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一知识梳理王位世袭制(公天下家天下)分封制(目的、对象、内容、影响)宗法制(目的、内容、特点、影响)秦朝汉至元明清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封建社会政治制度本质:核心:皇权至高无上君主专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发展完善强化明:废丞相,设三司;内阁制度清:设军机处(顶峰)皇帝制度(由来、内涵)中央:三公九卿制(职能)地方: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区别)第一单元知识互为表里影响中央集权的发展(地方)君主专制的演进(中央)选官制度的变化第二单元知识政体君主立宪制共和制概念国家以君主为国家元首,其权力按宪法规定受不同程度的限制。以选举产生国家政权机关和国家元首的政权组织形式。分类议会制君主立宪二元制君主立宪议会共和制总统共和制概念君主统而不治;议会内阁制度。君主任命对他负责的内阁,直接掌握行政权,立法权归议会行使,但君主有否决权。议会内阁制度。总统由选举产生并直接领导政府,不对议会负责。三权分立宪法法律《权利法案》《德意志帝国宪法》《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美国1787年宪法第三单元知识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表1列强五次大规模侵华列强侵华鸦片战争1840-184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日本侵华战争1937-1945根本原因打开中国市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瓜分中国吞并中国直接原因禁烟运动朝鲜农民起义义和团运动签定条约《南京条约》及其附件《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主要影响1、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客观上促进中国近代化。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侵略的完全胜利。提高中国国际地位特点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瓜分中国资本输出,以华制华吞并中国第四单元知识表2中国人民各阶层探索救国强国道路革命时间纲领性质特点意义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农民反侵略反封建,打击中外反动势力。辛亥革命1894-1912三民主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封建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促进资本主义发展;实现中国社会第一次历史性巨变五四运动1919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标志着新民民主义革命的开始新民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反帝反封建新民主主义革命;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使中国社会发生第二次历史性巨大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结束屈辱历史,走向独立自主。改变世界政治格局第四单元知识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一)国民大革命(1924--1927)(二)土地革命(1927--1937)(三)抗日战争(1937--1945)(四)解放战争(1945--1949)项目巴黎公社十月革命革命理论缺乏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有力指导列宁主义革命道路城市暴动城市中心斗争方式武装斗争和平与武装斗争相结合革命进程进展迅速,但很快失败(注意采取的措施)进展十分迅速且取胜(注意发展过程)工农联盟情况没有得到农民的广泛支持,孤军奋战工农联盟经验或教训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工人阶阶政权。缺乏马克思主义和政党的正确领导,没有建立工农联盟无产阶级政党是革命胜利的保障意义巴黎公社则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将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启示资本主义仍处于上升阶段,无产阶级革命的条件不成熟资本主义可以被社会主义取代第五单元知识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政治制度建设祖国统一大业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建设人民代表大会制(政体)原则:民主集中制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新中国初期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完善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村民民主自治制度新时期《共同纲领》《宪法》(1954)新中国初期16字法制建设方针以宪法为核心法律体系新时期第六单元知识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政治制度建设祖国统一大业“和平统一”方针的提出《告台湾同胞书》“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邓小平,20世纪80年代初“一国两制”的实践香港回归(1997.7.1)澳门回归(1999.12.20)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对台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有利因素:共同愿望、成功实践、国力增强、交流频繁不利因素:岛内台独势力、国际反华势力第六单元知识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初期改革开放新时期70年代外交新局面方针表现成就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与苏联等17国建交(第一年)参加日内瓦会议(1954年)参加万隆会议(1955年)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年)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1972年)中美建交(1979年)中日建交(1972年)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活动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第七单元知识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上合组织原则两极格局形成雅尔塔体系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二战极大地改变了世界各国政治力量的对比背景表现政治:美国推行杜鲁门主义,苏联组织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济:美国实行马歇尔计划,苏联等六国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军事: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相对峙影响美苏在世界范围内激烈争夺,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形成了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相结合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爆发第八单元知识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多级化趋势的出现两极格局结束背景1991年底,俄罗斯等11个加盟共和国的领导人签署《阿拉木图宣言》,正式宣布成立独联体,苏联解体。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根因)戈尔巴乔夫改革偏离社会主义方向(直因)原因结果美苏实力的相对下降西欧、日、中及发展中国家力量增长表现欧洲共同体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不结盟运动发展。中国振兴。影响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多级化趋势的加强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两极格局解体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日本积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背景表现欧盟一体化进程加快,成为政治及经济货币联盟。俄罗斯军事力量强大。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影响力增强。影响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有利于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有利于抑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