1982年英阿马岛之战时初现端倪,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基本形成,在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中全面成熟。第七代战争信息化战争古代科技革命增强人类对自然的第一大要素——物质的利用能力,近代科技革命扩展的是人类对自然的第二大要素——能量的利用和物质与能量结合方式的利用能力,新科技革命则使人类具有了对自然的最重要的第三大要素——信息的认识和利用能力。在2020年前后人类的战争形态将迅速向第七代战争——信息化战争演变。这个时代的战争以使用全面信息化武器装备为标志,战场角逐将由过去以武器的硬件为主转变为以武器的软件为主,谁拥有信息技术的优势,谁就可能拥有战争的主动权。二、当前世界军事格局世界军事格局是指一定时期世界主要军事力量对比的总体态势和总体特征。它随国际政治和经济形势的变化而变化。当前世界总的军事格局是“一超多强”。20世纪90年代初,两极体制解体,世界军事格局也随之发生变化,美国成为当前惟一能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使用军事力量的超级大国;但世界战略力量多级化趋势正在发展,各种新安全结构正在建立和完善。日本欧洲印度中国美国“一超”“多强”俄罗斯东南亚从战略关系上看,冷战结束后,世界军事领域内的各主要力量之间的战略关系经历着深刻的变化与调整。“一超”与“多强”以及“诸强”之间既有竞争又有合作,既相互矛盾,又彼此协调,既存在利益上的冲突,也存在安全上的共同需求。潜在对手美中俄之间新的战略互动与互制美中俄中俄联盟防中一招中俄互制美中欧之间新的战略互动与互制:美中欧人民币升值纺织品设限知识产权保护等军售问题美反对并设置障碍内部矛盾外经交济攻利心诱发动颜色革命,扩大欧盟范围。美俄欧之间新的战略互动与互制:美俄欧增强与欧盟合作05年05月举行俄欧首脑会议:签署涵盖经济、内部安全、外部安全、人文等四大合作空间的协议。美中俄印之间新的战略互动与互制:美中俄印拉拢印度,制约中俄,分化中、俄、印的战略关系巴矛盾中巴关系友好为此,印度采取左右逢源的平衡政策。既接受美国的援助,又加强与俄的关系,还与中国改善关系,05年06月在俄举行了中俄印外长首次非正式会议,对合作等互相关心的重大问题交换看法。美中俄日之间新的战略互动与互制:美中俄日美国不可能主导四国关系,四国关系是一种战略互动、互制的新型多边关系。四国经济融合扩大深化,相互依存显著上升,但是政治、军事重大分歧也在深化扩大,美日联盟的加强与深化,必然破坏、制约中美、俄美关系的改善深化,中俄战略安全环境也受到损坏。三、主要国家的军事战略调整(一)美国军事战略的调整(二)俄罗斯军事战略的调整(四)日本军事战略的调整(五)印度军事战略的调整(三)中国军事战略的调整(一)美国军事战略调整1、将反对恐怖主义和“保卫美国本土”作为军队的首要任务东西有大洋南北无强邻炮声远处响,危险隔重洋,任他国战火纷飞,我自安然无恙!“9.11”恐怖事件的发生,促使美国重新审视所处的安全环境,2002年,美相继成立了“国土安全部”和“北方司令部”主要用于负责美国本土的安全。2004年5月出台的《美国国家军事战略》报告明确提出军事战略的三大目标是“保护、预防、战胜”。即“保护美国、预防冲突与意外攻击及战胜敌人”,并指出,这既是美国军事战略的目标,也是美军的三大使命。2、调整防务规划模式,建设“基于能力型国防”美2004年《国防战略》报告进一步将“基于能力”型的建军模式明确为“1-4-2-1”型。美军要保护美国本土安全(1)在海外四个地区(欧洲、东北亚、东亚沿海区和中东/西南亚)威慑敌对行动(4)在同时发生的两场战争中迅速击败敌人(2)并至少在其中一场战争中取得决定性胜利(1)美国国防预算近年来大幅度增加3、军事至上,“先发制人”,实施“预防性打击”“由于美国不可能在任何地方、任何可以想象的时间来防御任何威胁,所以对付各种威胁的唯一方式就是将战争引向敌人,最好的防御就是有效的进攻。”4、退出反导条约,大力推进导弹防御系统的部署1972年5月26日,美国和原苏联在莫斯科共同签署了一项题为《美利坚合众国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之间关于限制反弹道导弹系统的条约》,人们把这项条约简称为反弹道导弹条约(反导条约)。反导条约比较明确地规定:美国和苏联双方只能在两个允许的地点部署规模有限的导弹防御系统:二是以洲际弹道导弹的部署基地为中心、半径不超过150公里的范围内,部署不超过100枚的拦截导弹、不超过2部的大型相控阵雷达和不超过8部的小功率雷达。一是以首都为中心、半径不超过150公里的范围内,部署不超过100枚的拦截导弹和不超过6个用于反弹道导弹的雷达设施;美国执意进行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ationalMissileDefensesystem)的建设,将给世界安全带来严重影响。(4)退出反导条约,大力推进导弹防御系统的部署(二)俄罗斯军事战略调整现实遏制1、加强战略核力量的威慑遏制作用。2、加强常备军事力量的建设,提高实战能力。3、通过军事改革完善武装力量体系。(三)中国军事战略调整积极防御积极防御,是以积极的攻势行动,战胜进攻之敌的防御。亦称攻势防御、决战防御。从作战指导思想上讲,是为了辅助进攻,或为了转入反攻和进攻创造条件而进行的防御。核心是防御的积极性问题。积极防御战略的基本特征•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是从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的积极防御战略思想发展演变过来的。毛泽东积极防御战略思想有两个基本特征:•自卫性和防御性。强调实行战略上的“后发制人”,主张“在防御形势之下战胜敌人”。其基本的原则,就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积极性。即把战争作为一个整体看待,主张在战略防御的形式下,积极主动地同敌人斗争,能动地夺取战争的胜利。其主要表现就是防御、进攻的有机结合和内线、外线的灵活运用。这里既包括战略内线防御时的战役战斗外线进攻,也包括适时将战略上的内线防御导向战略上的外线进攻,使整个战争的发展过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从宏观上统一进行筹划与指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的军事战略方针一直是积极防御。尽管每次调整的背景不同,内容不一样,对战略方针的表述不尽一致,但都没有离开积极防御这个总的大纲。中国实行积极防御军事战略,在战略上坚持防御、自卫和后发制人的原则。1993年,中央军委制定了新时期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在战略指导上实行重大调整,把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由应付一般条件下的局部战争转到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上来。这是积极防御战略思想的重大发展,也是军队建设指导思想战略性转变的深化。积极防御战略的调整•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将贯穿到中国各军、兵种的战略中去。在继续重视陆军建设的同时,加强海军、空军和第二炮兵为重点的作战力量建设,谋求作战力量结构协调发展,提高夺取制海权、制空权以及战略反击能力。推动火力、机动力和信息能力的协调发展,全面提高军队的威慑和实战能力。•中国陆军逐步推进陆军由区域防卫型向全域机动型转变,提高空地一体、远程机动、快速突击和特种作战能力。在信息化条件下,诸军兵种参加的一体化联合作战将成为主要的作战形式。在这样的联合作战中,陆军要克服传统的以陆为主的观念,确立全局意识、配合意识、主动意识。在与海、空军联合作战条件下的陆军作战,参战要素多,整体作战的要求高,必须充分发挥综合作战能力,整体取胜。为此,应做到火力与兵力紧密结合、软杀伤与硬打击紧密结合、高技术兵器与一般兵器的使用紧密结合。攻防兼顾,以攻为主。建立攻防兼备的指挥体系,不仅在指挥机构上注重合成、精干,在指挥手段上力求自动化,而且注重提高指挥机构的快速机动能力和再生能力,实现指挥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中国海军由近岸防御向近海防御转变,实行的是一种“近海防御”战略。海军担负着保卫国家海上方向安全、维护领海主权和海洋权益的任务。“海军扩大近海防御作战空间和防御纵深,加强、完善海战场建设,增强在近海遂行海上战役的综合作战能力和核反击能力……突出海上作战兵力特别是两栖作战兵力建设。加快更新海军武器装备,重点发展新型作战舰艇,以及多种专用飞机和配套装备,提高武器装备的信息化水平和远程精确打击能力……提高联合作战能力和海上综合保障能力。”•中国空军战略正在逐步由“国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备型转变”。空军担负着保卫国家领空安全,保持全国空防稳定的任务。“空军适应信息化空中作战的要求……重点发展新型战斗机、防空反导武器、信息作战手段和空军指挥自动化系统……提高空中打击、防空作战信息对抗、预警侦察、战略机动和综合保障能力,努力建设一支总体规划适度、编成结构合理、武器装备先进、系统配套编成、信息支援和作战手段完备的空中防卫作战力量。”•第二炮兵是保卫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力量,主要担负遏制敌人对中国使用核武器、遂行核反击和常规导弹精确打击任务。现已初步形成核常兼备、射程衔接、威力和效力明显增强的武器装备体系。中国的核战略实际上是一种最低限度有效核反击战略。中国核力量“主要担负遏制敌人对中国使用核武器、遂行核反击任务”。中国自拥有核武器之日起就郑重声明,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此后又承诺无条件地不对无核武器国家和无核武器区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并一直推动所有核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上述承诺。中国对发展核武器始终采取极为克制的态度,中国核武库的规模仅保持在自卫所需的最低水平(四)日本军事战略调整原则:自卫队由“国土防卫型”向“海外参与型”转变,军事力量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变1、防御重点由固守北方全面转向西南方向。2、军事战略由“被动防御型”向“主动先制和海外干预型”转变。强调先发制人;把国际安全合作作为主要任务,强调海外参与;应对多种威胁。3、创新作战理论陆军:强调机动灵活作战。海军:强调早期处置、超视距打击、反潜护航、登船检查等。空军:强调早期预警、适时打击。力求:提高预警能力、提高机动和快速反应能力、提高远程投送能力、提高应对导弹攻击能力。4、作战体制向灵活、快速、机动方向发展。5、增强与美军的协同作战能力。加强情报交流、加强联合演习和训练、制定联合作战预案、共同研究军事高技术、加强反导研究与合作、强化日美全球安全合作等。印度确立以有限可靠核威慑为后盾,以强大常规军事力量为手段的“地区威慑”军事战略。1、战略目标:在称霸南亚的同时,遏制中国,控制印度洋,争当世界军事大国。2、战略方针:打多场核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先发制人,惩戒威慑;(五)印度军事战略调整常规力量的有限战争手段;巴、中为主要对手,对巴可进行全面战争,对中国不放去既得利益,相机进行扩张和蚕食;对南亚实施全面控制;控制印度洋及其通道,阻止中国与印度邻国发展军事关系;加强与美、俄、日和中亚、东盟的战略伙伴关系。(一)多级化趋势进一步增强当前,美国是世界上在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都具有全球影响的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