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章管理与管理者1、组织的概念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为实现某一特定目标或一系列目标,而按照一定系统性的结构构成的有机整体。2、组织的特征1)每一个组织都是由人组成的;2)每一个组织都有一个明确的目的,这个目的一般是以一个或一组目标来表示的。目标是组织致力达到的目的。3)每一个组织都具有一种系统性的结构,用以规范和限制成员的行为。3、管理的概念管理是在特定的组织环境下,为了实现组织目标,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活动过程。4、管理的职能计划:确定目标,制定战略,以及开发分计划以协调活动。组织:决定需要做什么,怎么做,由谁去做。领导:指导和激励所有参与者以及解决冲突。控制:对活动进行监控,以确保其按计划完成。5、管理的效率与效果之间的关系管理的有效性包括效率与效果两个概念。效率:实现组织目标所用资源的多少。涉及活动方式。指“正确地做事”。效果:决定的组织目标是否正确。涉及活动的结果。指“做正确的事”。德鲁克认为,效果是组织成功的关键。“做正确的事”远比“正确地做事”重要。6、试述管理的四大职能计划工作是管理者对他们的工作目标和行动方案事先所进行的全面考虑,并且这种考虑是建立在对组织环境的全面分析基础上根据一定的方法和逻辑分析制定出来的。计划工作的任务首先是研究组织活动条件;其次是为组织选定目标,即制定经营决策;第三,编制行动计划。组织工作是一个分配和安排组织成员之间的任务、权力和资源以便他们能够开展工作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组织工作的任务首先需要管理者进行组织结构设计;其次是在组织设计的基础上配备人员;第三,运行组织;此外,根据组织活动以及内外环境变化的情况,还需要研究和推行必要的组织变革措施。领导工作包括指导、指挥、协调、影响和激励员工完成基本的任务。控制工作是确保实际行动与计划相符合的过程。它包括建立绩效标准、衡量当前业绩、将当前业绩与给定标准相比较、在发现偏差时采取正确行动等工作。管理过程的四项基本职能之间的关系是顺序关系及相互联系、相互交叉、相2互融合的关系。7、管理者的分类分类最需要的管理技能高层管理者概念技能中层管理者人际技能基层(一线)管理者技术技能8、管理者的分类有效的管理者:组织中在工作上最有成绩的管理者。用工作成绩的数量和质量以及下级对其满意和承诺的程度作为标志。成功的管理者:在组织中提升得最快的管理者。用在组织中晋升的速度作为其标志。第2章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1、泰罗简介美国。管理科学理论的提出者——科学管理之父,代表作:《科学管理原理》2、泰罗所创立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1)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工作效率。2)达到最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建立规章制度,科学化制度化)代替旧的经验管理。3)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是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在精神上和思想上来一个彻底变革。3、泰罗提出的管理制度1)对工人提出科学的操作方法,以便合理利用工时,提高工效。2)在工资制度上实行差别计件制。按照作业标准和时间定额,规定不同的工资率。3)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并通过培训加以提高。4)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并用文件形式固定下来以利推广。5)使管理和劳动分离,把管理工作称为计划职能,工人的劳动称为执行职能。4、法约尔简介法国,古典管理理论创始人之一。代表作:《工作管理与一般管理》5、法约尔将工业企业中的各种活动划分为6类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和管理活动。6、法约尔认为管理具有五大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7、霍桑效应的概念如果员工认为管理者关心他们的福利,上司给了他们特别的关注,他们就会更勤奋地工作。这种现象称为霍桑效应。8、霍桑试验的主要观点31)员工是“社会人”,具有社会心理方面的需要,而不是单纯地追求金钱收入和物质条件的满足;2)企业中除了正式组织外还存在非正式组织;3)企业的领导者应注重通过提高员工的满意度来激发“士气”,从而达到提高生产率的目的。第4章组织环境和自然环境1、简述组织的一般环境1)政治和法律环境。政治和法律环境指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执政党的性质,政府的方针、政策,以及国家制定的有关法令、法规等。还有一个组织在其中经营的所在国的总体稳定性。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社会制度对组织活动有着不同的限制和要求。组织要适应环境而不可能决定环境。2)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包括人口、生活方式和社会价值观。人口数量及其增长趋势,居民受教育的程度和文化水平,以及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审美观念、价值观念等。人口素质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等在不断地变化,组织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必须随之变化。必须使其经营适应所在社会变化中的社会预期。3)经济环境。经济环境分宏观经济环境和微观经济环境。经济状况和发展趋势关系是组织成功的关键,是影响其经营活动的成为重要的因素。经济环境均随时间而变化。4)技术环境。影响组织活动的产品或工艺的新发展以及在科学上的进步对组织活动过程和成果的影响。包括产品、工艺和材料的新发展,物理等基础科学的进步。科技进步会促进组织活动过程中物质条件的改善和技术水平的先进化、现代化,从而使组织变得更加高效。2、简述组织的特殊环境1)供应商。供应商泛指组织活动所需各类资源和服务的供应者。组织要重视与供应商的关系,保持与供应商的密切联系。另外,要充分发挥供应商的积极性和合作精神,帮助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在市场竞争激烈或企业陷入困境时,得到供应商的支持和援助。2)顾客。指组织产品或服务的购买者:出于直接使用目的而购买;为再加工或再销售目的而购买;潜在需求者。企业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都围绕市场需求进行。明智的企业需要对顾客关系予以高度重视。3)竞争者。竞争者是指与本组织存在资源和市场争夺关系的其他同类组织。包括现在生产和销售与本企业相同产品或服务的企业、潜在的进入者以及替代品制造厂商等。4)政府机构及特殊利益团体。政府机构是社会经济管理者,对企业的经营行为需要从全社会利益角度进行必要的调节和控制。企业必须正确对待和努力协调与政府的关系。特殊利益群体(包括工会、妇联、消费者协会、绿色和平组织、新闻传播媒介等)代表团体和反映公众利益要求的团体,也会对企业经营行为产生某种影响和制约。4第5章组织文化1、简述管理万能论和管理象征论管理万能论反映管理学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假设:一个组织的管理者的素质,决定了这一组织本身的素质。管理万能论将最高管理者视为组织的中流砥柱,他们能够克服任何障碍去实现组织的目标。管理象征论认为一个组织的成果受到大量者无法控制的因素影响。按照管理象征论的观点,管理者真正能够影响的大部分是象征性的成果。管理者的作用被看作是对随机性、混淆性及模糊性中的内在含义做出判断。在组织成功与失败中,管理者所起的实际作用是很小的。在现实中,管理者既不是软弱无能的,也不是全能的。2、组织文化的概念组织文化是指共有的价值体系。在每个组织中,都存在着随时间演变的价值观、信条、仪式、神话及实践的体系或模式,这些共有的价值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雇员的看法及对周围世界的反应。3、组织文化的特征1)成员的一致性。雇员与作为一个整体的组织保持一致的程度。2)团体的重要性。工作活动围绕团队组织的程度。3)对人的关注。考虑结果对组织中的影响程度。4)单位的一体化。鼓励组织中各单位以协作或相互依存的方式运作的程度。5)控制。监督和控制雇员行为的规章、制度及直接监督的程度。6)风险承受度。鼓励雇员进取、革新及冒风险的程度。7)报酬标准。依雇员绩效决定工资增长和晋升等报酬的程度。8)冲突的宽容度。鼓励雇员自由争辩及公开批评的程度。9)手段-结果倾向性。管理更注意结果或成果。10)系统的开放性。组织掌握外界环境变化并及时对这些变化做出反应的程度。4、组织文化的影响和作用1)促进思想观念共同化。组织文化有强有力的激励作用,可以促进企业凝聚力的增强。在增强凝聚力的同时,组织文化还可以成为强有力的激励机制,激励职工为实现自我价值和企业目标而勇于献身,不断进取。2)促进思维方式共同化。共有的思维方式会提示组织成员应该学习什么,个人学习和经历的结果再经过沟通和理解,会变成共有的东西,逐渐把个人层次的知识和经验变为大家共有的知识和经验。3)促进行为规范共同化。在领会组织文化基础上形成的行为规范,具有自动控制、自动调节、约束行为的功能,可以起到在没有明确规范约束条件下调节行为和明确规定范围内起约束作用的功能。5、组织文化对组织绩效的影响/为什么说组织文化变革是必要的组织文化对于组织绩效有着强大并且日益增加的影响。这种影响可以从四个5方面反应出来:1)对于组织的长期经济绩效有重要影响。2)在决定下一个10年里企业的成败方面很可能是一个更为重要的因素。3)阻碍长期经济绩效的组织文化很容易发展起来。4)组织文化也可以创造更好的绩效。基于组织文化对组织绩效的影响,组织文化变革是必要的。6、在什么情况下进行组织变革一般情况下,当发生以下几种情况下,管理者可以变革其组织文化:1)当组织的内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2)当组织的业绩平平,甚至每况愈下时;或大规模危机出现。3)当组织的主导文化与宏观文化发生严重冲突时。4)高层领导职位易人。5)组织新而小。新建立的组织,其文化的渗透力较弱。当组织规模较小时,管理当局也更容易传播它的新价值观。6)组织文化弱。较弱的文化比较强的文化具有更大的可变性。第6章社会责任与管理道德1、企业的社会责任的概念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对所在社会产生影响的行为。企业的社会责任要求企业在遵守、维护和改善社会秩序,保护和增加社会福利方面承担的职责、义务。2、社会经济观社会经济观认为,时代已经变了,并且对公司的社会预期也在变化。在社会经济观的观点看来,管理者应该关心长期的资本收益率最大化。为了实现这一点,他们必须承担社会义务以及由此产生的成本。他们必须以不污染、不歧视、不从事欺骗性的广告宣传等方式来保护社会福利,他们还必须融入自己所在的社区及资助慈善组织,从而在改善社会中扮演积极的角色。3、社会责任对经济绩效的影响/你认为工商企业是否应该承担社会责任赞成方论据:1)公众期望;2)长期利润;3)道德义务;4)公众形象;5)更好的氛围;6)减少政府调节;7)责任与权力的平衡;8)股东利益;9)资源占有;10)预防社会弊端的优越性。反对方论据:1)违反利润最大化原则;2)淡化使命;3)成本;4)权力过大;5)缺乏技能;6)缺乏明确规定的责任;7)缺乏大众支持。4、三种不同的道德观1)道德功利观;2)道德权利观;3)道德公正观第7章管理的国际化1、组织国际化的四个阶段6一个组织发育成一个全球性的组织主要经过以下几个阶段:1)出口产品阶段。这是走向国际化的被动的一步。2)直接销售产品阶段。组织主动地到国外市场上去销售自己的产品,或在国外工厂制造产品。3)合资合作开发市场阶段。管理层给予其他公司商标、技术或产品规范的许可或特许经营权。4)全球经营阶段。即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2、组织国际化的环境要素1)法律政治环境。稳定性。国家之间社会及政治体系的差异。管理者如果想了解他们经营中的约束及存在的机会,他们需要认识这些差异。2)经济环境。波动的货币汇率、多样化的税收政策。全球性的组织除了在生产和销售上承担的风险,还可能有来自于浮动汇率的风险。国与国之间的税收规则不尽相同。3)文化环境。民族文化是一国全体或绝大多数居民共有的价值观。民族文化驾驭着组织文化。民族文化对雇员的影响要大于组织文化的影响。3、衡量民族文化间差异的四个方面1)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个人主义指一种松散结合的社会结构,在这一结构中,人人只关心自己的或直系亲属的利益。集体主义以一种紧密结合的社会结构为特征。集体主义所换来的是成员对团体的绝对忠诚。2)权力差距。一个权力差距大的社会承认组织内权力的巨大差别,雇员对权威显示出极大的尊敬。权力差距小的社会尽可能减少不平等。3)不确定性规避。衡量人们承受风险和非传统行为程度的文化尺度。低不确定性规避的社会:其成员沉着地接受不确定性,人们或多或少对风险泰然处之,还很能容忍不同于自己的行为和意见。在