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文学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七编明代文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明代的时代背景一、政治背景•1368年朱元璋称帝于南京,至1644年崇祯帝自缢于北京,明朝前后共计277年。•朱元璋与明代的特务统治和恐怖政治(文字狱)。方孝孺事件•明代除了边境与蒙古人的战争及抗倭战争,大体是和平富足时期,帝王的残暴与后来的宦官专权对这一朝代的文化社会和经济史影响不大。•新王朝自信的标志:郑和七下西洋二、文坛概况•八股取士:朱元璋与刘基定八股文程式,专从四书五经命题,以朱注为据,字数有限定。比唐宋以诗赋取士更加有害。•明代诗文:前后七子的文学复古、唐宋派•明代小说:四大传奇•明代思想文化:晚明个人主义思潮与王阳明心学、李贽、公安派•汤显祖《牡丹亭》的情与梦第二节明代商品经济•经济发展情况•市民意识的高涨第三节明代文艺商品化的特点第四节心学与文学观•阳明心学•文学观念的转变引入:中西文学传统比较中国小说史概述•以早期叙事文学为核心的古代地中海传统:史诗epic——中近世的罗曼史romance——18世纪/19世纪长篇小说novel•以抒情诗为核心的中国古代文学传统:三百篇——骚——赋——乐府——律诗——词曲——小说小说从卑微到救国•中国古代小说的合适(无所不包)与不合适(小玩意)•中国为什么落后,就是中国小说不行,要兴国就必须兴小说,要启蒙就要用小说来启蒙——梁启超(1902)•我写小说就是为了救国,启蒙那些麻痹的人们——鲁迅小说从一个什么都没有用的东西突然就成了一个被夸大的文学形式二、古代小说观念的演变西方“小说”一词:story,novel,legend,fiction,romance,narrative中国“小说”的语源1、《庄子》外物篇“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这里所说的小说,是指琐碎的言谈、小见解,与现时所说的小说相差甚远。•任公子为大钩巨缁,五十犗jie以为饵,蹲乎会稽,投竿东海,旦旦而钓,期年不得鱼。已而大鱼食之,牵巨钩,陷没而下,惊扬而奋鳍,白波若山,海水震荡,声侔鬼神,惮赫千里。任公子得若鱼,离而腊之,自制河(浙江)以东,苍梧(湖南)已北,莫不厌若鱼者。已而后世辁才讽说之徒,皆惊而相告也。夫揭竿累(细绳),趣(趋走)灌渎,守鲵鲋,其于得大鱼难矣!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是以未尝闻任氏之风俗,其不可与经于世亦远矣!2、正式提小说这一词,确立为文类东汉桓潭《新论》“若其小说家,合丛残小语,近取譬论,以作短书,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认为小说仍然是“治身理家”的短书,而不是为政化民的“大道”。3、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涂说者之所造也。”•小说最初文体定位:介于子部与史部之间,虚构与非虚构矛盾子部:说理取譬,有虚构史部:史实,讲求真纪昀:《聊斋志异》盛行一时,然才子之笔,非著书者之笔也。……今一书而兼二体,所未解也。小说既述见闻,即属叙事。不比戏场关目,随意装点……今燕昵之词,媟狎之态,细微曲折,摹绘如生,使出自言,似无此理;使出作者代言,则何从而闻见之?又所未解也。三、古代小说的源流与分期1、萌芽期(先秦)神话传说---史传散文---诸子散文2、雏形期(两汉魏晋南北朝)•野史杂传:《吴越春秋》《燕丹子》《汉武故事》《史记刺客列传》与《燕丹子》即正史野史比较:*以事为中心与以人为中心,*多出离奇情节:乌白头马生角,杀千里马取肝,杀美人手野史将史与小说交缠一直延续至明清•古小说“古小说”一词源自鲁迅,他在做小说史研究时,将唐以前小说,通称为“古小说”,并作《古小说钩沉》。古小说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过程中的原始形态,或称为雏形。其主要特点,还没有摆脱其他文体,而取得独立。志怪小说:干宝《搜神记》干宝两则人生轶事(《晋书》干寶传):寶父先有所寵侍婢,母甚妒忌,及父亡,母乃生推婢于墓中。寶兄弟年小,不之審也。後十餘年,母喪,開墓,而婢伏棺如生,載還,經日乃蘇。又寶兄嘗病氣絕,積日不冷,後遂悟,云見天地間鬼神事,如夢覺,不自知死。寶以此遂撰集古今神祇靈異人物變化,名為搜神記,凡三十卷。志怪作为实有来写,干宝写书目的在于明神道之不诬还是史家崇尚事实的延续志人小说: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世说新语》记载魏晋时期达官名士的言行目录三十六门即品鉴的品目世说新语内容鲁迅:记言则玄远冷俊,记行则高简瑰奇特点:含蓄蕴藉,不动声色淡远情节弱化《世说新语》创作上仍属“史”的范畴:蕴藉淡远、事实的连缀、直接引语3、成熟期(唐、五代、宋、元)•唐传奇:文言小说的文体独立传奇的繁荣在中唐:《李娃传》、《霍小玉传》、《莺莺传》晚唐以后多武侠小说李光鼎《虬髯客传》王小波改编为《红拂夜奔》早期武侠小说的特征与金庸对《虬髯客传》的评价•宋元话本:白话小说的兴起“说话”溯源先秦时期的倡优、侏儒而来----民间自发口传-----到唐代成为一种表演技艺“说话”元稹《寄白乐天代书一百韵》:“翰墨题名尽,光阴听话移。”自注:“乐天每与余同游,常题名于屋壁。顾复本说‘一枝花’,自寅至巳。”说:说唱,话:故事话本:说话的底本宋代“说话”的繁盛宋代坊市制打破,勾栏瓦肆的繁盛“说话”的家数:一者小说,谓之银字儿,如烟粉,灵怪,传奇,说公案,皆是朴刀杆棒及发迹变泰之事,说铁骑儿,谓士马金鼓之事。短篇幅,现实题材,普通市民为主角,一般一次讲完,最受欢迎。说经,谓演说佛书,说参请,谓宾主参禅悟道等事,如《大唐三藏取经诗话》。讲史书,讲说前代书史文传、兴废争战之事。讲史有说有评,又称评话。每说一次叫一回,多次才能说完,这就是章回小说的来源。讲史“说话人”分工很细,有专讲五代史,有专说三分的。合生,相声的前身。“说话”的艺术与程式“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频蹙眉,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则喜唱快”叙述者:说书人。全知叙事模式+限知叙事:多视角(外视角,内视角),全方位(时空转换)“纯客观假象”+叙事干预(评论,预示)“楔子与回末里的叙事人侵入”结构:开场诗——入话(对开场诗解释)——头回(小故事,与后面内容正相关或反相关)——正话——散场诗语言:口语化的白话文,韵散结合特点:普通人成为小说主角,直接取材现实生活有浓郁生活气息。以说书人口吻讲故事有明显说书艺人风致。一般追求情节曲折,叙述生动逼真。•作品分析:醒世恒言第十四卷闹樊楼多情周胜仙4、繁荣期(明中叶———清中叶)白话通俗小说•长篇小说类型:历史演义、英雄传奇、神魔小说、公案小说、世情小说•中短篇白话小说:拟话本(鲁迅命名)形式上模仿话本,是案头文学作品,如三言二拍。文言小说的复兴《阅微草堂笔记》《聊斋志异》5、过渡期(晚清——五四运动前):中国古典文学向现代文学转化的转型期•谴责小说吴敬梓《儒林外史》、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和曾朴的《孽海花》•斜狭小说韩子云《海上花列传》•黑幕小说•新小说类型化创作跟风作品多个性作品少第二章《三国演义》第一节章回小说的产生及其形式特点第二节、《三国演义》的成书、作者和版本一、《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史志与民间传说,是《三国演义》成书的两个重要来源。三国故事由史实到小说,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二、《三国演义》的作者•关于罗贯中的生平,目前所知甚少。明人贾仲名《录鬼簿续编》(天一阁藏本)载:罗贯中,太原人,号湖海散人。与人寡合,乐府、隐语极为清新。与余为忘年交,遭时多故,天各一方。至正甲辰(1364)复合,别来又六十余年,竟不知其所终。三、《三国演义》的版本1、嘉靖本:即署有“嘉靖壬午(元年,1522)孟夏吉望关中修髯子书于居易亭”的大字精刻本,这是目前已经发现的最早的《三国志通俗演义》版本。嘉靖本前有弘治甲寅(1494)庸愚子的序,称《三国志通俗演义》“书成,士君子之好事者,争相誊录,以便观览”,说明到弘治年间此书还是以抄本流传。2、李评本:明万历、天启年间《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明末人叶昼假托李卓吾之名所作,故又称“伪李评本”3、毛纶、毛宗岗父子评本:清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以李卓吾评本为基础,参考了“三国志传”,对回目和正文进行了修改,并作了详细的评点。毛本正统思想较浓,但艺术上有较大的提高,成为后来最流行的本子。第三节、《三国演义》的思想内容一、历史史实与艺术虚构:清章学诚《文史通义》“唯《三国演义》则七分实事,三分虚构。以致观者往往为其惑乱”真假曹操•关于曹操杀吕伯奢一家的三种说法:•正当防卫(魏曰:太祖以卓终必覆败,遂不就拜,逃归乡里。从数骑过故人成皋吕伯奢;伯奢不在,其子与宾客共劫太祖,取马及物,太祖手刃击杀数人。)•过失(世语曰:太祖过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备宾主礼。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图己,手剑夜杀八人而去。)•过失+宁我负人,毋人负我孙盛杂记曰:太祖闻其食器声,以为图己,遂夜杀之。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三国演义作宁叫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遂行。二、正统观念与道德评判•《三国演义》尊刘反曹的倾向:书中把蜀国的刘备、诸葛亮、关羽等君臣作为理想中的政治道德观念的化身,仁君、贤相、良将的典范,而将魏国的曹操作为奸邪权诈、推行暴政的代表,至于孙吴方面只是陪衬而已,因而具有明显的“拥刘反曹“的倾向。其书(指《三国志》)以魏为正统,至习凿齿作《汉晋春秋》始立异议。自朱子以来,无不是凿齿而非寿。然以理而论,寿之谬万万无辞;以势而论,而凿齿帝汉顺而易,寿欲帝汉逆而难。盖凿齿时晋巳南渡,其事有类乎蜀,为偏安者争正统,此孚于当代之论者也。寿则身为晋武之臣,而晋武承魏之统,伪魏是伪晋矣,其能行于当代哉?此犹宋太祖篡立近于魏,而北汉、南唐迹近于蜀,故北宋诸儒皆有所避而不伪魏。高宗以后,偏安江左,近于蜀,而中原魏地全入于金,故南宋诸儒乃纷起而帝蜀。此皆当论其世,未可以一格绳也。(《四库总目提要》)•受封建史学家正统观念影响(谁为正统与当时形势有关)•受民间道德评判影响(宗法社会家庭伦理扩大化为国家伦理,君子/小人;忠臣/奸臣)历史循环论?•词曰:(杨慎)•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兴,传至献帝,遂分为三国。这一段是毛宗岗后加的,也是他的历史循环论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开头就是献帝几年三、通俗观与文学性•罗贯中的通俗演义的“通俗”就是文学性罗贯中的“通俗观”:文胜质则史,质胜文则野,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文学性三方面:1故事组织上,较好吸收记传体与编年体特点,多线索时空结构,受朱熹《资治通鉴纲目》影响2人物形象塑造上比史书更生动3语言文不甚深,言不甚俗,雅俗共赏第四节、《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一、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三国演义》是一部英雄志士的颂歌,塑造了一系列独具神采的人物形象。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毛宗岗所说的“三绝”:•智绝:“古今来贤相中第一奇人”诸葛亮•义绝:“古今来名将中第一奇人”关羽•奸绝:“古今来奸雄中第一奇人”曹操•二、善于通过错综复杂的故事情节表现种种矛盾,尤其善于战争描写。•战争之间详略互济虚实相生,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如三大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的同与异•笔墨主要在战争背后的内容,注重斗智,写战争的目的在于写人。继承《左传》以来描写战争的优良传统。•注重场面渲染,多用对比衬托,张驰结合,动静结合手法。三、语言特色:•文不甚深,言不甚俗。•侧重叙述简于描写。语言以粗笔勾勒见长,生动有力,有阳刚之气。•人物语言开始注意个性化。四、结构特点:•多线索时空结构以东汉灭亡为引线,以西晋统一为终局。中间的魏蜀吴三线的兴衰线,其中以魏蜀矛盾斗争为主干,又以蜀汉故事为重点。其中以诸葛亮为中心,又以隆中对为关键。第三章《水浒传》第一节、《水浒传》成书过程一、成书1、《水浒传》的故事源于北宋末年的宋江起义。其事在《宋史》之《徽宗本纪》、《侯蒙传》、《张叔夜传》以及其它一些史料中有简略的记载,大致可以知道:以宋江为首的这支武装有首领三十六

1 / 21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