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讲-认识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十三讲认识论•认识论转向•经验论与唯理论•关于认识对象问题•关于认识主体问题•关于认识的起源和途径问题•关于认识方法问题•关于真理观问题•总体评价一、认识论转向•认识论是探讨人类认识的本质、结构,认识与客观实在的关系,认识的前提和基础,认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认识的真理标准等问题的哲学学说,它是关于认识的认识。•认识论的转向就是把哲学家观察世界的方法,从古代哲学的“本体论”,转向了近代的“认识论”。•认识论提出,要解决本体问题,证明本体世界的合法性,就必须对人的认识先行进行反观自省,在关于世界的理论之前,必须有一种关于认识的理论,并由这种认识理论来为关于世界的理论提供保证和合法性根据。正是这一点,使得近代哲学把哲学的反思层面推进了一种古代哲学不可能达到的高度,在哲学史第一次昭示了这一崭新的立场:离开“认识论”的“本体论”是无效的。二、经验论与唯理论•经验论,又称经验主义。认为感性经验是一切知识和观念的唯一来源的哲学学说。经验论片面地夸大经验或感性认识的作用和真实性。贬低甚至否定理性认识的作用和真实性。•主要代表:培根、霍布斯、洛克、巴克莱、休谟。•唯理论,又译为理性主义。唯理论者认为具有普遍必然性的可靠知识不是、也不可能来自经验,而是从先天的、无可否认的“自明之理”出发,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得到的。他们往往把这种“自明之理”,如欧几里得几何学的公理,说成是人心中与生俱来的“天赋观念”。唯理论者认为,只有依靠理性直接把握到事物本质的那种“理性直观知识”,或依靠理性进行逻辑推理得来的知识即理性认识,才是可靠的,依靠感觉经验得来的感性认识是不可靠的,往往是错误认识的来源。•主要代表:笛卡尔、斯宾诺莎、莱布尼茨、沃尔夫。三、关于认识对象问题•1、认识对象是一般还是个别?•经验论认为,全部知识都是从对个别事物的感性知觉开始的,人的思维从个别事物中抽象出其共同的或相似的性质,把这些因素集中起来,从而形成一般概念。•在理性派看来,对个别事物的感觉经验,是算不上真正的知识的,只有对于事物共同的一般本质和一般规律的识,才是有普通必然意义的科学知识。因此,理性派是把一般而不是把个别作为认识的首要对象的。唯其如此,他们才成为强调对一般本质和规律的理性认识的理性主义者。•2、作为认识对象的实体是物质还是精神?•认识对象是个别还是一般的问题,与认识对象是物质还是精神的问题密切联系。可以说,凡是强调认识对象是个别的,大概都是认为认识对象是物质性的东西的唯物主义者;反之,凡是强调认识对象是一般的,大概都是认为认识对象是精神或精神性的东西的唯心主义者。•以培根、霍布斯、洛克为代表的经验派,一方面强调对个别事物的感性经验,另一方面也都肯定认识对象是自然中客观存在的物质性事物。•而作为近代理性派的奠基人的笛卡尔及其门徒中的“偶因论”派马勒伯朗士等人,也都一方面强调对一般的理性认识,另一方面把认识对象看作某种独立存在的精神实体即上帝和心灵。四、关于认识主体问题•1、认识主体的本质问题•认识主体的本质问题,就是指认识主体究竟是有血肉之躯的人,还是某种自身独立存在的精神实体?•唯物主义者心目中的认识主体是一个自然物,是有血肉,即有物质性身体的人,而唯心主义者则把认识主体看成是某种独立存在的精神实体,它或者独立不依于身体(二元论,如笛卡尔),或者虽与身体相结合但不是依赖身体面是身体从属于它(如莱布尼茨),或者根本没有物质性身体的客观存在(如巴克莱)。•与此相联系,唯物主义者基本上承认物质能够思维的,而唯心主义者则都否认物质能够思维。•2、身心关系问题•唯物主义者总是肯定心依赖于身,唯心主义者则肯定身从属于心,至少是心不依赖于身;或认为身心彼此独立,则就是二元论。•经验派既认为理性思维总须先有感觉为其基础,也就自然会认为心灵依赖于身体。因为感觉离开身体器官是很难想象的,而理性思维之依赖于身体器官,则往往非常人所能直接觉察。•与经验派相反,理性派既认为理性知识不能自感觉经验得来,则他们就会认为心灵,至少是其中从事理性思维的部分是并不依赖于身体器官的。五、关于认识的起源和途径问题•1、关于“白板”说与“天赋观念”说的对立问题•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的主要分歧,就在于经验主义认为一切知识都起源于感觉经验,人心在获得感觉经验之前就只是一块空无所有的“白板”,而理性主义则认为那种有普遍必然性的理性知识不能来自感觉经验,它的某些基本原则乃是人心中固有的或与生俱来的“天赋观念”或“天赋原则”。因此这两派的对立,在一定意义下也就可看作“白扳”说与“天赋观念”说的对立。•2、关于感觉经验与理性知识的关系问题•主张白板说的人既肯定一切知识郁起源于感觉经验,在认识途径上也就必然主张一切认识必须先从感觉经验开始,然后才能由感觉经验引中出理性知识,因此理性知识必须以感觉经验为基础,这就是经验主义认识论的基本主张;反之,理性主义者则倒过来,认为感觉经验没有普遍必然性,因此有普遍必然性的理性知识不能来自感觉经验而须别有来源,即只能来自理性本身固有的某种“天赋原则”或“天赋观念”,故否认人心是“白板”,也否认理性知识须以感觉经验为基础,感觉经验对理性知识的获得至多只起一种刺激作用;有的理性主义者则认为感觉经验正是错误认识的来源,对理性知识不但没有帮助甚至是起妨碍作用。六、关于认识方法问题•求得可靠知识主要是通过归纳法还是通过演绎法?•大体上说,经验派都把归纳看作人的认识唯一可行的可靠认识方法,而演绎如果不是脱离实际的无聊游戏的话(培根),顶多也只是把归纳所发现的真理阐述出来的形式技巧(霍布斯);理性演绎所运用的抽象观念实际上都可以归结为感觉的观念(洛克),就本身说是缺乏实在性的(巴克莱、休谟)。但经验派最终由于轻视演绎、否定理性抽象而导改了归纳本身的覆灭。•反之,理性派虽然实际上也不得不运用归纳法,但理论上却总是贬低它,把归纳看成不值得信任的’‘意见”,只相信“清楚明白”的理性直观及其推演是最可靠的。七、关于真理观问题•真理的标准问题•经验派与理性派在真理标准问题上,比较典型地表现出那种各执一端的情况。一般说来,经验派多强调思维与存在一致这一面,而理性派多强调思维自身的逻辑一贯性一面。•经验主义者一般都强调真理就是摹写其对象的“摹本”,我们可以简单地统称他们的真理观为“摹本说”。•至于理性派,则虽然各人的说法不一,但总的说来,都是强调认识本身的逻辑一贯性,认为认识本身不包含矛盾,逻辑上前后一贯.就是真理。因此也可以统称他们的真理观为“一贯说”。八、总体评价•1、两派哲学在理论上的正确方面和错误方面•经验主义的正确方面,在于其根本原则即“凡是在理智中的没有不先在感觉中”这一古老原则,也就是认识起源于经验这一原则,从人类认识的总体来看是符合实际的。特别是就唯物的经验主义来说,这一原则意味着肯定人类的一切知识首先总是由于客观存在的事物,通过感官影响人的意识而产生的。这就是把认识看作主观对客观的反映,并把感觉看作联系主观与客观的纽带或桥梁。这种反映论的根本观点是正确的。从人类认识过程的总体来看,不是通过感官接受外物的影响两先获得一些感觉印象和观念,整个认识过程就无从发生。•理性主义的正确方面,主要就在于强调只有依靠理性才能获得关于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强调只有这种理性知识才有普遍必然性,才是可靠的科学知识。从这一基本立场出发,他们在认识方法上强调理性的演绎法,在真理观上强调认识必须自身一贯,不包含逻辑矛盾,这些也都有正确的方面。他们从理性主义的立场出发,批驳经验主义的观点时,往往也能击中经验派消极被动反映论的形而上学弱点的要害,表现出有辩证法意义的某些正确思想。•两派观点的共同错误,首先在于脱离社会实践来探讨认识问题,其次在于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既没有把认识看成一个发展的过程,又各执片面,因而都不能正确地解决认识问题。•2、确立正确的认识论•首先,在认识论的研究中,必须自觉地牢牢掌握实践的观点。我们看到,经验派和理性派的认识论,之所以在一系列问题上陷入自身无法克服的矛盾,其要害就在于脱离了社会实践的观点。而一旦引进了社会实践的观点,把认识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并以社会实践作为评判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则许多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其次,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必须自觉地掌握唯物辩证法,避免和反对静止地、片面地、表面地看问题的形而上学思想方法。经验派与理性派的观点之所以最终在认识论的全体上都陷入错误,其思想上的根源就在于两派都是受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支配,既看不到认识活动是一个发展过程,又在一系列问题上各执片面。(正确处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之间的辩证关系)•3、树立正确的真理观•在认识论的意义上,真理问题的实质是思想的客观性问题,即人的思想能否表述客观规律,人的思想如何表述客观规律,以及怎样检验思想的客观性等问题。•然而,人的认识是作为人的实践活动的内在环节而存在的,是在人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地扩展与深化的。所以,真理问题并不是单纯的认识论问题,而是与价值观和历史观等众多哲学问题密不可分的问题。我们应当从开阔的哲学视野去看待真理问题。•首先,人类认识的直接目的是获得关于事物的规律性认识即“真理”,而根本的目的则是以这种规律性的认识去规范人的思想与行为,改变世界的现存状态以满足人自己的需要。人对自己需要的满足,这既是认识(获得真理性的观念)的根本动力,也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因此,人们追求什么样的真理,怎样去追求真理,如何去对待真理,都与人们的价值观密切相关。•人与世界的关系,包括人对世界的认识关系和改造关系,都是“物的尺度”与“人的尺度”的对立统一,“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对立统一、人类为了改造世界以满足自己的需要,;首先就必须掌握“物的尺度”,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但同时,人又是根据“人的尺度”去把世界变成理想的现实。因此,人们追求什么样的真理(认识哪些“物的尺度”或“客观规律”),人们如何对待已经获得的真理(如何把规律性的认识转化为实践),都与价值问题密不可分。(真理是主客观的统一)

1 / 2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